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美菲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22°16′50″N 114°07′47″E / 22.2806°N 114.1297°E / 22.2806; 114.1297

Smithfield
士美菲路
士美菲路,近士美非路市政大廈
命名緣由命名文件:2007年10月18日憲報第8290號政府公告
命名日期2007年12月14日
道路長度1.3公里(0.81英里)
车速限制50公里每小時
车道数四線雙程(南段)/雙線單程(北段)
地點香港中西區
起點堅尼地城堅彌地城新海旁新海旁街
終點中西區薄扶林薄扶林道摩星嶺道
建造
通車原路段:約1890年代
伸延段:1998年1月
士美菲路與卑路乍街的交界
位於南生大廈地下的南洋商業銀行分行,座落於士美菲路與卑路乍街的交界附近
士美菲路的中南段,毗鄰望觀龍樓
士美菲路與吉席街交界

士美菲路(英語:Smithfield,前稱士美非路士蔑非路街[1])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香港島中西區堅尼地城,連接山上的薄扶林道摩星嶺道交界,以及山下的卑路乍灣堅彌地城新海旁,總長約1.3公里[2]其中吉席街科士街之間的一段只限單程南行行車,其餘部分為南、北行雙程行車路。而龍華街與薄扶林道之間的南段擴建部分屬四線雙程車路,中間設有下通道(即小型行車隧道)穿越薄扶林道遊樂場地底。[3]車速限制為50公里每小時[4]

位置

士美菲路由堅彌地城新海旁開始向南伸延,[5]橫跨吉席街和卑路乍街,並與石山街西端、科士街東端及龍華街東端作T型交匯。終點則是位於薄扶林道與摩星嶺道的交界處。[5]

道路名稱

該道路其英文名「Smithfield」是香港少數沒有英文後綴,以一個英文單字作為路名的道路[6],其他類似個案包括金鐘金鐘道(Queensway)、荔枝角美孚新邨百老匯街(Broadway)及中環己連拿利(Glenealy),而己連拿利更是香港唯一同時沒有中文及英文後綴的道路。[7]

街名來源

原街名「士美非路」是英語「Smithfield」的粵語譯音,當中「路」字為譯音的一部份,而不是「道路」的意思[8](類似的有銅鑼灣東威非路道,Whitfield Road),而「Smithfield」指的是位於英國倫敦市西北部的同名區域(台灣譯名為史密斯菲爾德),已有逾800年歷史,是市內的街市和鮮肉批發中心。該區最初牲畜安置站林立,這些牲畜通常先在該區暫時安置,然後會被屠宰及運往倫敦市內的肉類市場出售。[9]出入該區的,大多來自在當地工作的草根階層如畜牧工人、肉類貿易商、附近市場食品商人等。倫敦士美菲路雖位於英格蘭地區,但自1305年威廉·華萊士在這裡被處決後,便成為了蘇格蘭愛國主義的象徵之一。[10]此外,在一些著名文學作品裡也有提及倫敦士美菲路,包括查爾斯·狄更斯的《苦海孤雛》和馬克·吐溫的《乞丐王子》。而香港的士美菲路也曾經設有牛房等牲畜站,專門安置各類牲畜,而兩地的牲畜站也同樣在後期停止運作,並被重建成市場,之後兩地又重建為中產階級住宅區至今。[11]

名稱更改

受到中文街名「士美非路」影響,該區居民往往誤以為「路」字作為此街道的中文後綴,將士美非路英文街名誤寫為「Smithfield Road」;另可能因為「非」有負面意思,人們經常把中文名稱的「非」寫成「菲」。2007年2月2日,地政總署公告欲將道路中英文名稱改為「士美菲路」(Smithfield Road),[5]其後大學教授、區議員及市民以英文單字路名的獨特性、及當地與倫敦士美菲路區有相似歷史發展為由反對更改英文街名,並認為更改英文街名會破壞集體回憶。[12]地政總署於是放棄更改英文街名,同年10月18日公告只擬更改中文名稱。[13]12月14日,地政總署正式刊登憲報,把道路中文名稱正式改為「士美菲路」,但保留原有英文名稱。[14]

歷史

過去士美菲路曾有牛房、臨時市場煤氣鼓和東華義莊,現已清拆,原址建成私人住宅區市政大廈等設施。

牛房

在堅尼地城發展初期,曾於今日石山街及蒲飛徑設有牛房、檢疫場所屠房以收容及屠宰牲畜,而堅尼地城的海旁更設有碼頭供船隻卸下牠們。附近的市場也林立,而堅尼地城屠場也早於1894年經已啟用,士美非路因此而得名。這些市場在後期遭重建成科士街臨時遊樂場和北街紅色小巴總站。[15][16]

