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
法學大樓正面觀
圖為三峽校區法學大樓,法律學院院館
类型學院
建立日期1952年10月 (1952-10)(司法行政科)
2000年2月1日 (2000-02-01)(法律學院)
隶属國立臺北大學
领导
院長侯岳宏(2022–)
副院長兼系主任郭大維
副院長官曉薇
校園
地址臺灣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其它資訊
网站new.ntpu.edu.tw/law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是隸屬於臺灣國立臺北大學的一個學院,由法律學系、比較法資料中心、數個學科型中心,以及能源、環境與人類社會研究中心組成。

組織

臺北大學法律學院僅設有法律學系一個系所。法律學系的組織架構,又可分為學士班(法學組、司法組、財經法組)、碩士班(一般生組、法律專業組)、博士班與進修學士班。[1]

在法律學系之外,設有比較法資料中心,能源、環境與人類社會研究中心,及公法、民事法研究、刑事法、基礎法學、財經法研究、勞動法研究、國際法等七個學科型中心。[1]

法律學系還設有兩個學生社團:法律服務社與國際法學社。[1]

院史

臺北大學法律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52年10月,臺灣省立行政專科學校受司法行政部(後來的法務部)請託,為了培育書記官監獄官人才,增設二年制「司法行政科」。[2]1953年後改為三年制。[3]1955年政專改制為臺灣省立法商學院,司法行政科隨而改制為法律學系,是臺灣第二所法學教育機構。[4]:9-11在當時,全臺灣僅有國立臺灣大學與省立法商學院設有法律科系。[5]

臺灣省立法商學院併入省立中興大學,成為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後,法律學系隸屬於該院,是為臺灣省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6]1964年,中興大學在法商學院下設立法律學研究所,同時於臺北夜間部下設立法律學系。[2][7]在中興大學時期,法商學院法律學系、法律學研究所、臺北夜間部法律學系有如下的發展:法律學系的學士班(大學部、日間部)最初不分組,1969年起分為法學組、司法組,1992年又增設財經法學組。1996年大學法修正,採行系所合一時,法律學研究所併入法律學系。1997年,四年制臺北夜間部法律學系改為五年制臺北進修部法律學系。[8]

早在1990年代初法商學院醞釀脫離中興大學欲獨立設校時,即提出將法律學系與法律學研究所獨立成一個學院,獲得教育部初步同意。[5]:242000年獨立設校時,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法律學系與臺北進修部法律學系合併,升格為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當時法律學院下設有法學系、司法學系、財經法學系三個科系,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比較法資料中心亦改隸法律學院。隔年,臺北大學在法律學院下成立法律專業研究所,招收大學部階段並非就讀法律科系的學生。[6][8]

法、司、財三系的由來是:原法律學系司法組、財經法學組同時改制為司法學系、財經法學系(只有學士班學制),而法學組與法律學系碩士班、博士班及中興大學臺北夜間部法律學系合併,成立法學系,下設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進修學士班四個班制。[8]2007年,法律學院整併系所,將法、司、財三系及法專所合併,僅設置法律學系。此時的法律學系,由學士班(法學組、司法組、財經法組)、進修學士班、碩士班(一般生組、法律專業組)與博士班組成。[6]2015年,法律學院增設能源、環境與人類社會研究中心。[9]

歷任主管

從臺灣省立行政專科學校司法行政科1952年創立,到臺灣省立法商學院法律學系時期、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初期,科主任與系主任均為何孝元。至1965年,法律學系主任才由蔡蔭恩接任。[7]其後歷任系主任為甯育豐(任期1970–1981)、楊崇森(1972–1975)、李岱(1975–1977)、城仲模(1977–1979)、蘇義雄(1979–1985)、甘添貴(1985–?)等人。[10]至於法律學研究所,在1964年成立後,歷任所主任為何孝元(任期1964–1969)、蔡蔭恩(1969–1972)、林咏榮(1972–1978)、楊崇森(1978–1979)、城仲模(1979–1982)、賴英照(1982–1984)、楊崇森(1984–1988)、黃東熊(1988–?)等人。[10]

到了臺北大學法律學院成立後,歷任院長為郭玲惠(任期2009–2011)、徐慧怡(2011–2013)、張文郁(2013–2015)、林超駿(2015–2017)、陳春生(2017–2019)、杜怡靜(2019–2022)、侯岳宏(2022–)等人。[11]:26-51

