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造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30°23′44.7″N 119°57′15.6″E / 30.395750°N 119.954333°E / 30.395750; 119.954333

南山造像
2、2A、3、4号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分类石窟寺及石刻
时代
编号7-1529-4-032
登录2013年[1]

南山造像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南山东南麓,此处原为采石留下的裸露岩壁,时期开凿摩崖造像,现存23尊。其中元朝14尊,以阿弥陀佛像为主,单体规模较大,最大一尊通高近10米,是中国罕见的元代大型摩崖造像群。其内容、风格、施造者身份都与同在杭州的飞来峰元代造像不同,展现出元代造像的另一种风貌。[2][3][4]

总述

南山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向东近1公里即为东苕溪畔的瓶窑老街。山体岩质为熔结凝灰岩,颗粒粗大,不适合精雕细刻。南山古代曾是采石场,东南麓山腰以下有大片的裸露岩壁。摩崖造像群即在此开凿,西端位于山腰处,向东逐步下降至山脚处。原有造像30余尊,1978年前后因盲目采石而毁去不少,现存23尊。[2][3][4][5]

元代造像

南山现存元代造像14尊,自西向东编号为1、2、2A、3—13,绵延200余米散布。3、4号和5、6号各自夹角相邻,8、9、10号为一组三佛像。2A号上半部严重毁损;8、9、10号未完工,只雕刻出龛和头部。[4]

余杭南山元代造像
杭州飞来峰元代造像

1号像无龛,其余每尊造像均有一龛。造像体量较大,最小的高1.85米,最大的接近10米。通高大于3米的有6尊,2A号原通高和8、9、10号完工后通高也肯定大于3米。进深较浅,常常上半部为明显凸出龛壁的高浮雕,下半部为浅浮雕。风格样式上具有一致性,应为同一批或同一系工匠制作。与同为元代的飞来峰造像相比,南山造像有明显的世俗化特征,形象更接近凡人。[2][4]

1号像为道教造像,其余均为佛教造像。其中有8尊阿弥陀佛像,均为坐姿。左手拇指与中指或无名指相捻,置于肚脐前。右手或屈肘上举,拇指与中指和无名指相捻,或下垂结与愿印。左右手组合为九品印,为弥陀接引信徒去往極樂世界之形象,是淨土信仰的产物。[4]

有四个像龛旁各有一方题记,两方文字无法辨认,剩下两方记载分别雕刻于元泰定五年(1328年)和至正元年(1341年),施造者为附近万相寺的僧人。南山为白云宗祖庭普宁寺所在地,但尚无法确定万相寺与普宁寺的关系,也无法确认南山造像系白云宗僧人施造。亦未发现有僧官或世俗官僚参与施造之迹象。[4]

明代造像

南山现存明代造像9尊,自西向东编号为15—23,集中分布在南山造像群的东首,分左、中、右三龛,每龛造像三尊。中龛规模最大,高1.72米,左右两龛各高0.89米。九尊造像的头面部都严重毁损。[3]

三龛无题记可考。根据学者赖天兵考证,造像年代为明代;中央主龛为佛教西方三聖;右龛为道教真武像,中尊为文官造型真武,左右为持剑披发造型真武;左龛可能为儒家孔子曾子颜回像,也可能为道教三官像。[3]

