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龙铁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和龙铁路
概覽
營運地點 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
服務類型普速铁路
技術數據
线路等級国铁II级
线路長度52.4 千米
最高速度60km/h
正線數目单线铁路
車站數目8
軌距准轨
最小曲线半径300米
最大坡度14.4‰
電氣化方式
閉塞方式64D型继电半自动闭塞
运营信息
計劃通車1939年
營運者沈阳铁路局延吉车务段
總部延吉市

和龙铁路,原称龙青线青道线,位于吉林省延边州龙井市,起自朝开铁路龙井站,至和龙站。全长52.4公里。营业里程51.1公里。其中和龙市境内长46.9公里。

线路

起点站龙井标高239.1米,终点站和龙标高437·4米,线路所经山脉及河流有长白山支系沙松岭、牛心山和三道沟、海兰河。沿线农业发达,林、矿产资源丰富[1]

修建时路基宽5.5米;轨距1435毫米;正线最大坡度12.5‰;最小曲线半径300米;站内股道有效长300米;32公斤/米钢轨;桥梁载重,钢梁桥L一20级,混凝土拱桥、混凝土T型钣梁桥均为L一22级;采用臂板信号机,电气路牌闭塞;通信线路设4.5毫米铁线4对、2.9毫米铜线2对[1]

1995年末,线路长度61·3公里,其中正线51·4公里、站线8.4公里、段管线1.1公里、岔线0.4公里;全线均为43公斤/米钢轨;全线有桥梁30座、1558延长米,涵渠167座、2146延长米;牵引定数上行1500吨、下行900吨;线路允许速度由1950年的每小时50公里提高到60公里[1]

历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开发掠夺该吸引区的木材、煤炭和黄金等资源,决定修建龙井至和龙间铁路。该铁路由满洲炭矿株式会社投资建设,委托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建设运营。

1937年5月10日,由满铁牡丹江建设事务所组成测量班开始测量,同年7月3日测完。

1938年5月,满铁牡丹江建设事务所在龙井设海兰工事区,负责全线工程监督。全线工程设两个工区,由日本包商承包。同年5月23日开工,共完成路基土石方102.6万立方米。桥梁、涵渠与路基工程同步进行,除4·28公里处桥为桩基外,其余均为扩大基础,桥墩基础采用大开挖、抽水方法施工。全线共架桥30座、1545.5米,修建涵渠165座。

1939年12月12日完成铺轨,通信、房建等工程同步完工,全线工程总投资692,5万元(伪币)。该线在修筑期间,抗日武装先后袭击筑路工地34次,击毙日本军10人,击伤7人[1]

1939年12月26日开办临时运营。

1940年7月,正式运营。每日开行混合列车2对,货物列车1对。

1941年,旅客乘车人数37.1万人,发送货物5L4万吨,到达货物2.8万吨。

因和龙镇当时称青道沟,该铁路最初称龙青线。1944年1月1日更名为和龙线。

本线技术标准低,施工质量差。1949年6月,开展线路“大翻身运动”,奋战3.5天,清筛了全线混砂道床,减少冻害49%。

1953年,将日制电气路牌闭塞改设苏制“特列格拉”式电气路签。

1964~1965年对通信线路进行大修。

1971年,信号设备改为64D型继电半自动闭塞

1972年撤销臂板信号机,全部改为色灯信号机,将机械联锁改为色灯电锁器联锁。

1973~1978年,对全线进行换轨与中修,将每米32公斤轻型钢轨换为43公斤钢轨,全面清筛道床,抽换失效枕木,提高了线路质量[1]

通行能力

图定货物列车8对。区间通过能力38对。2010年上行97万吨,下行26.5万吨。

1995年,全年发送货物97·6万吨、到达16·6万吨,发送旅客68·4万人[1]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张久达 才广忱 米振友 张耀锟. 沈阳铁路局志.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7. ISBN 7-113-02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