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伯爵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魏前期的爵位均為虛爵,分為正爵、假爵兩類,正爵可世襲,假爵不可世襲,追贈的爵位一般也不可世襲。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始賜五等爵,天赐元年(404年)廢除伯爵。[1][2][3]

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仿效南朝推行爵制改革,廢除假爵,改置開國爵(五等封爵)和散爵(五等爵),均可世襲。開國縣伯為實封,享有食邑,伯國置三卿(郎中令、大農、中尉)等官,封地改縣令為。散伯為虛爵,無封國、食邑和官屬。舊有侯爵降為散伯。太和十八年(494年),制定租税分食制,開國伯四分食一。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制定的《後職員令》規定開國縣伯為第三品,散伯為從第三品[1][4]。自孝明帝孝莊帝以來,出現了一地累封的現象,內史、相制度漸廢[5]

北齊爵制基本沿襲北魏、東魏之制,廢除散郡伯。開國縣伯為實封,第三品,伯國置三卿(郎中令、大農、中尉)、四令(典書、典祠、學官、典衛令)、四長(陵、廟、食官、廄牧長)、典府丞、執書、謁者、舍人等官。散縣伯為虛爵,從第三品。[6]

西魏北周對爵制進行了大幅改革,廢除了散爵,但開國爵卻走向虛散化,國官大量減省,食邑虛指,只有寄食別地者才享有實封收入。[7]

下表列出北朝可考的郡伯、縣伯。

散郡伯

北魏孝文帝始賜爵

滎陽伯

滎陽伯(492年—545年)[8]
以開建五等,由滎陽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滎陽伯 鄭懿 ?—510年 滎陽文靈侯鄭羲子
2 滎陽伯 鄭恭業 ?—545年 鄭懿子
伏誅,爵除

潁川伯

潁川伯(492年—?)[9]
以開建五等,由潁川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潁川伯 晁清 492年—506年
2 潁川伯 晁榮賓 晁清子

昌黎伯

昌黎伯(498年—?)[10]
以從駕南討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昌黎伯 宇文福 498年—?

尋陽伯

尋陽伯[1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尋陽伯 成伯 赵超宗
2 尋陽伯 赵仲懿 趙超宗子

縣伯(正爵)

北魏太武帝始賜爵

固安伯

固安伯[12][1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固安伯 盧玄
2 固安伯 盧度世 盧玄子
進爵為侯

臨江伯

臨江伯(451年—529年)[14][15]
以從駕至瓜步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江伯 叱列鍮石 451年—?
2 臨江伯 叱列億彌 叱列鍮石孫
3 臨江伯 叱列尔归 叱列億彌子
4 臨江伯 叱列平 ?—529年 叱列尔归子
改封廮陶縣開國伯

開國縣伯

北魏孝文帝始封

光城國/安昌國/曲陽國

光城國(495年)/安昌國(495年—514年)/曲陽國(514年—?)[16]
以奉表歸款封,食蠻邑一千戶→食實邑五百戶→食實邑六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光城縣開國伯→安昌縣開國伯→曲陽縣開國伯 田益宗 495年—517年
2 曲陽縣開國伯 田纂 田益宗子

汶陽國

汶陽國(498年—?)[17]
以除齊將裴叔業內應之誠績,由譙縣侯改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汶陽縣開國伯 孟表 498年—515年
2 汶陽縣開國伯 孟崇 孟表子

金鄉國

金鄉國(498年—?)[18]
以救攝危篤振濟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金鄉縣開國伯 徐謇 498年—504年
2 金鄉縣開國伯 徐踐 徐謇子

北魏宣武帝始封

上蔡國/山茌國

上蔡國(500年—?)/山茌國(?—550年)[19]
以裴叔業之勳封,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上蔡縣開國伯→山茌縣開國伯 裴芬之 500年—525年 裴叔業子
2 山茌縣開國伯 裴涉 裴芬之子
3 山茌縣開國伯 裴僑尼 ?—550年 裴涉子
齊受禪,爵例降

義安國

義安國(500年)[20]
以歸降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義安縣開國伯 裴颺 500年
進爵為侯

宋國

宋國(500年—?)[21]
以歸降封,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宋縣開國伯 尹挺 500年—?

廣饒國

廣饒國(500年—500年代)[22]
以歸降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廣饒縣開國伯 李元護 500年—502年
2 廣饒縣開國伯 李會 ?—500年代 李元護子
降爵為子

苞信國/乘氏國

苞信國(500年—515年)/乘氏國(515年—?)[23]
以歸降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苞信縣開國伯→乘氏縣開國伯 襄侯 席法友 500年—517年
2 乘氏縣開國伯 席景通 席法友子
3 乘氏縣開國伯 席鶠 席景通子

慎國

慎國(500年—?)[24]
以歸降封,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慎縣開國伯 康侯 王世弼 500年—520年

魏昌國

魏昌國(502年—?)[25]
以平氐之功封,食邑五百戶→一千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魏昌縣開國伯 武康公 李崇 502年—525年

豫寧國

豫寧國(503年—506年)[26]
以歸降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豫寧縣開國伯 陳虎牙 503年—506年
伏誅,國除

平舒國

平舒國(508年—529年)[27]
以克懸瓠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舒縣開國伯 文定 邢巒 508年—514年
2 平舒縣開國伯 邢遜 ?—529年 邢巒子
坐受任元顥,國除

衛南國

衛南國(513年—515年)[28]
以營療之功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衛南縣開國伯 王顯 513年—515年
以侍療無效,國除

泰臨國

泰臨國(510年代—533年)[29]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泰臨縣開國伯 麴嘉 510年代—525年 高昌王
2 泰臨縣開國伯 麴堅 531年—533年 麴嘉子
進封開國郡公

方城國

方城國[30]
以不屈被害,由方城縣開國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方城縣開國伯 王榮世

北魏孝明帝始封

城平國

城平國[31]
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城平縣開國伯 裴炯
進爵為侯

安德國

安德國(522年—528年)[32]
以渦陽退梁軍之功封,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德縣開國伯 鄭季明 522年—528年
進封南潁川郡開國公

浮陽國

浮陽國(525年—550年)[33]
以平黑城之功,由五城縣開國子進封,食邑四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浮陽縣開國伯 源延伯 525年—528年
2 浮陽縣開國伯 源孝孫 ?—550年 源延伯子
齊受禪,爵例降

都昌國

都昌國(525年—550年)[34]
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都昌縣開國伯 元誘 525年追封
2 都昌縣開國伯 元始伯 525年—550年 元誘子
齊受禪,爵例降

始平國

始平國(526年—528年)[35]
以勤舊,由始平伯改封,食邑三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始平縣開國伯 成軌 526年—528年
進爵為侯

新陽國

新陽國(?—530年)[36]
食邑三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陽縣開國伯 元誕 ?—530年
進封昌樂郡王

屯留國

屯留國(?—528年)[37]
以招慰雲州高車、鮮卑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屯留縣開國伯 念賢 ?—528年
進封平恩縣開國公

烏氏國

烏氏國(528年—?)[38]
以討蕭寶夤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烏氏縣開國伯 梁嵩遵 528年—?

涇陽國

涇陽國(528年—?)[39]
以討蕭寶夤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涇陽縣開國伯 泉企 528年—?
進爵為侯

平陽國

平陽國(528年—?)[40]
以守岐州勳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陽縣開國伯 杜顒 528年—530年 轉封安平縣開國伯
2 平陽縣開國伯 杜景仲 530年—? 杜顒第二子

北魏孝莊帝始封

安康國

安康國(528年—?)[41]
以河梁立義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康縣開國伯 元均 528年—?
2 安康縣開國伯 元忻之 532年—534年 元均長子

鄄城國

鄄城國(528年—550年)[42]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鄄城縣開國伯 元禹 528年—530年
2 鄄城縣開國伯 元長淵 ?—550年 元禹子
齊受禪,爵例降

盧鄉國

盧鄉國(528年—550年)[43]
以候駕之功封,食邑三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盧鄉縣開國伯 李遐 528年追封
2 盧鄉縣開國伯 李孝儒 ?—550年 李遐子
齊受禪,爵例降

欒城國

欒城國(528年—529年)[44]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欒城縣開國伯 尒朱世承 528年—529年
進封趙郡開國公

樂鄉國

樂鄉國(528年—530年)[4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樂鄉縣開國伯 尒朱度律 528年—530年
進封常山郡王

章武國

章武國(528年—?)[46]
以慰勞德興之功封,食邑四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章武縣開國伯 孝穆公 盧同 528年—532年
2 章武縣開國伯 盧斐 盧同長子

永安國

永安國(528年—529年)[47]
由南和縣開國子進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安縣開國伯 樊子鵠 528年—529年
進封南陽郡開國公

易陽國

易陽國(528年—529年)[48]
以預義之勳封,食邑四百戶→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易陽縣開國伯 賀拔勝 528年—529年
進封真定縣開國公

長子國

長子國(528年)[49]
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子縣開國伯 劉靈助 528年
進爵為公

銅鞮國

銅鞮國(528年—530年)[50]
以定策之勳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銅鞮縣開國伯 高歡 528年—530年
進封平陽郡開國公

博野國

博野國(528年—532年)[51]
以軍功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博野縣開國伯 尉景 528年—532年
進爵為公

敷城國

敷城國(528年)[52]
以預定策勳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敷城縣開國伯 劉貴 528年
進爵為公

武城國

武城國(528年—532年)[53]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城縣開國伯 高昂 528年—532年
進爵為侯

臨貞國

臨貞國(528年—557年)[54][55]
食邑四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貞縣開國伯 恭公 楊鈞 528年追封
2 臨貞縣開國伯 楊敷 528年—557年 楊鈞孫
進爵為侯

永寧國

永寧國(528年—531年)[56]
以討葛榮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寧縣開國伯 叱列延慶 528年—531年
進封北海郡開國公

容城國

容城國(528年—?)[57]
以討葛榮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容城縣開國伯 竇瑗 528年—?

