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及清朝年號列表

这是特色列表,点此获取更多信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宣統帝退位詔書》上書有日期「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宣統」是清朝最後一個年號

清朝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1]後金則是其君主正式稱帝時的前身,兩者總計包括296年[註 1]。清朝沿用著明朝舊制,以帝王年號進行紀年,與以前的中國朝代有所不同,具有滿語漢語兩套名稱[3]。史書及民間一般使用年號來稱呼清朝皇帝[4],且每位皇帝亦多只會使用一個年號,惟太宗皇太極曾經使用兩個年號,「天聰」及「崇德」;穆宗載淳原定的「祺祥」年號則從未正式使用;另外也有學者認為後金的「天命」與「天聰」是汗號紀年而非年號[5]

其中,首個使用的年號為努爾哈赤於1616年所啟用的天命年號,最後一個年號則是溥儀遜位後停用的宣統年號。使用時間最長及次長的分別是達約61年的康熙年號及60年的乾隆年號,但乾隆年號實際上在乾隆帝禪位後仍然在宮中使用,共計大概有約64年時間[註 2];最短的則為使用3年的宣統年號。隨著清朝的滅亡及中華民國的成立,廢除了年號紀年改用民國紀年[8],年號最終從中國歷史上消失[3]

下表列出清朝包括後金使用的13個年號,以及預定啟用但後來取消的祺祥年號。年號釋義以賈越的《清朝皇帝年號考》為主。各年號的使用時間出自《清實錄》及趙爾巽清史稿》。

列表

後金年號

後金總共前後使用2個年號,但有學者認為後金實際使用汗號紀年[5]

年號 君主 啟用日期
(西曆)
終止日期
(西曆)
使用年數 年號釋義 備註 來源
天命 ᠠᠪᡴᠠᡳ ᡶᡠᠯᡳᠩᡤᠠ 太祖
努爾哈赤
天命元年正月初一日
(1616年2月17日)
天命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1627年2月15日)
11年 天之有命[3] 天命十一年九月初一日皇太极即位。
有一說後金只用汗號紀年而非年號,《清實錄》「建元天命」為附會漢制[5]
[9][10][11]
天聰 ᠠᠪᡴᠠᡳ ᠰᡠᡵᡝ 太宗
皇太極
天聰元年正月初一日
(1627年2月16日)
天聰十年四月初十日
(1636年5月14日)
10年 聰明的汗[3] 有一說後金只用汗號紀年而非年號,《清實錄》「建元天聰」為附會漢制[5] [12][11][13]

清朝年號

清朝共啟用了11個年號,其中包括皇太極在改國號建立大清後更改的年號崇德;另有祺祥年號在未啟用之前已經被廢除。當中包括了全中國範圍內使用時間首二名的年號,分別是使用61年及60年的康熙和乾隆年號,乾隆則是在宮中使用最久的年號。