分论

瓶窑南山造像一览[4][2][3][5]
编号 造像 图片 说明
1 真武大帝 通高1.85米。右手持剑,右脚赤足搁于左膝上,左腿下垂脚踏龟蛇。南山现存唯一一尊道教造像
2 阿弥陀佛坐像 通高3.8米,像高3.45米。壶门形龛。右手屈举,左手置脐间,结九品印。跏趺坐于莲花座上
2A 阿弥陀佛坐像 上半部全毁。右手已毁,应为屈肘上举。左手置脐间,结九品印。跏趺坐于莲花座上。係2006年维修保护工程期间重新发现
3 尊华宿王智佛像 通高3.45米,像高3.13米。头光、身光相交形龛。右侧残损,现存右臂为2007年左右重刻,原来应为屈肘上举。左手置脐间,结九品印。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像旁有题记:“泰定五年孟春吉日/比丘明质命工镌刻/尊像普颂/尊华宿王智佛身/全忘胜劣印光因/随缘涌现南山石/功德庄严万相寺”。尊华宿王智佛应该就是《妙法莲华经》中的净华宿王智如来
4 观音立像 通高3.6米,像高3.0米。尖券形龛。头戴宝冠,中有化佛。右手握左手腕部,左手持数珠,为数珠手观音形象。赤足,立于一瓣莲叶上,下有波浪滔滔,为一叶观音形象。浪花中有天马跃出,回头望向观音。
5 阿弥陀佛坐像 高2.6米。头光、身光相交形龛。右手下垂施与愿印,左手置脐间,结九品印。跏趺坐于莲花座上
6 观音坐像 高2.95米。头光、身光相交形龛。头戴宝冠,中有化佛。胸前有大璎珞。双手置脐间捧,为罕见的《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中记载的宝钵观音形象。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像旁有题记,已漫漶不清
7 阿弥陀佛坐像 通高近10米,为南山现存最大的一尊完整造像。头光、身光相交形龛,上部饰火焰纹。右手屈举,左手置脐间,结九品印。跏趺坐于莲花座、须弥座
8—10 三佛像 题材为三世佛三身佛。未完工,只大致完成了壶门龛和头部轮廓。是南山规模最大的造像,又以居中一尊最大、最深。下方为一潭深水,呼作“开门塘”
11 阿弥陀佛坐像 通高3.4米,像高2.85米。头光、身光相交形龛,龛外再凿刻尖券。右手屈举,左手置脐间,结九品印。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像旁有题记:“本寺都寺比丘/徒弟□□镌造/阿弥陀如来尊像/功德普渡众生□□/至正元年八月□□”。1978年前后曾被当地民兵作为枪靶,留有七处弹坑
12 半身佛像 位于水塘边岩石上。通高2.45米,像高2.25米。头光、身光相交形龛。半身像,只刻出胸部以上,无双手,胸部以下刻出云气图案。像旁有题记,文字被抹去,改刻“放生池”三字
13 阿弥陀佛坐像 下半部埋没于土中。现通高1.75米,像高1.52米。头光、身光相交形龛。右手下垂,没入土中,应是施与愿印,左手置脐间,结九品印
14 佛陀坐像 杨新平1992年《余杭南山造像》中记录为严重残坏,上半身毁。现已不存
15—23 摩崖三龛 三龛均作壸门形,每龛造像三尊。中龛规模最大,高1.72米,造像各自跏趺坐于莲花座、须弥座上。左右两龛各高0.89米,造像倚坐于贯通的素面台子上。右龛呈折角形,右尊刻于侧壁而非正壁。造像头面部皆严重毁损。据考证,中龛为佛教西方三圣;右龛为三尊道教真武像;左龛可能为儒家孔子及弟子像,也可能为道教三官像

研究和保护

在研究界最早披露南山造像的是1986年的《西湖石窟》一书。1992年,杨新平发表《余杭南山造像》,是首篇关于南山造像的专门论文。[4][2][6]

1997年,南山造像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7]2006年10月,南山造像维修保护工程一期开工,至次年9月竣工,期间还重新发现了上半身损毁的2A号造像。[8][9]2013年,南山造像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参考文献

  1. ^ 1.0 1.1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3-03-05 [2023-04-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7-16). 
  2. ^ 2.0 2.1 2.2 2.3 2.4 杨新平. 余杭南山造像. 文博. 1992, (04): 34-37+101. 
  3. ^ 3.0 3.1 3.2 3.3 3.4 赖天兵. 瓶窑南山摩崖三龛造像. 东方博物. 2009, (02): 50-54.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赖天兵. 杭州余杭南山元代造像相关问题的探讨. 杭州文博. 2016, 17: 50-63. 
  5. ^ 5.0 5.1 沈德祥. 瓶窑南山造像. 余杭文史资料 第5辑 余杭风物. 余杭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1989: 196-198. 
  6.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湖石窟.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 CSBN 8103·570. 
  7. ^ 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调整部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PDF). 浙江省人民政府. 1997-08-29 [2023-04-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7-09). 
  8. ^ 金毅. 余杭南山13尊造像 “面膜”后神采奕奕. 钱江晚报. 2007-12-03 [2023-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2). 
  9. ^ 史洁. 家门口的民间摩崖石窟艺术 双休日和孩子一起去看看. 杭州日报. 2007-12-03 [2023-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