槐里國

槐里國(528年—?)[58]
以擒郝虎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槐里縣開國伯 崔模 528年

石門國

石門國(528年—537年)[59]
以破赤水蜀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石門縣開國伯 李弼 528年—537年
進封趙郡開國公

義陽國

義陽國(529年—530年)[60]
以破元顥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義陽縣開國伯 賈智 529年—530年
進爵為侯

廮陶國

廮陶國(529年—550年)[15]
以破元顥之功,由臨江伯改封,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廮陶縣開國伯 叱列平 529年—550年
進爵為侯

澄城國

澄城國(529年—?)[61][62]
食邑三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澄城縣開國伯 楊寬 529年—534年 進封華山郡開國公
2 澄城縣開國伯 楊穆 534年—? 楊寬兄

石安國

石安國(529年—532年)[6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石安縣開國伯 孫騰 529年—532年
進封咸陽郡開國公

肥如國

肥如國(529年—534年)[64]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肥如縣開國伯 楊摽 529年—534年
進爵為侯

萬年國

萬年國(529年—?)[65]
食邑三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萬年縣開國伯 武恭 尒朱襲 529年追封

安城國

安城國[66]
以克定秦隴之功,由姑臧伯改封,食邑四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城縣開國伯 文恭公 李韶 追封
2 安城縣開國伯 李璵 李韶長子

安平國

安平國(530年—?)[67]
以防守岐州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平縣開國伯 杜顒 530年—?

樂城國

樂城國(530年—532年)[68]
以破紇豆陵步藩之功封,食邑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樂城縣開國伯 堯傑 530年—532年
進爵為侯

石城國

石城國(530年—534年)[69]
以從爾朱天光破万俟醜奴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石城縣開國伯 于謹 530年—534年
進封藍田縣開國公

魏平國

魏平國(530年—534年)[70]
以從賀拔岳平關中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魏平縣開國伯 趙貴 530年—534年
進爵為侯

白水國

白水國(530年—535年)[71]
以平關右之功封,食邑三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白水縣開國伯 梁禦 530年—535年
進封信都縣開國公

抚夷國

抚夷國(530年—?)[7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抚夷縣開國伯 张忻 530年—?

沃陽國

沃陽國[73]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沃陽縣開國伯 段永
進爵為侯

北魏元曄始封

汾陽國

汾陽國(530年—?)[74]
食邑四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汾陽縣開國伯 韓賢 530年—?
2 汾陽縣開國伯 韓裔 韓賢子

北魏節閔帝始封

朝陽國

朝陽國(531年)[7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朝陽縣開國伯 尒朱弼 531年
進封河間郡開國公

樊城國

樊城國(531年)[76]
由樊城鄉男進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樊城縣開國伯 賀拔岳 531年
進爵為公

東阿國

東阿國(531年—?)[77]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東阿縣開國伯 文貞公 山偉 531年—?
2 東阿縣開國伯 山昂 山偉長子

城平國

城平國(531年—533年)[78]
以討劉靈助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城平縣開國伯 堯雄 531年—533年
進爵為公

隰城國

隰城國(531年—?)[79]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隰城縣開國伯 张亮 531年—?

小黃國

小黃國(531年—534年)[8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小黃縣開國伯 楊忠 531年—534年
進爵為侯

山北國/襄城國

山北國(531年—534年)/襄城國(534年)[81]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山北縣開國伯→襄城縣開國伯 趙善 531年—534年
進爵為公

北魏後廢帝始封

安喜國

安喜國(531年)[82]
以從破尒朱兆於廣阿之功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喜縣開國伯 婁昭 531年
進封濟北郡開國公

廣宗國

廣宗國(531年—?)[83]
以從破尒朱兆於廣阿之功,由敷城縣開國男進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廣宗縣開國伯 潘樂 531年—?
進封金門郡開國公

固安國

固安國(531年—?)[84]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固安縣開國伯 斛律平 531年—?
進爵為侯

鄢陵國

鄢陵國[85]
由沮陽鄉男進封,食邑三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鄢陵縣開國伯 高長命

北魏孝武帝始封

濮陽國

濮陽國(532年—?)[86]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濮陽縣開國伯 靖懿 元嶷 532年—?

陽平國

陽平國(532年—550年)[87]
食邑四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陽平縣開國伯 元勒叉 532年—550年
齊受禪,爵例降

濮陽國

濮陽國(532年—550年)[87]
食邑四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濮陽縣開國伯 元亙 532年—550年
齊受禪,爵例降

武陽國

武陽國(532年—550年)[87]
食邑四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陽縣開國伯 元伏陀 532年—550年
齊受禪,爵例降

新陽國

新陽國(532年—550年)[87]
食邑四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陽縣開國伯 元彌陀 532年—550年
齊受禪,爵例降

頓丘國

頓丘國(532年—534年)[87]
食邑四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頓丘縣開國伯 元僧育 532年—534年 出奔关中,废除

衛國

衛國(532年—550年)[87]
食邑四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衛縣開國伯 元居羅 532年—550年
齊受禪,爵例降

陽州國

陽州國(532年—?)[8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陽州縣開國伯 高永樂 532年—?
進爵為公

晉陽國

晉陽國(532年—?)[89]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晉陽縣開國伯 敬惠公 李元忠 532年—545年
2 晉陽縣開國伯 李搔 ?—557年 李元忠子

壽張國

壽張國(532年—?)[90]
以高歡減國封分賞文武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壽張縣開國伯 張纂 532年—?

饒陽國

饒陽國(532年—535年)[91]
由平鄉男進封,食邑三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饒陽縣開國伯 楊紹 532年—535年
進封冠軍縣開國公

上洛國

上洛國(532年—535年)[92]
由行唐縣開國子進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上洛縣開國伯 竇熾 532年—535年
進封真定縣開國公

武平國

武平國(533年—536年)[93]
以破梁下溠戍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平縣開國伯 史寧 533年—536年
進爵為侯

白土國

白土國(534年—535年)[94]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白土縣開國伯 辛威 534年—535年
進爵為侯

廣川國

廣川國(534年)[95]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廣川縣開國伯 宇文測 534年
進爵為公

水池國

水池國(534年—535年)[96]
以迎皇帝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水池縣開國伯 宇文護 534年—535年
進爵為公

臨邑國

臨邑國(534年)[97]
由臨邑縣開國男進爵,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邑縣開國伯 寇洛 534年
進爵為公

廣武國

廣武國(534年—?)[98]
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廣武縣開國伯 侯莫陳崇 534年—? 本封臨涇縣開國侯

魏昌國

魏昌國(534年—535年)[99]
由北平縣開國男進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魏昌縣開國伯 若干惠 534年—535年
進爵為公

下博國

下博國(534年—535年)[100]
以奉迎功,由深澤縣開國男進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下博縣開國伯 王德 534年—535年
進爵為公

須昌國

須昌國(534年—535年)[101]
以從平侯莫陳悅之功封,食邑三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須昌縣開國伯 達奚武 534年—535年
進爵為公

河陽國

河陽國(534年—535年)[102]
以奉迎功,由靈壽縣男改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河陽縣開國伯 豆盧寧 534年—535年
進爵為侯

新興國

新興國(534年—554年)[103]
以奉迎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興縣開國伯 豆盧永恩 534年—554年
進封龍支縣開國侯

臨貞國

臨貞國(534年—535年)[104]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貞縣開國伯 王雄 534年—535年
進爵為公

撫夷國

撫夷國(534年)[105]
以從平侯莫陳悅、迎皇帝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撫夷縣開國伯 賀蘭祥 534年
進爵為公

高陽國

高陽國(534年—?)[106]
食邑三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高陽縣開國伯 馮景 534年—?

安定國

安定國(534年—535年)[107]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定縣開國伯 李遠 534年—535年
進爵為公

魏昌國

魏昌國(534年—?)[108]
以首逆元帥、匡復秦隴之功,由長廣鄉男進爵,食邑五百戶→一千戶→一千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魏昌縣開國伯 赫連達 534年—?
進爵為公

石城國

石城國(534年—535年)[109]
由邯鄲縣男進爵,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石城縣開國伯 韓果 534年—535年
進爵為公

萇鄉國

萇鄉國(534年—535年)[110]
以前後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萇鄉縣開國伯 蔡祐 534年—535年
進爵為侯

武始國

武始國(534年—535年)[111]
由房城縣開國男進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始縣開國伯 常善 534年—535年
進爵為侯

長樂國

長樂國(534年—540年)[11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樂縣開國伯 宇文深 534年—540年
進爵為侯

臨汾國

臨汾國(534年—556年)[113]
食邑六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汾縣開國伯 達奚寔 534年—556年
進封平陽縣開國公

都昌國

都昌國(534年—535年)[114]
食邑六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都昌縣開國伯 陸通 534年—535年
進爵為侯

高邑國

高邑國(534年—549年)[115]
以從擊潼關、拔回洛城之功,由高邑縣開國男進爵,食邑五百戶→八百戶→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高邑縣開國伯 元定 534年—549年
進爵為公

郃陽國

郃陽國(534年—?)[116]
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郃陽縣開國伯 陽猛 534年—?

新阳國

新阳國(534年—537年)[117]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阳縣開國伯 李和 534年—537年
進爵為公

東魏孝靜帝始封

文安國

文安國(534年—?)[118]
以議遷鄴之功,由文安縣開國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文安縣開國伯 祖瑩 534年—?
2 文安縣開國伯 祖珽 祖瑩子

固安國

固安國(534年—?)[119]
以預定策之功封,食邑四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固安縣開國伯 李裔 534年—537年
2 固安縣開國伯 李子旦 ?—550年 李裔子
齊受禪,爵例降

安武國

安武國(538年—559年)[120]
以前後功封,食邑四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武縣開國伯 張保洛 538年—559年
進封敷城郡王

新泰國

新泰國(538年—577年)[121]
以荊州軍功封,食邑六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泰縣開國伯 陽休之 538年—577年
進封燕郡王

武安國

武安國(543年—?)[12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安縣開國伯 張纂 543年—?

