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地籍是指一个国家记载土地基本状况的簿册。其内容一般包括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质量、数量和用途等,有时还包括土地等级、地价及有关文件、数据和图件。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其核心内容就是土地的权属。土地為立國之基礎,亦為國計民生之所繫。孟子滕文公篇有曰:「仁政必自經界始」,又曰「經界正則庶民興」,由此可知地籍釐整之重要性。地政為庶政之母,地籍之正確性影響人民權益甚鉅,亦為政府各項施政之基礎依據所在。

历史

1826年绘制的法国城市Beuzeval的一幅平面地籍图

地籍的在古代就是指土地的登记册簿,是国家为了征税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或簿册。历史上最早的地籍只对土地进行描述和记载,没有涉及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18世纪,随着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土地的利用呈现多元化,测量技术的发展也为地籍提供了准确的地理参考系统,这时期的地籍内容增加了附属物的内容。到了19世纪,在欧洲,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产生了需要更好的保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要求,地籍也因此成为产权保护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地籍除了一些传统的内容外,还包括有关土地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状况和法律状况的调查及其隶属关系的一些列记录。

地籍的种类

地籍按发展阶段、记录对象、建立目的等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体系。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就是通过制作文档、图表、草图、平面示意图及地籍图等形式描述每宗土地的权属、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状况。

地籍图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