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嶺街小劇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牯嶺街小劇場
Guling Street Avant-garde Theater
中正二分局小劇場
小劇場現貌
地圖
曾用名中正二分局小劇場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坐標25°01′54″N 121°30′55″E / 25.031722°N 121.51535°E / 25.031722; 121.51535坐标25°01′54″N 121°30′55″E / 25.031722°N 121.51535°E / 25.031722; 121.51535
所有者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營運者臺北市小劇場聯盟(1998~2001)
如果兒童劇團 (2001~2005)
身體氣象館(2005~)
類型小劇場
座位数50-70人
現用途小劇場
建造
完工1954年
啟用2002年
翻修2001年、2018年
擴建1959年
重開2020年
網站
www.glt.org.tw

牯嶺街小劇場為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小劇場。是臺灣首個規劃為前衛劇場的表演公共場所,也是台北市第一個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為藝文空間,並委由民間經營之場地。

歷史

建築沿革

牯嶺街小劇場
經復舊工程後的小劇場
位置臺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建成时间1954年
官方名称原警察局中正二分局(牯嶺街小劇場)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衙署
评定时间2014年4月8日
詳細登錄資料

牯嶺街小劇場原址推測為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前後興建之連棟木造官舍,戰後於1954年由台北市政府警察局接收並增設第七分局。因台北市改制直轄市、行政區域調整,先後曾更名古亭分局、中正第二分局。

前棟現存可見二層磚造鋼筋混凝土建築部分,為因應第七分局增設於1954年在原木造官舍上新建,1958-1969年之間再擴建東側後棟為三層樓廳舍。

1995年中正第二分局遷離至南海路與重慶南路的新建大樓,建物移交台北市政府新聞處管理。後經1997年、2000年兩度依展演需求改造場館。於2001年正式定名為「牯嶺街小劇場」。小劇場空間共有三層樓,一樓為服務台大廳及劇場;二樓為藝文空間與行政辦公室;三樓為排練場。今日一樓劇場後方仍保留三間拘留室。

2014年,因其保留戰後衙署建築特色,以及見證閒置空間再利⽤之政策實施與⼩劇場發展的歷史,由台北市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1]


小劇場

第一次整修工程後的小劇場

陳梅毛江世芳鴻鴻等人成立「臺北市小劇場聯盟」,爭取該地做為小劇場之用,1997年由台北市政府新聞處負責規劃成小劇場展演空間

1999年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成立,小劇場移交文化局管理,於2001年設立「中正二分局小劇場」,並正式對外公開徵選委託營運管理單位。

2001年,由趙自強負責的如果兒童劇團經營管理,更名為「牯嶺街小劇場」。2002年3月,牯嶺街小劇場正式對外開放。

2005年7月起,由王墨林負責的身體氣象館統籌,策劃及營運則由該劇場的經營管理處執行。

2018年,配合台北市政府辦理歷史建築修復工程,劇場於1月1日起閉館,工程於2018年10月開工至2020年6月完工。2020年8月由營運單位身體氣象館發起募資計畫[2]。並於10月重啟試營運,2021年獲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環境文化類優質獎。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