年號 君主 啟用日期
(西曆)
終止日期
(西曆)
使用年數 年號釋義 備註 來源
崇德 ᠸᡝᠰᡳᡥᡠᠨ ᡝᡵᡩᡝᠮᡠᠩᡤᡝ 太宗
皇太極
崇德元年四月十一日
(1636年5月15日)
崇德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644年2月7日)
8年 崇高的才德[3] 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順治帝即位。 [14][13][15]
順治 ᡳᠵᡳᠰᡥᡡᠨ ᡩᠠᠰᠠᠨ 世祖
福臨
順治元年正月初一日
(1644年2月8日)
順治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662年2月17日)
18年 順利統治[3]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九日康熙帝即位。
朝鮮王朝始行清年號[16]
[14][15][17]
康熙 ᡝᠯᡥᡝ ᡨᠠᡳᡶᡳᠨ 聖祖
玄燁
康熙元年正月初一日
(1662年2月18日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723年2月4日)
61年 平安、太平[3]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雍正帝即位。 [14][17][18]
雍正 ᡥᡡᠸᠠᠯᡳᠶᠠᠰᡠᠨ ᡨᠣᠪ 世宗
胤禛
雍正元年正月初一日
(1723年2月5日)
雍正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736年2月11日)
13年 柔和、公正、正直[3] 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日乾隆帝即位。 [14][18][19]
乾隆 ᠠᠪᡴᠠᡳ ᠸᡝᡥᡳᠶᡝᡥᡝ 高宗
弘曆
乾隆元年正月初一日
(1736年2月12日)
乾隆六十年十二月三十日
(1796年2月8日)
60年 天的扶助[3] 乾隆帝退位後宮中仍使用乾隆年號,稱乾隆六十一年至六十四年[6][7] [14][19][20]
嘉慶 ᠰᠠᡳᠴᡠᠩᡤᠠ ᡶᡝᠩᡧᡝᠨ 仁宗
顒琰
嘉慶元年正月初一日
(1796年2月9日)
嘉慶二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1821年2月2日)
25年 幸福福祉[3] 嘉慶元年正月初一日嘉慶帝即位。
嘉慶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道光帝即位。
[14][20][21]
道光 ᡩᠣᡵᠣ ᡝᠯᡩᡝᠩᡤᡝ 宣宗
旻寧
道光元年正月初一日
(1821年2月3日)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三十日
(1851年1月31日)
30年 禮道光明[3] 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咸丰帝即位。 [22][21][23]
咸丰 ᡤᡠᠪᠴᡳ ᡝᠯᡤᡳᠶᡝᠩᡤᡝ 文宗
奕詝
咸豐元年正月初一日
(1851年2月1日)
咸豐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1862年1月29日)
11年 一切豐足[3] 咸豐十一年十月初九日同治帝即位。 [22][23][24]
祺祥 ᡶᡝᠩᠰᡝᠩᡤᡝ ᠰᠠᠪᡳᠩᡤᠠ 穆宗
載淳
未正式使用 顧命八大臣原定年號,後因辛酉政变而廢除。 [22][24]
同治 ᠶᠣᠣᠨᡳᠩᡤᠠ ᡩᠠᠰᠠᠨ 同治元年正月初一日
(1862年1月30日)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875年2月5日)
13年 共同治政[3] [22][24][25]
光绪 ᠪᠠᡩᠠᡵᠠᠩᡤᠠ ᡩᠣᡵᠣ 德宗
載湉
光緒元年正月初一日
(1875年2月6日)
光緒三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1909年1月21日)
34年 開展禮道[3] 光緒元年正月二十日光緒帝即位。
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溥仪即位。
[22][25][26]
宣統 ᡤᡝᡥᡠᠩᡤᡝ ᠶᠣᠰᠣ 溥仪[註 3] 宣統元年正月初一日
(1909年1月22日)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1912年2月12日)
3年 光明之路[3]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宣布《宣統帝退位詔書》後仍於宮中使用,直至1924年為止。
張勳在發動復辟時曾改民國六年(1917年)7月1日為宣統九年五月初十日。
[22][26][27][28]

年號相關

類別 名稱
歷史與文化 康熙曆獄[29]康乾盛世[30][31](或稱康雍乾盛世[32]乾嘉學派[33][34]同光中兴[35](或稱同治中興[36]同光體[37]
古籍文獻圖錄 康熙字典[38]、《康熙起居注[39]、《康熙皇輿全覽圖[40]、《康熙南巡圖[41]、《乾隆南巡圖[42]
貨幣 天命通寶[43]天聰通寶[44]順治通寶[45]康熙通寶[46]雍正通寶[47]乾隆通寶[48]嘉慶通寶[49]道光通寶[50]咸豐通寶[51]咸豐重寶[51]咸豐元寶[51]祺祥通寶[52]祺祥重寶[52]同治通寶[53]同治重寶[53]光緒通寶[54]光緒重寶[54]宣統通寶[55]

注釋

  1. ^ 後金共計20年,清朝共計276年[2]
  2. ^ 例如《萬歲爺進藥底簿》封皮上書「乾隆六十三年」[6],以及《大清乾隆六十四年歲次己未時憲書》所用的書名[7]
  3. ^ 民間有稱“遜帝”、“末帝”。

