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善化牛墟
善化牛墟遺址紀念碑

牛墟是一種定期舉行的露天牛隻買賣市集。臺灣在日治時期曾一度有八十餘處牛墟。

沿革

早期的大型牛墟交易量一日可達1000頭以上,因工業社會逐漸取代農業社會,牛隻交易量大不如昔。但因一般民眾喜愛到場觀看,市況依然熱鬧。農業時代買賣牛隻靠牛販,牛販仲介雙方買賣,口才雖是一流,但不一定如此清清楚楚識字,因此牛販之間發明一套專用術語及計算符號。牛販為求交易成功,常在牛隻身上動手腳。例如開墟前日把牛牽到池塘,挖取「白仙土」給牛隻「打扮」、強迫牛隻喝水、餵飽嫩草等,交易時牛隻看起來肥碩多肉,價位便可抬高。因此早期台灣有句諺語:「交官窮,交鬼死,交到牛販呷料(虧)米」。

牛隻交易須經四道步驟,來鑑定牛隻的好壞、強弱、老幼:

  1. 摸齒:牛隻健康檢查-方法將手放入牛嘴中摸齒,牛有八前齒,九齒為牛公,十齒為牛王,表示牛隻強壯無比,買主有大豐收吉利之意。
  2. 試步:牛隻體型均勻,四肢邁步穩重,任何大小須附和恰到好處。
  3. 考車:是牛墟中最有看頭與吸引人之一,將牛車四車輪閂死,幾部牛車相連,加重牛車上載重,加石臼或請多人坐上牛車,由牛隻拉動考驗牛拉力、耐力高底做為價位好壞。
  4. 試犁:判斷牛隻拉犁靈活敏捷,熟練穩健,條理有序也是從關係牛隻命運動向,若不合格即成宰場肉牛。

以上合格且買主中意,即可討價還價。雙方成交時,賣主需買條新繩子,給牛隻披掛紅彩當做「嫁妝」,牛販再跟買主說些吉祥話而完成交易[1][2][3]

在牛墟市集裡,除了牛隻交易外,還有一般市集常見的各種「跑江湖」攤位,包括藥品農耕機具、百貨農產品衣物食品點心等。由於售價便宜,頗受中、低消費能力者歡迎。牛墟日物品交易非常熱絡,人潮擁擠,也是器材體驗台灣特有農業文化的最佳時機。

現況

由於時代的變遷,目前較具規模者僅餘3處,而且早已不是純粹的牛市集。

  • 北港牛墟:位於雲林縣北港鎮,墟期為每旬的三、六、九日
  • 善化牛墟:位於臺南市善化區,墟期為每旬的二、五、八日[4]
  • 鹽水牛墟:位於臺南市鹽水區,墟期為每旬的一、四、七日

參考資料

  1. ^ 唐德塹,善化鎮鄉土誌,1982年9月精裝,編者自行出版
  2. ^ 郭春暉,台灣牛墟的腳步,南瀛文教基金會出版,1997.2,平裝
  3. ^ 王世雄編,珍藏灣裡街百年影像-20世紀善化影像, 增訂一版,喜年年攝影出版,2007.6,平裝,ISBN 978-986-82747-1-6
  4. ^ 邱淵惠,台灣牛圖像,高苑技術學院通識中心. [2008-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