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培正中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22°12′04.6″N 113°32′52.5″E / 22.201278°N 113.547917°E / 22.201278; 113.547917

澳門培正中學
Escola Secundária Pui Ching
Pui Ching Middle School
地址 澳門高士德大馬路7號
Avenida de Horta e Costa, No.7, Macau
类型私立學校
宗教背景基督教浸禮宗
创办日期1938年
学区望德堂區
校長高錦輝
副校长郭敬文陳敬濂楊佩欣
教師人數約400
年级中小幼共15級
学生人数約4,500
語言中文英文
校园面积約8,000平方米(12亩)
校訓至善至正
校色  
電話號碼+85328529333
传真號碼+85328339056
学校网址www.puiching.edu.mo
地圖

澳門培正中學(英語:Pui Ching Middle SchoolMacau ;葡萄牙語:Escola Secundária Pui Ching)原為廣州培正中學澳門開設的分校,它是澳門一所傳統名校。1938年,因為抗日戰爭的關係,廣州培正全體師生遷校至澳門,使得培正不至因為戰亂而停辦,這又視為澳門培正之始。

歷史

早期, 1889年,李濟良馮景謙廖德山李賢士楊海峰等人為實現興辦新學,籌劃興辦華人基督教新教)學校。融入基督教教義,並按照《聖經十誡,免學童入塾跪拜偶像學校取名「培正書院」,其名意義取「培植教會子弟,免送俗塾,有失正虞也。」創校首30年,多次因財政困乏而險告停辦。

1907年,培正廣州東山買地,與建校舍,為長遠辦學作出計劃。直至1915年,學校陷入嚴重財困。張立才張新基發起「培正維持會」,楊海峰曾說:「寧我儕先培正而死,勿令培正死於我儕之手。」

近代

1918年,培正校友黃啟明接任校長,並受校董會命令於創校30週年期間前往國外籌款十五萬,以作培正未來發展之用。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屢犯中國國境,培正師生負起抗日救國職志,組織宣傳隊宣揚愛國思想。

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壓境,培正遷校址至鶴山

1938年1月,學校由廣州遷址至澳門。戰火期間,在澳門鶴山坪石桂林湖南江西均有培正師生上課。培正師生在外更投入抗戰工作,包括繼續組織宣傳隊傳播愛國思想、向難童提供免費學額、發起「每人每日一仙捐款運動」、「節衣運動」及「募集寒衣運動」。

1939年,黃啟明校長在香港去世長辭。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培正隨即進行復員工作,澳門師生分批返回廣州。數月之間,廣州及香港兩地校舍次第回收。

澳門方面,繼續以分校形式留設小學,由趙璧蘭(黃啟明校長遺孀)出掌主任。

1947年,澳校重設初中。

1949年,為慶祝成立十周年紀念,特新建教室四間。

現代

1950年,原遷澳之「私立廣州培正中學澳門分校」正式正名為「澳門培正中學」,李炎玲出任校長。

1953年,李炎玲校長調職,傅漁冰接任校長,並於同年開辦高中

1962年,傅漁冰校長離職,林湛繼任校長。林湛校長在任期間,因澳門受經濟衰退及社會動盪不安的時局影響,師生合力在困難中謀求發展,以穩定校務。同年,澳校率先改中學五年制,由中一開始實施,並於1967年秋開辦中六(大學預科)課程。林湛校長籌建「七十五周年紀念堂」,於1972年啟用。

1974年,林湛校長退休,鄺秉仁接任校長,並提出三大辦學方針,以配合學校發展需要。包括:

  • 「提高教學質量」:為首要任務,課程設置參照港澳兩地,按實際需要制訂施行。
  • 「改善學習環境」:先後籌建D座課室大樓、興建「創校九十周年紀念培正大樓」及E座教學大樓「創校九十五周年紀念堂」。
  • 「保持嚴謹校風」:重視同學之品德教育,以基督教信仰為基礎,服務社會為標的,要求學生德、智、體、群、靈五育並重,以發揚校風傳統。

1976年,鄺秉仁校長獲澳督委任為第一屆立法會議員,於1980年連任,於1981年獲葡國總統頒授公共教育文職功績司令級勳章葡萄牙語Ordem da Instrução Pública,以表彰其對澳門教育之貢獻。

1985年,鄺秉仁校長榮休,康顯揚接任校長,秉持三大方針繼續發展。

1995年,康顯揚校長榮休,李祥立接任校長,支持教師專業發展,出版《培正學報》;鼓勵師生合作,開展各科的研究型課程,並提倡利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建立各科的網上學習平台

