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颐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呂頤浩(1071年—1139年),元直齐州人,北宋末期及南宋初期人物。

生平

早年家境贫寒,頤浩“躬耕以贍老幼”,喜讀書,“一覽輒記,博識警敏”。紹聖元年(1094年)登畢漸榜進士,调北京城安尉。[1]先任密州司戶參軍,[2]其後累遷官職。崇宁二年癸未(1103年)以李清臣荐,赴大名府国子监教授。[3]政和八年(1118年)三月,授直秘阁[4],再任河北路提举常平等事。[3]宣和二年(1120年)九月,陞直龙图阁、河北路转运副使。

四年(1122年)隨种師道攻燕京(今中國北京市),與遼兵相持於白溝,[5]被命為燕山府路轉運使。宋廷發動燕山之役,頤浩負責軍隊的後勤補給。常勝軍往往「帶折持刃」,威脅頤浩,索取糧食,讓他「每恐不能逃禍」。七年(1125年)曾因將領郭藥師欲降,而一併被擄至金國,[6]後被放歸,再被命為河北都轉運使。[7]不久因病請辭。[8]靖康元年(1126年)四月,差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陞徽猷閣直學士、知揚州事,[9]奉命修扬州城以备巡幸。[10]。十一月,試戶部侍郎兼權知揚州。二年(1128年)二月,迁户部尚书。十二月,上备御十策:收民心、定庙算、料彼已、选将帅、明斥候、训强弩、分兵器、备水战、控浮桥、审形势。三年(1129年),任同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同年,苗傅劉正彥發動兵變,高宗被迫退位,呂頤浩與張浚劉光世韓世忠等將領率軍勤王,平定苗劉之亂,迎高宗復位,立下大功,先拜尚書右僕射,復遷左僕射。不久,金兵再度南侵,渡過長江,呂頤浩曾請高宗登船入海避敵。

宋朝立國重文輕武,故相權與軍權乃分。南宋初期,兵馬倥傯,因此有宰相兼領軍權者,呂頤浩即為其一。此時呂頤浩位高權重,“樞府幾無所預,頤浩在位尤顓恣”,因此為人所憚。建炎四年(1130年),浙西制置使韓世忠困金將完顏宗弼黃天蕩,呂頤浩建議高宗親征[11],御史中丞趙鼎即以冒進為由上疏,呂頤浩因此請辭,被命為鎮南軍節度、開府儀同三司、醴泉觀使。後改任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池州。

紹興元年(1131年),呂頤浩二度拜相,任少保、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與秦檜共相,呂頤浩主外而秦檜主內。紹興二年(1132年),再受命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並於鎮江(今中國江蘇省鎮江市)開都督府;此年因韓世忠之駐軍,呂頤浩與朱勝非創立月樁錢(一種賦稅),供給軍用。然其好任用私人,因此排擠秦檜、李綱李光等人。紹興三年(1133年),呂頤浩再被罷相,任鎮南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提舉洞霄宮,改特進、觀文殿大學士。[12]其後官職累遷,然已非在權力核心,紹興五年(1135年),封成國公。

紹興九年(1139年),金國歸還黃河以南之地,高宗欲調呂頤浩至陝西鎮守,呂頤浩以老病請辭。後再赴召至臨安(今中國浙江省杭州市),但病未能見到高宗,之後就告歸台州養病[13],四月初一日去世。[14]朝廷追贈太師,封秦國公,諡忠穆(秦忠穆公)。[15]有文集《忠穆集》、《吕忠穆公奏议》、《燕魏杂记》等,多散佚。後人輯有《忠穆集》傳世。有子五人:吕抗、吕抚、吕拯、吕搢、吕撝。[16]

史載呂頤浩“有膽略,善鞍馬弓劍,當國步艱難之際,人倚之為重。”[17]高宗曾稱許頤浩「躬臨行陣,親冒矢石」。然而頤浩亦好專斷獨行,不理會反對意見。呂頤浩不但自己如此,還鼓勵高宗處事專斷。在私生活上,呂頤浩“喜酒色,侍妾十數,夜必縱飲。”其所創立的月樁錢後來衍生名目眾多,被認為“郡縣橫斂,銖積絲累,江東、西之害尤甚。”

家族

其先祖原居滄州樂陵(今中國山東省德州市),後遷齊州(今中國山東省濟南市),呂頤浩即為當地人。[18]曾祖父吕元吉、曾祖母李氏。父吕当、母魏氏。[19]

