安徽巡撫衙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安徽巡撫

安徽巡撫衙門,於清代康熙元年(1662年)以操江军务(所部十二营)归并两江总督,专设安徽巡抚,裁撤操江巡抚。安徽巡抚驻地在安庆府(今安徽省安慶市)。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分省后,安徽巡抚与安徽布政使司辖区一致,安徽省亦在此后成型。乾隆时,亦或以安徽巡抚驻地称安庆省[1]

衙門駐地

衙门驻地最初在安庆府[1]咸豐三年(1853年),因太平軍攻佔安慶,省會遷到廬州(今安徽省合肥市),巡撫衙門隨遷。同治元年(1862年),巡撫衙門遷回安慶,直到清末。

機構設置

無固定的機構設置,也不設官員。

衙門內一切保管及辦理文牘等事務,皆聘用書吏、承差辦理,有時也調用侯補佐雜官員及武辯臨時充任。據《清會典》記載,巡撫衙門內有書吏人員30名。這種情形直到清末。

光緒33年(1907年)七月,巡撫馮煦奏准在巡撫衙門內設幕職,佐理文牘,分科治事。具體設置為:秘書1人,助理秘書2人,參事7人,各科精簡者則1人兼兩科,其繁者酌設助理1人。繕寫文牘,稽核卷宗諸事,另設書記員若干人。還設有一個會議廳,按日分級會見各級官吏,商議重要政務。

宣統元年(1909年),巡撫朱家寶在巡撫衙門內設憲政考核處,處下設編制、審核兩科,選派文案委員中諳習法政各員兼司核辦。宣統二年(1910年),憲政考核處改名為憲政籌備處。

清末,屬巡撫直接管轄的機構有安徽督練公所安徽憲政調查局

安徽督練公所

光緒30年(1904年)八月,清廷令各省設立督練公所。光緒31年(1905年),巡撫誠勳在衙署中增設安徽督練公所。光緒33年(1907年)十一月,巡撫馮煦奏請暫裁督練公所,改為督辦處。光緒34年(1908年)七月,又奏請規復,嗣由護理巡撫沈曾植奏明,復設督練公所。

安徽督練公所負責管理全省新舊各軍及籌備糧餉、編練隊伍一切事宜,以及與軍隊有關的學堂局所等其他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各項事務。督練公所設督辦1人,由巡撫兼任;總參議2人,分別由布政使和按察使擔任;副參議1至2人,一般由補用道充任。

督練公所內分3處8科,其具體設置及職掌是:

  • 兵備處:負責考核章制,既各營功過賞罰,籌備糧餉,軍械醫務等事略。下設搜討科,分管考核章制等事;執法科,分管功過賞罰等事,附屬憲兵學堂;經理科,分管籌運糧餉、軍械醫務等事,附屬籌餉局、軍械局、火藥局、製造局、官電局、德律風各處及醫院。
  • 參謀處:負責調查策劃,並考查中外輿圖形勝等事略。下設運籌科,分管調度策劃等事;檢閱科,分管檢閱各軍利弊得失等事,附實地觀戰及考查中外輿圖形勝;測繪科,分管測繪中外輿圖形勝等事。
  • 教練處:負責考查訓練兵隊,及審訂學堂課程事略。下設訓練科,分管審訂學堂課程等事,附監察要塞;教育科,分管審訂學堂課程等事,附陸軍各學堂及本處將校研究所。

以上3處,每處設總辦1人,稟承督辦之命,辦理該處事務;設幫辦1人,稟承總辦之命,協助總辦管理該處事務。3處下設有8科,每科設提調1人,管理本科工作。另設有正副文案、收發、核對、收支、差遣、清書等人,其人員數額視事務繁簡酌定。

安徽憲政調查局

光緒34年(1908年)三月開設,是專門辦理清廷憲政編查館應行調查的一切事件的機構,歸安徽巡撫主管。憲政調查局設總辦1人,綜理局務,由巡撫選派。政憲調查局的內部機構設置及職掌是:

  • 法制科(下設3股):第一股,掌調查全省一切民情、風俗,並所屬地方紳士辦事,以及民事、商事、訴訟事的各種習慣;第二股,掌調查本省巡撫許可權內的各項單行法及行政規章;第三股,掌調查本省行政之上沿習及其利弊。
  • 統計科(下設3股):第一股,掌屬於外交、民政、財政之統計;第二股,掌屬教育、軍政、司法之統計;第三股,掌屬實業、交通之統計。

