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廷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潘廷逢
潘廷逢
珠峰
出生1847年
 阮朝乂安省羅山縣
逝世1896年1月21日
 法属印度支那乂安省
国籍 越南
运动勤王運動

潘廷逢越南语Phan Đình Phùng潘廷逢,1847年6月6日—1896年1月21日),字珠峰越南阮朝兩圻經略大使,著名军事家、儒學學者。越南勤王運動義軍首領之一。

家世

潘廷逢生於乂安省德壽府羅山縣越安總安仝社東泰村(今河靜省德壽縣松影社)的一個書香門第裡。其祖先自後黎朝開始便在朝廷裡擔任官職。父親潘廷選紹治四年副榜,三弟潘廷運為嗣德二十一年副榜,長兄潘廷述則考中舉人。

生平

嗣德二十九年(1876年),潘廷逢考中舉人[1]。次年(1877年),他參加會試中格,在庭試中考中三甲同進士出身,是該科第一名庭元[2]嗣德帝治下潘廷逢迅速晉升,並因他的正直上和對腐敗不妥協的姿態而出名。潘廷逢擔任御史期間,曾多次上書批評官吏甚至皇帝,調查並撤除了許多無能和腐敗的官員。

1883年,嗣德帝駕崩,遺詔立阮福膺禛(育德帝)為嗣,由阮文祥尊室說陳踐誠擔任輔政大臣。不久,阮文祥、尊室說便廢黜育德帝,改立阮福洪佚(協和帝)為新君。沒有官員敢於抗命,唯獨御史潘廷逢反對,被關入監獄,隨後革職,放逐回家鄉。

1885年,兵部尚書尊室說以咸宜帝的名義發佈《勤王詔》,號召越南人起兵反抗法國的殖民統治,拉開了勤王運動的序幕。潘廷逢在家鄉舉兵響應,被咸宜帝封為協督軍務大臣。不久法國人另立同慶帝為傀儡君主,咸宜帝退往山中繼續抵抗。1888年,咸宜帝被張光玉出賣,遭法國逮捕,被放逐到阿爾及利亞,運動宣告結束。

勤王運動失敗後,潘廷逢逃到香溪縣(今屬河靜省),開闢屯田,圖謀東山再起。他派人去中國和暹羅學習鑄造槍支彈藥的方法。1893年,潘廷逢在香溪再次發動反對法國殖民統治的起義。他率軍突襲了出賣咸宜帝的張光玉並斬首。他的起義受到越南人的響應,勢力越來越壯大。法國殖民政府多次鎮壓,都未能成功。潘廷逢和他的副將高勝在叢林中展開游擊戰,並發展間諜網、基地和小武器工廠。根據法國人戈塞林上尉(Gosselin)在《安南帝國》(L'Empire d'Annam)一書中的描述,潘廷逢是一個有軍事才能的將領,他使用西式方法訓練部下,全軍都裝備了自行製造的西洋式槍支。不過由於槍筒上沒有來福線,故而射程不遠。

殖民政府無法鎮壓起義軍,令其同鄉黃高啟寫信勸降,遭到拒絕。殖民政府便派人挖掘了他的祖墳,將潘廷逢父親的骸骨投入江中;又拘捕了他的親屬,威脅說若不投降便將其家屬殺害。但潘廷逢仍拒絕屈服。

殖民政府任命平定總督阮紳為欽命節制軍務,領兵圍剿。起義軍副將高勝在1893年末一次戰鬥中被殺害。長達十年的鬥爭最終使潘廷逢的實力耗盡,他在被法國人包圍時死去。其死因,法國殖民政府方面聲稱潘廷逢死於痢疾,但後來的越共學者卻聲稱潘廷逢是英勇戰死的[3]

潘廷逢的筆跡

潘廷逢臨終前作詩一首:

潘廷逢死後,起義軍群龍無首,起義宣告失敗。吳廷可奉命掘開了潘廷逢的墳墓,棺面有咸宜帝敕賜的兩圻經略大使平西大帥之印,遂將其遺體用火燒毀,將其挫骨揚灰。[4]

評價

潘佩珠胡志明都對潘廷逢甚為尊崇,稱讚他是越南的一位民族英雄。不論北越還是南越都對他評價很高。今日越南有不少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

注釋

  1. ^ 《國朝鄉科錄》卷四. [2017-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6). 
  2. ^ 《國朝科榜錄》. [2017-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3. ^ 2002年改訂越南七年級歷史教科書
  4. ^ 潘佩珠. 越南亡國史 (文言文). 逢既死,法人購得逢屍者,有厚賞,然逢麾下無肯指引者,法人遍求諸山中,得山蠻指逢墓處,法人發其屍,驗之,有枝指,棺面有咸宜帝敕賜兩圻經略大使平西大帥之印,乃出其屍,沃以火油,燒之,恐有斂灰而葬者,復散其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