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侯爵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魏前期的爵位均為虛爵,分為正爵、假爵兩類,正爵可世襲,假爵不可世襲,追贈的爵位一般也不可世襲。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始賜五等爵,天赐元年(404年)規定侯為第三品[1][2][3]。北魏前期尚存關內侯、關中侯等晉制爵位。

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仿效南朝推行爵制改革,廢除假爵,改置開國爵(五等封爵)和散爵(五等爵),均可世襲。開國侯為實封,享有食邑,侯國置三卿(郎中令、大農、中尉)等官。開國郡侯、開國縣侯的封地分別改郡太守、縣令為。散侯為虛爵,無封國、食邑和官屬。舊有爵位公降為散侯,侯降為散伯。太和十八年(494年),制定租税分食制,開國侯四分食一。太和二十年(496年),廢除開國郡侯。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制定的《後職員令》規定開國縣侯為第二品,散侯為從第二品,歸義侯、率義侯、順義侯、朝服侯等名號侯為從第五品[1][4]。自孝明帝孝莊帝以來,出現了一地累封的現象,內史、相制度漸廢[5]

北齊爵制基本沿襲北魏、東魏之制,廢除散郡侯。開國縣侯為實封,從第二品,侯國置三卿(郎中令、大農、中尉)、四令(典書、典祠、學官、典衛令)、四長(陵、廟、食官、廄牧長)、典府丞、執書、謁者、舍人等官。散縣侯為虛爵,第三品。名號侯位於開國縣男與鄉男之間。[6]

西魏北周對爵制進行了大幅改革,廢除了散爵,但開國爵卻走向虛散化,國官大量減省,食邑虛指,只有寄食別地者才享有實封收入。[7]

下表列出北朝可考的郡侯、縣侯、名號侯、關內侯、關中侯。

郡侯(正爵)

北魏明元帝始賜爵

丹楊侯

丹楊侯(417年—?)[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丹楊侯 司馬叔璠 417年—?

交阯侯

交阯侯(422年—?)[9]
以破毛德祖於土樓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交阯侯 周幾 422年—426年 贈交阯公,諡桓
2 交阯侯 周步 周幾子
3 交阯侯 周安國 周步子
伏法,爵除

北魏太武帝始賜爵

清河侯

清河侯[1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清河侯 崔賾
2 清河侯 崔廣 崔賾子

西平侯

西平侯(?—439年)[1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西平侯 源賀 ?—439年
進爵為公

東安侯

東安侯(433年—?)[1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東安侯 刁雍 433年—?
進爵為公

金城侯

金城侯(440年—?)[13]
以私分張掖民之罪,由金城公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金城侯 周觀 440年—?
復爵金城公

博陵侯

博陵侯[14]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博陵侯 許彥
進爵武昌公

西平侯

西平侯[15]
由清水公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西平侯 宋巖

北魏獻文帝始賜爵

高密侯

高密侯(466年—?)[16]
以參贊薛安都擁州內附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高密侯 韋道福 466年—?

北魏孝文帝始賜爵

南康侯

南康侯[17]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康侯 皮喜 ?—483年

范陽侯

范陽侯(?—492年)[1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范陽侯 公孫邃 ?—492年
開建五等,例降為襄平伯

濮陽侯

濮陽侯[19]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濮陽侯 來提 ?—486年

東平侯

東平侯[2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東平侯 王嶷
進爵樂安公

潁川侯

潁川侯[2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潁川侯 苟若周

晉安侯

晉安侯[2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晉安侯 苟壽樂

順陽侯

順陽侯[2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順陽侯 李沖
進爵隴西公

滎陽侯

滎陽侯[24]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由平昌男進爵
1 滎陽侯 文靈 鄭羲 ?—492年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略陽侯

略陽侯[2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略陽侯 苻承祖
進爵為公

郡侯(假爵)

在位皇帝 假爵時間 爵位 姓名 本爵
北魏孝文帝 假滎陽侯 鄭羲[24] 平昌男

開國郡侯

北魏孝文帝始封

恒農國

恒農國(492年—496年)[26]
以開建五等,由恒農公改封,食邑三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恒農郡開國侯 奚緒 492年—496年
廢開國郡侯,例降為澄城縣開國侯

滎陽國/陽平國

滎陽國(492年—494年)/陽平國(494年—496年)[23]
以開建五等、參定典式,由隴西公改封,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滎陽郡開國侯→陽平郡開國侯 李沖 492年—496年
廢開國郡侯,例降為清淵縣開國侯

河東國

河東國(492年—494年)[27]
以開建五等、薛安都著勳先朝,由河東公改封,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河東郡開國侯 薛達 492年—494年
遷都洛陽後以河東畿甸,改封華陰縣開國侯

散郡侯

縣侯(正爵)

北魏道武帝始賜爵

松滋侯/襄陽侯/松滋侯

松滋侯/襄陽侯/松滋侯(?—492年)[2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松滋侯 拓跋度 北魏平文帝曾孫
2 襄陽侯 拓跋乙斤 拓跋度子
3 松滋侯 拓跋平 拓跋乙斤子
4 松滋侯 元萇 ?—492年 拓跋平子
開建五等,例降為艾陵伯

曲逆侯/武陵侯

曲逆侯/武陵侯[29]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曲逆侯→武陵侯 拓跋因 北魏章帝之後

望都侯

望都侯(?—434年)[3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望都侯 拓跋頹 ?—434年 北魏昭帝之後
進爵為公

曲陽侯

曲陽侯[3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曲陽侯 拓跋素延 北魏桓帝之後
賜死,爵除

襄武侯

襄武侯[3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襄武侯 賀狄干
賜死,爵除

成紀侯

成紀侯(393年—492年)[33]
以來奔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成紀侯 張千秋 393年—396年
2 成紀侯 張濟 ?—408年 張千秋子
3 成紀侯 張多羅 張濟子
坐事,爵除

東宛侯

東宛侯(396年—?)[34]
以追討慕容寶上谷太守慕容普鄰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東宛侯 莫題 396年—?
賜死,爵除

平舒侯

平舒侯(396年—396年)[35]
由關內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舒侯 許謙 396年 贈高陽公,諡文
2 平舒侯 許洛陽 許謙子。進爵北地公,諡恭
3 平舒侯 許寄生 ?—467年 許洛陽子

蒲城侯

蒲城侯(397年—?)[36]
以從平中山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蒲城侯 拓跋顗 397年—? 北魏昭成帝孫
2 蒲城侯 拓跋崙 拓跋顗子
進爵隴西公

臨渭侯

臨渭侯(397年—492年)[37]
以從平中山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渭侯 文康公 張袞 397年—410年
2 臨渭侯 康侯 張度 張袞次子
3 臨渭侯 張陵 張度子
4 臨渭侯 張狀 張陵子
5 臨渭侯 張法 ?—492年 張狀子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東阿侯

東阿侯(399年—?)[38]
以率戶三千歸國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東阿侯 高湖 399年—?

涇縣侯

涇縣侯(399年—492年)[39]
以鉅鹿太守率郡降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涇縣侯 高恒 399年—?
2 涇縣侯 高道 高恒子
3 涇縣侯 高幹 ?—492年 高道子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北新侯

北新侯(402年—423年)[40]
以從征姚平於柴壁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北新侯 安同 402年—423年
進爵高陽公

安邑侯

安邑侯(402年—423年)[41]
以從征姚平於柴壁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邑侯 樓伏連 402年—423年
進爵廣陵公

安德侯

安德侯(?—427年)[4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德侯 莫雲 ?—427年
進爵安定公

束州侯

束州侯[4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束州侯 尉古真
2 束州侯 尉億萬 尉古真子
3 束州侯 尉盛 尉億萬子

白馬侯

白馬侯(?—415年)[44]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白馬侯 崔宏 ?—415年
進爵為公

藍田侯/真定侯

藍田侯/真定侯[45]
由琅邪公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藍田侯 長孫肥 ?—408年
2 藍田侯→真定侯 長孫翰 ?—408年 長孫肥子
進爵為公

即丘侯

即丘侯(?—427年)[46]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即丘侯 王豆居
2 即丘侯 王斤 ?—427年 王豆居弟子
進爵淮南公

武原侯

武原侯(?—429年)[47]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原侯 來初真
2 武原侯 來大千 409年—429年 來初真子
進爵廬陵公

順陽侯

順陽侯[4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順陽侯 周千
賜死,爵除

屈蛇侯

屈蛇侯[49]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屈蛇侯 羅結

聊城侯

聊城侯[5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聊城侯 薛達頭

安固侯

安固侯[51]
由安固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固侯 祖嶷

鉅鹿侯

鉅鹿侯[5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鉅鹿侯 賀悅
進爵北新公

肥如侯

肥如侯(?—427年)[53]
由北新公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肥如侯 賀泥 ?—427年
進爵琅邪公

長平侯

長平侯[54]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平侯 晁暉
2 長平侯 晁林 晁暉子

安定侯

安定侯[55]
以率甲騎五百歸魏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定侯 宇文陵

定陽侯

定陽侯[56]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定陽侯 紇豆陵俟力提

北魏明元帝始賜爵

壽春侯

壽春侯(409年—?)[57]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壽春侯 李先 409年—429年 贈中山公,諡文懿
2 壽春侯 李冏 李先子
3 壽春侯 李鍾葵 李冏子
降爵為子

祝阿侯

祝阿侯(409年—?)[58]
以師傅之恩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祝阿侯 梁越 409年—?
2 祝阿侯 梁恭 梁越孫
降爵雲中子

安樂侯

安樂侯(?—418年)[59]
由安樂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樂侯 尉諾 ?—418年 進爵武陵公
2 安樂侯 尉焉陳 尉諾子

其思侯

其思侯(?—427年)[60]
由其思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其思侯 閭大肥 ?—427年
進爵滎陽公

章安侯

章安侯[61]
由章安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章安侯 封懿 ?—417年

元城侯

元城侯[6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元城侯 拓跋屈
伏誅,爵除

山陽侯

山陽侯[6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山陽侯 奚斤
進爵為公

壽光侯

壽光侯(416年—430年)[64]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壽光侯 叔孫建 416年—430年
進爵丹楊王

新安侯

新安侯(417年—427年)[65]
以攻陷金墉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安侯 于栗磾 417年—427年
進爵為公

魯陽侯

魯陽侯(417年—?)[66]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魯陽侯 韓延之 417年—?
2 魯陽侯 韓道仁 韓延之子
進爵西平公

宜陽侯

宜陽侯[67]
由廣興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宜陽侯 奚和觀
2 宜陽侯 奚冀州 奚和觀子

武原侯

武原侯(?—425年)[68]
以破蠕蠕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原侯 安原 ?—425年
進爵河間公

某侯

某侯(?—423年)[69]
以擊退赫連屈孑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某侯 丘堆 ?—423年
進爵臨淮公

汾陰侯

汾陰侯(?—434年)[70]
以立功於河際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汾陰侯 薛辯 ?—422年
2 汾陰侯 薛謹 ?—434年 薛辯子
進爵涪陵公

成德侯

成德侯[7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成德侯 周澹 ?—419年
2 成德侯 周驢駒 周澹子

郃陽侯

郃陽侯(422年—?)[72]
以歸降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郃陽侯 嚴稜 422年—?
2 郃陽侯 嚴雅玉 嚴稜子
3 郃陽侯 嚴曇 嚴雅玉子

須昌侯

須昌侯(423年)[73]
以誅高平民數千家、虜獲萬餘口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須昌侯 娥清 423年
進爵東平公

北魏太武帝始賜爵

汝陰侯/魏縣侯

汝陰侯(424年—?)/魏縣侯[74]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汝陰侯→魏縣侯 孔昭 424年—?
進爵魯郡公

山桑侯

山桑侯(?—427年)[7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山桑侯 尉眷 ?—427年
進爵漁陽公

夷餘侯

夷餘侯(?—427年)[76]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夷餘侯 奚烏侯 ?—427年
進爵城陽公

靈壽侯

靈壽侯(?—436年)[77]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靈壽侯 古弼 ?—436年
有罪,爵除

平舒侯

平舒侯[78]
以舊勳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舒侯 燕鳳 ?—428年
2 平舒侯 燕才 燕鳳子
3 平舒侯 燕元孫 燕才子
4 平舒侯 燕世宗 燕元孫子

某侯

某侯[79]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某侯 崔簡

貝丘侯

貝丘侯[8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貝丘侯 崔徽
進爵濟南公

浮陽侯

浮陽侯(427年—432年)[81]
以從征赫連昌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浮陽侯 拓跋齊 427年—432年 北魏烈帝玄孫
進爵河間公

武始侯

武始侯(427年—492年)[82]
以降款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始侯 胡淵 427年—?
2 武始侯 胡國珍 491年—492年 胡淵子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零陵侯

零陵侯(429年—?)[83]
以討蠕蠕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零陵侯 穆遂留 429年—?
有罪,爵除

安川侯

安川侯(429年—430年)[13]
以討蠕蠕之功,由安川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川侯 周觀 429年—430年
進爵金城公

脩武侯

脩武侯(429年—?)[84]
以討蠕蠕之功,由壽張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脩武侯 張昭 429年—435年
2 脩武侯 張昶 張昭子

高陽侯

高陽侯(430年—?)[85]
以拔虎牢之功,由成皋男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高陽侯 和歸 430年—?
2 高陽侯 和度 和歸子

井陘侯

井陘侯(430年—432年)[86]
以從討平涼之功,由關中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井陘侯 豆代田 430年—432年
進爵長廣公

平棘侯

平棘侯(430年—431年)[87]
以從討平涼之功,由平棘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棘侯 李順 430年—431年
進爵高平公

九門侯

九門侯(430年—439年)[88]
以從討平涼之功,由蒲陰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九門侯 韓茂 430年—439年
進爵安定公

溫縣侯

溫縣侯[89]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溫縣侯 司馬靈壽 ?—485年
2 溫縣侯 司馬惠安 司馬靈壽子