參考來源

  1. ^ 葉紅 2000,第65頁.
  2. ^ 徐俊 2000,第302、308頁.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賈越 2012,第79頁.
  4. ^ 馮天瑜 2016,第28頁.
  5. ^ 5.0 5.1 5.2 5.3 蔡美彪 1987,第133-146頁.
  6. ^ 6.0 6.1 陳可冀. 清宮醫案集成(上) (PDF). 科學出版社. [20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3-30). 
  7. ^ 7.0 7.1 大清乾隆六十四年歲次己未時憲書. 典藏臺灣.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8. ^ 孫中山. 链接至维基文库 臨時大總統改曆改元通電. 维基文库. 各省都督鑑: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經由各省代表團議決,由本總統頒行。訂定于陽曆正月十五日,補祝新年。請布告。孫文。 
  9. ^ 李崇智 2004,第222頁.
  10. ^ 勒德洪. 链接至维基文库 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五. 维基文库, 5. (天命元年正月壬申朔)于是上乃降御座焚香告天,率貝勒諸臣行三跪九叩首禮。上復升御座眾貝勒大臣各率本旗、行慶賀禮,建元天命,以是年為天命元年。 
  11. ^ 11.0 11.1 趙爾巽. 链接至维基文库 清史稿本紀二太宗本紀一. 维基文库, 2. 天命十一年丙寅九月庚午朔,即位於瀋陽。詔以明年為天聰元年。 
  12. ^ 李崇智 2004,第222-223頁.
  13. ^ 13.0 13.1 趙爾巽. 链接至维基文库 清史稿本紀三太宗本紀二. 维基文库, 3. 崇德元年夏四月乙酉,祭告天地,行受尊號禮,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清,改元崇德,群臣上尊號曰寬溫仁聖皇帝,受朝賀。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李崇智 2004,第223頁.
  15. ^ 15.0 15.1 趙爾巽. 链接至维基文库 清史稿本紀四世祖本紀一. 维基文库, 4. (崇德八年八月)丁亥,上即皇帝位於篤恭殿。詔以明年為順治元年,肆赦常所不原者。 
  16. ^ 徐紅嵐 1998,第253頁.
  17. ^ 17.0 17.1 馬齊. 链接至维基文库 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之一. 维基文库, 1. (順治十八年正月)己未,上即皇帝位。是日黎明,遣輔國公都統穆琛,祭告昊天上帝。祝文曰:「順治十八年辛丑正月辛亥朔初九日己未,皇太子臣玄燁昭告於昊天上帝之前,曰:……於正月初九日,即皇帝位。……敬圖覲光揚烈,用紹無疆之休,其以明年為康熙元年。……」 
  18. ^ 18.0 18.1 鄂爾泰. 链接至维基文库 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之一. 维基文库, 1. (雍正十三年九月)辛丑,上即皇帝位。……詔曰:「……朕勉徇輿情,暫抑悲痛,於是月二十日,祗告天地宗廟社稷,即皇帝位,以明年為雍正元年。……」 
  19. ^ 19.0 19.1 趙爾巽. 链接至维基文库 清史稿本紀十高宗本紀一. 维基文库, 10. (雍正十三年九月)己亥,上即位於太和殿,以明年為乾隆元年。 
  20. ^ 20.0 20.1 趙爾巽. 链接至维基文库 清史稿本紀十五高宗本紀六. 维基文库, 15. (乾隆六十年)九月辛亥,上御勤政殿,召皇子、皇孫、王、公、大臣等入見,宣示立皇十五子嘉親王為皇太子,明年為嗣皇帝嘉慶元年。 趙爾巽. 链接至维基文库 清史稿本紀十六仁宗本紀. 维基文库, 16. 嘉慶元年丙辰春正月戊辰朔,舉行內禪,上侍高宗遍禮於堂子、奉先殿、壽皇殿。高宗御太和殿,授璽。上即位,尊高宗為太上皇帝,訓政。 
  21. ^ 21.0 21.1 趙爾巽. 链接至维基文库 清史稿本紀十七宣宗本紀一. 维基文库, 17. (嘉慶二十五年八月)庚戌,上即皇帝位於太和殿,告祭天地、太廟、社稷,頒詔天下,以明年為道光元年。 
  22.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李崇智 2004,第224頁.
  23. ^ 23.0 23.1 趙爾巽. 链接至维基文库 清史稿本紀二十文宗本紀. 维基文库, 20. (道光三十年正月)宣宗崩,己未,上即位,頒詔覃恩,以明年為咸豐元年。 
  24. ^ 24.0 24.1 24.2 趙爾巽. 链接至维基文库 清史稿二十一穆宗本紀一. 维基文库, 21. (咸豐十一年七月)乙卯,定年號祺祥。……(十月)戊午,大行皇帝梓宮至京,奉安於乾清宮。庚申,詔改祺祥為同治。……甲子,上御太和殿即皇帝位,受朝。頒詔天下,以明年為同治元年,加恩中外,罪非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25. ^ 25.0 25.1 趙爾巽. 链接至维基文库 清史稿本紀二十三德宗本紀一. 维基文库, 23.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癸酉,穆宗崩,無嗣。……癸未,詔惇親王、恭親王、孚郡王諭旨章奏勿書名,召對宴賚免叩拜。甲辰,詔以明年為光緒元年。……光緒元年乙亥春正月……戊午,上御太和殿,即皇帝位,頒赦詔,開恩科。 
  26. ^ 26.0 26.1 趙爾巽. 链接至维基文库 清史稿本紀二十五宣統皇帝本紀. 维基文库, 25. (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辛卯,帝即位於太和殿,以明年為宣統元年。頒詔天下,罪非常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27. ^ 馮賀軍. 宣統年號. 故宮博物院.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0). 
