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古代日本,乞丐属于非人的一种

非人(日语:非人ひにん Hinin */?)是古代日本的一种社会阶级。非人,字面意思即“不是人”,与秽多同属于社会最底层的贱民,主要从事处刑、卖艺、乞讨等职业。与身份必须世代承袭的秽多不同,非人的后代可以恢复平民的身份[1]

江戶時代非人身分者之首,獲幕府任命管轄關八州、伊豆、甲斐都留郡、陸奧白川郡、三河設樂郡之賤民,官方稱之為穢多頭,但歷任均以「長吏頭矢野彈左衛門」自稱。[2]

1871年(明治4年),太政官颁布命令,废止秽多和非人的贱称,非人在法理上获得平等地位[3]二战后,日本又颁布了禁止歧视秽多、非人(即部落民)的法令,但对非人的歧视仍然存在至今[4]

来源

非人最初是一个不含有歧视意味的佛教词汇,指所有人类以外的恶魔等生物。《续日本后纪》记载道,在平安時代中的公元842年(承和九年),橘逸勢因谋反被剥夺官位和姓,成为非人。这是非人第一次在日本史籍中作为贱民身份出现[5]

江户时代,非人和秽多同属社会底层的贱民。武士杀了非人并不算杀人,只需要缴纳罚金就可抵罪(切捨御免)。一部分非人是承袭上一代的非人身份,一出生就是非人身份。犯了轻罪、无正当职业营生或生活贫困潦倒的平民也可能被贬为非人。非人受“非人頭”的管理,住所称为“非人小屋”。与身份必须世代承袭的秽多不同,非人的后代有恢复平民身份的渠道[1][6]

职业

非人的职业受到严格限制,只能从事处刑、卖艺、乞讨等职业。非人负责在执行死刑后打扫刑场、埋葬犯人的尸体。此外,他们也负责照顾传染病患者,以及生病和年幼的囚犯[1][7]

河原者(在河边从事屠夫、皮匠等工作的人群)、犬神人日语犬神人(打扫神社周边、埋葬尸体等)、唱聞師日语唱聞師(向一般民众传颂经文)、八瀬童子日语八瀬童子(为天皇送葬、抬轿等)等人群也属于广义的非人,受到社会的歧视[8][9]

废止

明治维新开始后,在1871年(明治4年),明治政府颁布了称为“解放令”的太政官布告,废止秽多和非人的贱称,在法理上给予秽多和非人与一般平民平等的地位。但在实际执行上,这些获得解放的秽多和非人被称作“新平民”(指新脱离贱民身份,成为平民),还是受到差别对待。明治时代末期以后,旨在消除对部落民歧视的部落解放运动兴起。二战后,日本政府颁布了禁止歧视秽多非人后代(即部落民)的运动,但对秽多和非人的歧视仍然持续至今[3][4][10]

参见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非人. 朝日新聞社コトバンク. [2018-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0). 
  2. ^ 京極夏彥; 劉名揚譯. 前巷說百物語下. 臺灣國際角川. 2012年: 137. 
  3. ^ 3.0 3.1 尾佐竹猛; 礫川全次. 存档副本 明治四年賤称廃止布告の研究. 東京都: 批評社. 1999 [2018-12-28]. ISBN 978-4-8265-02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4. ^ 4.0 4.1 Keiji, Nagahara. The Medieval Origins of the Eta-Hinin. Journal of Japanese Studies. 1979, 5 (2): 385. ISSN 0095-6848. doi:10.2307/132103. 
  5. ^ 高柳金芳. 江戸時代非人の生活. 雄山閣. 1971年: 11-12. 
  6. ^ 小泉八雲. 神國日本: 小泉八雲眼中的日本(復刻典藏本). 獨立作家-新銳文創. 1 May 2017: 107;122 [2018-12-28]. ISBN 978-986-5716-95-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7. ^ 詹姆斯.麥克萊. 日本史. 遠足文化. 16 May 2017: 133 [2018-12-28]. ISBN 978-986-94425-7-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8. ^ 大阪市立大学. 被差別民社会論 序説 (PDF). 人権問題研究. 2014, (14): 101 – 136 [2018-12-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8-09). 
  9. ^ 日本仏教研究会. 論点・日本仏教. 法藏館. 1996: 130 [2018-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10. ^ 新平民. 朝日新聞社コトバンク. [2018-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