長社侯

長社侯(431年—492年)[90]
以退王玄謨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社侯 穆侯 王慧龍 431年—440年
2 長社侯 王寶興 王慧龍子
3 長社侯 王瓊 ?—492年 王寶興子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長樂侯

長樂侯(432年—?)[91]
以從征和龍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樂侯 穆顗 432年—?
進爵建安公

固安侯

固安侯(432年—?)[92]
以率十餘郡歸降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固安侯 襄侯 李崇 432年—?
2 固安侯 康侯 李瓘 李崇子
3 固安侯 李長生 李崇子
4 固安侯 李元宗 李長生子

淮陵侯

淮陵侯(432年—?)[93]
以丘堆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淮陵侯 丘跋 432年—? 丘堆子
2 淮陵侯 丘麟 丘跋子

下博侯

下博侯(432年—?)[94]
由下博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下博侯 文恭 鄧潁 432年—434年
2 下博侯 鄧怡 鄧潁子
進爵南陽公

永康侯

永康侯(446年—472年)[95]
以斷二寇往來之路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康侯 薛初古拔 446年—472年
進爵平陽公

臨淮侯

臨淮侯(?—451年)[96]
由臨淮公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淮侯 長孫真 ?—451年
進爵南康公

真定侯

真定侯[97]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真定侯 拓跋陸 北魏神元帝之後

陽武侯

陽武侯(?—450年)[98]
由繹幕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陽武侯 崔恬 ?—450年
坐崔浩伏誅,爵除

新野侯

新野侯[99]
由繹幕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野侯 鄧權
坐法死,爵除

富城侯

富城侯[10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富城侯 奚纏

濟陽侯

濟陽侯[101]
降襲濟陽公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濟陽侯 王安都
2 濟陽侯 王買得 王安都子

廣宗侯

廣宗侯[10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廣宗侯 安蕯

某侯

某侯[10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某侯 豆求周
襲爵長廣公

中都侯

中都侯[104]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中都侯 簡侯 宋宣 ?—446年

劇縣侯

劇縣侯[105]
由高唐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劇縣侯 王憲
進爵北海公

歷陽侯

歷陽侯[106]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歷陽侯 薛提 進爵太原公
2 歷陽侯 薛浮子 ?—467年 薛提弟
3 歷陽侯 薛令保 薛提孫

建陽侯

建陽侯[107]
由建城公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建陽侯 王定州
復爵建城公

信都侯

信都侯[10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信都侯 盧醜 盧魯元父

密陵侯

密陵侯[109]
由新蔡公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密陵侯 司馬準 ?—454年
2 密陵侯 司馬安國 司馬準子

姑臧侯

姑臧侯[11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姑臧侯 李承 ?—475年
2 姑臧侯 李韶 ?—492年 李承長子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軹縣侯

軹縣侯[11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軹縣侯 寇讚
進爵河南公

魏安侯

魏安侯(?—453年)[11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魏安侯 伊馛 ?—453年
進爵河南公

新豐侯

新豐侯[11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豐侯 杜銓

衛國侯

衛國侯[114]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衛國侯 竇瑾
進爵毗陵公

高都侯

高都侯(?—465年)[11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高都侯 慕容琚 贈高都公,諡簡
2 高都侯 慕容白曜 ?—465年 慕容琚子
進爵南鄉公

新安侯

新安侯[116]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安侯 皮豹子
進爵淮陽公

壽光侯

壽光侯[117]
以頻從征伐規略之功,由南昌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壽光侯 文昭公 李孝伯 ?—459年
2 壽光侯 李安民 李孝伯子
無子,爵除

廣平侯

廣平侯[118]
由廣平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廣平侯 宣侯 游雅 ?—461年
2 廣平侯 游僧奴 游雅子
3 廣平侯 游雙鳳 游僧奴子

平陸侯

平陸侯(?—492年)[119]
以率戶歸國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陸侯 張幸
2 平陸侯 張準之 張幸子
3 平陸侯 張彝 ?—492年 張準之孫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城陽侯

城陽侯[12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城陽侯 杜道生
進爵河東公

發干侯

發干侯[12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發干侯 杜道雋

睢陽侯

睢陽侯[12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睢陽侯 趙黑
進爵河內公

中都侯

中都侯[123]
由泥陽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中都侯 孫小

甘松侯

甘松侯[124]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甘松侯 梁彌黃

真定侯

真定侯[12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真定侯 婁提

高鄉侯

高鄉侯(451年—452年)[126]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高鄉侯 許宗之 451年—452年
進爵潁川公

北魏文成帝始賜爵

建昌侯

建昌侯(452年)[127]
以迎立高宗之功,由昌國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建昌侯 劉尼 452年
進爵東安公

成都侯

成都侯(452年—?)[12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成都侯 奚受真 452年—?

都昌侯

都昌侯(452年—467年)[129]
由石城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都昌侯 陸真 452年—467年
進爵河南公

聊城侯

聊城侯(452年—?)[13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聊城侯 陸馛 452年—?
襲爵東平王

淮陵侯

淮陵侯[13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淮陵侯 拓跋大頭 北魏烈帝曾孫。贈高平公,諡烈

阜城侯

阜城侯[13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阜城侯 陳建
進爵趙郡公

陽豐侯

陽豐侯[13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陽豐侯 拓跋庫汗 北魏昭成帝玄孫,諡烈
進爵為公

野王侯

野王侯[134]
由烏程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野王侯 呂羅漢
進爵山陽公

固安侯

固安侯(?—492年)[135][136]
由固安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固安侯 惠侯 盧度世 ?—471年
2 固安侯 盧淵 ?—492年 盧度世子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朝鮮侯

朝鮮侯(456年—?)[137]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朝鮮侯 常泰 456年—?

肥如侯

肥如侯[13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肥如侯 馮熙
進爵昌黎王

任城侯

任城侯[139]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任城侯 穆伏真

梁城侯

梁城侯[140]
由汶陽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梁城侯 高允
進爵咸陽公

高邑侯

高邑侯(?—492年)[141]
由高邑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高邑侯 李恢 ?—467年 贈鉅鹿公,諡貞
2 高邑侯 李悅祖 ?—492年 李恢長子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太昌侯

太昌侯(?—466年)[142]
由富城男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太昌侯 尉元 ?—466年
進爵博陵公

任城侯

任城侯[143]
由安陽男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任城侯 李洪之
進爵汲郡公

鞏縣侯

鞏縣侯[144]
以忠厚謹慎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鞏縣侯 張宗之
進爵彭城公

魯陽侯

魯陽侯[14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魯陽侯 文武龍

北魏獻文帝始賜爵

樂城侯

樂城侯[146]
由樂城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樂城侯 拓跋興都 北魏烈帝曾孫。贈河間公,諡宣
2 樂城侯 拓跋提 拓跋興都子

安城侯

安城侯(466年—?)[147]
以破宋將朱湛之水軍三千人之功,由介休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城侯 敬侯 尉撥 466年—?

成武侯

成武侯(466年—?)[148]
以退宋軍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成武侯 呂洛拔 466年—?

杜縣侯

杜縣侯(466年—?)[149]
以歸國勳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杜縣侯 韋欣宗 466年—?

始豐侯

始豐侯(466年—492年)[150]
以參定徐州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始豐侯 李璨 466年—471年
2 始豐侯 李元茂 484年—492年 李璨子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樂官侯

樂官侯(467年—?)[15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樂官侯 車波利 467年—469年
2 樂官侯 車洛都 車波利兄子

層城侯

層城侯(468年—481年)[152]
以歸降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層城侯 崔僧祐 468年—481年
坐與沙門法秀謀反,爵除

安邑侯

安邑侯(468年—492年)[153]
以歸降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邑侯 薛道次 468年—491年
2 安邑侯 薛巒 ?—492年 薛道次子
開建五等,降為平溫子

蒲阪侯

蒲阪侯(468年—?)[154]
以歸降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蒲阪侯 薛碩明 468年—?

須昌侯

須昌侯(468年—492年)[155]
以歸降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須昌侯 畢元賓 468年—491年
2 須昌侯 畢祖朽 ?—492年 畢元賓子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鉅平侯

鉅平侯(468年—492年)[156]
以歸降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鉅平侯 畢眾愛 468年—?
2 鉅平侯 畢聞慰 ?—492年 畢眾愛子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平陸侯

平陸侯[157]
以歸降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陸侯 康侯 張讜
2 平陸侯 張敬叔 張讜子

昌安侯

昌安侯[158]
以歸降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昌安侯 張敬伯

壯武侯

壯武侯(?—492年)[159]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壯武侯 敬侯 房法壽
2 壯武侯 房伯祖 ?—492年 房法壽子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歷陽侯

歷陽侯[16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歷陽侯 王樹

永寧侯

永寧侯[161]
由永寧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寧侯 酈範

安樂侯

安樂侯[162]
由安樂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樂侯 文侯 高閭 ?—502年
2 安樂侯 高元昌 高閭子
3 安樂侯 高穆宗 高元昌孫

新泰侯

新泰侯(?—492年)[163]
由安樂男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泰侯 游明根 ?—492年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洛陽侯

洛陽侯(?—492年)[164]
以歸降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洛陽侯 鄭演 ?—492年
開建五等,例降為雲陽伯

寧國侯

寧國侯(?—492年)[16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寧國侯 乞伏居
2 寧國侯 乞伏保 ?—492年 乞伏居子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北魏孝文帝始賜爵

成德侯

成德侯(476年—477年)[166]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成德侯 苟頹 476年—477年
進爵河南公

永寧侯

永寧侯(481年—?)[167]
以告沙門法秀反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寧侯 王亮 481年—?
有罪,爵除,後復王亮孫王元景爵為永寧伯

霸城侯

霸城侯(488年—?)[168]
以退陳顯達之功,由霸城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霸城侯 韋珍 488年—?

柏人侯

柏人侯(488年—492年)[169]
以舅氏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柏人侯 李屯 488年—492年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浮陽侯

浮陽侯(488年—492年)[169]
以舅氏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浮陽侯 李安祖 488年—492年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安喜侯

安喜侯(488年—492年)[169]
以舅氏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喜侯 李興祖 488年—492年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真定侯

真定侯(488年—492年)[169]
以舅氏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真定侯 李道念 488年—492年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馮翊侯

馮翊侯[17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馮翊侯 穆泰
進爵為公

新昌侯

新昌侯[17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昌侯 宇文福

山陽侯

山陽侯[17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山陽侯 李佐

河北侯

河北侯(?—492年)[17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河北侯 薛真度 ?—492年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永城侯

永城侯[174]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城侯 胡泥
賜死,爵除

中都侯

中都侯(?—492年)[17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中都侯 王魏誠
2 中都侯 王靜 ?—492年 王魏誠子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魏昌侯

魏昌侯[176]
由永昌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魏昌侯 王質

始賜爵者不詳

林慮侯

林慮侯[177]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林慮侯 拓跋勿期 北魏昭成帝曾孫

真定侯

真定侯[17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真定侯 拓跋六狀 拓跋勿期子

永安侯

永安侯[179]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安侯 魏勤 ?—413年

信都侯

信都侯[180]
由下蔡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信都侯 屈須 贈昌黎公,諡恭
2 信都侯 屈處珍 屈須子
3 信都侯 屈車渠 屈處珍子

廣陵侯

廣陵侯[18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廣陵侯 康侯 拓跋衍 北魏景穆帝孫

永寧侯

永寧侯[18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寧侯 張延

宜陽侯

宜陽侯[18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宜陽侯 張庫

俎陽侯

俎陽侯[184]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俎陽侯 張太

定安侯

定安侯[18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定安侯 鄧慶
進爵南陽公

昌國侯

昌國侯[186]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昌國侯 鄧靈奇

晉陽侯

晉陽侯[187]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晉陽侯 尉力斤

北平侯

北平侯[18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北平侯 安國

永平侯

永平侯[189]
以開建五等,由湘東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平侯 樓大拔
2 永平侯 樓稟 樓大拔子

晉興侯

晉興侯[190]
由廬陵公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晉興侯 來丘頹 贈陳留公,諡簡
2 晉興侯 來蕇 來丘頹子

濮陽侯

濮陽侯(?—492年)[19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濮陽侯 李式 ?—470年
2 濮陽侯 李憲 ?—492年 李式子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安平侯

安平侯(?—470年)[19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平侯 李弈 ?—470年
伏誅,爵除

宜陽侯

宜陽侯[19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宜陽侯 李璞 ?—476年

行唐侯

行唐侯[194]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行唐侯 韓備
襲爵安定公

長進侯

長進侯[19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進侯 奚直

山北侯

山北侯[196]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山北侯 張安祖

姑臧侯

姑臧侯[197]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姑臧侯 王隆保 贈鉅鹿公,諡靖

洛陽侯

洛陽侯[198]
由洛陽男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洛陽侯 張鸞旗

丹水侯

丹水侯(?—492年)[199]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丹水侯 泉景言
丹水侯 泉安志 ?—492年 泉景言孫
開建五等,例降為伯

平國侯

平國侯[20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國侯 韓弩真

縣侯(假爵)

在位皇帝 假爵時間 爵位 姓名 本爵
北魏道武帝 假陽陵侯 穆莫提[201]
北魏明元帝 假安武侯 成侯 韓耆[202]
北魏明元帝 423年—? 假東光侯 刁雍[12]
北魏太武帝 假蓨縣侯 高讜[203] 南皮子
北魏太武帝 假榆次侯 郭逸[204]
北魏文成帝 461年—? 假安樂侯 游明根[163] 安樂男
北魏獻文帝 假安喜侯 張赦提[205]
北魏孝文帝 假東光侯 高祐[206] 建康子
北魏孝文帝 假魏昌侯 韓麒麟[207] 魯陽男

縣侯(贈爵)

在位皇帝 追贈時間 爵位 姓名 本爵
北魏明元帝 416年 平皋侯 張恂[208] 平皋子
北魏明元帝 章武侯 封涅[209]
北魏太武帝 列人侯 定侯 宋溫[210]
北魏太武帝 魏縣侯 杜銓[113] 新豐侯
北魏太武帝 聞喜侯 裴雙碩[211]
北魏太武帝 野王侯 呂溫[212]
北魏太武帝 顯美侯 段進[213]
北魏太武帝 448年 廣陽侯 公孫質[214]
北魏文成帝 鞏縣侯 張孟舒[215]
北魏獻文帝 466年 東光侯 許安都[216] 東光子
北魏獻文帝 466年 顯美侯 王橋[217]
北魏獻文帝 468年 聞喜侯 裴駿[211]
容成侯 簡侯 李恭[218]
廣武侯 源延[219] 武城子
晉陽侯 順侯 拓跋吐萬[220] 陽平王世子
安邑侯 薛道異[221]
北魏孝文帝 482年 襄武侯 李輔[222]
北魏孝文帝 485年 曲安侯 程駿[223] 安豐男
北魏孝文帝 486年 都昌侯 平恒[224]
北魏孝文帝 安平侯 崔鑒[225] 桐廬子
北魏孝文帝 開封侯 鄭穎考[226]
北魏孝文帝 上庸侯 劉渴侯[227]

開國縣侯

北魏孝文帝始封

汝陽國

汝陽國(492年—?)[228]
以開建五等,由河南公改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汝陽縣開國侯 陸延 492年—?