安國國

安國國(547年—549年)[12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國縣開國伯 趙彥深 547年—549年
進爵為侯

石保國

石保國(547年—572年)[124]
由石保縣開國子進爵,食邑六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石保縣開國伯 元景安 547年—572年
進封歷陽郡王

章武國

章武國[12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章武縣開國伯 文貞公 綦雋

行唐國

行唐國[126]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行唐縣開國伯 厙狄盛
進爵為公

征羌國

征羌國[127]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征羌縣開國伯 堯難宗

晉陽國

晉陽國[12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晉陽縣開國伯 李元忠

永樂國

永樂國(?—560年)[129]
由永樂縣開國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樂縣開國伯 斛律光 ?—560年
進封鉅鹿郡開國公

富平國

富平國(550年—?)[13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富平縣開國伯 麴珍 550年—?

北齊文宣帝始封

顯親國

顯親國(550年—?)[13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顯親縣開國伯 斛律羨 550年—?

長安國

長安國(550年—?)[132]
以預定策之功別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安縣開國伯 杜弼 550年—? 本封定陽縣開國侯

興勢國

興勢國(550年—?)[13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興勢縣開國伯 元景安 550年—? 本封石保縣開國伯

池陽國

池陽國(550年—?)[134]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池陽縣開國伯 徐之才 550年—?
進封昌安縣開國侯

北齊孝昭帝始封

永樂國

永樂國(560年—?)[13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樂縣開國伯 元文遙 560年—?
進封寧都郡開國公

石城國

石城國(560年)[136]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石城縣開國伯 綦連猛 560年
進爵為公

西魏文帝始封

饒陽國

饒陽國(535年—537年)[137]
以復潼關之功,由廣興縣開國子進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饒陽縣開國伯 劉亮 535年—537年 進封長廣郡開國公
2 饒陽縣開國伯 劉恭 劉亮子

欒城國

欒城國(535年)[138]
由盧奴縣開國男進封,食邑六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欒城縣開國伯 梁椿 535年
進爵為公

藍田國

藍田國(535年—557年)[139]
食邑六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藍田縣開國伯 王悅 535年—557年
進爵為侯/small>

臨汝國

臨汝國(535年)[140]
以復東荊州之功,由陽邑縣開國子進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汝縣開國伯 趙剛 535年
進封武城縣開國侯

平原國

平原國(535年—556年)[141]
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原縣開國伯 崔猷 535年—556年
進封固安縣開國公

三水國

三水國(535年—538年)[14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三水縣開國伯 韓褒 535年—538年
進爵為侯

夏陽國

夏陽國(535年—?)[143]
由夏陽縣開國男進爵,食邑三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夏陽縣開國伯 薛憕 535年—?
2 夏陽縣開國伯 薛舒 薛憕子

文安國

文安國(537年)[144]
由文安縣子進爵,食邑六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文安縣開國伯 周惠達 537年
進爵為公

廣宗國

廣宗國(537年—538年)[145]
以從破竇泰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廣宗縣開國伯 尉遲綱 537年—538年
進爵為公

獨顯國

獨顯國(537年—538年)[146]
以擒竇泰、復弘農、戰沙苑之功封,食邑六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獨顯縣開國伯 馮遷 537年—538年
進爵為侯

居庸國

居庸國(537年—?)[147]
以擒竇泰、戰沙苑之功,由居庸縣開國子進爵,食邑六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居庸縣開國伯 王雅 537年—?
2 居庸縣開國伯 王世積 王雅子
進封宜陽郡開國公

文城國

文城國(537年—556年)[148]
由汾陰縣伯改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文城縣開國伯 薛端 537年—556年
進爵為侯

武陽國

武陽國(537年—547年)[149]
食邑六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陽縣開國伯 鄭偉 537年—547年
進封襄城郡開國公

豐陽國

豐陽國(537年—?)[150]
以斬杜窋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豐陽縣開國伯 泉仲遵 537年—? 襲封上洛郡開國公
2 豐陽縣開國伯 泉某 泉仲遵子

美陽國

美陽國(538年—?)[151]
由美陽縣開國子進爵,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美陽縣開國伯 蘇綽 538年—546年
2 美陽縣開國伯 蘇威 蘇綽子
進封懷道縣開國公

安陵國

安陵國(538年—?)[152]
食邑四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陵縣開國伯 賀若敦 538年—?
進封廣鄉縣開國侯

郃陽國

郃陽國(?—550年)[153]
以前後功別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郃陽縣開國伯 楊摽 ?—550年 本封肥如縣開國侯
并肥如、郃陽二邑,改封華陽縣開國侯

冠軍國

冠軍國(543年—557年)[154]
由冠軍縣開國男進爵,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冠軍縣開國伯 叱羅協 543年—557年
進爵為公

安次國

安次國(543年—557年)[155]
以邙山之戰先登陷陳之功,由安次縣開國子進爵,食邑九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次縣開國伯 閻慶 543年—557年
進封石保縣開國公

安次國

安次國(543年—557年)[156]
以破汾州胡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次縣開國伯 趙昶 543年—557年
進封長道郡開國公

清渊國

清渊國(543年—556年)[157]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清渊縣開國伯 郑术 543年—556年
進爵為侯

安息國

安息國(544年—556年)[158]
由范陽縣伯改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息縣開國伯 盧光 543年—556年
進爵為侯

項城國

項城國(548年—?)[159]
以獨孤信剋下溠、守洛陽、破岷州、平涼州等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項城縣開國伯 獨孤順 548年—? 獨孤信第五子

建忠國

建忠國(548年—?)[159]
以獨孤信剋下溠、守洛陽、破岷州、平涼州等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建忠縣開國伯 獨孤陀 548年—? 獨孤信第六子

顯親國

顯親國(?—566年)[160]
由顯親縣開國男進爵,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顯親縣開國伯 權景宣 ?—566年
進封千金郡開國公

安陽國

安陽國(?—557年)[161]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陽縣開國伯 伊婁穆 ?—557年
進爵為侯

臨淄國

臨淄國(?—555年)[162]
由姑臧縣開國子進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淄縣開國伯 唐瑾 ?—555年
進爵為公

臨黃國

臨黃國(?—556年)[163]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黃縣開國伯 李昶 ?—556年
進爵為侯

固安國

固安國[164]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固安縣開國伯 盧誕

平昌國

平昌國[165]
以于謹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昌縣開國伯 于義 于謹子
進封廣都縣開國公

長安國

長安國[166]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安縣開國伯 王長述
襲封扶風郡開國公

靈壽國

靈壽國[167]
食邑一千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靈壽縣開國伯 尒朱敞
進爵為侯

西魏廢帝始封

沌陽國

沌陽國(551年—558年)[168]
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沌陽縣開國伯 李遷哲 551年—558年
進封西城縣開國公

西魏恭帝始封

安武國

安武國(554年—557年)[169]
以平蜀勳,由安武縣開國子進爵,食邑九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武縣開國伯 郭賢 554年—557年
進爵為侯

汧源國

汧源國(554年—?)[170]
以侯植從于謹平江陵之功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汧源縣開國伯 侯定 554年—? 侯植子

龍門國

龍門國(554年—557年)[171]
由龍門縣開國子進爵,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龍門縣開國伯 郭彥 554年—557年
進封懷德縣開國公

郃陽國

郃陽國(554年—557年)[172]
由郃陽縣開國子進爵,食邑九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郃陽縣開國伯 薛寘 554年—557年
進爵為侯

某國

某國(556年—?)[173]
以蔡祐之功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某縣開國伯 蔡某 556年—? 蔡祐子

永固國

永固國(556年—?)[174]
以討茹茹功別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固縣開國伯 王勇 556年 本封新陽郡開國公
2 永固縣開國伯 王元興 556年—? 王勇兄子

平陽國

平陽國(556年—?)[175]
由平陽縣開國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陽縣開國伯 李彥 556年—?
2 平陽縣開國伯 李昇明 李彥子

北周孝閔帝始封

升遷國

升遷國(557年—?)[176][177]
以李穆之功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升遷縣開國伯 李孝軌 557年—? 李穆兄子

琅邪國

琅邪國(557年—564年)[178]
由龍門縣子進爵,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琅邪縣開國伯 司馬裔 557年—564年
進爵為公

平齊國

平齊國(557年—567年)[179]
由長安縣開國子進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齊縣開國伯 韋瑱 557年—560年
2 平齊縣開國伯 韋峻 ?—567年 韋瑱子
進爵為公

霸城國

霸城國(557年)[180]
由霸城縣開國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霸城縣開國伯 陳忻 557年
進封許昌縣開國公

廣宗國

廣宗國(557年—567年)[181]
由廣宗縣開國子進爵,食邑九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廣宗縣開國伯 魏玄 557年—567年
進爵為侯

雙泉國

雙泉國(557年—561年)[182][183]
以宇文貴軍功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雙泉縣開國伯 宇文愷 557年—561年 宇文貴子
襲封安平郡開國公

北周明帝始封

胡城國

胡城國(557年—?)[184]
由安定縣開國子進封,食邑五百戶→一千三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胡城縣開國伯 梁昕 557年—?