  28. ^ 李茂盛. 山西王閻錫山. 崧燁文化. [2022-03-10]. ISBN 978986516078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隨即發表「詔書」,宣佈溥儀自即日起「臨朝聽政,收回大權,與民更始」,並改民國六年七月一日為宣統九年五月十日。 
  29. ^ 黃一農. 擇日之爭與康熙曆獄 (PDF). 漢學研究中心.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30. ^ 楊中強. 簡述「康乾盛世」時期直隸農民的遭遇和反抗鬥爭.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第4期. 
  31. ^ 李強, 徐康寧, 魏巍. 「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嗎?——基於經濟數據測算的分析. 北京社會科學2013年第1期. 
  32. ^ 鄒范平. 康雍乾盛世中的君臣關係. 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4. ISBN 9787224111712. 
  33. ^ 周維衍. 乾嘉學派的產生與文字獄並無因果關係. 學術月刊1983年第3期. 
  34. ^ 王冬芳. 中國的文藝復興—乾嘉學派—兼與「逃避說」商榷. 中正大學滿洲研究.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35. ^ 李書緯. 晚清外交七十年(第二部):同光中興之與狼共舞. 東方出版社. 1993. ISBN 9787506098786. 
  36. ^ 芮瑪麗. 同治中興:中國保守主義的最後抵抗(1862~1874).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 ISBN 7-500-43258-5. 
  37. ^ 錢仲聯. 夢苕盦論集:論同光體. 中華書局. 1993. ISBN 9787101007978. 
  38. ^ 張玉書. 链接至维基文库 康熙字典. 维基文库. 
  39.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康熙起居注. 中華書局. 1984. 
  40. ^ 李孝聰. 記康熙《皇輿全覽圖》的測繪及其版本 (PDF). 故宮學術季刊民國101年秋季.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3-24). 
  41. ^ 王翬等康熙南巡圖卷. 故宮博物院.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9). 
  42. ^ 王宏鈞. 乾隆南巡圖研究. 文物出版社. 2010-08. ISBN 9787501029716. 
  43. ^ 丁福保 1992,第173-174頁.
  44. ^ 丁福保 1992,第174頁.
  45. ^ 丁福保 1992,第174-176頁.
  46. ^ 丁福保 1992,第176-177頁.
  47. ^ 丁福保 1992,第178頁.
  48. ^ 丁福保 1992,第178-180頁.
  49. ^ 丁福保 1992,第180-182頁.
  50. ^ 丁福保 1992,第182-183頁.
  51. ^ 51.0 51.1 51.2 丁福保 1992,第183-204頁.
  52. ^ 52.0 52.1 丁福保 1992,第204頁.
  53. ^ 53.0 53.1 丁福保 1992,第204-205頁.
  54. ^ 54.0 54.1 丁福保 1992,第205-208頁.
  55. ^ 丁福保 1992,第208頁.

參考書籍

  • 蔡美彪. 大清国建号前的国号、族名与纪年 歷史研究1987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06. ISSN 0459-1909. 
  • 丁福保原編, 馬定祥批注. 歷代古錢圖說.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08. ISBN 7-208-01435-3. 
  • 徐紅嵐. 中日朝三國歷史紀年表.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8-05. ISBN 7538246193. 
  • 葉紅, 胡阿祥. 大清國號述論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0年第4期. 陝西師範大學. 2000-10. ISSN 1001-5205. 
  • 徐俊. 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11. ISBN 9787562222774. 
  • 李崇智. 中国历代年号考(修訂本). 中華書局. 2004-12. ISBN 9787101090185. 
  • 賈越. 清朝皇帝年號考 北方文物2012年第4期. 北方文物雜誌社. 2012-10. ISSN 1001-0483. 
  • 馮天瑜. 明清年號探微 (pdf). 武漢: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6年第3期. [2021-1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25).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