長鄉國

長鄉國(494年—?)[229]
以預參遷都之功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鄉縣開國侯 元提 494年追封
2 長鄉縣開國侯 元昌 元提子
復封臨淮郡王

華陰國

華陰國(494年—550年)[27]
以河東畿甸,由河東郡開國侯改封,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華陰縣開國侯 薛達 494年—?
2 華陰縣開國侯 薛承華 薛達子
3 華陰縣開國侯 薛羅漢 ?—550年 薛承華子
齊受禪,例降

馮翊國

馮翊國(?—496年)[170]
由馮翊縣侯改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馮翊縣開國侯 穆泰 ?—496年
伏誅,國除

澄城國

澄城國(496年—?)[26]
以廢開國郡侯,由恒農郡開國侯例降,食邑一千二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澄城縣開國侯 奚緒 496年—?
2 澄城縣開國侯 哀侯 奚遵 奚緒子
3 澄城縣開國侯 奚鑒 奚緒弟子

清淵國

清淵國(496年—528年)[23][230]
以廢開國郡侯,由陽平郡開國侯例降,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清淵縣開國侯 文穆公 李沖 496年—498年
2 清淵縣開國侯 李延寔 500年—528年 李沖子
進封濮陽郡王

北魏宣武帝始封

昌國國

昌國國(500年—550年)[231]
以淮南累捷之功,由汝陽縣開國子進封,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昌國縣開國侯 宣簡公 王肅 500年—501年
2 昌國縣開國侯 王紹 王肅子
3 昌國縣開國侯 王遷 ?—550年 王紹子
齊受禪,例降

崇義國

崇義國(500年—?)[232]
以歸降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崇義縣開國侯 裴植 500年—515年
2 崇義縣開國侯 裴惔 裴植子

義安國

義安國(500年)[233]
由義安縣開國伯進爵,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義安縣開國侯 裴颺 500年追封
以裴颺勳效未立而卒,停襲封

聊城國

聊城國(501年—502年)[234]
由聊城縣開國子進爵,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聊城縣開國侯 于烈 501年—502年
進封鉅鹿郡開國公

豐國/濮陽國

豐國(504年—505年)/濮陽國(505年—550年)[235]
以歸降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豐縣開國侯→濮陽縣開國侯 明侯 夏侯道遷 504年—516年
2 濮陽縣開國侯 夏侯籍 ?—550年 夏侯道遷孫
齊受禪,例降

北魏孝明帝始封

武陽國

武陽國(515年)[236]
以迎肅宗於東宮封,食邑一千二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陽縣開國侯 侯剛 515年
進爵為公

高唐國

平恩國(516年—550年)[237]
由博平縣開國公降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恩縣開國侯 文宣公 崔光 516年—523年
2 平恩縣開國侯 崔勵 525年—528年 崔光長子
3 平恩縣開國侯 崔挹 ?—550年 崔勵子
齊受禪,例降

高唐國

高唐國(520年—?)[238]
以響應元熙舉兵封,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高唐縣開國侯 元纂 520年追封
2 高唐縣開國侯 元子獻 元纂子

高城國

高城國(?—550年)[239]
由城平縣開國伯進封,食邑一千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高城縣開國侯 簡侯 裴炯 ?—527年
2 高城縣開國侯 裴斌 ?—550年 裴炯子
齊受禪,例降

高邑國

高邑國(525年—?)[240]
以追論游肇前議清河、守正不屈封,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高邑縣開國侯 游祥 ?—525年 游肇子
2 高邑縣開國侯 游皓 游祥子

元城國

元城國(525年—?)[241]
以預靈太后反政之功封,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元城縣開國侯 谷士恢 525年—?
伏誅,國除

壽張國

壽張國(525年—550年)[242]
由安武縣開國男進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壽張縣開國侯 奚康生 525年追封
2 壽張縣開國侯 奚剛 525年—550年 奚康生子
齊受禪,例降

安平國

安平國(525年—526年)[243]
以軍功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平縣開國侯 尒朱榮 525年—526年
進封博陵郡開國公

欒城國/武陽國

欒城國(526年)/武陽國(526年—550年)[244]
食邑六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欒城縣開國侯→武陽縣開國侯 王溫 526年—528年
2 武陽縣開國侯 王冏哲 ?—550年 王溫養子
齊受禪,例降

某國

某國(527年—?)[245]
以盡力捍守定州之功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某縣開國侯 孝穆公 楊津 527年—531年

安陽國

安陽國[246]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陽縣開國侯 宣公 胡虔

汾陰國

汾陰國(528年—544年)[247]
以歸降封,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汾陰縣開國侯 薛脩義 528年—544年
進封正平郡開國公

北魏孝莊帝始封

博平國

博平國(528年—550年)[248]
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博平縣開國侯 李季凱 528年—531年
2 博平縣開國侯 李統 ?—550年 李季凱子
齊受禪,例降

平昌國

平昌國(528年—529年)[249]
以開門納尒朱榮之功封,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昌縣開國侯 鄭先護 528年—529年
進封開國郡公

安平國

安平國(528年—550年)[250]
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平縣開國侯 鄭仲明 528年追封
2 安平縣開國侯 鄭孝邕 ?—550年 鄭仲明子
齊受禪,例降

千乘國

千乘國(528年—?)[251]
以固守荊州之功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千乘縣開國侯 李神俊 528年—541年

魯國

魯國(528年)[252]
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魯縣開國侯 費穆 528年
進封趙平郡開國公

頓丘國

頓丘國(528年—?)[253]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頓丘縣開國侯 尒朱仲遠 528年—?
進爵為公

柏人國

柏人國(528年—530年)[254]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柏人縣開國侯 侯莫陳悅 528年—530年
進封白水郡開國公

真定國

真定國(528年—?)[255]
由遼陽縣開國子進封,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真定縣開國侯 文恭公 王椿 528年—540年
2 真定縣開國侯 王叔明 王椿兄孫
3 真定縣開國侯 王暄子 王叔明弟子

真定國

真定國(528年—?)[256]
以預奉莊帝之勳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真定縣開國侯 王綽 528年—?

始平國

始平國(528年—550年)[257]
由始平縣開國伯進爵,食邑六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始平縣開國侯 成軌 528年
2 始平縣開國侯 成仲慶 成軌弟子
3 始平縣開國侯 成朏 ?—550年 成仲慶子
齊受禪,例降

元城國

元城國(528年—550年)[258]
以參謀之勳封,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元城縣開國侯 平季 528年—534年
2 元城縣開國侯 平良 平季兄子
3 元城縣開國侯 平世冑 ?—550年 平良子
齊受禪,例降

壽陽國

壽陽國(528年—?)[259]
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壽陽縣開國侯 賀拔允 528年—?
進爵為公

平遙國

平遙國(528年—531年)[260]
由平遙縣開國子進封,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遙縣開國侯 司馬子如 528年—531年
進封陽平郡開國公

厭次國

厭次國(529年—530年)[261]
由厭次縣開國子進爵,食邑一千二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厭次縣開國侯 侯淵 529年—530年
進封漁陽郡開國公

革融國

革融國(529年—534年)[262]
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革融縣開國侯 宇文貴 529年—534年
進封化政郡開國公

定陶國

定陶國[263]
由定陶縣開國子進爵,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定陶縣開國侯 鹿悆

臨潁國

臨潁國(530年—?)[264]
以前後征討之功封,食邑六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潁縣開國侯 文獻公[265] 源子恭 530年—538年
2 臨潁縣開國侯 源彪 源子恭子

河陽國

河陽國(530年—550年)[266]
以戰歿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河陽縣開國侯 忠烈侯 李苗 530年追封
2 河陽縣開國侯 李曇 ?—550年 李苗子
齊受禪,例降

義陽國

義陽國(530年—531年)[267]
由義陽縣開國伯進爵,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義陽縣開國侯 賈智 530年—531年
進爵為公

索盧國

索盧國(?—538年)[268]
以軍功,由索盧縣開國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索盧縣開國侯 慕容紹宗 ?—538年
進爵為公

涇陽國

涇陽國(?—535年)[269]
以破梁將王玄真之功,由涇陽縣開國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涇陽縣開國侯 泉企 ?—535年
進封上洛郡開國公

北魏後廢帝始封

屯留國

屯留國(531年—550年)[27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屯留縣開國侯 暴顯 531年—550年
進侯為公

平昌國

平昌國(531年—?)[27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昌縣開國侯 韓軌 531年—?
進封安德郡開國公

容城國

容城國(531年—?)[272]
以兵從高歡之功封,食邑四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容城縣開國侯 李密 531年—?

某國/盧鄉國

某國(532年)/盧鄉國(532年—?)[273]
以從高歡破四胡於韓陵之功,由?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某縣開國侯→盧鄉縣開國侯 王懷 532年—538年

石城國

石城國(532年—?)[274]
以從高歡破四胡於韓陵之功,由石城縣開國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石城縣開國侯 莫多婁貸文 532年—538年

北魏孝武帝始封

姑臧國

姑臧國(532年—542年)[275]
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姑臧縣開國侯 昭景公 段榮 532年—539年
2 姑臧縣開國侯 段韶 ?—542年 段榮長子
進爵為公

武城國

武城國(532年—538年)[276]
由武城縣開國伯進爵,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城縣開國侯 高昂 532年—538年
進封京兆郡開國公

祁國

祁國(532年—534年)[277]
以預定策之功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祁縣開國侯 王思政 532年—534年
進封太原郡開國公

鉅鹿國

鉅鹿國(532年—?)[278]
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鉅鹿縣開國侯 魏蘭根 532年
2 鉅鹿縣開國侯 魏同達 532年—? 魏蘭根兄子

永興國

永興國(532年—?)[279]
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興縣開國侯 文宣公 魏蘭根 532年—535年
2 鉅鹿縣開國侯 魏相如 ?—545年 魏蘭根長子

南安國

南安國(532年—537年)[280]
以軍功封,食邑九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安縣開國侯 宇文虯 532年—537年
進爵為公

琅邪國/符壘國

琅邪國(532年—?)/符壘國(?—547年)[281]
由晉陽縣開國子進封,食邑四百戶→一千一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琅邪縣開國侯→符壘縣開國侯 王士良 532年—547年
進爵為公

沃陽國

沃陽國(?—537年)[282]
以討崔社客之功,由沃陽縣開國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沃陽縣開國侯 段永 ?—537年
進爵為公

樂城國

樂城國(533年—538年)[283]
以從平鄴及破尒朱兆之功,由樂城縣開國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樂城縣開國侯 堯傑 533年—538年
進爵為公

饒陽國

饒陽國(534年—535年)[284]
以斬侯莫陳悅之功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饒陽縣開國侯 宇文導 534年—535年
進爵為公

魏平國

魏平國(534年—535年)[285]
以討曹泥之功,由魏平縣開國伯進爵,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魏平縣開國侯 趙貴 534年—535年
進爵為公

臨涇國

臨涇國(534年—535年)[286]
以破万俟醜奴之功封,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涇縣開國侯 侯莫陳崇 534年—535年
進爵為公

小黃國

小黃國(534年—535年)[287]
由小黃縣開國伯進爵,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小黃縣開國侯 楊忠 534年—535年
奔梁,國除

肥如國/華陽國

肥如國(534年—550年)/華陽國(550年—?)[288]
由肥如縣開國伯進爵,食邑一千三百戶→一千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肥如縣開國侯→華陽縣開國侯 楊摽 534年—564年

東魏孝靜帝始封

密國

密國(530年代—?)[289]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密縣開國侯 斛律羌舉 530年代—?

華陰國

華陰國[29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華陰縣開國侯 楊愔
進封華山郡開國公

昌安國

昌安國(?—570年)[29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昌安縣開國侯 徐之才 ?—570年
進封西陽郡王

固安國

固安國(?—548年)[292]
由固安縣開國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固安縣開國侯 斛律平 ?—548年 本封?
進爵為公

平舒國

平舒國(547年—570年代)[29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舒縣開國侯 范舍樂 547年—570年代
進封宜都郡王

義寧國

義寧國(548年—?)[294]
以從高岳平潁川之功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義寧縣開國侯 希光 548年—556年

廮陶國

廮陶國(550年—?)[295][296]
由廮陶縣開國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廮陶縣開國侯 莊惠 叱列平 550年—554年
2 廮陶縣開國侯 叱列孝中

定陽國

定陽國(550年—559年)[297]
由定陽縣開國男進爵,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定陽縣開國侯 杜弼 550年—559年
伏誅,國除

安國國

安國國(550年—562年)[298]
由安國縣開國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國縣開國侯 趙彥深 550年—562年
進封安樂郡開國公

北齊文宣帝始封

安定國

安定國(550年—?)[299]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定縣開國侯 婁叡 550年—? 本封九門縣開國公

霸城國

霸城國(550年—577年)[30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霸城縣開國侯 段韶 550年 本封長樂郡開國公
2 霸城縣開國侯 段孝言 550年—577年 段韶弟
齊亡,國除

羨陽國

羨陽國(550年—?)[30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羨陽縣開國侯 斛律平 550年—? 本封固安縣開國公

金乡國

金乡國(550年—?)[30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金乡縣開國侯 赵征兴 550年—565年

北齊後主始封

高城國

高城國(568年—?)[30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高城縣開國侯 斛律羨 568年—? 本封?