當代

2003年,澳校以「繼往開來,與時並進」的理念,訂定「發展優質教育,創建美好校園」發展計劃

2006年,李祥立校長榮休,高錦輝接任校長。

2012年,開始建FABLAB創新科教館,并開始有設計科學課程

2015年夏,C座教學大樓進行外牆瓷磚翻新工程,從褐色更新至黃色

2019年,130周年校慶。

2021年,高錦輝校長獲特首委任為第七屆官委議員

現況

規模

澳門培正包括幼稚園、小學及中學部,全校學生人數超過三千二百人,教職員逾二百四十位。

學制上,幼稚園實施三年制、小學六年制及初、高中各三年制。澳門培正是一所文法中學,實行母語教學。

畢業生以升學為主,每年有97%以上考進國內外及澳門等地的大專院校深造。

幼稚園有信,望,愛,善四班小學各級設有信、望、愛、善、正五班, 初中設有信、望、愛、善、正、光六班(由2018年起開設光班),而高中設有信、望、愛、善、正、光六班(由2021年起開設光班),其中的信、望為理組班,愛、善為文商組班,正為文理組班(2021學年起改為應用理組班)。

培正秉承「至善至正」的校訓,堅持「德智體群美靈,六育均衡發展」的教育目標,積極貫徹「提高教學質量,改善學習環境,保持嚴謹校風」的辦學方針。

校址位於高士德大馬路7號,佔地七千五百平方公尺。

環境及硬件設施

校園中央矗立有A座行政大樓,原為盧家住所,古色古香,建築別具風格,被中國政府列為建築及文化遺產。先後興建之五棟教學大樓,每層走廊設有花槽,綠化和美化校園。

校園內設置有各種設施,供教學及活動之用,包括:

中小幼各班課室設有投影機、電腦、無線Wifi盒、Apple TV等,以利教學。

目前,澳門培正根據其「創建美好校園」發展計劃,積極更新教學硬體設備,已完成E座教學大樓的翻新工程,B座重建工程亦已竣工並命名為「創校115周年紀念大樓」。在2007年起,在原來小食部及F座的位置興建十層高的H座,於2009年落成使用並命名為「創校120周年紀念大樓」。

社團及組織

級社

成立級社培正的傳統,每一個畢業班年級皆於小五年級成立級社,社名由穗、港、澳三地的培正學生投票決定,社旗由港澳學生以習作方式輪流設計。設立級社的目的是要薪火相傳,並聯繫畢業後的舊生,使聚首一堂。

(年份按照香港培正中學畢業生之畢業年份)


管理架構

  • 校監:羅永祥
  • 校長:高錦輝
  • 副校長兼總務主任:郭敬文
  • 副校長:陳敬濂
  • 副校長兼教務主任:楊佩欣
  • 德育主任:梁永棠
  • 行政主任:陳志誠

學校標識

校色

校色分為紅色藍色,學生被稱為「紅藍兒女」,而學校的優良傳統被校友們稱為「紅藍精神」。

  • 紅色:代表感性——澎湃的熱情,充滿熱誠,火熱的心,特別是基督的愛心。
  • 藍色:代表理性——冷靜機智,週到的思考和策劃,堅持,避免衝動和魯莽。

校訓——至善至正

有中西文化合璧的意味。

基督教意義

孔子思想意義

  • 「至」:一有「最和極」意思,最正與最善之事是培正人追求的目標。二是「達到或追求」意思,只要是培正人,都要終身追求「善與正」。
  • 「善」:有如大學句「止於至善」。

校徽

釋義:中間的書本圖案「至善至正」校訓。紅色的圓盤代表太陽,每個方向有七道光芒指向四方,代表火熱的心。圍著光芒的正方形,代表該校成員做事要有規範和原則或抱負,不能任意而行。而四條線亦可喻德、智、體、群四育。四線等長相連者,示四育並重。藍色和四顆星星代表無限的宇宙,喻要放開懷抱,目光遠大,要像星星那樣自發光耀於長空。再向外面是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循圈而列。最外面的紅色圓圈表示靈活處事,內里的正方形則代表做人的原則,外圓內方,教人們既要處理好人際關係,又需堅守原則,不可以隨波逐流。

校旗歌

為培正同學在進行如聚會、比賽等活動時作激勵士氣之用,相當於啦啦隊歌。

歌詞:

校園風貌

歷任校長

任數 姓名 在任時間
1 李炎玲 1950年-1953年
2 傅漁冰 1953年-1962年
3 林湛 1962年-1974年
4 鄺秉仁 1974年-1985年
5 康顯揚 1985年-1995年
6 李祥立 1995年-2006年
7 高錦輝 2006年-今

(只列出在澳校從廣州分校獨立經營後上任之培正校長)

知名/傑出校友

参考文献

  1. ^ 八方相當年:李國麟原來識摩斯密碼 - 李八方. 香港蘋果日報. 2017-10-31 [201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3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