昌樂國

昌樂國(558年)[185]
由長安縣開國子進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昌樂縣開國伯 冀雋 558年

敷西國

敷西國(559年—?)[186]
以平洪和贼之勋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敷西縣開國伯 杨钦 559年—?
襲封清水縣開國侯

北周武帝始封

武陽國

武陽國(561年—580年代)[187]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陽縣開國伯 高賓 561年—571年
進爵為公

伯陽國

伯陽國(568年)[188]
以迎皇后阿史那氏之功封,食邑六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伯陽縣開國伯 趙文表 568年
進爵為公

周昌國

周昌國(570年—571年)[189]
食邑六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周昌縣開國伯 劉雄 570年—571年
進爵為侯

義興國

義興國(576年—580年)[19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義興縣開國伯 杜杲 576年—580年
進爵為侯

平遙國

平遙國(577年—581年)[191]
食邑六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遙縣開國伯 鮑宏 577年—581年
進爵為公

上庸國

上庸國[19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上庸縣開國伯 楊略

濟陽國

濟陽國[19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濟陽縣開國伯 伊婁謙
進爵為侯

永安國

永安國(?—580年)[194]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安縣開國伯 杜彥 ?—580年
進封襄武縣開國侯

歷城國

歷城國(?—581年)[195]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歷城縣開國伯 明克讓 ?—581年
進爵為侯

昌國國

昌國國(?—581年)[196]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昌國縣開國伯 元巖 ?—581年
進封平昌郡開國公

臨潁國

臨潁國(?—581年)[197]
食邑六百戶→九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潁縣開國伯 庾季才 ?—581年
進爵為公

北周宣帝始封

北平國

北平國(?—581年)[198]
由北平縣開國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北平縣開國伯 張煚 ?—581年
進爵為侯

襄城國

襄城國(579年—581年)[199]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襄城縣開國伯 何妥 579年—581年
進爵為公

北周靜帝始封

思安國

思安國(579年—?)[200]
由思安縣開國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思安縣開國伯 賀婁子幹 579年—580年 進封武川縣開國公
2 思安縣開國伯 賀婁皎 580年—? 賀婁子幹子

巴渠國

巴渠國(580年—?)[201]
由巴渠縣開國男進爵,食邑六百户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巴渠縣開國伯 羅達 580年—596年

始封者不詳

彭城國

彭城國[20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彭城縣開國伯 库狄业 北齊時

軍都國

軍都國[203]
宇文泰親信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軍都縣開國伯 強獨樂 557年 或為西魏所封

平舒國

平舒國[204]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舒縣開國伯 大利稽顯 561年

上停國

上停國[20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上停縣開國伯 張乾 561年

絳國

絳國[206]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絳縣開國伯 杜猷 561年

甘若國

甘若國[207]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甘若縣開國伯 侯方超 561年

安次國

安次國[20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次縣開國伯 張勝族 561年

長安國

長安國[209]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安縣開國伯 樊珍 561年

夏陽國

夏陽國[21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夏陽縣開國伯 □□□ 561年

容城國

容城國(?—581年)[211]
食邑一千一百戶→一千八百戶→二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容城縣開國伯 盧柔
2 容城縣開國伯 盧愷 ?—581年 盧柔子
進爵為侯

昌國國

昌國國[21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昌國縣開國伯 趙江

平寇國

平寇國[21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寇縣開國伯 馮恕 北周時

朝那國

朝那國[214]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朝那縣開國伯 梁榮 北周時

安邑國

安邑國[21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邑縣開國伯 韋霁 北周時

散縣伯

北魏孝文帝始賜爵

艾陵伯

艾陵伯(492年—530年代)[216]
以開建五等,由松滋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艾陵伯 元萇 492年—? 松滋侯拓跋度曾孫
2 艾陵伯 元子華 ?—530年代 元萇子
伏誅,爵除

臨渭伯

臨渭伯(492年—?)[217]
以開建五等,由臨渭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渭伯 張法 492年—? 臨渭侯張袞玄孫

涇縣伯

涇縣伯(492年—?)[218]
以開建五等,由涇縣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涇縣伯 孝穆公 高幹 492年—532年 涇縣惠侯高恆孫
2 涇縣伯 高侃 高幹子
3 涇縣伯 高紹 高侃子

襄平伯

襄平伯(492年—?)[219]
以開建五等,由范陽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襄平伯 公孫邃 492年—495年
2 襄平伯 公孫同始 公孫邃子

陽都伯

陽都伯(492年—?)[220]
以開建五等,由陽都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陽都伯 賈雋 492年—? 陽都侯賈秀子
2 陽都伯 賈叔休 賈雋子
3 陽都伯 賈興 賈叔休子

濮陽伯

濮陽伯(492年—511年,523年—550年)[221]
以開建五等,由濮陽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濮陽伯 李憲 492年—511年 濮陽侯李式子
坐事除名,後復爵
1 濮陽伯 文靜公 李憲 523年—527年
2 濮陽伯 李祖悛 ?—550年 李憲孫
齊受禪,爵例降

長社伯

長社伯(492年—?)[222]
以開建五等,由長社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社伯 王瓊 492年—527年 長社穆侯王慧龍孫

姑臧伯

姑臧伯(492年—?)[223]
以開建五等,由姑臧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姑臧伯 文恭公 李韶 492年—524年 姑臧穆侯李承子
2 姑臧伯 李璵 李韶長子
改封安城縣開國伯

壯武伯

壯武伯(492年—?)[224]
以開建五等,由壯武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壯武伯 房伯祖 492年—? 壯武敬侯房法壽子
2 壯武伯 房翼 房伯祖子

固安伯

固安伯(492年—494年,501年—?)[225][226]
以開建五等,由固安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固安伯 盧淵 492年—494年 固安惠侯盧度世子
戰敗,免爵;後復爵
1 固安伯 盧淵 501年追贈
2 固安伯 盧道舒 盧淵第八子
3 固安伯 盧熙裕 盧道舒子

高邑伯

高邑伯(492年—550年)[227]
以開建五等,由高邑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高邑伯 李悅祖 492年—? 高邑侯李恢子
2 高邑伯 李瑾 ?—538年 李悅祖子
3 高邑伯 李景威 ?—550年 李瑾子
齊受禪,爵例降

始豐伯

始豐伯(492年—?)[228]
以開建五等,由始豐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始豐伯 李元茂 492年—496年 始豐懿侯李璨子
2 始豐伯 李秀之 李元茂子

新泰伯

新泰伯(492年—550年)[229]
以開建五等,由新泰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泰伯 靖侯 游明根 492年—499年
2 新泰伯 文貞公 游肇 ?—520年 游明根子
3 新泰伯 游祥 游肇子
4 新泰伯 游安居 ?—550年 游祥子
齊受禪,爵例降

雲陽伯

雲陽伯(492年—550年)[230]
以開建五等,由洛陽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雲陽伯 懿侯 鄭演 492年—?
2 雲陽伯 貞侯 鄭長猷 ?—512年 鄭演子
3 雲陽伯 鄭廓 鄭長猷子
4 雲陽伯 鄭元休 ?—550年 鄭廓子
齊受禪,爵例降

河北伯

河北伯(492年—494年)[231]
以開建五等,由河北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河北伯 薛真度 492年—494年
改封臨晉縣開國公

須昌伯

須昌伯(492年—?)[232]
以開建五等,由須昌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須昌伯 畢祖朽 492年—506年 須昌平侯畢元賓子。改封南城縣開國男
2 須昌伯 畢祖髦 506年—? 畢祖朽弟
3 須昌伯 畢義和 畢祖髦子

鉅平伯

鉅平伯(492年—?)[233]
以開建五等,由鉅平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鉅平伯 畢聞慰 492年—525年 鉅平康侯畢眾愛子
2 鉅平伯 畢祖彥 ?—537年 畢聞慰子

平陸伯

平陸伯(492年—494年)[234]
以開建五等,由平陸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陸伯 張彝 492年—494年 平陸侯張幸曾孫
進爵為侯

柏人伯

柏人伯(492年—?)[235]
以開建五等,由柏人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柏人伯 李屯 492年—?

浮陽伯

浮陽伯(492年—?)[235]
以開建五等,由浮陽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浮陽伯 李安祖 492年—?

安喜伯

安喜伯(492年—?)[235]
以開建五等,由安喜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喜伯 李興祖 492年—?

真定伯

真定伯(492年—?)[235]
以開建五等,由真定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真定伯 李道念 492年—?

武始伯/臨涇伯

武始伯(492年—?)/臨涇伯[236]
以開建五等,由武始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始伯 胡國珍 492年—515年 武始侯胡淵子。改封安定郡開國公
2 武始伯→臨涇伯 胡寧 胡國珍兄子
進爵為公

寧國伯

寧國伯(492年—?)[237]
以開建五等,由寧國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寧國伯 乞伏保 492年—? 寧國侯乞伏居子

中都伯

中都伯(492年—550年)[238]
以開建五等,由寧國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中都伯 王靜 492年—526年 中都恭侯王魏誠子
2 中都伯 王伯豫 ?—550年 王靜從子
齊受禪,爵例降

丹水伯

丹水伯(492年—550年)[239]
以開建五等,由丹水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丹水伯 泉安志 492年—? 丹水侯泉景言孫
2 丹水伯 泉企 泉安志子

信都伯

信都伯(493年—496年)[240]
以皇后同產兄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信都伯 馮聿 493年—496年
坐皇后廢,爵除

魏昌伯

魏昌伯[24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魏昌伯 李堅
2 魏昌伯 李曇景 李堅弟子

平陽伯

平陽伯[24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陽伯 堯暄 ?—495年
2 平陽伯 堯洪 堯暄長子

廣武伯

廣武伯(495年—500年)[243]
以退齊軍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廣武伯 元英 495年—500年
進爵常山侯

朝陽伯

朝陽伯(497年—550年)[244]
以謀謨之功,由朝陽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朝陽伯 崔光 497年—516年 改封平恩縣開國侯
2 朝陽伯 崔勗 516年—550年 崔光第二子
齊受禪,爵例降

某伯

某伯(498年—?)[245]
以從平南陽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某伯 宣惠 李思穆 498年—?
2 某伯 李斌 李思穆子

華陰伯

華陰伯(498年—529年)[246]
以從駕南討之功,由華陰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華陰伯 楊播 498年—500年代
以借民田削爵;後復爵
1 華陰伯 楊播 510年代追贈
2 華陰伯 楊侃 ?—529年 楊播子
改封敷西縣開國公

東光伯

東光伯(498年—550年)[247]
以從駕南討之功,由東光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東光伯 文貞公 郭祚 498年—?
2 東光伯 郭延伯 525年—550年 郭祚孫
齊受禪,爵例降

北魏宣武帝始賜爵

容城伯

容城伯(500年—?)[248]
以迎接裴叔業歸附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容城伯 李煥 500年—?