东武國

东武國(568年—?)[304]
食邑八百户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东武縣開國侯 可朱浑孝裕 568年—? 本封扶風郡王

西魏文帝始封

河陽國

河陽國(535年)[305]
由河陽縣開國伯進爵,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河陽縣開國侯 豆盧寧 535年
進爵為公

萇鄉國

萇鄉國(535年—538年)[306]
由萇鄉縣開國伯進爵,食邑一千六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萇鄉縣開國侯 蔡祐 535年—538年
進爵為公

武始國

武始國(535年—538年)[307]
由武始縣開國伯進爵,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始縣開國侯 常善 535年—538年
進爵為公

白土國

白土國(535年—538年)[308]
由白土縣開國伯進爵,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白土縣開國侯 辛威 535年—538年
進爵為公

包信國

包信國(535年—537年)[309]
由包信縣開國子進爵,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包信縣開國侯 王勇 535年—537年
進爵為公

原平國

原平國(535年—537年)[310]
由原平縣開國子進爵,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原平縣開國侯 耿豪 535年—537年
進爵為公

鉅野國

鉅野國(535年—537年)[311]
由鉅野縣開國子進爵,食邑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鉅野縣開國侯 高琳 535年—537年
進爵為公

博平國

博平國(535年—553年)[312]
由博平縣開國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博平縣開國侯 申徽 535年—553年
進爵為公

都昌國

都昌國(535年—538年)[313]
由都昌縣開國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都昌縣開國侯 陸通 535年—538年
進爵為公

清水國

清水國(535年—557年)[314]
由清水縣開國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清水縣開國侯 楊荐 535年—557年
進封姚谷縣開國公

武城國

武城國(535年—539年)[315]
由臨汝縣開國伯進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城縣開國侯 趙剛 535年—539年
進爵為公

永興國

永興國(535年—?)[316]
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興縣開國侯 楊纂 535年—?
進爵為公

武平國

武平國(536年—549年)[317]
由白土縣開國伯進爵,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平縣開國侯 史寧 536年—549年
進爵為公

靈丘國

靈丘國(537年—557年)[318]
由靈丘縣開國男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靈丘縣開國侯 侯莫陳瓊 537年—557年
進封武安縣開國公

夏陽國

夏陽國(537年—?)[319]
以沙苑之功封,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夏陽縣開國侯 楊儉 537年—542年

奉高國

奉高國(537年—553年)[320]
以擒竇泰、復弘農、戰沙苑之功,由奉高縣開國子進爵,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奉高縣開國侯 竇毅 537年—553年
進封安武縣開國公

安昌國/安固國

安昌國(537年—?)/安固國[321]
以復弘農、戰沙苑之功,由安昌縣開國子進爵,食邑一千一百戶→一千四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昌縣開國侯→安固縣開國侯 崔說 537年—?
進封萬年縣開國公

清河國

清河國(537年—557年)[322]
以沙苑之功,由清河縣伯進爵,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清河縣開國侯 裴俠 537年—557年
進爵為公

安平國

安平國(537年—558年)[323]
以沙苑之功封,食邑八百戶→一千二百五十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平縣開國侯 陽雄 537年—558年
進封玉城縣開國公

汝陽國

汝陽國(537年—538年)[324]
以從擒竇泰之功,由汝陽縣開國子進爵,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汝陽縣開國侯 呂思禮 537年—538年
伏誅,國除

武陽國

武陽國(537年—?)[325]
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陽縣開國侯 韓雄 537年—?
進爵為公

獨顯國

獨顯國(538年—557年)[326]
以洛陽之功,由獨顯縣開國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獨顯縣開國侯 馮遷 538年—557年
進封臨高縣開國公

長城國

長城國(538年—?)[327]
以李穆之功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城縣開國侯 李惇 538年—? 李穆長子
進爵為公

千乘國

千乘國(538年—?)[32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千乘縣開國侯 崔彥穆 538年—?
進爵為公

三水國

三水國(538年—553年)[329]
由三水縣開國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三水縣開國侯 韓褒 538年—553年
進爵為公

山北國

山北國(539年—546年)[330]
由山北縣開國男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山北縣開國侯 韋孝寬 539年—546年
進封建忠郡開國公

長樂國

長樂國(540年—559年)[331]
由長樂縣開國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樂縣開國侯 宇文深 540年—559年
進封安化縣開國公

義安國

義安國(546年—557年)[332]
以豆盧寧之勳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義安縣開國侯 豆盧勣 546年—557年 豆盧寧子
進封丹楊郡開國公

某國

某國[33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某縣開國侯 杜景宗 547年

文侯國

文侯國(548年—?)[334]
以獨孤信剋下溠、守洛陽、破岷州、平涼州等功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文侯縣開國侯 獨孤穆 548年—? 獨孤信第三子

義寧國

義寧國(548年—?)[334]
以獨孤信剋下溠、守洛陽、破岷州、平涼州等功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義寧縣開國侯 獨孤藏 548年—? 獨孤信第四子

靈武國

靈武國(548年—557年)[335]
以平原州功別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靈武縣開國侯 侯莫陳崇 548年 本封平原郡開國公
2 靈武縣開國侯 侯莫陳凱 548年—557年 侯莫陳崇弟
進爵為公

安喜國

安喜國(550年—557年)[336]
以尉遲綱之勳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喜縣開國侯 尉遲運 550年—557年 尉遲綱子
進封周城縣開國公

安平國

安平國[337]
以怡峰之功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平縣開國侯 怡光 怡峰子
進封龍河縣開國公

美陽國

美陽國[338]
由美陽縣開國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美陽縣開國侯 蘇椿 ?—563年
2 美陽縣開國侯 蘇植 蘇椿子

廣鄉國

廣鄉國(?—553年)[339]
由安陵縣開國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廣鄉縣開國侯 賀若敦 ?—553年
進爵為公

廣平國

廣平國(?—581年)[340]
以侯莫陳崇軍功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廣平縣開國侯 侯莫陳穎 ?—581年 侯莫陳崇子
進封昇平郡開國公

西魏廢帝始封

显武國

显武國(553年—?)[341]
以叱罗协平蜀之功封,食邑一千二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显武縣開國侯 叱罗金刚 553年—? 叱罗协子

冠軍國

冠軍國(554年—557年)[342]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冠軍縣開國侯 裴果 554年—557年
進爵為公

西魏恭帝始封

龍支國

龍支國(554年—557年)[343]
由新興縣開國伯進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龍支縣開國侯 豆盧永恩 554年—557年
進封沃野縣開國公

長城國

長城國(555年—?)[344]
以李穆征江陵之功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城縣開國侯 李荣 555年—? 李穆子

文城國

文城國(556年—557年)[345]
由文城縣開國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文城縣開國侯 薛端 556年—557年
進爵為公

臨黃國

臨黃國(556年—562年)[346]
由臨黃縣開國伯進爵,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黃縣開國侯 李昶 557年—562年
進爵為公

安息國

安息國(556年—559年)[347]
由安息縣開國伯進爵,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息縣開國侯 盧光 556年—559年
進封燕郡開國公

北周孝閔帝始封

安武國

安武國(557年—562年)[348]
由安武縣開國伯進爵,食邑一千四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武縣開國侯 郭賢 557年—562年
進封樂昌縣開國公

安陽國

安陽國(557年—561年)[349]
由安陽縣開國伯進爵,食邑一千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陽縣開國侯 伊婁穆 557年—561年
進爵為公

藍田國

藍田國(557年—?)[350]
由藍田縣開國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藍田縣開國侯 王悅 557年—?
進封河北縣開國公

臨貞國

臨貞國(557年—571年)[351]
由臨貞縣開國伯進爵,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貞縣開國侯 楊敷 557年—571年
進爵為公

郃陽國

郃陽國(557年—?)[352]
由郃陽縣開國伯進爵,食邑一千四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郃陽縣開國侯 薛寘 557年—?
2 郃陽縣開國侯 薛明 薛寘子

義城國

義城國(557年—?)[353]
由臨清縣開國子進封,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義城縣開國侯 庾信 557年—579年
2 義城縣開國侯 庾立 庾信子

迴樂國

迴樂國(557年—577年)[354]
以李賢之勳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迴樂縣開國侯 李崇 557年—577年 李賢子
進封襄陽縣開國公

北周明帝始封

安義國

安義國(557年)[355]
以預告趙貴謀之功,由臨邑縣開國子進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義縣開國侯 宇文丘 557年
進爵為公

綏安國

綏安國(559年—?)[356]
以從賀蘭祥征洮陽之功別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綏安縣開國侯 梁臺 559年
2 綏安縣開國侯 梁元慶 559年—? 梁臺子

隆城國/儀隴國

隆城國(559年—564年)/儀隴國(564年—?)[357]
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隆城縣開國侯→儀隴縣開國侯 元壽 559年—?

北周武帝始封

保城國

保城國(563年—?)[358]
以尉遲運從楊忠攻齊之并州之功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保城縣開國侯 尉遲端 563年—? 尉遲運第二子

新市國

新市國(565年—?)[359]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市縣開國侯 王钧 565年—576年

高邑國

高邑國(566年—?)[36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高邑縣開國侯 裴鴻 566年—?

廣宗國

廣宗國(567年—569年)[361]
由廣宗縣開國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廣宗縣開國侯 魏玄 567年—569年
進爵為公

周昌國

周昌國(571年—576年)[362]
以伐齊之功,由周昌縣開國伯進爵,食邑一千四百戶→一千七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周昌縣開國侯 劉雄 571年—576年
進封趙郡開國公

建威國

建威國(576年—580年)[363]
以率兵出函谷、先據洛陽之功,由霸城縣開國子進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建威縣開國侯 賀若誼 576年—580年
進封范陽郡開國公

北平國

北平國(577年—580年)[364]
以從周武帝平齊之功封,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北平縣開國侯 和洪 577年—580年
進封廣武郡開國公

范陽國

范陽國(577年—581年)[365]
以從周武帝平齊之功,由石城縣開國男進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范陽縣開國侯 崔仲方 577年—581年
進封安固縣開國公

大興國

大興國(577年—581年)[366]
以從周武帝平齊之功,由固始縣開國男進封,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大興縣開國侯 董純 577年—581年
進封漢曲縣開國公

东燕國

东燕國(577年—583年)[367]
以從周武帝平齊之功封,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东燕縣開國侯 杨矩 577年—583年
進封晋熙縣開國公

華陽國

華陽國[368]
以豆盧寧之勳封,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華陽縣開國侯 豆盧讚 豆盧寧子
進封武陽郡開國公

昌樂國

昌樂國[369]
由昌樂縣開國伯進爵,食邑一千六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昌樂縣開國侯 冀雋

昌樂國

昌樂國(?—578年)[37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昌樂縣開國侯 柳裘 ?—578年
進爵為公

高都國

高都國(?—581年)[37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高都縣開國侯 楊尚希 ?—581年
進爵為公

高都國

高都國[372]
由昌樂縣開國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高都縣開國侯 楊异

修武國

修武國[373]
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修武縣開國侯 韋藝 ?—580年 進封武威縣開國公

永安國

永安國[374]
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安縣開國侯 韋壽 ?—580年
進封滑國公

修陽國

修陽國(?—577年)[375]
以軍功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修陽縣開國侯 李禮成 ?—577年
進封冠軍縣開國公

富陽國

富陽國(?—589年)[376]
食邑五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富陽縣開國侯 樊子蓋 ?—589年
改封上蔡縣開國伯

義安國

義安國(578年—?)[377]
以楊素從王軌破陳將吳明徹於呂梁之功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義安縣開國侯 楊慎 578年—? 楊素弟

北周宣帝始封

宜迁國

宜迁國(578年—581年)[378]
食邑八百户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宜迁縣開國侯 宋忻 578年—581年
進爵為公

北周靜帝始封

濟陽國

濟陽國(?—581年)[379]
由濟陽縣開國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濟陽縣開國侯 伊婁謙 ?—581年
進爵為公

義興國

義興國(580年—581年)[380]
由義興縣開國伯進爵,食邑一千三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義興縣開國侯 杜杲 580年—581年
進爵為公

甘棠國

甘棠國(580年—581年)[381]
以破尉遲迥之功封,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甘棠縣開國侯 韓洪 580年—581年
進爵為公

河陰國

河陰國(580年—581年)[382]
以破尉遲迥之功封,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河陰縣開國侯 劉方 580年—581年
進爵為公

襄武國

襄武國(580年—581年)[383]
以破尉遲迥之功,由永安縣開國伯進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襄武縣開國侯 杜彥 580年—581年
進爵為公

黃臺國

黃臺國(580年—581年)[384]
以破尉遲迥之功封,食邑八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黃臺縣開國侯 崔弘昇 580年—581年
進爵為公

始封者不詳

阿陽國

阿陽國(?—577年)[38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阿陽縣開國侯 樊歡 北魏時
2 阿陽縣開國侯 樊叔略 ?—577年 樊歡子
進封清鄉縣開國公

清水國

清水國(?—583年)[386]
食邑八百户→一千三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清水縣開國侯 楊叉
2 清水縣開國侯 楊钦 ?—583年 楊叉子
進爵為公

武鄉國

武鄉國(?—577年)[387]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武鄉縣開國侯 杜整 ?—577年
進封平原縣開國公

靈壽國

靈壽國[388]
由靈壽縣開國伯進爵,食邑一千五百戶→二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靈壽縣開國侯 尒朱敞
進爵為公


