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溪 (濁水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水溪
阿拔泉溪
正值枯水期的清水溪,遠方是濁水溪國道三號。(攝於台3線236K,近南雲大橋竹山方向之橋頭。)
流域
流向濁水溪
源頭 
 - 位置大塔山
 - 海拔2,663米(8,737英尺)
河口觸口
面積421平方公里(163平方英里)
流經国家 中華民國臺灣
位置雲林縣南投縣嘉義縣
本貌
長度51公里(32英里)
清水溪在中游(桶頭河段)出現攻擊坡。

清水溪,原名阿拔泉溪[1][2],位於台灣中部,為濁水溪的支流,河長51公里,流域分佈於雲林縣南投縣嘉義縣。由於清水溪在觸口山與濁水溪匯合時,清水、濁水同流,因為濁水的水量比較大,顏色又濃,清水混合濁水,一清一濁,故得名[3]

清水溪的上游為阿里山溪,發源於阿里山山脈標高2,663公尺的大塔山[4],其主流至豐山附近與石鼓盤溪會合後,才始稱「清水溪」。清水溪的主流轉向西,在流經草嶺、倒交山後,再轉向北,流經樟湖、檳榔宅後,至桶頭開始,河道兩度方向改變,因此出現河階攻擊坡,繼續流經林頂瑞竹過溪,最後於觸口注入濁水溪主流。

地理

清水溪流域的地形東南側較高,向西北側降低,地表岩層分布以中新世桂竹林層的砂岩為主[2]。土壤為沖積土,由砂礫及粘土混合而成,土壤為暗灰色至橄欖灰色、褐黑色,黏性高,無污染,含豐富有機物質氮、磷、鉀、矽酸鎂,適宜農耕[3]

歷史

位處清水溪上游的雲林縣古坑鄉草嶺,當地的堀坔山由於地形、岩性、地質等因素,加上地震、豪雨誘發,自1862年至今已有四次山崩造成堰塞湖的紀錄[5]。1898年(明治31年)發生戊戌大水災草嶺潭第一次潰決,造成下游的濁水溪流路北移,洪水回歸舊濁水溪故道,使舊濁水溪成為濁水溪下游的主流,洪水亦造成二水溪州北斗田尾埤頭二林都有嚴重水患,洪水沖破河岸,北斗街全市浸水,四塊厝、沙仔崙、曾厝崙、北勢寮土地大量流失,埤頭庄、田尾鄉也災情慘重[6]

1941年至1942年第二次形成堰塞湖,1951年(民國40年)中華民國國軍第75軍16師工兵營奉命開鑿草嶺間的公路,以利草嶺潭開發,並協助整修草嶺潭天然土壩的坍方,於該年5月18日清晨,由於連日豪雨造成山洪暴發,土壩潰決,奪走了74名官兵的性命[5]。1979年(民國68年)8月15日,草嶺潭又因豪雨而形成,但很快在8月24日就因豪雨而潰決,並未造成災害[5]

1999年(民國88年)發生921大地震後,草嶺再度形成一個蓄水量4,600萬立方公尺的草嶺潭,稱為「新草嶺潭」,崩坍土方量高達1億2千萬立方公尺,土壩高約有40~50公尺,阻塞河道長達約4,815公尺,2004年(民國93年)敏督利颱風帶來大量砂石,再度把新草嶺潭填滿[5]

交通與產業

清水溪流域交通路線以縣道149號(鯉南路)南北貫穿其中,北起南投縣竹山鎮,往西南至雲林縣古坑鄉,自竹山市街以南大致沿著清水溪河岸往上游方向前進[2]。此外縣道149線向東轉接投49線可鄰近鹿谷鄉[2]

本區產業以農業為主,多種植茶葉竹筍柳丁咖啡等為當地特產,沿途景象多以茶園、果園或竹林為主[2]

清水溪水系主要河川

內湖坑溪的侵蝕而造就出萬年峽谷,其溪水流向清水溪。

周邊景點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阿拔泉溪、瑞龍瀑布. 南投縣竹山鎮公所. [2015-09-08]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2.4 王豐仁. 竹山與草嶺一帶峽瀑之美 (PDF). 中央地質調查所第32卷第2期. 2013 [2015-09-08] (中文(臺灣)). [失效連結]
  3. ^ 3.0 3.1 清水溪. 走讀台灣─雲林縣林內鄉. [2015-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中文(臺灣)). 
  4. ^ 阿里山鄉公所:地理與環境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8-10-07.
  5. ^ 5.0 5.1 5.2 5.3 濁水溪支流治理. 水利署第四河川局. [2015-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臺灣)). 
  6. ^ 張素玢. 與河爭地 -- 濁水溪河川地的利用與環境變遷.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2015-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5)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