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吉秀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住吉 秀松
假名すみよし ひでまつ
平文式罗马字Sumiyoshi Hidematsu

住吉秀松(1872年4月5日—1928年10月8日[註 1][2][3]:15[4])是日本廣島縣吳市人,營造業者[註 2][2][4]。他在臺灣成立了住吉組,並參與「臺南消防組」的成立,此外還擔任過臺南市協議會員[2][3]:10。日治時期在臺南合同廳舍的前身「御大典紀念塔」(望火樓)上,立有住吉秀松的半身銅像[2][6]

生平

臺南御大典紀念塔為1930年為慶祝昭和天皇登基而興建,一旁有住吉秀松的雕像

住吉秀松出生於明治五年二月廿八日(1872年4月5日),其家族據說與織田信長有血緣關係,家紋也是用織田氏的五瓜唐花(五つ瓜に唐花[7]:25。住吉秀松年輕時隸屬於鹿島組,該營造業者曾負責日本奈良的鐵道工程[7]:25

明治卅三年(1900年)11月,住吉秀松受到鹿島組組長鹿島精一邀請,參與臺灣縱貫鐵路的營造工程[註 3][7]:24。而後在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住吉秀松成立了「住吉組」,開始獨立負責工程,但此時的住吉組仍隸屬於鹿島組[2][7]:26。當時的住家與工作室位在今臺南市中西區興華街一帶[7]:29

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與中井多津結婚[7]:41。大正七年(1918年),住吉組正式脫離鹿島組,並買下空地(崇文書院舊址)興建新的宅邸間辦公室[7]:29。次年,住吉組已搬到清水町新址[7]:29。大正九年(1920年),他擔任有限責任信用組合臺南興信社(在白金町)理事,同時也是「臺南土木建築請負業組合」的「相談役」(即營造業公會顧問的職位)[5]:54。大正十一年(1922年),除了仍是興信社理事,住吉秀松已升任為「臺南土木建築請負業組合」的「組合長」[5]:54。大正十四年(1925年),又擔任臺南商工會評議員、臺灣漁業株式會社監查役[5]:54

此外住吉秀松也與「臺南消防組」的成立有相當密切的關係[2][3]:10。臺南消防組在大正八年(1919年)時已成立[註 4],住吉秀松擔任「頭取」[註 5],副頭取是村上玉吉[3]:9、10[5]:55。昭和二年(1927年)6月10日,臺灣總督府警務局召開臺灣島消防會議,同時成立臺灣消防協會[3]:15[5]:55。住吉秀松與村上玉吉也有參加,並成為創會時的33名會員之一[3]:15[5]:55

另外他從大正九年(1920年)開始直到昭和三年(1928年)都擔任臺南市協議會員[2][8]

臺南彌陀寺再建碑最上部有住吉秀松的姓名

1926年,他捐款贊助臺南彌陀寺的修建費用[9][10]

昭和三年(1928年)10月8日中午病逝,10月15日舉行告別式,隨後葬於西本願寺預定地[註 6][3]:15[5]:55。住吉秀松去世後臺南消防組為他製作半身銅像以資紀念[3]:15[5]:55,而根據《臺灣日日新報》的〈銅像安置〉報導,該銅像是向大阪今村銅器鑄造所訂製,昭和四年(1929年)10月18日時已安置在州廳前消防詰所內[11][4]。昭和五年(1930年)5月8日,銅像安置在「臺南市消防組詰所望火樓左側轉角消防器具置場」的樓頂上[註 7][5]:48、55

住吉組

住吉組為中型的土木建築業者,是住吉秀松於所成立[註 8][2]。本店設在臺南市,並在臺北市設分店,而在宜蘭街集集街大甲街等地設有出張所[註 9][2]。此外在九曲堂設有煉瓦製造工場[5]:54

1922年到1925年的重建臺北橋工程因為施工困難,令住吉組損失相當多的金錢而一度營運困難[7]:43

住吉秀松去世(1928年)後,其妻住吉多津以長子住吉勇三(當時9歲)的名義繼承住吉組,繼續經營[2][7]:43。當時由於內部有人不信任女人可以承擔公司,因此有一部份員工拿取退休金離職[7]:43。她與兩位弟弟中井清枝與中井乙次,一起經營住吉組[7]:44。1935年,由中井清枝接手經營[2]。住吉秀松去世後的住吉組仍持續成長,訂單是過去的好幾倍,員工數一度有200多人[7]:44

參與工程

等。

家庭

住吉秀松與第二任妻子[註 11]住吉多津(住吉タツ)育有2男4女[4]。住吉多津(1887年4月21日─1971年7月9日),原姓中井,出生於今天的奈良市,是家中長女,另有五位手足[7]:41。她家原本經營旅社餐館,後來經營不善[7]:41。長大後,中井多津離家當幫傭,後來有位在臺灣擔任報社社長的朋友邀她來臺,兩人於日俄戰爭(1904、1905年)後成行[7]:41。與住吉秀松結婚(1911年)後,除了照顧家庭,她也管理住吉組員工的飲食[7]:41。丈夫去世後,她與弟弟們繼續維持著住吉組的營運[7]:44