以上2科 ,每科設科長1人,各股設管股委員1至3人,另設書記員若干人。

  • 庶務處:掌一切雜務,由總辦選派委員2人辦理。

憲政調查局調查所得材料,按類編訂,呈由巡撫諮送憲政編查館。其統計事項,分送各主管部院。

宣統三年(1911年),撤憲政調查局,所有事宜,轉交巡撫衙門辦理。

安徽巡撫一职

順治元年(1644年),設置鳳廬巡撫,駐淮安府,领淮安、扬州凤阳庐州4府及徐州;以操江巡撫防护长江中下游地方兼巡抚广地方事。順治六年裁,順治十六年複設,後改鳳陽巡撫。順治十八年,設安徽操江巡撫。康熙元年(1662年),撤銷操江,所屬12營改隸兩江總督,始設安徽巡撫,駐安慶。康熙四年裁鳳陽巡撫,所屬廬州、鳳陽2個府,滁、和2個州歸併安徽巡撫管理。至此,安徽巡撫負責安徽全境巡撫事宜。

康熙时,安徽巡抚一职的全称是巡抚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1]。為從二品官(加兵部侍郎銜者為正二品官),按例兼都察院右副御史,是全省地方政務的最高長官。巡撫負責考察全省地方官吏,掌管全省關稅、漕政等,若有用兵,則督理糧餉。每次鄉試,按例由巡撫督試,武科則由巡撫主考。巡撫轄有直隸軍營,名為「撫標」。嘉慶八年(1803年),安徽巡撫加提督銜,可管轄全省軍隊。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安徽省从清廷独立,安徽省軍政府成立後,安徽巡撫被廢除。