槐里國

槐里國[389]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槐里縣開國侯 谷渾遷 561年

長樂國

長樂國[39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樂縣開國侯 姚欽芝 561年

真定國

真定國[39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真定縣開國侯 吐難慶 561年

褒中國

褒中國[392]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褒中縣開國侯 劉幹 北周時

化隆國

化隆國[393]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化隆縣開國侯 賀蘭敬 北周時

廣川國

廣川國[394]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廣川縣開國侯 權如玖 北周時

同昌國

同昌國[39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同昌縣開國侯 申處 北周時

義安國

義安國[396]
以豆盧寧之勳封,食邑一千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義安縣開國侯 豆盧通 北周時 豆盧寧子
進封沃野縣開國公

博平國

博平國(?—580年)[397]
以楊忠軍功封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博平縣開國侯 楊勇 ?—580年 楊忠孫
進封長寧郡開國公

比陽國

比陽國(?—581年)[39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比陽縣開國侯 龐虯 北周時
2 比陽縣開國侯 龐晃 ?—581年 龐虯子
進爵為公

平原國

平原國[399]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原縣開國侯 長孫兕 北周時

虞城國

虞城國[40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虞城縣開國侯 薛琰 北周時
2 虞城縣開國侯 薛濬 薛琰子

贝丘國

贝丘國[401]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贝丘縣開國侯 田备 北周時

安宁國

安宁國[402]
食邑一千户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宁縣開國侯 李纶
進封河阳郡开国公

散縣侯

北魏孝文帝始賜爵

馮翊侯

馮翊侯(492年—?)[170]
以開建五等,由馮翊公例降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馮翊侯 穆泰 492年—?
改封馮翊縣開國侯

洛陽侯

洛陽侯(492年—495年)[234]
由昌國子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洛陽侯 于烈 492年—495年
封聊城縣開國子

譙縣侯

譙縣侯(494年—498年)[403]
以據郡歸誠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譙縣侯 孟表 494年—498年
封汶陽縣開國伯

平陸侯

平陸侯(494年—550年)[119]
以參定遷都之勳,由平陸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陸侯 文侯 張彝 494年—?
2 平陸侯 張暠 ?—550年 張彝孫
齊受禪,爵例降

高平縣侯

高平縣侯(499年—?)[404]
以退陳顯達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高平縣侯 剛侯 元嵩 499年—?
2 高平縣侯 元世雋 元嵩第二子

北魏孝明帝始賜爵

樂城縣侯

樂城縣侯(527年—?)[40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樂城縣侯 文宣公 高翼 527年—530年
2 樂城縣侯 高繼叔 高翼孫

涼城侯

涼城侯(528年—?)[406]
以破胡勳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涼城侯 崔元珍 528年

北魏孝莊帝始賜爵

龍城侯

龍城侯(528年—529年)[407]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龍城侯 高恭之 528年—529年
封安喜縣開國公

永安侯

永安侯(528年—?)[40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安侯 薛曇尚 528年—?

平昌縣侯

平昌縣侯(528年—529年)[409]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昌縣侯 鄭偉 528年—529年
進爵郡公

鉅鹿侯

鉅鹿侯(529年—?)[410]
以棄元顥逃還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鉅鹿侯 魏明朗 529年—?

永固縣侯

永固縣侯(529年—531年)[411]
以破乙弗醜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固縣侯 薛孤延 529年—531年
進爵為公

爰德縣侯

爰德縣侯(529年—534年)[412]
以破元顥之黨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爰德縣侯 獨孤信 529年—534年
進封浮陽郡開國公

北魏後廢帝始賜爵

武周縣侯

武周縣侯(531年—?)[413]
以叛樓歸魏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周縣侯 王懷 531年—?

北魏孝武帝始賜爵

阜城縣侯

阜城縣侯(532年—543年)[414]
由阜城縣男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阜城縣侯 斛律金 532年—543年
改封石城郡開國公

永寧縣侯

永寧縣侯(534年—550年)[415]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寧縣侯 鄭孝穆 534年—550年
改封金鄉縣開國男

東魏孝靜帝始賜爵

集中縣侯

集中縣侯(?—543年)[416]
由集中縣伯進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集中縣侯 尉興敬 ?—543年
進爵為公

名號侯

北魏孝文帝始賜爵

崇聖侯/恭圣侯

崇聖侯(495年—550年)/恭圣侯(550年—577年)[417]
食邑一百戶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崇聖侯 孔灵珍 495年—? 孔子二十七世孫
2 崇聖侯 孔文泰 孔灵珍子
3 崇聖侯 孔渠 孔文泰子
4 崇聖侯→恭圣侯 孔长孙 ?—577年 孔渠子

始賜爵者不詳

歸義侯

歸義侯[418]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歸義侯 樊興

關內侯

北魏道武帝始賜爵

關內侯

關內侯(395年—396年)[35]
以說服後秦楊佛嵩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關內侯 許謙 395年—396年
進爵平舒侯

關內侯

關內侯(?—430年)[419]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關內侯 陸突
2 關內侯 陸俟 ?—430年 陸突子
進爵建業公

關內侯

關內侯[420]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關內侯 封豆

北魏太武帝始賜爵

關內侯

關內侯(449年—451年)[129]
以從討蠕蠕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關內侯 陸真 449年—451年
進爵石城子

關中侯

北魏太武帝始賜爵

關中侯

關中侯(429年—430年)[86]
以討蠕蠕之功賜爵
代數 爵位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關中侯 豆代田 429年—430年
進爵井陘侯

