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会旧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京国会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北京市西城区
坐标39°53′56″N 116°21′56″E / 39.89894°N 116.36560°E / 39.89894; 116.36560坐标39°53′56″N 116°21′56″E / 39.89894°N 116.36560°E / 39.89894; 116.36560
分类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时代民国
编号6-880
登录2006年

北京国会旧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26号、宣武门西大街57号的新华通讯社院内,是北洋政府時期國會的众议院所在地(參議院沿用清資政院大樓,在國會街,即象來街)。现存国会议场、仁义楼和礼智楼三栋建筑。

1912年众议院成立后即在此处办公,1913年修建了部分建筑,其中国会议场沿用了清朝末年废弃的建筑基址。1924年甲子兵变之后,这些建筑先后为北京法政大学和北京大学所使用。1949年,北京国会旧址所在地成为新华通讯社社址,原国会议场成为新华社礼堂。2006年,北京国会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明朝时,国会旧址所在地原为驯象所的一部分[1]:356

1912年,北洋政府为了召开国会,将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所设置的谘议机关资政院改为国会参议院议场[a],众议院议场则位于清末的財政学堂内(有一座圖書館原屬清京師法律學堂)。

1913年,北洋政府在財政学堂校址内修建一批新建筑,以供众议院使用[4]:299。其中国会议场由德国人库尔特·罗克格主持设计,部分採用了羅克格原本为清朝资政院大樓做的設計,但有所簡化[3]

1924年馮玉祥發動甲子兵变后,国会被迫解散,国会议场等建筑为北京法政大学所用,在北京法政大学与北京大学法科合并后,这些建筑由京师大学校继续使用。

抗日战争期间,这些建筑为新民学院所有。

1946年至1949年,国会议场等建筑为北京大学第四院所有[1]:356

1949年2月4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大学第四院的礼堂,即原国会议场内召开了中共北平地下党会师大会[4][5]

华北大学迁入北京之后,华北大学三部一度占用了这些建筑,同年这些建筑所在区域被定为新华通讯社社址[1]:356,原国会议场改为新华社礼堂。

1955年,国会旧址得以修缮[3]。1984年5月24日,民国国会议场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822。2002年,国会议场再次全面加固[6]:101

2006年,包括民国国会议场在内的四座建筑以“北京国会旧址”一名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013年6月28日,北京国会旧址作为“中共北平地下党会师大会会场”被列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8]

结构

仁义楼和礼智楼,位于国会议场东侧

北京国会旧址由国会议场、仁义楼和礼智楼组成。其中国会议场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二层建筑,入口处形似三层,最顶层为一排采光窗。建筑坐北朝南,钢木桁架,坡面屋顶,里面为简单的壁柱、雨棚和青砖清水墙,建筑面积2100平米左右。建筑内主体部分为会议大厅,平面呈方形,一层设有674个面向北侧扇形排列的座椅,座椅上有红五星图案,其原颜色与北洋政府五色旗相对应;大厅北侧正中设有议长席,另外三面设有门厅和侧厅,二楼设有314个旁听席位。会场大厅北侧为一座平面呈椭圆形的“圆楼”,该楼共有两层,用灰砖砌筑,三角桁架,南北立面外观基本相同,每面共开三间,每间有三扇竖向窄窗。其南部有三间休息室,休息室与大会厅之间有走廊相连;休息室北侧为一个大会议室,为北洋政府总统和众议院开会的场所。仁义楼和礼智楼位于国会议场东侧,是当年议员起草宪法的办公场所。两幢楼均为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楼房南侧均带前廊,建筑形式为灰砖清水墙,三角桁架坡屋顶,因其外廊被涂成红色而俗称为“红楼”。[1]:356[2]:822[9]:143[6]:101-102[10]:299

注释

  1. ^ 现为新华社印刷厂院所在地[2]:822,原建筑已无存[3]

参考

  1. ^ 1.0 1.1 1.2 1.3 《西城区地名志》编辑委员会 (编). 北京市西城区地名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2-12-01: 510. ISBN 7-200-01925-9. 
  2. ^ 2.0 2.1 2.2 段育达主编;北京市西城区志编纂委员会编 (编). 北京市西城区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9-08-01: 979. ISBN 7-200-03779-6. 
  3. ^ 3.0 3.1 3.2 探访藏在大院里的清末资政院 新华通讯与民初国会旧址. 北京晚报. 2017-04-12 [2018-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3) (中文(中国大陆)). 
  4. ^ 4.0 4.1 中共北平地下党会师大会简报. 北京党史. 1999-02: 28–31. 
  5. ^ 话剧《平西地下交通线》在北京地下党会师地旧址上演. 央广网. 2015-09-15 [2018-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9) (中文(中国大陆)). 
  6. ^ 6.0 6.1 国家文物局 (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4卷·第6批.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8-11-01: 672. ISBN 7-200-04939-5. 
  7.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 2006-05-18 [2016-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中文(中国大陆)). 
  8. ^ 19家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命名. 京郊日报. 2013-06-29 [2018-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9) (中文(中国大陆)). 
  9. ^ 张明义等主编;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李燕秋卷主编 (编). 北京志·建筑卷·建筑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3-09-01: 1014. ISBN 7-200-04939-5. 
  10. ^ 张明义,王立行,段柄仁主编;宋惕冰(卷)主编;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编). 北京志·文物卷·文物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6-03-01: 784. ISBN 7-200-05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