二次大戰後,住吉家人跟其他在臺日人一樣被強制遣送返回日本。住吉多津與親族返回奈良老家(約在帶解町日语帯解町一帶,今奈良市南部),因糧食不足,為避免親戚爭吵,而決定依家族分灶[7]:49。據住吉勇三回憶,當時中庭立有五支煙囪,一支代表一家[7]:49。1971年7月9日住吉多津因中風去世,之後在與住吉組關係良好的鹿島建設會長提議下,邀請眾人為她撰寫回憶錄,書成後命名為《椰子の実ひとつ 住吉タツ追懷錄[7]:50

住吉秀松的子女資料如下:

姓名 排行 簡介
近藤喜代子 長女 1912年出生[7]:29。臺南第一高女(今臺南女中)畢業[7]:45。1934年嫁給臺南測候所第7任所長兼阿里山高山觀測所所長近藤石象[註 12][4][7]:45。該年7月29日在臺南神社舉行結婚儀式,當晚於臺南公會堂舉行婚宴[7]:46
長野政子 次女 1917年出生[7]:29。臺南第一高女(今臺南女中)畢業[7]:45
住吉勇三 長子 1918年出生[7]:29。曾以日本領事的身分前往巴西聖保羅赴任[7]:51。擔任過「日本國台南會」(被遣返日本的「在臺南日人」的組織)的會長[7]:6
天野幸子 三女 1920年出生[7]:29。臺南第一高女(今臺南女中)畢業[7]:45。1943年嫁入鶯料理的天野家,與天野久吉次子天野久夫結婚[18]:13[4][7]:46。婚後生下兩子,天野晴夫(早夭)、天野朝夫[18]:13
前田公子 四女 1922年出生[7]:29
住吉弘光 次子 1926年出生[7]:29。就讀過花園小學校(今公園國小)、臺南一中(今臺南二中),1942年到臺北讀高等學校,1945年到日本仙台就讀大學[7]:1。1948年時進入積水化學工業日语積水化学工業就職[7]:1。在2019年4月14日與家族成員[註 13]返回老宅參觀[6]。次日在臺南合同廳舍修復完成後的啟用典禮上,他做為代表捐50萬日圓給臺南市政府消防局[19]

舊居

住吉秀松舊居

住吉家舊居在臺南東市場附近,青年路與興華街交會處旁。二次大戰後,這棟房子被國民政府分配作為薛岳將軍官舍,而後高錦德[註 14]向薛岳將軍買權利,並向國家價購土地後接手入住[6]。建築保存相當完整,另外還有住吉家當時的神社遺跡、家徽等文物[20]

2019年7月7日傍晚,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接獲通報有怪手進駐(文資處推測可能是要闢建共有通道的關係)[21][22]。次日(7月8日)前往勘查,認為有潛在文資有急迫危險發生的可能,遂將宅邸列為暫定古蹟[21][22]。而後在2020年8月11日,正式被公告為臺南市的直轄市定古蹟[23]

墓碑

住吉家族墓碑與基座在原本的墓區遭到改建(約1980年代)後,先寄放於友人孫金寬的工廠,而後住吉弘光委託委託陳並男[註 15]保存[7]:57。但因為基座搬運困難,仍放在工廠,陳並男只將墓碑運回嘉義自宅保存[7]:57。後來陳並男與住吉家失聯,但仍堅守承諾繼續保存墓碑,直到後來外孫女曾郁文透過天野朝夫重新與住吉弘光再次聯繫上[7]:57、58。而後此墓碑被捐贈給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保存,臺南消防史料館(臺南合同廳舍)內有展示複製品[7]:61

其他

橋本白水《評論臺灣之官民》(1924年)一書對於住吉秀松寫說為人真摯誠懇,思慮周詳不做作,但由於曾吃過苦,雖待人敦厚卻又有些吝嗇[5]:56[24]。另外也提到有人曾以消防問題惡意中傷過他[5]:56[24]