參考文獻

  1. ^ 1.0 1.1 《魏書 卷一百一十三 官氏志九第十九》
  2. ^ 张鹤泉. 北魏前期虚封爵的等级问题[J]. 社会科学战线, 2014(1).
  3. ^ 张鹤泉. 北魏假爵制度考[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5):52-59.
  4. ^ 张鹤泉. 论北魏实封爵的实行及其爵位等级的确立[J]. 河北学刊, 2013, 33(6):62-68.
  5. ^ 《魏書 卷一百六上 地形志二上第五》:“內史及相仍代相沿。魏自明、莊,寇難紛糾,攻伐既廣,啟土逾眾,王公錫社,一地累封,不可備舉,故總以為郡。”
  6. ^ 《隋書 卷二十七 志第二十二 百官中》
  7. ^ 王安泰:《再造封建——魏晉南北朝的爵制與政治秩序》
  8. ^ 《魏書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叔璠,安遠將軍、丹楊侯。”
  9.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以功賜爵交阯侯。”
  10. ^ 《魏書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初為太子洗馬,後稍遷散騎常侍,賜爵清河侯”
  11. ^ 《魏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世祖素聞其名,及見,器其機辯,賜爵西平侯,加龍驤將軍。”
  12. ^ 12.0 12.1 《魏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於是假雍鎮東將軍、青州刺史、東光侯……以雍為平南將軍、徐州刺史,賜爵東安侯……太和中,例降為侯。”
  13. ^ 13.0 13.1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又討蠕蠕,大獲,增爵為侯……世祖大怒,黜觀為金城侯,改授內都大官。”
  14. ^ 《魏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拜散騎常侍,賜爵博陵侯。”
  15. ^ 《魏書 卷五十二 列傳第四十》:“長子巖,襲爵,改為西平侯。”
  16. ^ 《魏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以功除安遠將軍,賜爵高密侯,因此仍家於彭城。”
  17. ^ 《魏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徵為南部尚書,賜爵南康侯,加左將軍。”
  18. ^ 《魏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敷奏有稱,遷南部尚書,賜爵范陽侯,加左將軍。”
  19.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官至監御曹給事,冠軍將軍,兗州刺史,濮陽侯。”
  20. ^ 《魏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加散騎常侍、右將軍,賜爵東平侯。未幾,拜安東將軍,進爵樂安公。”
  21. ^ 《魏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太和中,安南將軍、豫州刺史、潁川侯。”
  22. ^ 《魏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尋除散騎常侍、殿中尚書、晉安侯。”
  23. ^ 23.0 23.1 23.2 《魏書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尋轉南部尚書,賜爵順陽侯。沖為文明太后所幸,恩寵日盛,賞賜月至數千萬,進爵隴西公……及改置百司,開建五等,以沖參定典式,封滎陽郡開國侯,食邑八百戶,拜廷尉卿……改封陽平郡開國侯,邑戶如先……改封清淵縣開國侯,邑戶如前。”
  24. ^ 24.0 24.1 《魏書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文明太后為父燕宣王立廟於長安,初成,以羲兼太常卿,假滎陽侯,具官屬,詣長安拜廟,刊石建碑於廟門。還,以使功,仍賜侯爵,加給事中。”
  25. ^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因事為閹人,為文明太后所寵,自御廄令遷中部給事中、散騎常侍、輔國將軍,賜爵略陽侯,兼典選部事,中部如故。”
  26. ^ 26.0 26.1 《魏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開建五等,封弘〔恒〕農郡開國侯,食邑三百戶。後例降為縣,改封澄城縣開國侯,增邑九百戶。”
  27. ^ 27.0 27.1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及開建五等,以安都著勳先朝,封達河東郡開國侯,食邑八百戶。後以河東畿甸,改封華陰縣侯。”
  28. ^ 《魏書 卷十四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第二》:“孤孫度,太祖初賜爵松滋侯,位比部尚書。”
  29. ^ 《魏書 卷十四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第二》:“從太祖平中原,以功封曲逆侯。世祖時,改爵武陵。”
  30. ^ 《魏書 卷十四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第二》:“隨太祖平中原,賜爵望都侯。世祖以頹美儀容,進止可觀,使迎左昭儀於蠕蠕,進爵為公。”
  31. ^ 《魏書 卷十四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第二》:“後賜爵曲陽侯。”
  32. ^ 《魏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十六》:“狄干雖為姚興所留,遙賜爵襄武侯,加秦兵將軍。”
  33. ^ 《魏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太祖善之,拜建節將軍,賜爵成紀侯。”
  34. ^ 《魏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一》:“以功賜爵東宛侯。”
  35. ^ 35.0 35.1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太祖大悅,賜謙爵關內侯……并州平,以謙為陽曲護軍,賜爵平舒侯、安遠將軍。”
  36. ^ 《魏書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從平中山,以功賜爵蒲城侯”
  37.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既克中山,聽入八議,拜袞奮武將軍、幽州刺史,賜爵臨渭侯。”
  38. ^ 《魏書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太祖賜爵東阿侯,加右將軍,總代東諸部。”
  39. ^ 《魏書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太祖時,率郡降,賜爵涇縣侯,加龍驤將軍,仍守鉅鹿。”
  40.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謀功,賜爵北新侯,加安遠將軍。”
  41.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從征姚平於柴壁,以功賜爵安邑侯。”
  42. ^ 《魏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一》:“以功賜爵安德侯。”
  43. ^ 《魏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又從平中原,以功賜爵束州侯,加建節將軍。”
  44.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尚書職罷,賜玄伯爵白馬侯”
  45. ^ 《魏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後降爵為藍田侯……後為都督北部諸軍事、平北將軍、真定侯,給殿中細拾隊,加旌旗鼓吹。”
  46.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初,建兄豆居以建功賜爵即丘侯,無子,建以子斤襲兄爵。”
  47.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參創業之功,官至後將軍,武原侯,與在八議。”
  48.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父千,有功太祖之世,賜爵順陽侯。”
  49. ^ 《魏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後以功賜爵屈蛇侯。”
  50. ^ 《魏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太祖嘉其忠款,賜爵聊城侯,散員大夫,待以上客之禮,賜妻鄭氏。”
  51. ^ 《魏書 卷八十二 列傳第七十》:“以從征平原功,進爵為侯,位馮翊太守,贈幽州刺史。”
  52. ^ 《魏書 卷八十三上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後平中原,以功賜爵鉅鹿侯,進爵北新公。”
  53. ^ 《魏書 卷八十三上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子泥,襲爵,後降為肥如侯。”
  54. ^ 《魏書 卷九十一 列傳術藝第七十九》:“太祖時給事諸曹,稍遷給事中,賜爵長平侯。”
  55. ^ 《周書 卷一 帝紀第一》:“寶敗,陵率甲騎五百歸魏,拜都牧主,賜爵安定侯。”
  56. ^ 《周書 卷十七 列傳第九》:“高祖俟力提,從魏太祖征討,位至揚武將軍、定陽侯。”
  57. ^ 《魏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拜安東將軍、壽春侯,賜隸戶二十二。”
  58. ^ 《魏書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太宗即祚,以師傅之恩賜爵祝阿侯。”
  59. ^ 《魏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太宗初,為幽州刺史,加東統將軍,進爵為侯……力斤弟焉陳,尚書、安樂侯。”
  60.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太宗即位,進大肥為內都大官,增爵為侯。”
  61. ^ 《魏書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太宗初,復徵拜都坐大官,進爵為侯。”
  62. ^ 《魏書 卷十四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第二》:“性明敏,善奏事,每合上旨,賜爵元城侯”
  63. ^ 《魏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遷都水使者,出為晉兵將軍,幽州刺史,賜爵山陽侯。”
  64. ^ 《魏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建以功賜爵壽光侯,加鎮南將軍。”
  65. ^ 《魏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十九》:“遷豫州刺史,將軍如故,進爵新安侯。”
  66. ^ 《魏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泰常二年,與司馬文思來入國,以延之為虎牢鎮將,爵魯陽侯。”
  67. ^ 《魏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尋進為宜陽侯,加龍驤將軍,領牧官中郎將。”
  68.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以功賜爵武原侯,加魯兵將軍。”
  69.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以功賜爵為侯。”
  70. ^ 《魏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太宗授平西將軍、雍州刺史,賜爵汾陰侯。”
  71. ^ 《魏書 卷九十一 列傳術藝第七十九》:“太宗嘗苦風頭眩,澹治得愈,由此見寵,位至特進,賜爵成德侯。”
  72. ^ 《魏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嘉其誠款,拜平遠將軍,賜爵郃陽侯,假荊州刺史。”
  73.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賜爵須昌侯……進為東平公。”
  74. ^ 《魏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父昭,始光初,以密皇后親,賜爵汝陰侯,加安東將軍,徙爵魏縣侯,遷安南將軍。”
  75. ^ 《魏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賜爵山桑侯,加陳兵將軍。”
  76. ^ 《魏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世祖時拜治書御史,建義將軍,賜爵夷餘侯。”
  77. ^ 《魏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十六》:“世祖即位,以功拜立節將軍,賜爵靈壽侯。”
  78.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世祖初,以舊勳賜爵平舒侯,加鎮遠將軍。”
  79.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歷位中書侍郎、征虜將軍,爵五等侯,參著作事。”
  80.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初徵相州別駕、中書侍郎,稍遷祕書監,賜爵貝丘侯,加龍驤將軍……進爵濟南公。”
  81. ^ 《魏書 卷十四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第二》:“齊有力焉。賜爵浮陽侯。”
  82. ^ 《魏書 卷八十三下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下》:“世祖克統萬,淵以降款之功賜爵武始侯。”
  83. ^ 《魏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討蠕蠕有功,賜爵零陵侯。後以罪廢。”
  84. ^ 《魏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從征蠕蠕,以功進爵脩武侯,加平遠將軍”
  85. ^ 《魏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十六》:“與西平公安頡攻虎牢,拔之。進爵高陽侯。”
  86. ^ 86.0 86.1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討蠕蠕,賜爵關中侯……改爵井陘侯,加散騎常侍、右衛將軍、領內都幢將。”
  87. ^ 《魏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三秦平,遷散騎常侍,進爵為侯,加征虜將軍,遷四部尚書,甚見寵待。”
  88. ^ 《魏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由是世祖壯之,拜內侍長,進爵九門侯,加冠軍將軍。”
  89. ^ 《魏書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靈壽,冠軍將軍、溫縣侯”
  90. ^ 《魏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世祖賜以劍馬錢帛,授龍驤將軍,賜爵長社侯,拜滎陽太守,仍領長史。”
  91. ^ 《魏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從征和龍,功超諸將,拜司衛監,加龍驤將軍,進爵長樂侯。”
  92. ^ 《魏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世祖甚禮之,呼曰「李公」,以崇為平西將軍、北幽州刺史、固安侯。”
  93.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可賜其子跋爵淮陵侯,加安遠將軍。”
  94.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進爵為侯,加龍驤將軍。”
  95. ^ 《魏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事平,除中散,賜爵永康侯。”
  96. ^ 《魏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襲父爵,降為建義將軍、臨淮侯。”
  97. ^ 《魏書 卷十四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第二》:“世祖時,以武功頗蒙恩遇,拜散騎常侍,賜爵真定侯。”
  98.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進爵陽武侯。”
  99.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從世祖征伐,官至龍驤將軍、豫州刺史,賜爵新野侯。”
  100. ^ 《魏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出為薄骨律鎮將,假鎮遠將軍,賜爵富城侯。”
  101.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子安都,襲,降爵為侯。”
  102.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聰弟蕯,為龍驤將軍、給事黃門侍郎,賜爵廣宗侯。”
  103.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從駕到江,賜爵五等子。又進爵為侯。後襲父爵。”
  104. ^ 《魏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加冠軍將軍,賜爵中都侯,領中書侍郎,行司隸校尉。”
  105. ^ 《魏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歷任二曹,斷獄稱旨,進爵劇縣侯,加龍驤將軍。”
  106. ^ 《魏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累遷散騎常侍、太子太保,賜爵歷陽侯,加晉兵將軍。”
  107. ^ 《魏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子定州,襲爵,降為建陽侯、安遠將軍。”
  108. ^ 《魏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賜其父為信都侯。”
  109. ^ 《魏書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後降號為平遠將軍,改為密陵侯。”
  110. ^ 《魏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世祖深相器異,禮遇甚優,賜爵姑臧侯。”
  111. ^ 《魏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拜讚安遠將軍、南雍州刺史、軹縣侯,治于洛陽,立雍州之郡縣以撫之。”
  112. ^ 《魏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以功賜爵魏安侯,加冠軍將軍。”
  113. ^ 113.0 113.1 《魏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賜爵新豐侯。卒,贈平南將軍、相州刺史,魏縣侯,諡曰宣。”
  114. ^ 《魏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遷祕書監,進爵衛國侯,加冠軍將軍,轉西部尚書。”
  115. ^ 《魏書 卷五十 列傳第三十八》:“父琚,歷官以廉清著稱,賜爵高都侯。”
  116. ^ 《魏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世祖時,為散騎常侍,賜爵新安侯,加冠軍將軍。”
  117. ^ 《魏書 卷五十三 列傳第四十一》:“以頻從征伐規略之功,進爵壽光侯,加建義將軍。”
  118. ^ 《魏書 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二》:“稍遷太子少傅,領禁兵,進爵為侯,加建義將軍。”
  119. ^ 119.0 119.1 《魏書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世祖嘉之,賜爵平陸侯,拜平遠將軍、青州刺史……例降侯為伯……以參定遷都之勳,進爵為侯”
  120. ^ 《魏書 卷八十三上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長子道生,賜爵城陽侯。後為秦州刺史,進爵河東公。”
  121. ^ 《魏書 卷八十三上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鳳皇弟道雋,賜爵發干侯,鎮枋頭,除兗州刺史。”
  122. ^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遷侍御,典監藏,拜安遠將軍,賜爵睢陽侯。”
  123. ^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出為冠軍將軍、并州刺史,進爵中都侯,州內四郡百餘人詣闕頌其政化。”
  124. ^ 《魏書 卷一百一 列傳第八十九》:“世祖嘉之,遣使拜彌忽為宕昌王,賜彌黃爵甘松侯。”
  125. ^ 《北齊書 卷十五 列傳第七》:“魏太武時,以功封真定侯。”
  126. ^ 《魏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世祖臨江,賜爵高鄉侯。高宗踐阼,遷殿中尚書,出為鎮東將軍、定州刺史,潁川公。”
  127.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以尼為內行長,進爵建昌侯。遷散騎常侍、安南將軍。又進爵東安公。”
  128. ^ 《魏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七》:“高宗即位,拜龍驤將軍,賜爵成都侯。”
  129. ^ 129.0 129.1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真君中,從討蠕蠕,以功賜爵關內侯……從駕至江,真再破賊軍,拜建武將軍、石城子……高宗即位,拜冠軍將軍,進爵都昌侯。”
  130. ^ 《魏書 卷四十 列傳第二十八》:“興安初,賜爵聊城侯,出為散騎常侍、安南將軍、相州刺史,假長廣公。”
  131. ^ 《魏書 卷十四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第二》:“高宗初,封淮陵。”
  132. ^ 《魏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高宗初,賜爵阜城侯,加冠軍將軍。”
  133. ^ 《魏書 卷十四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第二》:“高宗起恭宗廟,賜爵陽豐侯。顯祖即位,復造高宗廟,拜殿中給事,進爵為公。”
  134. ^ 《魏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遷少卿,仍幢將,進爵野王侯,加龍驤將軍。”
  135. ^ 《魏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中書侍郎、固安伯范陽盧玄子真”
  136. ^ 《魏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興安中,兼太常卿,立保太后父遼西獻王廟,加鎮遠將軍,進爵為侯……復本爵固安伯,諡曰懿。”
  137. ^ 《魏書 卷八十三上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從兄泰為安東將軍、朝鮮侯。”
  138. ^ 《魏書 卷八十三上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使人外訪,知熙所在,徵赴京師,拜冠軍將軍,賜爵肥如侯。”
  139. ^ 《魏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高宗世,稍遷尚書,賜爵任城侯。”