北魏孝明帝始賜爵

始平伯

始平伯(515年—526年)[3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始平伯 成軌 515年—526年
改封始平縣開國伯

欒城伯

欒城伯(515年—526年)[249]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欒城伯 王溫 515年—526年
改封欒城縣開國侯

某伯

某伯(515年—?)[250]
以給侍之勞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某伯 侯剛 515年—? 本封武陽縣開國公

建忠伯

建忠伯[25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建忠伯 元志 ?—524年

昌樂伯

昌樂伯(520年—525年)[252]
以擒元熙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昌樂伯 李孝怡 520年—525年
以元叉黨,除名為民

安阳伯

猗氏伯(520年—525年)[253]
以擒元熙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阳伯 柳元章 520年—525年
以元叉黨,除名為民

永寧伯

永寧伯(520年代—?)[254]
復先爵永寧侯,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寧伯 王元景 520年代—? 永寧侯王亮孫

始平伯

始平伯(528年—?)[255]
以隨叔杜顒守岐州勳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始平伯 杜長文 528年—?

平陽伯

平陽伯(528年—?)[256]
以平薛鳳賢等勳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陽伯 裴伯茂 528年—?

北魏孝莊帝始賜爵

上洛伯

上洛伯(528年—530年)[257]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上洛伯 高市貴 528年—530年
改封常山郡開國公

毋極伯

毋極伯(528年—532年)[25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毋極伯 厙狄迴洛 528年—532年
改封順陽縣開國子

平陸伯

平陸伯(528年—534年)[259]
以守禦勳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陸伯 呂思禮 528年—534年
改封汝陽縣開國子

恆農伯

恆農伯(528年—?)[260]
由恆農男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恆農伯 楊仲宣 528年

恆農伯

恆農伯[261]
由恆農男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恆農伯 楊謐

清河伯

清河伯(529年—556年)[262]
以從平葛榮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清河伯 陸騰 529年—556年
改封上庸縣開國公

平原伯

平原伯(529年—550年)[263]
以不從元顥之命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原伯 崔庠 529年
2 平原伯 崔罕 ?—550年 崔庠子
齊受禪,爵例降

臨淄伯

臨淄伯(529年—?)[264]
以議曆勳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淄伯 盧道虔 529年—?
諸子競父爵,未襲

長子伯

長子伯(529年—550年)[265]
以造曆之勳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子伯 李業興 529年—532年 改封屯留縣開國子
2 長子伯 李遵祖 532年—550年 李業興次子
齊受禪,爵例降

臨潁伯

臨潁伯(530年—?)[266]
以源子恭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潁伯 源彪 530年—? 源子恭子
襲封臨潁縣開國侯

方城伯

方城伯[267]
以於西兗督護流民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方城伯 陽斐

北魏節閔帝始賜爵

昌縣伯

昌縣伯(531年—?)[8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昌縣伯 楊忠 531年—?

南鄭縣伯

南鄭縣伯[26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鄭縣伯 張忻

北魏後廢帝始賜爵

安夷縣伯

安夷縣伯(532年—?)[269]
以從高歡平鄴、破尒朱兆之功,由安夷縣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夷縣伯 堯奮 532年—?

長廣縣伯

長廣縣伯(532年—543年)[270]
以建義勳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廣縣伯 劉孟和 532年—543年
坐事死,爵除

北魏孝武帝始賜爵

中都縣伯

中都縣伯(532年—?)[27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中都縣伯 陸政 532年—?
2 中都縣伯 陸逞 陸政子
進爵為公

蒲陰縣伯

蒲陰縣伯(534年)[272]
由蒲陰縣男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蒲陰縣伯 怡峰 534年
改封華陽縣開國公

清河縣伯

清河縣伯(534年—537年)[27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清河縣伯 裴俠 534年—537年
改封清河縣開國侯

東魏孝靜帝始賜爵

集中縣伯

集中縣伯[274]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集中縣伯 尉興敬
進爵為侯

長廣伯

長廣伯[275]
由江夏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廣伯 步大汗薩
改封行唐縣開國公

西魏文帝始賜爵

汾陰縣伯

汾陰縣伯(537年)[276]
以從擒竇泰、復弘農、戰沙苑之功,由汾陰縣男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汾陰縣伯 薛端 537年
改封文城縣開國伯

魏昌縣伯

魏昌縣伯(537年—?)[277]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魏昌縣伯 鄭頂 537年—?

范陽縣伯

范陽縣伯(540年—544年)[158]
以攜家西入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范陽縣伯 盧光 540年—544年
改封安息縣開國伯

平舒縣伯

平舒縣伯[278]
以拔難西歸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舒縣伯 蔡襲

始賜爵者不詳

高陽伯

高陽伯(?—550年)[279]
以侍從之勞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高陽伯 元偉 ?—550年
進爵南安郡王

臨洮伯

臨洮伯[28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洮伯 泉元禮 ?—537年
2 臨洮伯 泉貞 泉元禮子