  • 曾祖:呂元吉,累贈太子少保、太子太保
  • 曾祖母:李氏,封榮國夫人、追封兗國夫人 (曾祖母滎國夫人李氏贈兖國夫人)
  • 祖:呂京,累贈太子少傅、太子太傅
  • 祖母:耿氏,崇國夫人、追封徐國夫人 (故祖母崇國夫人耿氏贈徐國夫人)
  • 父:呂當,終官宣德郎、累贈太子少師、太子太師
  • 母:魏氏,溫國夫人、追封鄆國夫人 (故母温國夫人魏氏贈鄆國夫人)
  • 妻:衞氏,嘉國夫人、追封蔡國夫人 (故妻嘉國夫人衛氏贈蔡國夫人)
  • 妻:姜氏,和國夫人、追封衛國夫人 (故妻和國夫人姜氏贈衛國夫人)
  • 子:吕抗,直秘阁、主管万寿观
  • 子:呂摭,終官朝散郎、直秘閣、累贈太中大夫
    • 孫:呂昭亮,終官朝奉大夫、知隆興府事
      • 曾孫:呂夔友,終官從政郎、富陽主簿
        • 玄孫:呂學治,將仕郎
        • 玄孫女:呂氏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362》,出自脱脱宋史

參考資料

  1. ^ 《忠穆集》卷七《登第后道中灯下读书》。
  2. ^ 《忠穆集》卷七《感旧书怀》。
  3. ^ 3.0 3.1 《吕忠穆公年谱》
  4. ^ 《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十三之三十:“(三月)十四日,诏朝奉郎、提举河北东路常平吕颐浩直秘阁再任。”
  5. ^ 《忠穆集》,卷一〈上邊事備禦十策‧料彼己〉。
  6. ^ 《忠勋传·吕颐浩》:“金人入燕山,公与蔡靖以下文武官三百余员,皆为金人所执。差人监蔡靖与公,同李与权、沈绾等于后园,以兵防守,驱虏令随行。”
  7. ^ 《忠勋传·吕颐浩》:“既至东京城下,凡一月,金人既与本朝讲和,欲班师,朝廷遣宇文虚中到金人砦商议国书。次渊圣皇帝有旨,令宇文虚中访寻蔡靖、吕颐浩、李与权等,得还朝廷。不两旬,差公再为河北都转运使,公力辞不获。又令随制置使种师中大军到滑州。公缘陷蕃百余日,寒月饮冷致疾,力乞宫祠。朝廷下制置使司保明是实,差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公既得闲,方自开德府来南京,寻访家属。”
  8. ^ 《忠勋传·吕颐浩》:“是年十一月,挈家寄居扬州,买小圃闲居,无仕宦意。”
  9. ^ 《吕忠穆公年谱》:“建炎元年丁未,光尧寿圣太上皇帝即位于南京,诏赴行在。方就道,差知扬州。”
  10. ^ 《宋史》卷二十四《高宗一》:“甲午,命扬州守臣吕颐浩缮修城池。”
  11. ^ 《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七:“吕颐浩闻敌穷蹙,乃请上幸浙西,且下诏亲征以为先声,而亟出锐兵策应世忠,庶几必擒兀术。参知政事王陶亦言宜遣兵与世忠夹击,上纳之。甲申,下诏亲征。”
  12. ^ 《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十四之三十三至三十四:“(二月)十九日,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颐浩言:‘昨蒙圣恩,除臣长男抗、次男摭初等贴职,主管万寿观。依条,主管万寿观合赴朔望朝参,又国忌行香之类,班列间不免与百官相见,恐有嫌疑。乞改差抗、摭一外任宫观差遣,庶获稍远班路。’诏吕抗差主管台州崇道观,吕摭差主管亳州明道宫,并任便居住。”
  13. ^ 《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十七之六十八:“九年(四)[三]月十三日,少保、镇南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成国公吕颐浩以疾乞除一寄禄官致仕。诏颐浩除少傅、依前镇南军节度使、成国公致仕。”
  14. ^ 《系年要录》卷一二七
  15. ^ 《吕忠穆公年谱》:“是年(绍兴九年)公薨,享年六十九。赠太傅,后以郊祀恩追封太师、秦国公,谥忠穆。”
  16. ^ 《忠勋传·吕颐浩》:“子五人:抗、抚、拯、搢、撝,孙八人,曾孙十人。”
  17. ^ 《宋史》卷三六三《吕颐浩传》
  18. ^ 《景定建康志》卷四十八《忠勋传·吕颐浩》:“吕忠穆公讳颐浩,字元直,本沧州乐陵人。五世祖因官,遂家于齐州。”
  19. ^ 《北山集》卷二十五《故父任宣德郎赠太子少师当赠太子太师》、《故母温国夫人魏氏赠郓国夫人》。
前任:
朱胜非
杜充
南宋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
1129年-1130年
繼任:
范宗尹
前任:
黃潛善
南宋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
1131年-1133年
繼任:
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