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於恐懼的自由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诺曼·洛克威尔的画作《免于恐惧的自由》被制成海报,鼓励平民努力工作。

免于恐惧的自由》(英語:Freedom from Fear)是美国画家诺曼·洛克威尔四大自由》系列油画的最后一幅。这四幅油画代表的理念都源自第32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941年1月6日国情咨文中的四大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于1943年3月13日在《星期六晚邮报》首发,一同发布的还有当时知名思想家斯蒂芬·文森特·贝尼特随笔。画作的主要内容通常解读为:大西洋彼岸的大不列颠饱受轰炸同时,美国的父母正为孩子盖上被子。

背景

《免于恐惧的自由》是诺曼·洛克威尔四大自由》系列油画的最后一幅。这四幅画的灵感源自第32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941年1月6日向第77届联邦国会发表的演说,演说中倡导的目标便是“四大自由”。[1]四大自由主题之后写入同盟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政策声明《大西洋宪章[2][3],还成为《联合国宪章》的组成部分[1]。四幅画作于1943年初连续四周在《星期六晚邮报》刊登,并配有知名作家的文章。《言论自由》于1943年2月20日刊发,《信仰自由》于2月27日首发,《免于匮乏的自由》于3月6日刊登,《免于恐惧的自由》在3月13日首发。[4]《四大自由》之后作为海报大量印发,还成为美国政府战争债券的附图[5][6][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21日受到德国旷日持久的战略轰炸,共有16座主要城市遭遇大规模空袭,其中伦敦从1940年9月7日开始连续57个夜晚遭纳粹德国空军轰炸,这一系列空袭之后统称伦敦大轰炸[8]。伦敦共有上百万套房屋受损或被毁,整个英国有超过四万平民遇难,其中过半是伦敦人[9]

画作内容

画上有两个孩子躺在床上安然沉睡,对这个世界面临的危险浑然不觉。母亲正给孩子盖上被子,父亲拿着报纸站在一边。虽然报纸上有关于战事持续的报导,但他此时并不关心,全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另有观点认为,画上的孩子此时已经入睡,父母是自己睡觉前再来检查一番。画上的父亲属于“洛克威尔的经典旁观者”形象,相当于画中的看客。手上的眼镜表明他很可能刚刚看完这份《本宁顿旗帜报》(Bennington Banner)。报上的头条新闻标题只能看到一部分,写有“爆炸……恐怖袭击”字样,意指伦敦大轰炸。画面右侧是亮有灯光的走廊,还有通向下一层的楼梯。[10]

洛克威尔本人对这幅作品不是很满意,据他所言,画作“是在伦敦大轰炸期间绘製”,其主题理念“颇有些飘飘然”,“仿佛是在说:‘谢天谢地,我们可以放心地把孩子放到床上,知道他们不会在夜里被害。’”[11]

创作和发表

吉姆·马丁(Jim Martin)和埃德加·劳伦斯夫人(Mrs. Edgar Lawrence娘家姓多萝西)分别是画中父亲和母亲的模特儿[12],沃尔特·斯夸尔斯(Walt Squires)是洛克威尔的木匠,画中便是他的两个孩子躺在床上,他们都是画家在佛蒙特州本宁顿县阿灵顿的邻居[13]。《本宁顿旗帜报》没有发表过相应标题的头条文章,是应洛克威尔要求专门印制[12]

《免于恐惧的自由》于1943年3月13日在《星期六晚邮报》刊发,一同发布的还有斯蒂芬·文森特·贝尼特Stephen Vincent Benét)的随笔,是《四大自由》系列油画的收尾之作[4][14]。贝尼特是当时有名的诗人、小说家和短篇小说作家,他正是在这幅画发表当天辞世[15]

历史

“第四项就是免于恐惧的自由,用世界通用的话来说,就是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彻底裁减军备,确保任何国家都无法再武力侵犯邻国。”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941年1月6日的国情咨文,引出“四大自由”主题。[16]

《免于恐惧的自由》是《四大自由》画作中唯一在洛克威尔获聘前就已完成的作品,画家的本意是描绘不列颠战役,但《星期六晚邮报》没有刊发[7]。四幅画作全部发表后,美国财政部将画作在全美各地巡回展出,共计售出超过1.3亿美元的战争债券[7]。洛克威尔的《四大自由》画作还印上纪念邮票,与战争债券一起发售[17]

专业评价

有评论认为,画作内容有过分强烈的亲切感,无论家具摆放还是照明都令这种亲切感增强[7]。美术评论家黛博拉·所罗门Deborah Solomon)认为,屋子的室内装饰颇有法国风格,还有“可爱的高雅艺术情调”[10]。《华尔街日报》的布鲁斯·科尔(Bruce Cole)称,画中“非常明确地提及战争,但却几乎没有涉及恐惧和罗斯福推动全世界裁减军备的计划。洛克威尔可能就是没法去表达这些抽象概念。”[18]

参考资料

脚注

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