長安伯

長安伯[281]
以軍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安伯 韋融

建康伯

建康伯[28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建康伯 元仲悛 539年前後

定陽伯

定陽伯[28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定陽伯 李溥濟 539年前後

參考文獻

  1. ^ 1.0 1.1 《魏書 卷一百一十三 官氏志九第十九》
  2. ^ 张鹤泉. 北魏前期虚封爵的等级问题[J]. 社会科学战线, 2014(1).
  3. ^ 张鹤泉. 北魏假爵制度考[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5):52-59.
  4. ^ 张鹤泉. 论北魏实封爵的实行及其爵位等级的确立[J]. 河北学刊, 2013, 33(6):62-68.
  5. ^ 《魏書 卷一百六上 地形志二上第五》:“內史及相仍代相沿。魏自明、莊,寇難紛糾,攻伐既廣,啟土逾眾,王公錫社,一地累封,不可備舉,故總以為郡。”
  6. ^ 《隋書 卷二十七 志第二十二 百官中》
  7. ^ 王安泰:《再造封建——魏晉南北朝的爵制與政治秩序》
  8. ^ 《魏書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襲爵滎陽伯。”
  9. ^ 《魏書 卷八十七 列傳節義第七十五》:“清襲祖爵,例降為伯。”
  10. ^ 《魏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賜爵昌黎伯,正武衛,加征虜將軍。”
  11. ^ 《魏書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太和末,為豫州平南府長史,帶汝南太守,加建威將軍,賜爵尋陽伯。”
  12. ^ 《魏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中書侍郎、固安伯范陽盧玄子真”
  13. ^ 《魏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興安中,兼太常卿,立保太后父遼西獻王廟,加鎮遠將軍,進爵為侯。”
  14. ^ 《魏書 卷八十 列傳第六十八》:“曾祖鍮石,世祖末從駕至瓜步,賜爵臨江伯。父億彌,襲祖爵,高祖時越騎校尉。”
  15. ^ 15.0 15.1 《北齊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襲第一領民酋長,臨江伯……隨尒朱榮破葛榮,平元顥,遷中軍都督、右衛將軍,封廮陶縣伯,邑七百戶。”
  16. ^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光城縣開國伯,食蠻邑一千戶……尋改封安昌縣伯,食實邑五百戶……改封曲陽縣開國伯。”
  17. ^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高祖嘉其誠績,封汶陽縣開國伯,邑五百戶。”
  18. ^ 《魏書 卷九十一 列傳術藝第七十九》:“可鴻臚卿,金鄉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賜錢一萬貫。”
  19. ^ 《魏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入國,以父勳授通直散騎常侍,上蔡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
  20. ^ 《魏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景明初,以颺為輔國將軍、南司州刺史,擬戍義陽,封義安縣開國伯,邑千戶。”
  21. ^ 《魏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景明初,除輔國將軍、南司州刺史,擬戍義陽,亦封宋縣開國伯,食邑八百戶。”
  22. ^ 《魏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景明初,以元護為輔國將軍、齊州刺史、廣饒縣開國伯,食邑一千戶,便道述職。”
  23. ^ 《魏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景明初,拜冠軍將軍、豫州刺史、苞信縣開國伯,食邑千戶……又徙封乘氏。”
  24. ^ 《魏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景明初,除冠軍將軍、南徐州刺史,擬戍鍾離,懸封慎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
  25. ^ 《魏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世宗追賞平氐之功,封魏昌縣開國伯,邑五百戶。”
  26. ^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虎牙為冠軍將軍、員外散騎常侍、豫寧縣開國伯,邑五百戶。”
  27. ^ 《魏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封平舒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賞宿豫之功也。”
  28. ^ 《魏書 卷九十一 列傳術藝第七十九》:“延昌二年秋,以營療之功,封衛南伯。”
  29. ^ 《魏書 卷一百一 列傳第八十九》:“延昌中,以嘉為持節、平西將軍、瓜州刺史、泰臨縣開國伯,私署王如故。”
  30. ^ 《魏書 卷八十七 列傳節義第七十五》:“肅宗下詔褒美忠節,進榮世爵為伯,贈齊州刺史;元興開國子,贈洛州刺史。”
  31. ^ 《魏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肅宗初,炯行貨於執事,乃封城平縣開國伯,食邑八百戶。”
  32. ^ 《魏書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朝廷嘉之,封安德縣開國伯,邑七百戶。”
  33. ^ 《魏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隨子雍至都,進爵浮陽伯,增封百戶,為諫議大夫。”
  34. ^ 《魏書 卷十九下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下》:“後贈儀同三司,追封都昌縣開國伯,食邑八百戶,諡曰恭。”
  35. ^ 35.0 35.1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延昌末,遷中常侍、中嘗食典御、光祿大夫,賜始平伯……孝昌二年,以勤舊封始平縣開國伯,食邑三百戶。”
  36. ^ 《魏書 卷二十一上 獻文六王列傳第九上》:“封新陽縣開國伯,食邑三百戶。加龍驤將軍。進封昌樂王,食邑七百戶。”
  37. ^ 《周書 卷十四 列傳第六》:“除假節、平東將軍,封屯留縣伯,邑五百戶。”
  38. ^ 《魏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以功封烏氏縣開國伯,邑五百戶。”
  39. ^ 《周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六》:“遷左將軍、淅州刺史,別封涇陽縣伯,邑五百戶。”
  40. ^ 《魏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以守岐州勳,封平陽縣開國伯,邑五百戶。”
  41. ^ 《魏書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以河梁立義之功,封安康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除散騎常侍、平東將軍。”
  42. ^ 《魏書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除中軍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封鄄城縣開國伯,邑五百戶,為并州東面大都督,鎮樂平。”
  43. ^ 《魏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以候駕之功,封盧鄉縣開國伯,邑三百戶。”
  44. ^ 《魏書 卷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三》:“莊帝初,為寧朔將軍、步兵校尉,欒城縣開國伯。”
  45. ^ 《魏書 卷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三》:“莊帝初,除安西將軍、光祿大夫,封樂鄉縣開國伯。”
  46. ^ 《魏書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十四》:“以同前慰勞德興之功,封章武縣開國伯,邑四百戶。”
  47. ^ 《魏書 卷八十 列傳第六十八》:“建義初,拜平北將軍、晉州刺史,封永安縣開國伯,食邑千戶,又兼尚書行臺。”
  48. ^ 《魏書 卷八十 列傳第六十八》:“及榮入洛,以預義之勳,封易陽縣開國伯,邑四百戶……莊帝還宮,以功增邑六百戶”
  49. ^ 《魏書 卷九十一 列傳術藝第七十九》:“榮入京師,超拜光祿大夫,封長子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尋進爵為公,增邑通前千戶。”
  50. ^ 《北齊書 卷一 帝紀第一》:“孝莊帝立,以定策勳,封銅鞮伯。”
  51. ^ 《北齊書 卷十五 列傳第七》:“以軍功封博野縣伯。”
  52. ^ 《北齊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建義初,以預定策勳,封敷城縣伯,邑五百戶。”
  53. ^ 《北齊書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三》:“建義初,兄弟共舉兵,既而奉旨散眾,仍除通直散騎侍郎,封武城縣伯,邑五百戶。”
  54. ^ 《周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贈侍中、司空公,追封臨貞縣伯,諡曰恭。”
  55. ^ 《周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六》:“魏建義初,襲祖鈞爵臨貞縣伯,邑四百戶。”
  56. ^ 《魏書 卷八十 列傳第六十八》:“葛榮既擒,除使持節、撫軍將軍、光祿大夫、假鎮東將軍、都督、西部第一領民酋長,封永寧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
  57. ^ 《魏書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因從榮東討葛榮,事平,封容城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
  58. ^ 《魏書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以功封槐里縣開國伯,邑五百戶。”
  59. ^ 《周書 卷十五 列傳第七》:“以功拜征虜將軍,封石門縣伯,邑五百戶。”
  60. ^ 《魏書 卷八十 列傳第六十八》:“與尒朱兆同先渡河破顥軍,以勳除持節、征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封義陽縣開國伯,邑五百戶。”
  61. ^ 《魏書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後為散騎常侍、驃騎將軍、右光祿大夫、澄城縣開國伯。”
  62. ^ 《周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孝莊反正,拜中軍將軍、太府卿、華州大中正,封澄城縣伯,邑三百戶……孝武末,寬請以澄城縣伯讓穆,詔許之。”
  63. ^ 《北齊書 卷十八 列傳第十》:“高祖之為晉州,騰為長史,加後將軍,封石安縣伯。”
  64. ^ 《周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六》:“顥平,封肥如五百戶”
  65. ^ 《魏故儀同尒朱君墓誌》:“猶以聲望未褒,轉贈定州刺史萬年縣開國伯,食邑三百戶。”
  66. ^ 《魏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初,韶克定秦隴,永安中追封安城縣開國伯,邑四百戶。”
  67. ^ 《魏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以勳又賞安平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
  68. ^ 《北齊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從高祖破紇豆陵步藩有功,除鎮東將軍,封樂城縣伯,邑百戶。”
  69. ^ 《周書 卷十五 列傳第七》:“從爾朱天光破万俟醜奴,封石城縣伯,邑五百戶。”
  70. ^ 《周書 卷十六 列傳第八》:“從賀拔岳平關中,賜爵魏平縣伯,邑五百戶。”
  71. ^ 《周書 卷十七 列傳第九》:“共平關右,除鎮西將軍、東益州刺史、第一領民酋長,封白水縣伯,邑三百戶。”
  72. ^ 《齐故安南将军抚夷县开国伯张君墓志铭》:“魏永安三年,有勳,积封抚夷县开国伯。”
  73. ^ 《周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拜殿中將軍,稍遷平東將軍,封沃陽縣伯,邑五百戶。”
  74. ^ 《北齊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尒朱度律用為帳內都督,封汾陽縣伯,邑四百戶。”
  75. ^ 《魏書 卷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三》:“前廢帝初,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封朝陽縣開國伯。”
  76. ^ 《魏書 卷八十 列傳第六十八》:“加車騎將軍,增邑二千戶,進封樊城縣開國伯。”
  77. ^ 《魏書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偉挾附世隆,遂封東阿縣伯,而法顯止獲男爵。”
  78. ^ 《北齊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仍為都督,從叱列延討劉靈助,平之,拜鎮東將軍、燕州刺史,封城平縣伯,邑五百戶。”
  79. ^ 《北齊書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初事尒朱兆,拜平遠將軍,以功封隰城縣伯,邑五百戶。”
  80. ^ 80.0 80.1 《周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賜爵昌縣伯,拜都督,又別封小黃縣伯。”
  81. ^ 《周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六》:“普泰初,賞平關、隴之功,拜驃騎將軍、大行臺、散騎常侍,封山北縣伯,邑五百戶……改封襄城縣伯,增邑五百戶。”
  82. ^ 《北齊書 卷十五 列傳第七》:“從破尒朱兆於廣阿,封安喜縣伯”
  83. ^ 《北齊書 卷十五 列傳第七》:“從破尒朱兆於廣阿,進爵廣宗縣伯。”
  84. ^ 《北齊書 卷十七 列傳第九》:“稍遷平北將軍、顯州刺史,加鎮南將軍,封固安縣伯。”
  85. ^ 《北齊書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三》:“尋進封鄢陵縣伯,增二百戶。”
  86. ^ 《魏書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封濮陽縣伯。”
  87. ^ 87.0 87.1 87.2 87.3 87.4 87.5 《魏書 卷二十一上 獻文六王列傳第九上》:“出帝初,勒叉封陽平縣,亙封濮陽縣,伏陀封武陽縣,彌陀封新陽縣,僧育封頓丘縣,居羅封衛縣,並開國伯,食邑四百戶。”
  88. ^ 《北齊書 卷十四 列傳第六》:“太昌初,封陽州縣伯,進爵為公。”
  89. ^ 《北齊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其年封晉陽縣伯,邑五百戶。”
  90. ^ 《北齊書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高祖啟減國封,分賞文武,纂隨例封壽張伯。”
  91. ^ 《周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魏孝武初,遷衛將軍、右光祿大夫,進爵冠軍縣伯,邑百戶。大統元年,進爵為公,增邑六百戶。”校勘記:進爵冠軍縣伯邑百戶大統元年進爵為公增邑六百戶 楊紹碑先云「封饒陽縣開國伯,邑三百戶」,在授征西將軍之前。又云「尋封荊州冠軍縣開國公,邑五百戶」。按傳先已封平鄉男一百戶,進封為伯,應增食邑,「百戶」當作「三百戶」。據傳楊紹以「冠軍縣伯」進爵為公,據碑則以「饒陽縣伯」進封「冠軍縣公」,食邑也有不同。