  140. ^ 《魏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復以本官領祕書監,解太常卿,進爵梁城侯,加左將軍。”
  141. ^ 《魏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高宗以恢師傅之子,拜員外散騎常侍、安西將軍、長安鎮副將,進爵為侯,假鉅鹿公。”
  142. ^ 《魏書 卷五十 列傳第三十八》:“和平中,遷北部尚書,加散騎常侍,進爵太昌侯,拜冠軍將軍。”
  143. ^ 《魏書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以外戚為河內太守,進爵任城侯,威儀一同刺史。”
  144. ^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以忠厚謹慎,擢為侍御中散,賜爵鞏縣侯”
  145. ^ 《魏書 卷一百一 列傳第八十九》:“興光中,蠻王文武龍請降,詔褒慰之,拜南雍州刺史、魯陽侯。”
  146. ^ 《魏書 卷十四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第二》:“顯祖初,以子丕貴重,進爵樂城侯。”
  147.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拜懸瓠鎮將,加員外散騎常侍,進爵安城侯。”
  148.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賜爵成武侯,加建義將軍。”
  149. ^ 《魏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子欣宗,以歸國勳,別賜爵杜縣侯。”
  150. ^ 《魏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以參定徐州之功,賜爵始豐侯,加建武將軍。”
  151.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天安二年拜立節將軍,樂官侯。”
  152.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白曜送之,在客數載,賜爵層城侯。”
  153. ^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既質京師,拜南中郎將、給事中,賜爵安邑侯,加安遠將軍。”
  154. ^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安都兄子碩明,隨安都入國,賜爵蒲阪侯,清河太守、太中大夫。”
  155. ^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及至京師,俱為上客,賜爵須昌侯,加平遠將軍。”
  156. ^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以勳為第一客,賜爵鉅平侯。”
  157. ^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後至京師,禮遇亞於薛、畢,以勳賜爵平陸侯,加平遠將軍。”
  158. ^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敬伯,自以隨父歸國之功,賜爵昌安侯,出為樂陵太守。”
  159. ^ 《魏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以功賜爵壯武侯,加平遠將軍,給以田宅、奴婢。”
  160.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稍遷尚書,賜爵歷陽侯,加龍驤將軍、員外常侍。”
  161. ^ 《魏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後進爵為侯,加冠軍將軍,遷尚書右丞。”
  162. ^ 《魏書 卷五十四 列傳第四十二》:“後還京城,以功進爵為侯,加昭武將軍。”
  163. ^ 163.0 163.1 《魏書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假員外散騎常侍、冠軍將軍、安樂侯,使於劉駿……改爵新泰侯。”
  164. ^ 《魏書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顯祖初入朝,以功除冠軍將軍、彭城太守、洛陽侯。”
  165. ^ 《魏書 卷八十六 列傳孝感第七十四》:“父居,顯祖時為散騎常侍,領牧曹尚書,賜爵寧國侯。”
  166. ^ 《魏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徵拜散騎常侍、殿中尚書,進爵成德侯,加後將軍。”
  167. ^ 《魏書 卷九十三 列傳恩倖第八十一》:“告沙門法秀反,遷冠軍將軍,賜爵永寧侯,加給事中。”
  168. ^ 《魏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以功進爵為侯。”
  169. ^ 169.0 169.1 169.2 169.3 《魏書 卷八十三上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於是賜鳳子屯爵柏人侯,安祖浮陽侯,興祖安喜侯,道念真定侯……後例降爵,安祖等改侯為伯,並去軍號。”
  170. ^ 170.0 170.1 170.2 《魏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賜爵馮翊侯……進爵為公……例降為侯……改封馮翊縣開國侯,食邑五百戶。”
  171. ^ 《魏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太和初,拜羽林郎將,遷建節將軍,賜爵新昌侯、南征都將。”
  172. ^ 《魏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遷冠軍將軍、懷州刺史,賜爵山陽侯。”
  173. ^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太和初,賜爵河北侯,加安遠將軍,為鎮遠將軍、平州刺史,假陽平公。”
  174. ^ 《魏書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歷官至司衛監,賜爵永城侯。”
  175. ^ 《魏書 卷九十三 列傳恩倖第八十一》:“諶弟魏誠,為東宮學生,拜給事中,賜爵中都侯,加龍驤將軍。”
  176. ^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復特加前將軍,進爵魏昌侯。”
  177. ^ 《魏書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寔君孫勿期,位定州刺史,賜爵林慮侯。”
  178. ^ 《魏書 卷十五 昭成子孫列傳第三》:“子六狀,真定侯。”
  179. ^ 《魏書 卷十四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第二》:“屈督會稽公劉潔、永安侯魏勤捍之,勤沒於陳,潔墜馬,胡執送屈丐,唯屈眾猶存。”
  180. ^ 《魏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除長樂太守,加鎮遠將軍,進爵信都侯。”
  181. ^ 《魏書 卷十九上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上》:“頤弟衍,字安樂,賜爵廣陵侯。”
  182.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賜爵永寧侯。”
  183.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白澤弟庫,瀛州刺史、宜陽侯。”
  184.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度弟太,平西將軍、荊州刺史、俎陽侯。”
  185.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稍遷尚書,加散騎常侍,賜爵定安侯……進爵南陽公”
  186.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進號冠軍將軍,賜爵昌國侯。”
  187. ^ 《魏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十四》:“加冠軍將軍,賜爵晉陽侯。”
  188.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位至冠軍將軍,賜爵北平侯,杏城鎮將。”
  189.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歷位尚書、散騎常侍、征西將軍,賜爵永平侯。”
  190.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子丘頹,襲爵。降為晉興侯。”
  191. ^ 《魏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歷散騎常侍、平東將軍、西兗州刺史,濮陽侯……太和初,襲爵,又降為伯。”
  192. ^ 《魏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早歷顯職,散騎常侍、宿衛監、都官尚書,安平侯。”
  193. ^ 《魏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歷中書博士、侍郎、漁陽王尉眷傅、左將軍、長安副將,賜爵宜陽侯,太常卿。”
  194. ^ 《魏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又進爵行唐侯,拜冠軍將軍、太子庶子。”
  195. ^ 《魏書 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入為鎮北大將軍,內外三都大官,賜爵長進侯。”
  196. ^ 《魏書 卷八十七 列傳節義第七十五》:“張安祖,河陽人也。襲世爵山北侯。”
  197. ^ 《魏書 卷九十三 列傳恩倖第八十一》:“叡叔隆保,冠軍將軍、姑臧侯。”
  198. ^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出為散騎常侍、冠軍將軍、涇州刺史,進爵為侯。”
  199. ^ 《周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六》:“曾祖景言,魏建節將軍,假宜陽郡守,世襲本縣令,封丹水侯。父安志,復為建節將軍、宜陽郡守,領本縣令,降爵為伯。”
  200. ^ 《韩弩真妻王亿变碑》:“维大代兴安三年,岁次鹑火,春正月己亥朔廿六日,冥大幽州范阳郡方城县民,平远将军,平国侯韩弩真故妻王亿变,春秋六十有二,寿终。故建立斯碑以记之耳。”
  201. ^ 《魏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除寧南將軍、相州刺史,假陽陵侯。”
  202. ^ 《魏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永興中自赫連屈丐來降,拜綏遠將軍,遷龍驤將軍、常山太守,假安武侯。”
  203. ^ 《魏書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假散騎常侍、平東將軍、蓨縣侯,使高麗。”
  204. ^ 《魏書 卷六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世祖時,浩親寵用事,拜逸徐州刺史,假榆次侯,終贈光祿大夫。”
  205. ^ 《魏書 卷八十九 列傳酷吏第七十七》:“既資前稱,又藉此功,除冠軍將軍、幽州刺史,假安喜侯。”
  206. ^ 《魏書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出為持節、輔國將軍、西兗州刺史,假東光侯,鎮滑臺。”
  207. ^ 《魏書 卷六十 列傳第四十八》:“尋除冠軍將軍、齊州刺史,假魏昌侯。”
  208. ^ 《魏書 卷八十八 列傳良吏第七十六》:“太宗悼惜之,贈征虜將軍、并州刺史、平皋侯,諡曰宣。”
  209. ^ 《魏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卒,贈龍驤將軍、定州刺史、章武侯,諡曰隱。”
  210. ^ 《魏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卒,追贈建威將軍、豫州刺史,列人定侯。”
  211. ^ 211.0 211.1 《魏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卒,贈平南將軍、東雍州刺史,聞喜侯。”
  212. ^ 《魏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卒,贈平遠將軍、豫州刺史、野王侯,諡曰敬。”
  213. ^ 《魏書 卷八十七 列傳節義第七十五》:“世祖愍之,追贈安北將軍,賜爵顯美侯,諡曰莊。”
  214. ^ 《魏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追贈中護軍將軍、光祿勳、幽州刺史、廣陽侯,諡曰恭。”
  215. ^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及宗之貴幸,高宗贈孟舒平南將軍、洛州刺史、鞏縣侯,諡曰貞。”
  216. ^ 《魏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二》:“贈平遠將軍、冀州刺史、東光侯,諡曰烈。”
  217. ^ 《魏書 卷九十三 列傳恩倖第八十一》:“天安初卒,贈平遠將軍、涼州刺史、顯美侯,諡曰敬。”
  218. ^ 《魏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卒,贈幽州刺史、容成侯,諡曰簡侯。”
  219. ^ 《魏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卒,贈涼州刺史、廣武侯,諡曰簡。”
  220. ^ 《魏書 卷十六 道武七王列傳第四》:“世子吐萬,早卒,贈冠軍、并州刺史、晉陽順侯。”
  221. ^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贈寧西將軍、秦州刺史、安邑侯。”
  222. ^ 《魏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贈征虜將軍、秦州刺史、襄武侯,諡曰惠。”
  223. ^ 《魏書 卷六十 列傳第四十八》:“及卒,高祖、文明太后傷惜之,賜東園祕器、朝服一稱、帛三百匹,贈冠軍將軍、兗州刺史、曲安侯,諡曰憲”
  224. ^ 《魏書 卷八十四 列傳儒林第七十二》:“贈平東將軍、幽州刺史、都昌侯,諡曰康。”
  225. ^ 《魏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七》:“卒,贈冠軍將軍、青州刺史、安平侯,諡曰康。”
  226. ^ 《魏書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卒,贈冠軍將軍、豫州刺史、開封侯,諡曰惠。”
  227. ^ 《魏書 卷八十七 列傳節義第七十五》:“高祖贈立忠將軍、平州刺史、上庸侯,賜絹千匹、穀千斛。”
  228. ^ 《魏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八》:“例降,改封汝陽侯。”
  229. ^ 《魏書 卷十八 太武五王列傳第六》:“以預參遷都功,追封長鄉縣侯。”
  230. ^ 《魏書 卷八十三下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下》:“世宗初,襲父爵清泉縣侯。”
  231. ^ 《魏書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五十一》:“以肅淮南累捷,賞帛四千七百五十匹,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封昌國縣開國侯,食邑八百戶,餘如故。”
  232. ^ 《魏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詔以植為征虜將軍、兗州刺史、崇義縣開國侯,食邑千戶。”
  233. ^ 《魏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贈冠軍將軍,進爵縣侯,餘如故。”
  234. ^ 234.0 234.1 《魏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十九》:“加散騎常侍,遷前將軍,進爵洛陽侯……封聊城縣開國子,食邑二百戶……進爵為侯,增邑三百戶,并前五百戶。”
  235. ^ 《魏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今授卿持節、散騎常侍、平南將軍、豫州刺史、豐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尋改封濮陽縣開國侯,邑戶如先。”
  236. ^ 《魏書 卷九十三 列傳恩倖第八十一》:“尋除衛尉卿,封武陽縣開國侯,邑千二百戶。”
  237. ^ 《魏書 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四月,更封光平恩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以朝陽伯轉授第二子勗。”
  238. ^ 《魏書 卷十九下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下》:“追封北平縣公,贈安北將軍、恒州刺史,改封高唐縣開國侯,食邑八百戶。”
  239. ^ 《魏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領軍元叉納其金帛,除鎮遠將軍、散騎侍郎、揚州大中正,進伯為侯,改封高城縣,增邑一千戶。”
  240. ^ 《魏書 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三》:“又追論肇前議清河,守正不屈,乃封祥高邑縣開國侯,邑七百戶。”
  241. ^ 《魏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遷諫議大夫,俄轉通直散騎常侍、直閤將軍、鴻臚少卿,封元城縣開國侯,邑七百戶。”
  242. ^ 《魏書 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靈太后反政,贈都督冀瀛滄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司空公、冀州刺史,又追封壽張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
  243. ^ 《魏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以功封安平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
  244. ^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孝昌二年,封欒城縣開國侯,邑六百戶。溫後自陳本陽平武陽人,於是改封武陽縣開國侯,邑如故。”
  245. ^ 《魏書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詔加衛將軍,封開國縣侯,邑一千戶”
  246. ^ 《魏書 卷八十三下 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下》:“出為涇州刺史,封安陽縣侯。”
  247. ^ 《北齊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封脩義汾陰縣侯,邑八百戶。”
  248. ^ 《魏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莊帝踐阼,徵拜給事黃門侍郎,封博平縣開國侯,邑七百戶。”
  249. ^ 《魏書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以功封平昌縣開國侯,邑七百戶。”
  250. ^ 《魏書 卷五十六 列傳第四十四》:“建義初,莊帝以仲明舅氏之親,其弟與謀扶戴,仲明之死也,且有奉國之意,乃追封安平縣開國侯、邑七百戶,贈侍中、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雍州刺史。”
  251. ^ 《魏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追論固守荊州之功,封千乘縣開國侯,邑一千戶。”
  252. ^ 《魏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二》:“榮入洛,穆遷中軍將軍、吏部尚書,魯縣開國侯,食邑八百戶,又領夏州大中正……進封趙平郡開國公,增邑一千戶。”
  253. ^ 《魏書 卷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三》:“尋特除平北將軍、建興太守,頓丘縣開國侯,邑五百戶。”
  254. ^ 《魏書 卷八十 列傳第六十八》:“莊帝初,除征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封柏人縣開國侯,邑五百戶。”
  255. ^ 《魏書 卷九十三 列傳恩倖第八十一》:“以預立莊帝之勞,封遼陽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尋轉封真定縣開國侯,食邑七百戶。”
  256. ^ 《魏書 卷九十三 列傳恩倖第八十一》:“以預奉莊帝之勳,封猗氏縣開國侯,邑五百戶。”
  257. ^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建義初,軌迎於河陰,詔令安慰宮內,進爵為侯,增戶三百,并前六百戶,遷衛將軍。”
  258. ^ 《魏書 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以參謀之勳,封元城縣開國侯,食邑七百戶。”
  259. ^ 《北齊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建義初,除征東將軍、光祿大夫,封壽陽縣侯,邑七百戶。”
  260. ^ 《北齊書 卷十八 列傳第十》:“葛榮平,進爵為侯。”
  261. ^ 《魏書 卷八十 列傳第六十八》:“以勳進爵為侯,增邑八百戶。”
  262. ^ 《周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加征虜將軍,封革融縣侯,邑一千戶。”
  263. ^ 《魏書 卷七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永安中,入為左將軍、給事黃門侍郎,又以前賞悆入徐之功未盡,增邑二百戶,進爵為侯。”
  264. ^ 《北齊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五》:“錄其前後征討功,封臨潁縣開國侯,食邑六百戶,加散騎常侍。”
  265. ^ 《魏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父子恭,魏中書監、司空,文獻公。”
  266. ^ 《魏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贈使持節、都督梁益巴東梁四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梁州刺史,河陽縣開國侯、邑一千戶,賵帛五百匹、粟五百石。諡忠烈侯。”
  267. ^ 《魏書 卷八十 列傳第六十八》:“莊帝聞而善之,除右光祿大夫、武衛將軍,進爵為侯,增邑二百戶,通前一千,因鎮徐州。”
  268. ^ 《北齊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後以軍功封索盧縣子,尋進爵為侯。”
  269. ^ 《周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六》:“除撫軍將軍、使持節,假鎮南將軍、東雍州刺史,進爵為侯。”
  270. ^ 《北齊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三》:“後從高祖於信都舉義,授中堅將軍、散騎侍郎、帳內大都督,加安東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屯留縣開國侯。”
  271. ^ 《北齊書 卷十五 列傳第七》:“從破尒朱兆於廣阿,又從韓陵陣,封平昌縣侯。”
  272. ^ 《北齊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屬高祖出山東,密以兵從舉義,遙授并州刺史,封容城縣侯,邑四百戶。”
  273. ^ 《北齊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又隨高祖攻鄴,克之,從破四胡於韓陵,進爵為侯。仍從入洛,拜車騎將軍,改封盧鄉縣侯。”
  274. ^ 《北齊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又從破四胡於韓陵,進爵為侯。”
  275. ^ 《北齊書 卷十六 列傳第八》:“高祖入洛,論功封姑臧縣侯,邑八百戶。”