註釋

  1. ^ 明治五年二月廿八日是西元1872年4月5日[1]
  2. ^ 日文為「土木建築請負業」[5]:54
  3. ^ 當時主要負責的營造業者有鹿島組、大倉組、久米組、吉田組、澤井組、志岐組、佐藤組[7]:24
  4. ^ 根據鈴木辰三所寫的《臺灣民間職員錄》(1919年),臺南消防組位在花園町,電話343[5]:39。而這個位置與電話跟西村商店相同[5]:39
  5. ^ 職稱在大正十一年(1922年)改為「組長」[3]:13
  6. ^ 在進學國小對面,樹林街二段、南寧街120巷、南寧街、永福路所圍成的區域一帶[3]:15
  7. ^ 御大典紀念塔(望火樓)約在1930年落成,因為到這一年的《臺南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才出現「火見樓」一座的記載[5]:45。又建築外觀最早出現在該年10月7日出版的《臺南市大觀》,且照片上已立有銅像,故可知完工日在5月8日以前[5]:47、48
  8. ^ 成立時間有1901年[3]:15[5]:54、1907年[4]、或1908年之說[2][7]:26
  9. ^ 阿緱出張所設在阿緱製糖所前,負責人為新樂直吉[5]:54
  10. ^ 苑裡~大肚路段分別由久米組、住吉組、澤井組與鹿島組分段承包[14]
  11. ^ 第一任妻子在來臺前已去世[7]:28
  12. ^ 建築師近藤十郎之子[7]:45
  13. ^ 包括住吉秀松外孫天野朝夫[19]
  14. ^ 高思博祖父[6]
  15. ^ 嘉義縣太保市人,曾在住吉組工作[7]:57

參考來源

  1. ^ 台南消防之父住吉秀松紀念館 文史人士盼催生. 中国時報. 2019-07-04 [2019-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5).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互助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營造業百年史》. 遠流. 2012-08-01: 頁73. ISBN 978-957-32-6985-4.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陳銘城. 《改制前臺南市消防記事》. 臺南市消防局. 2010-12.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臺南消防史料館內的展示說明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楊仁江. 《原臺南合同廳舍調查研究與修護計畫》. 臺南市政府. 2003-09 [2019-08-02]. ISBN 957-01-5115-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4). 
  6. ^ 6.0 6.1 6.2 6.3 王俊忠. 〈日籍消防先驅近百年老宅猶存 住吉秀松子孫返「台南老家」內心感動〉. 《自由時報》. 2019-04-14 [2019-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0).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7.45 李文雄. 《磐石勇者 住吉秀松及其家族的故事》 (PDF). 莉莉水果文化館. 2020-05-08 [2021-01-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11). 
  8. ^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2019-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9. ^ 彌陀寺重修碑記. 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 [2019-08-02]. [失效連結] 臺灣大學深化臺灣研究核心典藏數位化計畫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igital Taiwan-Related Archives Project
  10. ^ 彌陀寺重修碑記. 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1999 [2019-08-02].  國家圖書館
  11. ^ 《臺灣日日新報》,1929年10月18日
  12. ^ 林一宏. 鐵道部之空間變遷與建築特色 (PDF). 國立臺灣圖書館. 2014-01-15 [2019-07-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01).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繁體中文)芻議嘉南大圳輸水渡槽橋與日本工業發展 (PDF). 財團法人紀念八田與一文化藝術基金會. [2019-07-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4-19). 
  14. ^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第廿三年報(大正十年度)》,臺北市,1922年12月25日,頁63。
  15. ^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第廿二年報(大正九年度)》,臺北市,1921年12月30日,頁61~62。
  16. ^ 蔡龍保. 長谷川謹介與日治時期臺灣鐵路的發展 (PDF). 國史館學術集刊 (國史館). 2005-09-01, (第6期): 頁91 [2019-08-01]. ISSN 1726-73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01). 
  17. ^ (繁體中文)陳秀琍. 臺南消防博物館 見證城市百年消防變遷 (PDF). 臺南市刊. 2019年3月, (第三十一期 悠活臺南): 38–41 [2019-08-02]. ISSN 2223-943X.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02). 
  18. ^ 18.0 18.1 李文雄. 《歸鄉細語》 (PDF). 莉莉水果文化館. 2018-04-26 [2019-07-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7-06). 
  19. ^ 19.0 19.1 王俊忠. 〈見證台南消防史 古蹟合同廳舍啟用〉. 《自由時報》. 2019-04-15 [2019-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6). 
  20. ^ 洪瑞琴. 〈催生住吉秀松紀念館 文化界籲保留「台南消防之父」老宅〉. 《自由時報》. 2019-07-05 [2019-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21. ^ 21.0 21.1 張榮祥. 〈日治台南住吉秀松宅邸機具進出 暫列古蹟搶救〉. 《中央通訊社》. 2019-07-08 [2019-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22. ^ 22.0 22.1 劉婉君. 〈搶救消防之父住吉秀松宅 列暫定古蹟〉. 《自由時報》. 2019-07-09 [2019-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23. ^ 原住吉秀松宅邸. 國家文化資產網.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20-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 
  24. ^ 24.0 24.1 橋本白水. 〈民間の部〉. 《評論臺灣之官民》 第二版. 南國出版協會. 1924-02-29: 頁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