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擔保證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債務擔保證券(英語: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簡稱CDO)是一種信貸掛鈎票據形式的結構性投資產品,是一種包含有资产抵押债券(ABS),由債權组合構成的證券化商品。

債務擔保證券于2000年至2007年间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最初被开发用于公司债券市场,但在2002年后,CDO成为再融资抵押支持证券(MBS)的工具。[1][2]与其他由资产支持的私人标签证券一样,CDO可以被视为一种承诺,根据CDO从其拥有的债券或其他资产池所收集的现金流程,以预定的顺序向投资者支付。[3]CDO信用风险通常基于从这些债券或资产评级中得出的违约概率(PD)进行评估。[4]其中被稱為合成債務擔保證券英语Synthetic CDO的產品(以和債權關聯的衍生產品代替債權本身)被認為給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其后次貸危機的加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CDO被“切片”成称为“级别英语Tranche”的部分,这些部分根据优先级依次“捕捉”利息和本金支付的现金流。如果某些贷款违约,CDO收集的现金不足以支付所有投资者,最低级别的投资者最先遭受损失。[5]最后失去支付的是最安全、最高级别的分级。因此,票息支付(和利率)根据分级而异,最安全/最高级别的分级获得最低利率,最低级别的分级获得最高利率以补偿更高的违约风险。例如,一个CDO可能按安全性顺序发行以下分级:最高级别AAA(有时称为“超级最高级”);次高级别AAA;AA;A;BBB;剩余部分。[6]

CDO的发行由单独的特殊目的实体英语Special-purpose entity而非母公司投资银行发行,并向投资者支付利息。随着CDO的发展,一些发起者将级别重新打包成另一种迭代,称为“CDO平方英语CDO-Squared”、“CDO of CDOs”或“合成CDO英语Synthetic CDO”。[6]

在2000年代初期,支撑CDO的债务通常是多样化的,[7]但到了2006-2007年,当CDO市场增长到数千亿美元时,情况发生了变化。CDO的抵押品开始被高风险(BBB或A)分级支配,[8]这些分级通常是从其他资产支持证券中循环利用的,其资产通常是次级抵押贷款。这些CDO被称为“推动次级抵押贷款供应链的引擎”,[9]被认为给放贷人提供了更大的激励来进行次级贷款。

參看

参考文献

  1. ^ Lepke, Lins and Pi card,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5:15 (Thomson West, 2014).
  2. ^ Cordell, Larry. COLLATERAL DAMAGE: SIZING AND ASSESSING THE SUBPRIME CDO CRISIS (PDF). May 2012 [2023-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1). 
  3. ^ Azad, C.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 (CDO). www.investopedia.com. Investopedia. [31 Jan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1). 
  4. ^ Kiff, John. CDO rating methodology: Some thoughts on model risk and its implications (PDF). November 2004 [2023-03-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21). 
  5. ^ Azad, C. How CDOs work. www.investinganswers.com. Investing answers. [31 Jan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7). 
  6. ^ 6.0 6.1 Lemke, Lins and Smith, Regulation of Investment Companies (Matthew Bender, 2014 ed.).
  7. ^ McLean, Bethany and Joe Nocera, All the Devils Are Here, the Hidden History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Portfolio, Penguin, 2010, p. 120.
  8. ^ Final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Causes of th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ka The Financial Crisis Inquiry Report, p.127
  9. ^ The Financial Crisis Inquiry Report, 2011, p. 13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