學生

學生活動

臺北大學法律服務隊下鄉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大約1970年前,中興大學法律系在臺灣與臺灣大學法律系齊名,二校系學生考取司法官的名額,非常接近。[12]自中興法律畢業的教師甘添貴受訪時曾提及何孝元於其系主任任內,經常鼓勵學生以參與推事(後來改稱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國家考試為目標。[13]

法律服務社

中興大學法律學會於1966年11月決議開辦「中興大學法律學會法律問題研討委員會」,隔年4月成立,接受臺灣各地民眾函詢法律問題,並。委員會的正副主任委員由學會聘任,委員由法律系學生志願參加。[14][15]1969年,該會自法律學會獨立,改制為「中興大學法學研討會」,除了接受民眾詢問外,也受臺灣省政府的委託,答詢部分寄至省政信箱的法律問題,及答詢警察廣播電台的法律問題。[16]1980年,辦理類似性質事務的「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法律學系法律服務社」成立,後隨法商學院歸入臺北大學,改制為「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法律服務社」。[17]

國際法學社

國際法學社成立於2006年,為研討國際法的學生社團。[18]

畢業院友

臺北大學法律學院畢業院友遍布各界,除了經商的張平沼外,學界有甘添貴(刑事法學者)、李建良(公法學者)、王泰升(法律史學者)等人,也有賴英照[19](前司法院院長、行政院副院長)、卓榮泰[20](前行政院秘書長、民主進步黨黨主席)等人跨足政壇。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組織架構.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 [2022-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3) (中文(臺灣)). 
  2. ^ 2.0 2.1 〈臺灣省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簡況〉,《中興法學》第1期,1966年,頁73-75
  3. ^ 〈法律學系簡況〉,《中興法學》第6期,頁131-132
  4. ^ 王泰升. 〈台灣法學教育的發展與省思:一個法律社會史的分析〉. 《臺北大學法學論叢》. 
  5. ^ 5.0 5.1 王泰升.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院史(1928-2000):臺大法學教育的回顧.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2-06. 
  6. ^ 6.0 6.1 6.2 大事記.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 [2022-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3) (中文(臺灣)). 
  7. ^ 7.0 7.1 〈臺灣省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概況〉,《中興法學》第1期,1966年,頁76
  8. ^ 8.0 8.1 8.2 淵源鳶緣.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院友天地.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 [2023-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8) (中文(臺灣)). 
  9. ^ 能源、環境與人類社會研究中心. 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2023-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8) (中文(繁體)). 
  10. ^ 10.0 10.1 劉德進(整理),〈附錄二、各單位歷任主管〉,刊於:興大七十年特刊編輯委員會(編),《中興大學創校七十年特刊:興大七十年》,臺灣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1990年12月1日,頁240-247(245)
  11. ^ 孫珮真 (编).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70週年院慶紀念手札.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 2022-10. 
  12. ^ 新競新. 榜單浮沉原是夢:台大法律系 從長黑到長紅 熬過幾度秋. 聯合晚報. 1991-08-17. 15版. 早期中興法律系甚至與台大齊名,兩校在民國60年以前的司法官考試,常並列前茅 
  13. ^ 甘添貴. 甘添貴教授20分鐘影片 (YouTube). 2015 [2023-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2) (中文(臺灣)). 
  14. ^ 吳名芳,〈中興大學法律學會法律問題研討委員會簡介〉,《中興法學》第2期,1967年6月10日,頁76
  15. ^ 陳寶鑑,〈法律學會法律問題研討會〉,《中興法學》,頁104
  16. ^ 〈法學研討會民眾服務組專欄:法學研討會簡介〉,《中興法學》第5期,頁130
  17. ^ 吳素珍. 國立台北大學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台灣新聞網. 2011-07-01 [2023-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8) (中文(臺灣)). 
  18. ^ 〈學生活動:國際法學社〉,《飛鳶法訊》第4期,2015年1月,頁15
  19. ^ 葉慧心. 賴英照 農家子弟出頭. 經濟日報. 1989-09-01. 2版. 
  20. ^ 吳如萍. 新科議員素描 由助理踏上議壇 卓榮泰 樂觀進取. 聯合晚報. 1989-12-19.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