  276. ^ 《北齊書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三》:“尋加侍中、開府,進爵為侯,邑七百戶。”
  277. ^ 《周書 卷十八 列傳第十》:“預定策功,封祁縣侯。”
  278. ^ 《北齊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五》:“太昌初,除儀同三司,尋加開府,封鉅鹿縣侯,邑七百戶。”
  279. ^ 《北齊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五》:“至是始敘復岐州勳,封永興縣侯,邑千戶。”
  280. ^ 《周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以功加安西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員外、直閤將軍、閤內都督,封南安縣侯,邑九百戶。”
  281. ^ 《周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尋進爵琅邪縣侯……徙封符壘縣侯,增邑七百戶。”
  282. ^ 《周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進爵為侯,除左光祿大夫。”
  283. ^ 《北齊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從平鄴及破尒朱兆,進爵為侯。”
  284. ^ 《周書 卷十 列傳第二》:“以功封饒陽縣侯,邑五百戶,拜冠軍將軍,加通直散騎常侍。”
  285. ^ 《周書 卷十六 列傳第八》:“進爵為侯、增邑五百戶。”
  286. ^ 《周書 卷十六 列傳第八》:“除安北將軍、太中大夫、都督,封臨涇縣侯,邑八百戶。”
  287. ^ 《周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除安北將軍、太中大夫、都督,封臨涇縣侯,邑八百戶。”
  288. ^ 《周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六》:“從魏孝武入關,進爵為侯,增邑八百戶,加撫軍、銀青光祿大夫。”
  289. ^ 《北齊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元象中,除清州刺史,封密縣侯。”
  290. ^ 《魏書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謐弟遵彥,武定中,吏部尚書、華陰縣開國侯。”
  291. ^ 《魏書 卷九十一 列傳術藝第七十九》:“武定中,大將軍、金紫光祿大夫、昌安縣開國侯。”
  292. ^ 《北齊書 卷十七 列傳第九》:“尋進為侯,行肆州刺史。”
  293. ^ 《北齊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世宗嗣事,封平舒縣侯,拜儀同。”
  294. ^ 《北齊書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三》:“武定末,從高岳平潁川,封義寧縣開國侯,歷潁、梁、南兗三州刺史。”
  295. ^ 《魏書 卷八十 列傳第六十八》:“延慶兄子平,武定末,儀同三司、右衛將軍、廮陶縣開國侯。”
  296. ^ 《北齊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八年,進爵為侯。”
  297. ^ 《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六》:“進爵定陽縣侯,增邑通前五百戶。”
  298. ^ 《北齊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十》:“文宣嗣位,仍典機密,進爵為侯。”
  299. ^ 《北齊書 卷十五 列傳第七》:“齊受禪,得除領軍將軍,別封安定侯。”
  300. ^ 《北齊書 卷十六 列傳第八》:“又以霸城縣侯讓其繼母弟孝言。論者美之。”
  301. ^ 《北齊書 卷十七 列傳第九》:“顯祖受禪,別封羨陽侯。”
  302. ^ 《齐故平南将军太中大夫金乡县开国侯赵君墓志铭序》:“属皇齐兴运,革命受终,改授平南将军、太中大夫、金乡县开国侯。”
  303. ^ 《北齊書 卷十七 列傳第九》:“四年,遷行臺尚書令,別封高城縣侯。”
  304. ^ 《齐故尚书右仆射司空公可朱浑扶风王墓志铭》:“寻别封胶州东武县开国侯,食邑八百户。”
  305. ^ 《周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大統元年,除前將軍,進爵為侯,增邑三百戶。”
  306. ^ 《周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大統初,加寧朔將軍、羽林監,尋持節、員外散騎常侍,進爵為侯,增邑一千一百戶。”
  307. ^ 《周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大統初,加平東將軍,進爵為侯。”
  308. ^ 《周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累遷通直散騎常侍,進爵為侯,增邑三百戶。”
  309. ^ 《周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大統初,增邑四百戶,進爵為侯。”
  310. ^ 《周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遷征虜將軍,加通直散騎常侍,進爵為侯,增邑七百戶。”
  311. ^ 《周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大統初,進爵為侯,增邑四百戶,轉龍驤將軍。”
  312. ^ 《周書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四》:“大統初,進爵為侯。”
  313. ^ 《周書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四》:“大統元年,進爵為侯。”
  314. ^ 《周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文帝遣荐與楊寬使,并結婚而還。進爵為侯。”
  315. ^ 《周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使還,稱旨,進爵武城縣侯,除大丞相府帳內都督。”
  316. ^ 《周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即授征南將軍、大都督,封永興縣侯,邑八百戶,加通直散騎常侍。”
  317. ^ 《周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大統二年,寧自梁歸闕,進爵為侯,增邑三百戶。”
  318. ^ 《周書 卷十六 列傳第八》:“三年,拜太子右衛率,進爵為侯。”
  319. ^ 《周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四》:“從破齊神武於沙苑,封夏陽縣侯,邑八百戶。”
  320. ^ 《周書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拜右將軍、太中大夫,進爵為侯,增邑一千六百戶。”
  321. ^ 《周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進爵為侯,增邑八百戶,除京兆郡守。”
  322. ^ 《周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以功進爵為侯,邑八百戶,拜行臺郎中。”
  323. ^ 《周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六》:“封安平縣侯,邑八百戶”
  324. ^ 《周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十》:“從擒竇泰,進爵為侯,邑八百戶。”
  325. ^ 《周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五》:“太祖嘉之,封武陽縣侯,邑八百戶。”
  326. ^ 《周書 卷十一 列傳第三》:“四年,遷行臺尚書令,別封高城縣侯。”
  327. ^ 《周書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大統四年,以穆功賜爵安平縣侯,尋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進爵為公。”
  328. ^ 《周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四年,兼行右民郎中、潁川邑中正,賜爵千乘縣侯。”
  329. ^ 《周書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九》:“居二年,徵拜丞相府司馬,進爵為侯。”
  330. ^ 《周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三》:“大統五年,進爵為侯。”
  331. ^ 《周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並有戰功。俄進爵為侯”
  332. ^ 《隋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魏大統十二年,太祖以勣勳臣子,封義安縣侯。”
  333. ^ 西魏《杜照賢造像記》:“邑子開國侯杜景宗。”
  334. ^ 334.0 334.1 《周書 卷十六 列傳第八》:“於是第二子善封魏寧縣公,第三子穆文侯縣侯,第四子藏義寧縣侯,邑各一千戶”
  335. ^ 《周書 卷十六 列傳第八》:“十四年,兄崇以平原州功,賜爵靈武縣侯,詔聽轉授凱。”
  336. ^ 《周書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二》:“魏大統十六年,以父勳封安喜縣侯,邑一千戶。”
  337. ^ 《周書 卷十七 列傳第九》:“昂弟光,少以峰勳,賜爵安平縣侯,起家員外散騎常侍,累遷司土中大夫、左武伯,出為汾、涇、豳三州刺史,加開府儀同三司,進爵龍河縣公。”
  338. ^ 《周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五》:“尋授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進爵為侯。”
  339. ^ 《周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進爵廣鄉縣侯”
  340. ^ 《隋書 卷五十五 列傳第二十》:“魏大統末,以父軍功賜爵廣平侯,累遷開府儀同三司。”
  341. ^ 《大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南阳郡开国公墓志》:“分封别子金刚为显武县开国侯,邑壹千二百户。”
  342. ^ 《周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魏廢帝三年,授龍州刺史,封冠軍縣侯,邑五百戶。”
  343. ^ 《周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魏恭帝元年,進爵龍(來)〔支〕縣侯。”
  344. ^ 《周書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征江陵功,封一子長城縣侯,邑千戶。”
  345. ^ 《周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六官建,拜軍司馬,加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侯。”
  346. ^ 《周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官建,拜內史下大夫,進爵為侯,增邑五百戶,遷內史中大夫。”
  347. ^ 《周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七》:“六官建,授小匠師下大夫,進授開府儀同三司、匠師中大夫,進爵為侯,增邑五百戶,轉工部中大夫。”
  348. ^ 《周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孝閔帝踐阼,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侯,增邑通前一千四百戶。”
  349. ^ 《周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孝閔帝踐阼,拜兵部中大夫,治御正,進爵為侯,增邑五百戶。”
  350. ^ 《周書 卷三十三 列傳第二十五》:“進爵藍田縣侯。”
  351. ^ 《周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六》:“孝閔帝踐阼,進爵為侯,增邑并前八百戶。”
  352. ^ 《周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十》:“孝閔帝踐阼,進爵為侯,增邑五百戶,轉御正中大夫。”
  353. ^ 《周書 卷四十一 列傳第三十三》:“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憲中大夫,進爵義城縣侯。”
  354. ^ 《隋書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周元年,以父賢勳,封迴樂縣侯。”
  355. ^ 《周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預告趙貴謀,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進爵安義縣侯,邑一千戶。”
  356. ^ 《周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從賀蘭祥征洮陽,先登有功,別封綏安縣侯,邑一千戶。”
  357. ^ 《隋書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八》:“周武成初,封隆城縣侯,邑千戶。保定四年,改封儀隴縣侯,授儀同三司。”
  358. ^ 《周書 卷四十 列傳第三十二》:“三年,從楊忠攻齊之并州,以功別封第二子端保城縣侯,邑一千戶。”
  359. ^ 《周使持节仪同大将军新市县开国侯王使君墓志铭》:“保定五年,除使持节、仪同大将军、新市县开国侯,封启阳唐,邑资白水。”
  360. ^ 《周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六》:“天和初,拜郢州刺史,轉襄州總管府長史,賜爵高邑縣侯。”
  361. ^ 《周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五》:“二年,進爵為侯。除白超防主。”
  362. ^ 《周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一》:“軍還,遷軍司馬,進爵為侯,邑一千四百戶。”
  363. ^ 《隋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平齊之役,誼率兵出函谷,先據洛陽,即拜洛州刺史,進封建威縣侯。”
  364. ^ 《隋書 卷五十五 列傳第二十》:“復從帝平齊,進位上儀同,賜爵北平侯,邑八百戶,拜左勳曹下大夫。”
  365. ^ 《隋書 卷六十 列傳第二十五》:“授儀同,進爵范陽縣侯。”
  366. ^ 《隋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從武帝平齊,以功拜儀同,進爵大興縣侯,增邑通前八百戶。”
  367. ^ 《隋故通议大夫安陆太守杨府君墓志》:“平齐之赏,进授仪同三司,封东燕县侯,食邑八百户。”
  368. ^ 《周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讚以寧勳,建德初,賜爵華陽縣侯。”
  369. ^ 《周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九》:“又進爵為侯,增邑并前一千六百戶。”
  370. ^ 《隋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三》:“自麟趾學士累遷太子侍讀,封昌樂縣侯。”
  371. ^ 《隋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一》:“歷太學博士、太子宮尹、計部中大夫,賜爵高都縣侯,東京司憲中大夫。”
  372. ^ 《隋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一》:“後數以軍功,進為侯。”
  373. ^ 《隋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二》:“周武帝時,數以軍功,致位上儀同,賜爵修武縣侯,邑八百戶。”
  374. ^ 《隋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二》:“以父軍功,賜爵永安縣侯,邑八百戶。”
  375. ^ 《隋書 卷五十 列傳第十五》:“後以軍功,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賜爵修陽縣侯,拜遷州刺史。”
  376. ^ 《隋書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八》:“子蓋解褐武興王行參軍,出為慎縣令,東汝、北陳二郡太守,員外散騎常侍,封富陽縣侯,邑五百戶。”
  377. ^ 《隋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三》:“封弟慎為義安侯。”
  378. ^ 《大隋使持节上开府幽州总管潞州诸军事潞州刺史宜迁县开国公宋使君之墓志铭》:“其年授宜迁县开国侯,食邑八百户。”
  379. ^ 《隋書 卷五十四 列傳第十九》:“大象中,進爵為侯,加位開府。”
  380. ^ 《周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一》:“二年,除申州刺史,加開府儀同大將軍,進爵為侯,邑一千三百戶。”
  381. ^ 《隋書 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七》:“高祖為丞相,從韋孝寬破尉迥於相州,加上開府,甘棠縣侯,邑八百戶。”
  382. ^ 《隋書 卷五十三 列傳第十八》:“高祖為丞相,方從韋孝寬破尉迥於相州,以功加開府,賜爵河陰縣侯,邑八百戶。”
  383. ^ 《隋書 卷五十五 列傳第二十》:“進位上開府,改封襄武縣侯,拜魏郡太守。”
  384. ^ 《隋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九》:“尋加上開府,封黃臺縣侯,邑八百戶。”
  385. ^ 《隋書 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八》:“父歡,仕魏為南兖州刺史、阿陽侯。”
  386. ^ 《大隋使持节大将军清水敬公杨君墓志》:“父叉,大都督、金城魏兴二郡太守,清水县开国侯,食邑八百户……袭父爵清水县侯,邑八百户。”
  387. ^ 《隋書 卷五十四 列傳第十九》:“魏大統末,襲爵武鄉侯。”
  388. ^ 《隋書 卷五十五 列傳第二十》:“遷通直散騎常侍,轉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進爵為侯。”
  389. ^ 《周大將軍延壽公碑頌》:“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槐里縣開國侯谷渾遷。”
  390. ^ 《周大將軍延壽公碑頌》:“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龍門郡守鄧□二州刺史長樂縣開國侯姚欽芝。”
  391. ^ 北周保定元年《宇文邕釋迦佛像題記》:“帥都督真定縣開國侯吐難慶。”
  392. ^ 《周書 卷十七 列傳第九》:“恭弟幹,上儀同三司、褒中侯。”
  393. ^ 《周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二》:“敬少歷顯職,封化隆縣侯。後襲爵涼國公,位至柱國大將軍、華州刺史。”
  394. ^ 《周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如璋弟如玖,儀同大將軍、廣川縣侯。”
  395. ^ 《周書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四》:“靜弟處,上開府、同昌縣侯。”
  396. ^ 《隋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在周,少以父功,賜爵臨貞縣侯,邑千戶。”
  397. ^ 《隋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十》:“周世,以太祖軍功,封博平侯。及高祖輔政,立為世子,拜大將軍、左司衛,封長寧郡公。”
  398. ^ 《隋書 卷五十 列傳第十五》:“後遷驃騎將軍,襲爵比陽侯。”
  399. ^ 《隋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六》:“父兕,周開府儀同三司、熊絳二州刺史、平原侯。”
  400. ^ 《隋書 卷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七》:“周天和中,襲爵虞城侯,歷納言上士、新豐令。”
  401. ^ 《大周使持节少师柱国大将军大都督襄州总管襄州剌史故雁门公墓志》:“次息大都督、贝丘县开国侯备。”
  402. ^ 《周故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洛凤兴三州诸军事三州刺史河阳郡开国公徒何纶墓志文》:“初封安宁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
  403. ^ 《魏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太和十八年,表據郡歸誠,除輔國將軍、南兗州刺史,領馬頭太守,賜爵譙縣侯,鎮渦陽。”
  404. ^ 《魏書 卷十九中 景穆十二王列傳第七中》:“以功賜爵高平縣侯,賚帛二千五百匹。”
  405. ^ 《北齊書 卷二十一 列傳第十三》:“魏因置東冀州,以翼為刺史,加鎮東將軍、樂城縣侯。”
  406. ^ 《魏書 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以破胡勳,賜爵涼城侯。”
  407. ^ 《魏書 卷七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尋兼吏部郎中,與薛曇尚書使晉陽,授尒朱榮職,賜爵龍城侯。”
  408. ^ 《魏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十九》:“還,賜爵永安侯。”
  409. ^ 《周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二十八》:“及即位,歷通直散騎常侍、平南將軍、廣州刺史,賜爵平昌縣侯。”
  410. ^ 《北齊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五》:“後棄顥逃還,除龍驤將軍、中散大夫,賜爵鉅鹿侯。”
  411. ^ 《北齊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行臺劉貴表為都督,加征虜將軍,賜爵永固縣侯。”
  412. ^ 《周書 卷十六 列傳第八》:“拜安南將軍,賜爵爰德縣侯。”
  413. ^ 《北齊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以中興初叛樓歸魏,拜征虜將軍、第一領民酋長、武周縣侯。”
  414. ^ 《北齊書 卷十七 列傳第九》:“太昌初,以金為汾州刺史、當州大都督,進爵為侯。”
  415. ^ 《周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及魏孝武西遷,從入關,除司徒左長史,領臨洮王友,賜爵永寧縣侯。”
  416. ^ 《北齊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一》:“晉州民李小興群聚為賊,興敬隨司空韓軌討平之,進爵為侯。”
  417. ^ 《魏書 卷七下 高祖紀第七下》:“又詔選諸孔宗子一人,封崇聖侯,邑一百戶,以奉孔子之祀。”
  418. ^ 《魏書 卷八十 列傳第六十八》:“父興,平城鎮長史,歸義侯。”
  419. ^ 《魏書 卷四十 列傳第二十八》:“天興中,為上黨太守、關內侯……太宗踐阼,拜侍郎,遷內侍,襲爵關內侯,轉龍驤將軍、給事中,典選部蘭臺事。”
  420. ^ 《魏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九》:“後為使持節、都督冀青二州諸軍事、前將軍、開府、冀青二州刺史、關內侯。”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