  92. ^ 《周書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尋拜直閤將軍、銀青光祿大夫,領華騮令,進爵上洛縣伯,邑一千戶。”
  93. ^ 《周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率步騎一萬攻梁下溠戍,破之,封武平縣伯,邑五百戶。”
  94. ^ 《周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尋授羽林監,封白土縣伯,邑五百戶。”
  95. ^ 《周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使還,封廣川縣伯,邑五百戶。”
  96. ^ 《周書 卷十一 列傳第三》:“後以迎魏帝功,封水池縣伯,邑五百戶。”
  97. ^ 《周書 卷十五 列傳第七》:“魏孝武西遷,進爵臨邑縣伯,邑五百戶。”
  98. ^ 《周書 卷十六 列傳第八》:“又遣崇慰撫秦州,別封廣武縣伯,邑七百戶。”
  99. ^ 《周書 卷十七 列傳第九》:“魏孝武西遷,除右衛將軍、大都督,進爵魏昌縣伯,邑五百戶。”
  100. ^ 《周書 卷十七 列傳第九》:“及魏孝武西遷,以奉迎功,進封下博縣伯,邑五百戶,行東雍州事。”
  101. ^ 《周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從平悅,除中散大夫、都督,封須昌縣伯,邑三百戶。”
  102. ^ 《周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魏孝武西遷,以奉迎勳,封河陽縣伯,邑五百戶。”
  103. ^ 《周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以迎魏孝武功,封新興縣伯,邑五百戶。”
  104. ^ 《周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魏孝武西遷,授都督,封臨貞縣伯,邑五百戶。”
  105. ^ 《周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以前後功,封撫夷縣伯,邑五百戶。”
  106. ^ 《周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魏孝武西遷,封高陽縣伯,邑三百戶。”
  107. ^ 《周書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及魏孝武西遷,授假節、銀青光祿大夫、主衣都統,封安定縣伯,邑五百戶。”
  108. ^ 《周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魏孝武入關,褒敘勳義,以達首逆元帥,匡復秦、隴,進爵魏昌縣伯,邑五百戶。”
  109. ^ 《周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魏孝武入關,進爵石〔城〕縣伯,邑五百戶。”
  110. ^ 《周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以前後功,封萇鄉縣伯,邑五百戶。”
  111. ^ 《周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魏孝武西遷,授武衛將軍,進爵武始縣伯,增邑二百戶。”
  112. ^ 《周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以功賜爵長樂縣伯。”
  113. ^ 《周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後從西遷,封臨汾縣伯,邑六百戶。”
  114. ^ 《周書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四》:“後以迎孝武功,封都昌縣伯。”
  115. ^ 《周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六》:“從擊潼關,拔回洛城,進爵為伯,增邑三百戶,加前將軍、太中大夫。”
  116. ^ 《周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六》:“封郃陽縣伯,邑七百戶。”
  117. ^ 《大隋上柱国德广肃公李史君之墓志铭》:“值天子西移,关河路断,公乃崎岖崄岨,归卫乘舆,封新阳县开国伯,五百户。”
  118. ^ 《魏書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七十》:“以功遷儀同三司,進爵為伯。”
  119. ^ 《魏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天平初,以預定策之功,封固安縣開國伯,食邑四百戶,加征東將軍。”
  120. ^ 《北齊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又以前後功,封安武縣伯,邑四百戶。”
  121. ^ 《北齊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四》:“元象初,錄荊州軍功,封新泰縣開國伯,食邑六百戶,除平東將軍、太中大夫、尚書左民郎中。”
  122. ^ 《北齊書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邙山之役,大獲俘虜,高祖令纂部送京師,魏帝賜絹五百疋,封武安縣伯。”
  123. ^ 《北齊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十》:“乃披郡縣簿為選封安國縣伯。”
  124. ^ 《北齊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三》:“又授通州刺史,加鎮西將軍,轉子為伯,增邑通前六百戶,餘如故。”
  125. ^ 《魏書 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十九》:“徵還,兼中尉,章武縣伯。”
  126. ^ 《北齊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以功封行唐縣伯,復累加安北將軍”
  127. ^ 《魏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奮弟難宗,武定中,征西將軍、南岐州刺史、征羌縣開國伯。”
  128. ^ 《魏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子元忠,武定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晉陽縣開國伯。”
  129. ^ 《北齊書 卷十七 列傳第九》:“尋兼左衛將軍,進爵為伯。”
  130. ^ 《北齊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武定末,封富平縣伯。”
  131. ^ 《北齊書 卷十七 列傳第九》:“顯祖受禪,進號征西,別封顯親縣伯。”
  132. ^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以預定策之功,遷驃騎將軍、衛尉卿,別封長安縣伯。”
  133. ^ 《北齊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三》:“天保初,加征西將軍,別封興勢縣開國伯,帶定襄縣令,賜姓高氏。”
  134. ^ 《北齊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尋除侍中,封池陽縣伯。”
  135. ^ 《北齊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十》:“及踐祚,除中書侍郎,封永樂縣伯,參軍國大事。”
  136. ^ 《北齊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三》:“皇建元年,封石城郡〔縣〕開國伯,尋進爵為君。”
  137. ^ 《周書 卷十七 列傳第九》:“大統元年,以復潼關功,進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改封饒陽縣伯,邑五百戶……靖弟恭,開府儀同三司、饒陽縣伯。”
  138. ^ 《周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大統初,進爵欒城縣伯,增邑五百戶。”
  139. ^ 《周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大統元年,除平東將軍、相府刑獄參軍,封藍田縣伯,邑六百戶。”
  140. ^ 《周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論復東荊州功,進爵臨汝縣伯,邑五百戶。”
  141. ^ 《周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大統初,兼給事黃門侍郎,封平原縣伯,邑八百戶。”
  142. ^ 《周書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九》:“大統初,遷行臺左丞,賜爵三水縣伯。”
  143. ^ 《周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十》:“魏文帝即位,拜中書侍郎,加安東將軍,增邑百戶,進爵為伯。”
  144. ^ 《周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為安東將軍,拜太子少傅,進爵為伯,增邑三百戶。”
  145. ^ 《周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以功封廣宗縣伯,邑五百戶。”
  146. ^ 《周書 卷十一 列傳第三》:“授都督、龍驤將軍、羽林監,封獨顯縣伯,邑六百戶。”
  147. ^ 《周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錄前後功,進爵為伯,除帥都督、鄜城郡守。”
  148. ^ 《周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轉丞相東閤祭酒,加本州大中正,遷兵部郎中,改封文城縣伯”
  149. ^ 《周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拜龍驤將軍、北徐州刺史,封武陽縣伯,邑六百戶。”
  150. ^ 《周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六》:“後與元禮斬窋,以功封豐陽縣伯,邑五百戶。”
  151. ^ 《周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五》:“加通直散騎常侍,進爵為伯,增邑二百戶。”
  152. ^ 《周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太祖異之,引置麾下,授都督,封安陵縣伯,邑四百戶。”
  153. ^ 《周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六》:“錄前後功,別封郃陽縣伯,邑五百戶。”
  154. ^ 《周書 卷十一 列傳第三》:“九年,除直閤將軍、恆州大中正,加都督,進爵為伯,增邑八百戶。”
  155. ^ 《周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拜撫軍將軍、大都督,進爵為伯,增邑五百戶。”
  156. ^ 《周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以功封章武縣伯,邑五百戶。”
  157. ^ 《大周开府清渊元公郑君墓志》:“魏大统九年,封清渊县开国伯,邑五百户。”
  158. ^ 158.0 158.1 《周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七》:“太祖深禮之,除丞相府記室參軍,賜爵范陽縣伯。俄拜行臺郎中,專掌書記。十年,改封安息縣伯,邑五百戶。”
  159. ^ 159.0 159.1 《周書 卷十六 列傳第八》:“第五子順項城縣伯,第六子陀建忠縣伯,邑各五百戶。”
  160. ^ 《周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尋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兼督江北司二州諸軍事,進爵為伯,邑五百戶。”
  161. ^ 《周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於是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賜封安陽縣伯,邑五百戶。”
  162. ^ 《周書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四》:“進爵臨淄縣伯,轉吏部尚書。”
  163. ^ 《周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十》:“頃之,轉黃門侍郎,封臨黃縣伯,邑五百戶。”
  164. ^ 《周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七》:“以功授鎮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封固安縣伯,邑五百戶。”
  165. ^ 《隋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大統末,以父功,賜爵平昌縣伯,邑五百戶。”
  166. ^ 《隋書 卷五十四 列傳第十九》:“解褐員外散騎侍郎,封長安縣伯。”
  167. ^ 《隋書 卷五十五 列傳第二十》:“太祖見而禮之,拜大都督、行臺郎中,封靈壽縣伯,邑千五百戶。”
  168. ^ 《周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六》:“太祖深嘉之,即拜使持節、車騎大將軍、散騎常侍,封沌陽縣伯,邑千戶。”
  169. ^ 《周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以平蜀勳,進爵為伯,增邑五百戶。”
  170. ^ 《周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魏恭帝元年,從于謹平江陵,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賜奴婢一百口,別封一子汧源縣伯。”
  171. ^ 《周書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九》:“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增邑五百戶,進爵為伯。”
  172. ^ 《周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十》:“江陵平,進爵為伯,增邑五百戶。”
  173. ^ 《周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以前後功,增邑并前四千戶,別封一子縣伯。”
  174. ^ 《周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又論討茹茹功,別封永固縣伯,邑五百戶。”
  175. ^ 《周書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九》:“六官建,改授軍司馬,進爵為伯。”
  176. ^ 《周書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七》:“崇弟孝軌,開府儀同大將軍、升遷縣伯。”
  177. ^ 《周書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孝閔帝踐阼,增邑通前三千七百戶,又別封一子為縣伯。穆請迴封賢子孝軌,許之。”
  178. ^ 《周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孝閔帝踐阼,除巴州刺史,進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琅邪縣伯,邑五百戶。”
  179. ^ 《周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孝閔帝踐阼,進爵平齊縣伯,增邑五百戶。”
  180. ^ 《周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五》:“孝閔帝踐阼,徵忻入朝,進爵為伯,尋又進爵許昌公,增邑一千戶。”
  181. ^ 《周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五》:“孝閔帝踐阼,進爵為伯,增邑通前九百戶。”
  182. ^ 《周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亦以父軍功賜爵雙泉縣伯。”
  183. ^ 《隋書 卷六十八 列傳第三十三》:“在周,以功臣子,年三歲,賜爵雙泉伯,七歲,進封安平郡公,邑二千戶。”