士美非路一帶,多由在牛房工作的工人、附近市場商人、以及在堅尼地城碼頭的運貨工人等人士出入。曾於香港成長的英國小說家馬丁·布斯英语Martin Booth(1944年-2004年)於臨終前寫下其自傳「鬼佬」:在香港的童年回憶英语Gweilo: Memories of a Hong Kong Childhood》(Gweilo: Memories of a Hong Kong Childhood),書中內容也提到:

「我聽到來自堅尼地城屠場的一隻牛在喊叫,之後突然中止了,這讓到我提心吊膽。」[17]

隨著填海工程的發展,士美非路不斷向北延長至現今的堅彌地城新海旁,有關路段兩旁皆興建了住宅樓宇。因此,繼續將牛房等設施設於士美非路已被認為不合時宜。1961年,政府決定在加多近街以西填海以興建新屠房,[18]並於1968年將堅尼地城屠場遷入該處。[15]舊屠房的位置原本被計劃保留下來,等待至牛房關閉才作整體重建,後來卻應市民的要求提早於1974年重建成堅尼地城游泳池。[19]而牛房一直繼續運作直至1986年才關閉及拆卸,[15][20]原址後來建成市政局士美非路市政大廈。[15]

防空隧道

在1941年香港保衞戰期間,士美非路成為九號防空隧道的所在處。[21]

煤氣鼓

1934年5月14日,位於石塘咀市政大廈現址的煤氣總局煤氣鼓發生爆炸,共造成42人死亡及46人受傷,香港中華煤氣公司於是在1936年購得位於士美非路上段牛房以南的土地,並將煤氣鼓搬遷至該處。該煤氣鼓於1980年代遭拆卸,由煤氣公司大股東恒基兆業地產重建成私人屋苑嘉輝花園[22]

市政大廈

士美非路市政大廈於1996年12月6日落成,當時的名稱為「市政局士美非路市政大廈」(The Urban Council Smithfield Complex),附設街市及熟食中心、公共圖書館、體育館等設施。[23][24]而位於士美非路街市內的商販們在遷入前曾經分散在堅尼地城不同地方營業,[25]包括士美非路臨時街市、[26]和曾經是非法小販黑點的士美非路與卑路乍街交匯處[15]

道路伸延

在1998年之前,士美非路的南端是一條死路,道路原本終點位處於龍華街東端以南的一段斜路,附近有華輝大廈、美華大廈和士美菲園等住宅。實際上,據地政總署提供的資料,位於士美菲園/觀龍樓後山、昭遠墳場附近的何東家族物業「何莊」,其門牌號碼為「士美非路40號A」,所以在「技術上」,這裡被視為是士美非路南端的終點。[27][28][29]

後來路政署委託承建商於1995年2月開始進行伸延工程及其他有關道路工程,並在士美非路以南興建一條道路連接士美菲路及摩星嶺道/薄扶林道交匯處。工程於1998年1月完工,落成後該段道路並未獲正式命名,直到2007年12月14日道路更名同時才被正式視為士美菲路的一部份,摩星嶺道/薄扶林道交匯處便成為了新的南端終點,而原本龍華街東端以南的士美菲路則保留至今。[30]

=東華義莊=曾建於士美菲路牛房附近。因此亦稱牛房義莊。由於時移世易問題。也因此後來搬到大口環附近。

交通

目前城巴43M線往石塘咀途經一段士美菲路,該路線由吉席街轉入士美菲路,於科士街轉右離開。另外,專綫小巴12線(來往觀龍樓及西營盤[31]、13線(來往加惠民道及西營盤)[32]也途經士美菲路。但曾經有段小插曲,2005年時城巴開辦南區的機場巴士路線A10時,曾有中西區區議員建議行走士美菲路來往薄扶林道,但因為當初運輸署雖然建議A10由單層巴士行走,仍會間中輔以雙層巴士行走,故此A10遵從最初建議,行走摩星嶺道。

士美菲路的交通曾經於1990年代被評為「整天也極之繁重」(extremely heavy throughout the day),所以後來建成的士美非路市政大廈的車輛入口改設在石山街。[15][23]目前,位於舊堅尼地城游泳池和科士街臨時遊樂場下的港島綫堅尼地城站已啟用,並在士美菲路設立出口。市民可以直接乘搭港鐵經港島綫前往該區。 [33]