歷任安徽巡撫

安庐池太巡撫
操江巡抚改安徽巡撫
歷任安徽巡撫一覽表[2]
姓名 民族、籍贯 任職年代 備註
張朝珍 漢軍正藍旗 康熙六年(1667 年)~十年五月
靳輔 漢軍鑲黃旗 康熙十年六月~十六年二月
徐國相 漢軍正白旗 康熙十六年三月~二十三年正月
薛柱斗 康熙二十三年十月~二十六年五月
楊素蘊 康熙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七年十月
江有良 漢軍正白旗 康熙二十七年十月~三十一年十二月
高承爵 漢軍鑲白旗 康熙三十二年正月~三十三年正月
佟國佐 漢軍正藍旗 康熙三十三年二月~三十四年九月
囗信 漢軍正白旗 康熙三十四年九月~三十五年正月
陳汝器 漢軍鑲紅旗 康熙三十五年正月~三十七年十一月
李囗 漢軍正黃旗 康熙三十七年十一月~三十九年五月
高承爵 漢軍正藍旗 康熙三十九年五月~四十年十月
喻成龍 漢軍正藍旗 康熙四十年十二月~四十二年四月
劉光美 漢軍正紅旗 康熙四十二年五月~四十八年九月
叶九思 漢軍鑲藍旗 康熙四十八年九月~五十年七月
梁世勋 康熙五十年八月~五十五年十月
李成龍 漢軍正紅旗 康熙五十五年十月~雍正三年八月
魏廷珍 雍正三年(1725 年)八月~八年五月
程元章 雍正八年五月~十年七月
徐本 雍正十年七月~十一年十二月
王囗 雍正十一年十二月~十二年十月
趙國麟 雍正十二年十月~乾隆三年四月
孫國璽 漢軍正白旗 乾隆三年(1738 年)四月~四年十一月
陳大受 乾隆四年十一月~六年六月
張楷 軍正藍旗乾隆六年六月~七年十二月
喀爾吉善 滿 乾隆七年十二月~八年三月
范璨 乾隆八年三月~九年六月
准泰 滿 乾隆九年六月~十年四月
魏國定 乾隆十年四月~十一年五月
潘思榘 乾隆十一年五月~十二年九月
納敏 滿 乾隆十二年九月~十四年四月
衛哲治 乾隆十四年四月~十二月
圖爾炳阿 滿 乾隆十四年十二月~十五年七月
衛哲治 乾隆十五年七月~十一月
定長 滿 乾隆十五年十一月~十六年二月
衛哲治 乾隆十六年二月乾隆~三月
張師載 乾隆十六年三月~十八年八月
衛哲治 乾隆十八年八月~十九年十月
鄂樂舜 滿 乾隆十九年十月~二十年十一月
高晉 滿 乾隆二十年十一月~二十六年三月 二十五年十二月常鈞
托庸 滿 乾隆二十六年三月~三十年十一月
馮鈐 乾隆三十年十一月~三十四年二月 三十四年二月陳輝祖
富尼漢 滿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十月
胡文伯 乾隆三十四年十月~三十五年七月
裴宗錫 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四十年五月
李質穎 漢軍正白旗 乾隆四十年五月~四十一年三月
閔鶚元 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四十五年八月
農起 滿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四十六年十二月
譚尚忠 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四十七年六月
富躬 滿 乾隆四十七年六月~四十九年六月
書麟 滿 乾隆四十九年六月~五十二年十一月
陳用敷 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五十四年十二月
穆和藺 滿 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五十五年二月
福崧 乾隆五十五年二月~四月 二月康基田
何裕城 乾隆五十五年四月~七月
朱珪 乾隆五十五年七月~五十九年五月
陳用敷 乾隆五十九年五月~十月
惠齡 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六十年四月
費淳 乾隆六十年四月 未到任
汪新 乾隆六十年五月~嘉慶元年六月
張誠基 嘉慶元年(1796 年)六月~八月
朱珪 嘉慶元年八月~四年正月
陳用敷 嘉慶四年正月~八月
荊道乾 嘉慶四年八月~六年十月
和甯 滿 嘉慶六年十月~十一月
李殿圖 嘉慶六年十一月~十二月
王汝璧 嘉慶六年十二月~八年閏二月
阿林保 滿 嘉慶八年閏二月~十二月
王汝璧 嘉慶八年十二月~九年十二月
長齡 嘉慶九年十二月~十年十一月
成甯 滿 嘉慶十年十一月~十一年九月
初彭齡 嘉慶十一年九月~十二年五月
董教增 嘉慶十二年五月~十五年三月
廣厚 滿 嘉慶十五年三月~十六年七月
錢楷 嘉慶十六年七月~十七年八月
胡克家 嘉慶十七年八月~二十一年四月
康紹鏞 嘉慶二十一年四月~二十四年閏四月
姚祖同 嘉慶二十四年閏四月~二十五年四月
吳邦慶 嘉慶二十五年四月~十二月
李鴻賓 嘉慶二十五年十二月~道光元年六月
孫爾准 道光元年(1821 年)六月~八月
張師誠 道光元年八月~十月
孫爾准 道光元年十月~三年正月
陶澍 道光三年正月~五年五月
張師誠 道光五年五月~六年四月
鄧廷楨 道光六年四月~十五年八月
色卜星額 道光十五年八月~十九年十一月
程楙采 道光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三年十一月
王植 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咸豐元年五月
蔣文慶 漢軍正白旗 咸豐元年(1851 年)五月~三年正月
周天爵 咸豐三年正月~二月
李嘉端 咸豐三年二月~九月
劉裕 咸豐三年九月署
江忠源 咸豐三年九月~十二月
福濟 滿 咸豐三年十二月~八年元月 六年六月畢承昭
翁同書 咸豐八年六月~十一年正月 八年七月李孟群
李續宜 咸豐十一年正月~八月 未任,賈臻
彭玉 咸豐十一年九月~十二月 未任
李續宜 同治元年(1862 年)七月~同治二年四月 同年八月唐訓方
唐訓方 同治二年四月~十月
喬松年 同治二年十月~五年八月
英翰 滿 同治五年八月~十三年九月 六年十一月張兆棟
七年正月至八年三月吳坤修
吳元炳 同治十三年九月
裕祿 滿 同治十三年九月~光緒十年六月 光緒十年(1884 年)六月盧士傑
吳元炳 光緒十一年二月~十二年五月 十二年五月張端卿
陳彝 光緒十二年五月~十四年十月 同年八月阿克達春
沈秉成 光緒十四年十月~二十年四月 十六年十月阿克達春
二十年四月德壽暫署
李秉衡 光緒二十年四月~七月
福 潤 光緒二十年七月~二十二年七月
鄧華熙 光緒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五年十月
王之春 光緒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七年十月
聶緝規 光緒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九年八月 二十八年九月改任浙江巡撫
因安徽新任巡撫饒應祺誠勳未到,仍留任
二十九年三月,聯魁
誠 勳 滿 光緒二十九年八月~三十二年二月
恩 銘 滿 光緒三十二年二月~三十三年五月
馮 煦 光緒三十三年五月~三十四年五月
朱家寶 光緒三十四年六月~宣統三年(1911 年)九月 該年六月繼昌
八月沈曾植護。

參考文獻

引用

  1. ^ 1.0 1.1 1.2 侯杨方. 《“安庆省”考——兼论清代的省制》. 历史地理 (上海市: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2008年第1期): 88–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3) (简体中文). 三、“安庆省”的名称来源及“分省”问题……根据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坐名敕谕:“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江有良,巡抚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驻劄安庆府”,可见安徽巡抚辖区与安徽布政使司辖区完全一致,即通称的安徽省,它的名称来源即为安徽布政使司和安徽巡抚。从安徽巡抚的坐名敕谕可知,“安徽巡抚”并非正式的官职名称,巡抚在敕谕中实际上是动词,取其辖区排名第一、第二的两个地方的首字通称为“安徽巡抚,其辖区因此也通称为“安徽”。由于安徽巡抚并非正式的官称,在清朝的正式官方文件中也以其驻地称之为“安庆巡抚”。 
  2. ^ 《安徽省志·人大政府政協志》引自錢實甫《清代職官年表》,中華書局1980 年版《清史稿》,中華書局標點本《(光緒)重修安徽通志》。

来源

書籍
  • 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安徽省志·人大政府政協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