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修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修仁
國家(李軌)→李
時代末唐初
族裔粟特族
籍貫武威姑臧(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出生不詳
逝世不詳

安修仁(生卒年不詳),武威郡姑臧县人(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粟特族,為粟特之安姓。於末支持李軌起兵建涼,受任戶部尚書,後與在唐入仕的兄長安興貴合謀,擊潰李軌政權、收復河西,遂位列初唐武德十六功臣[1]之一。

生平

安修仁,家族世代居於武威郡姑臧县人(今甘肅凉州),安興貴之弟。隋末李軌、曹珍、安修仁等人商討起兵,推舉李軌為王,據河西之地建立大涼政權,軌稱涼帝,安修仁掌樞密。其兄安興貴仕於李唐政權,上表請求前往大涼說服李軌歸降,此計不成,安修仁兄弟便暗中召結胡人發兵迫使李軌投降,收河西之地歸屬大唐。返長安後,安修仁功拜左武候大將軍,封申國公,位列初唐武德十六功臣之一。

主要事蹟

輔佐李軌

義寧元年七月,西秦霸王薛舉金城郡為亂,武威鷹揚府司馬李軌和同郡的曹珍、關謹梁碩李贇、安修仁等商議起兵抵抗,據保河右,以等待形勢發生變化,遂決議推舉一人為首,曹珍趁勢曰:「我聞讖書,李氏當王。今軌賢,非天啟乎!」於是眾人向李軌跪拜,奉為主君。丙辰(初八),李軌命安修仁召集各部落胡人、結交民間豪傑之士共同起兵,擒拿虎賁郎將謝統師、武威郡丞韋士政,而後自稱河西大涼王,設置官府僚屬,皆仿制隋文帝開皇年間之成例。[2]

譖陷梁碩

梁碩受涼帝李軌重用,命其為大涼吏部尚書。由於梁碩經常建議李軌防備日漸強盛的各部胡族,與具有胡人血統的戶部尚書安修仁產生嫌隙,再加上梁碩對李軌之子仲琰無禮,導致兩人不和。武德元年(618年),李仲琰便與安修仁合計誣陷其謀反,最終導致梁碩被李軌賜鴆酒毒死。[3][4]

凉国歸唐

武德二年 (619年)五月,安修仁之兄安興貴出仕於長安,向唐高祖請命前往涼州勸降李軌,但此計策並未成功,李軌不肯歸降,因而和安修仁暗中聯合各胡族共同出兵,最終李軌兵敗,據城自守,安興貴以「大唐遣我來誅李軌,敢助之者夷三族」為口號,使城中人紛紛出城投靠安興貴。李軌見大勢已去,便攜妻子登上玉女台,飲酒為別,最後被俘至長安與其諸弟、諸子一同問斬,河西遂為平定。

歷此大功,安興貴受命右武候大將軍、上柱國,封涼國公,賜帛萬段。安修仁受命左武候大將軍,封申國公,並給田宅,封六百戶。[5]

討伐睦伽陀

武德八年 ( 625年 )七月,睦伽陀引突厥入塞,進攻武興。時年八月,當時身為左武侯大將軍的安修仁在且渠川率兵攻打睦伽陀,並成功將其攻破。[6][7]

撫定頡利可汗

頡利可汗(?-634年)為東突厥可汗,在位時多次侵擾大唐。唐太宗於貞觀三年(629年)八月任命李靖為行軍總管,出兵征伐東突厥。貞觀四年(630年)正月,李靖夜襲頡利可汗,後頡利可汗退守鐵山,並遣使至唐朝謝罪,請求歸降。唐太宗遣鴻臚寺卿唐儉、將軍安修仁持節安撫之。後李靖藉機襲擊頡利可汗,大獲全勝。[8][6] 

家族

安修仁為粟特族人,隸屬昭武九姓之一的凉州武威安氏家族。該家族從李氏建唐到朱溫滅唐之間,有多人參與政事,使其在唐朝達到鼎盛。在這個家族中較為人知的有安修仁、安興貴(安修仁之兄)、安元壽(安興貴之子)、安忠敬(安興貴之曾孫)、李抱玉(安忠敬之子)、李抱真(安修仁之玄孫)、李元谅以及李振(李抱真之曾孫)......等人。[9][10][11]

註釋及參考資料

  1. ^ 《唐會要‧卷四十五‧功臣》
  2. ^ 《新唐書‧卷八十六‧列傳第十一》李軌
  3. ^ 《舊唐書‧卷五十五‧列傳第五》李軌
  4. ^ 《資治通鑑‧唐紀二‧卷一百八十六》
  5. ^ 《資治通鑑‧唐紀三‧卷一百八十七》
  6. ^ 6.0 6.1 《冊府元龜》外臣部 凡四十五卷/卷九百八十五 外臣部三十/征討四
  7. ^ 《資治通鑑‧唐紀七‧卷一百九十一》
  8. ^ 《貞觀政要‧卷二‧論任賢第三》李靖
  9. ^ 秦萌.《武威安氏家族漢化過程探究──兼論漢化對延續安氏家族生命力的作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河西學院報2019年04期
  10. ^ 《元和姓纂‧卷四‧安姓》
  11. ^ 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