  184. ^ 《周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世宗初,進爵胡城縣伯,邑五百戶。”
  185. ^ 《周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九》:“尋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改封昌樂縣伯。”
  186. ^ 《大隋使持节上开府兆燕恒三州诸军事太子左右宗卫率云朔二州道行军总管清水县开国公杨君之墓志》:“武成元年,以平洪和贼勋,授大都督,敷西县开国伯,邑六百户。”
  187. ^ 《周書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九》:“保定初,徵拜計部中大夫,治中外府從事中郎,賜爵武陽縣伯。”
  188. ^ 《周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以迎后功,別封伯陽縣伯,邑六百戶。”
  189. ^ 《周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尋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周昌縣伯,邑六百戶。”
  190. ^ 《周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後四年,遷溫州刺史,賜爵義興縣伯。”
  191. ^ 《隋書 卷六十六 列傳第三十一》:“及定山東,除少御正,賜爵平遙縣伯,邑六百戶,加上儀同。”
  192. ^ 《周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六》:“建德末,位至開府儀同大將軍,封上庸縣伯。”
  193. ^ 《隋書 卷五十四 列傳第十九》:“尋賜爵濟陽縣伯,累遷前驅中大夫。”
  194. ^ 《隋書 卷五十五 列傳第二十》:“明年,拜隴州刺史,賜爵永安縣伯。”
  195. ^ 《隋書 卷五十八 列傳第二十三》:“拜儀同三司,累遷司調大夫,賜爵歷城縣伯,邑五百戶。”
  196. ^ 《隋書 卷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七》:“累遷內史中大夫,昌國縣伯。”
  197. ^ 《隋書 卷七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封臨潁伯,邑六百戶。”
  198. ^ 《隋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一》:“宣帝時,加儀同,進爵為伯。”
  199. ^ 《隋書 卷七十五 列傳第四十》:“由是封襄城縣伯。”
  200. ^ 《隋書 卷五十三 列傳第十八》:“元象初,領軍器監,尋除秦州刺史,進爵為伯。”
  201. ^ 《大隋使持節行軍總管齊州刺史巴渠伯羅府君墓誌銘》:“仍封巴渠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户……進爵為伯,增邑四百。”
  202. ^ 《齐故仪同库狄公墓铭》:“咸阳县开国侯、高平县开国子、彭城县开国伯、石安县开国公。”
  203. ^ 北周《周文王碑》
  204. ^ 《周大將軍延壽公碑頌》:“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平舒縣開國伯大利稽顯。”
  205. ^ 《周大將軍延壽公碑頌》:“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上停縣開國伯張乾。”
  206. ^ 《周大將軍延壽公碑頌》:“持節平東將軍左銀青光祿大都督絳縣開國伯杜猷。”
  207. ^ 《周大將軍延壽公碑頌》:“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樂昌城主大都督甘若縣開國伯侯方超。”
  208. ^ 《周大將軍延壽公碑頌》:“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正平郡守安次縣開國伯張勝族。”
  209. ^ 《周大將軍延壽公碑頌》:“前將軍左銀青光祿帥都督建州高都郡守長安縣開國伯樊珍。”
  210. ^ 《周大將軍延壽公碑頌》:“輔國將軍中散帥帥都督夏陽縣開國伯□□□。”
  211. ^ 《隋書 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一》:“其後襲爵容城伯,邑千一百戶。”
  212. ^ 《周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歷官東巴州刺史、計部中大夫、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御伯中大夫,封昌國縣伯。”
  213. ^ 《周書 卷十一 列傳第三》:“子恕,位至儀同三司、伏夷鎮將、平寇縣伯。”
  214. ^ 《周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開府儀同三司,朝那縣伯”
  215. ^ 《周上柱国郧襄公墓志》:“次子霁,字开云,使持节、开府仪同大将军、安邑县开国伯”
  216. ^ 《魏書 卷十四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第二》:“子萇,高祖時,襲爵松滋侯,例降侯,賜艾陵伯。”
  217.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子法,襲。太和中,例降為伯。”
  218. ^ 《魏書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襲爵涇縣侯,後例降為伯。”
  219. ^ 《魏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依例降侯,改為襄平伯。”
  220. ^ 《魏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依例降爵為伯。”
  221. ^ 《魏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太和初,襲爵,又降為伯。”
  222. ^ 《魏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十六年,降侯為伯。”
  223. ^ 《魏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後例降侯為伯。”
  224. ^ 《魏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子伯祖,襲,例降為伯。”
  225. ^ 《魏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以例降爵為伯……復本爵固安伯,諡曰懿。”
  226. ^ 《北齊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四》:“正達從父弟熙裕,父道舒。為長兄道將讓爵,由是熙裕襲固安伯。”
  227. ^ 《魏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恢長子悅祖,襲爵高邑侯,例降為伯。”
  228. ^ 《魏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又例降。”
  229. ^ 《魏書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隨例降侯為伯。”
  230. ^ 《魏書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後拜太中大夫,改爵雲陽伯。”
  231. ^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後降侯為伯,除冠軍將軍。”
  232. ^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襲父爵須昌侯,例降為伯。”
  233. ^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襲爵,例降為伯。”
  234. ^ 《魏書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遷主客令,例降侯為伯,轉太中大夫,仍行主客曹事。”
  235. ^ 235.0 235.1 235.2 235.3 《魏書 卷八十三上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後例降爵,安祖等改侯為伯,並去軍號。”
  236. ^ 《魏書 卷八十三下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下》:“太和十五年襲爵,例降為伯。”
  237. ^ 《魏書 卷八十六 列傳孝感第七十四》:“襲父侯爵,例降為伯。”
  238. ^ 《魏書 卷九十三 列傳恩倖第八十一》:“拜中散,襲爵,例降為伯。”
  239. ^ 《周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六》:“父安志,復為建節將軍、宜陽郡守,領本縣令,降爵為伯。”
  240. ^ 《魏書 卷八十三上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位黃門郎、信都伯。”
  241. ^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稍遷至中給事中,賜爵魏昌伯。”
  242. ^ 《魏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賞賜衣服二十具、綵絹十匹、細絹千餘段、奴婢十口,賜爵平陽伯。”
  243. ^ 《魏書 卷十九下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下》:“以功遷安南大將軍,賜爵廣武伯。”
  244. ^ 《魏書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還,仍兼侍中,以謀謨之功,進爵為伯。”
  245. ^ 《魏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及車駕南伐,以本官兼直閤將軍,從平南陽,以功賜爵為伯。”
  246. ^ 《魏書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從到懸瓠,除太府卿,進爵為伯。”
  247. ^ 《魏書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乘輿南討,祚以兼侍中從,拜尚書,進爵為伯。”
  248. ^ 《魏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仍行揚州事,賜爵容城伯。”
  249. ^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靈太后臨朝,徵還為中常侍、光祿大夫,賜爵欒城伯,安東將軍,領崇訓太僕少卿。”
  250. ^ 《魏書 卷九十三 列傳恩倖第八十一》:“以給侍之勞,加賞散伯。”
  251. ^ 《魏書 卷十四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第二》:“後除揚州刺史,賜爵建忠伯。”
  252. ^ 《魏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孝怡陰結募城民與熙長史柳元章、別駕游荊之等率眾擒熙,賞爵昌樂伯。”
  253. ^ 《魏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賜爵猗氏伯,除正平太守。”
  254. ^ 《魏書 卷九十三 列傳恩倖第八十一》:“子元景,正光中許復先爵,降為伯。”
  255. ^ 《魏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以隨叔顒守岐州勳,賜爵始平伯,加平東將軍。”
  256. ^ 《魏書 卷八十五 列傳文苑第七十三》:“以平薛鳳賢等賞平陽伯。”
  257. ^ 《北齊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遷衛將軍、光祿大夫、秀容大都督、第一領民酋長,賜爵上洛縣伯。”
  258. ^ 《北齊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初事尒朱榮為統軍,預立莊帝,轉為別將,賜爵毋極伯。”
  259. ^ 《周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十》:“葛榮圍鄴,思禮有守禦勳,賜爵平陸縣伯,除欒城令。”
  260. ^ 《魏書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出為平西將軍、正平太守,進爵為伯。”
  261. ^ 《魏書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辟太尉行參軍,歷員外散騎常侍,以功賜爵弘農伯、鎮軍將軍、金紫光祿大夫、衛將軍。”
  262. ^ 《周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從平葛榮,以功賜爵清河縣伯。”
  263. ^ 《魏書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孝莊還宮,賜爵平原伯,拜潁川太守。”
  264. ^ 《魏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以議曆勳,賜爵臨淄伯,遷散騎常侍。”
  265. ^ 《魏書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永安二年,以前造曆之勳,賜爵長子伯。”
  266. ^ 《北齊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五》:“魏孝莊永安中,以父功賜爵臨潁縣伯,除員外散騎常侍。”
  267. ^ 《北齊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四》:“孝莊時,斐於西兗督護流民有功,賜爵方城伯。”
  268. ^ 《北齊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除駙馬都尉、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建州刺史、南鄭縣伯。”
  269. ^ 《北齊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從高祖平鄴,破尒朱兆等,進爵為伯。”
  270. ^ 《北齊書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三》:“以建義勳,賜爵長廣縣伯。”
  271. ^ 《周書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四》:“文帝為行臺,以政為行臺左丞、原州長史,賜爵中都縣伯。”
  272. ^ 《周書 卷十七 列傳第九》:“進爵為伯。”
  273. ^ 《周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賜爵清河縣伯,除丞相府士曹參軍。”
  274. ^ 《北齊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出為常山公府參軍事,賜爵集中縣伯。”
  275. ^ 《北齊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元象中,行燕州,累遷臨川領民大都督,賜爵長廣伯。”
  276. ^ 《周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後始拔難西歸,賜爵平舒縣伯,除岐、夏二州刺史,卒。”
  277. ^ 《周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後隨偉入朝,賜爵魏昌縣伯,除太府少卿。”
  278. ^ 《周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後始拔難西歸,賜爵平舒縣伯,除岐、夏二州刺史,卒。”
  279. ^ 《周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十》:“以侍從之勞,賜爵高陽縣伯。”
  280. ^ 《周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六》:“賜爵臨洮縣伯”
  281. ^ 《魏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以軍功賜爵長安伯。”
  282. ^ 《魏書 卷一百七下 律曆志三下第九》:“前司空府長史、建康伯臣元仲悛”
  283. ^ 《魏書 卷一百七下 律曆志三下第九》:“尚書左中兵郎中、定陽伯臣李溥濟”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