沿路著名地點

交匯道路

參考來源

  1.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28th August, 1886 (PDF). 香港政府憲報. 2012年9月5日. 
  2. ^ 根據香港政府2007年第945號公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所提供的長度資料,士美菲路總長約1380米;而香港政府2007年第6812號公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和香港政府2007年第8290號公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則標示為1300米。故此,為衡量各方面的可能性,在描述士美菲路的長度時會標示為1.3公里。
  3. ^ 可參考Google街景服務:士美菲路
  4. ^ 根據道路交通條例第40條,除非運輸署署長在憲報刊登公告說明某路段的速度限制,否則一般道路的車速限制是50公里每小時。詳見電子版香港法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5.0 5.1 5.2 香港政府2007年第945號公告. 政府物流服務署. 2007年2月2日 [2007年10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16日). 
  6. ^ 搞錯士美菲路英文名 港鐵膠紙急遮字. on.cc東網. 2015-02-21 [2024-01-25] (中文(香港)). 
  7. ^ Shirmaine Cheung, "Translation of Short Texts: A case study of street names in Hong Ko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June 2010.
  8. ^ Team, Discuz! Team and Comsenz UI. 特別的街道名稱.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2024-01-25]. 
  9. ^ Smithfield Market. City of London: Markets. Corporation of London. [2009-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01). 
  10. ^ Dunton, Larkin. The World and Its People. Silver, Burdett. 1896: 24. 
  11. ^ Smithfield market plans refused. BBC News Online. 2008-08-07 [200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2). 
  12. ^ 罔顧歷史意義 不回覆當贊成 地署官僚橫蠻正名士美菲路. 太陽報. 2007年5月27日 [2012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13. ^ 香港政府2007年第6812號公告. 政府物流服務署. 2007年10月18日 [2007年10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16日). 
  14. ^ 香港政府2007年第8290號公告. 政府物流服務署. 2007年12月14日 [2008年1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3月16日).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Kwok, Ka-chun, Peter, "Remodelling U.C. Complex in Kennedy Tow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5
  16. ^ Official Report of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Proceeding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March 1901, page (28), right column, 6th paragraph
  17. ^ Gwulo: Old Hong Kong, "Chapter 8 : Ida, Su Yin, the light of Tin Hau, and the wrath of Yen Lo"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 ^ Official Report of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Proceeding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December 1961, page 319, 2nd paragraph
  19. ^ Official Report of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Proceeding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June 1969, page 312, item 4
  20. ^ Official Report of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Proceeding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3 April 1986, page 1055, 3rd full paragraph
  21. ^ Banham, Tony. Not the slightest chance: the defence of Hong Kong, 1941.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 60. ISBN 978-0-7748-1045-6. 
  22. ^ Official Report of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Proceeding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4 June 1936, page 141
  23. ^ 23.0 23.1 23.2 Chan, Pan-hang, Marco, "Redevelopment of Macpherson Playground and Queen Elizabeth II Youth Centre"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2-03-22.,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7
  24. ^ Hong Kong 1997: a review of 1996. Hong Kong.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ervices. 1997: 167. ISBN 978-962-02-0233-9. 
  25. ^ 25.0 25.1 Shelton, Barrie; Karakiewicz, Justyna; Kvan, Thomas. The Making of Hong Kong: From Vertical to Volumetric. Routledge. 2010: 142. ISBN 978-0-415-48701-6. 
  26. ^ Abbas, Ackbar. Hong Kong: 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 75. ISBN 978-962-209-433-8. 
  27. ^ Gwulo: Old Hong Kong, Chiu Yuen Cemetery (Eurasi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8. ^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Newsletter: "Visit to Chiu Yuen Cemetery, Mount Davis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2-04-02.", pp. 4-5, September 2006
  29. ^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Newsletter: "Visit to Chiu Yuen Cemetery, Pokfulam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2-04-02.", p. 6, January 2007
  30. ^ 士美非路伸延工程及相關的道路工程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9-02-28.
  31. ^ 香港區專線小巴路線第12號. 運輸署. [2012年5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0月30日). 
  32. ^ 香港區專線小巴路線第13號. 運輸署. [2012年5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25日). 
  33. ^ Site Plan of Kennedy Town St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est Island Line EIA Reports
  34. ^ 士美非路街市. 食物環境衛生署. [2012年5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3月9日). 
  35. ^ 食物及衞生局食物環境衞生署公眾街市的管理 (PDF). 香港審計署. 2008年10月23日 [2012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年10月1日). 
  36. ^ Brown, Jules. The Rough Guide to Hong Kong & Macau. Rough Guides. March 28, 2002: 78 [September 13, 2011]. ISBN 978-1-85828-872-7. 
  37. ^ 士美非路公共圖書館.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12年5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6月3日). 
  38. ^ 中西區室內體育埸館.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12年5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0月25日). 
  39. ^ Sarah Fung, "Eight Great Public Swimming Pools"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2-05-12., HK Magazine, retrieved September 18, 2011
  40. ^ Jillian Xin, Natalie Wong, "A guide to Hong Kong's best pool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ime Out Hong Kong, 3 August 2009
  41. ^ Woods, Sarah. Adventures with Kids: The Essential Guide to Hong Kong for the Expat Parent. 2004. : 125. ISBN 978-962-86732-2-3. 
  42. ^ 堅尼地城站擬定位置. 港鐵公司. [2012年5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43. ^ 新聞公報:堅尼地城游泳池啟用. 政府新聞處. 2011年5月9日 [2012年5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23日).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