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像廣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皇后像廣場
Statue Square
皇后像廣場(2008年)
基本資料
類型廣場
位置 香港香港島中環
坐标22°16′52″N 114°09′35″E / 22.281131°N 114.159837°E / 22.281131; 114.159837坐标22°16′52″N 114°09′35″E / 22.281131°N 114.159837°E / 22.281131; 114.159837
開放1897年 (1897)
營運者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狀態全年開放
停車場1950-1964年(臨時)[1]
連接交通港鐵巴士
設施噴水池、涼亭及園林綠化設施
地圖
皇后像廣場在香港的位置
地圖

皇后像廣場(英語:Statue Square)是香港的一個廣場,位於香港島中環,為早年維多利亞城地標性廣場建築。原本設置維多利亞女王銅像,惟現時已經沒有任何英國皇室成員的銅像,僅保留了一座紀念銀行家昃臣爵士的銅像。政府於1960年代將廣場重建成現貌,供市民休憩之用。

歷史

1920年代的皇后像廣場
皇后像廣場重建前的面貌(1955年),廣場內的銅像被移走,拱頂亭座亦被清拆,並成為臨時停車場

皇后像廣場原名皇家廣場,用地是1880年代填海所得的土地。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王登基60周年,香港政府鑄造了一座女王的銅像,並於1896年5月28日在中央廣場揭幕。女王銅像是意大利裔雕塑家馬里奧·拉基英语Mario Raggi的作品[2][3],另外兩座位於加拿大多倫多南非金伯利的同款銅像亦由他建造[4]。重達3噸的女王銅像,放置位於中央廣場核心位置(遮打道獲多利街交界)的拱頂亭座之內,與皇后像停泊處(第一代皇后碼頭)構成中軸線。1897年,政府將中央廣場更名為皇后像廣場,「皇后」一詞實際是政府官員將英文「女王」一詞「Queen」誤譯所致。

廣場南部為一片草坪,中央為貫通德輔道中遮打道的獲多利街。1902年7月5日,干諾公爵(維多利亞女王第三子)的銅像由遮打爵士捐立,被放在皇后像廣場(後於1907年改放於干諾道)。為了表揚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總經理昃臣爵士對香港經濟的貢獻,他的銅像於1906年獲安放於廣場之內,由匯豐銀行捐立。廣場北部則放置多尊英國皇室成員的銅像,包括英王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的銅像,兩座銅像均於1907年2月6日由訪港的干諾公爵主持揭幕,分別由遮打爵士和貝爾·艾爾芬(Bell Irving)捐立。1909年11月25日,廣場放置了愛德華七世妻子雅麗珊皇后(Queen Alexandra)和喬治五世妻子瑪麗皇后(Queen Mary)的銅像,分別由公眾和麼地爵士捐立。1923年5月3日,廣場放置了港督梅含理爵士的銅像。同月24日,廣場放置了「匯豐銀行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犧牲職員像」。同年,廣場北部東側的和平紀念碑建成,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陣亡將士。最盛時期,皇后像廣場裡共有9個銅像[5]

日治時期被石碑所封的拱頂亭座

香港日治時期,皇后像廣場中的女王銅像被日軍運往日本,準備熔掉成為製造武器的原料。而拱頂亭座則被刻有佔領香港告諭的石碑所封,宣告香港已經被日本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拱頂亭座因為毀壞不堪而被拆卸,而遮打道得以擴闊。香港政府透過駐日盟軍總部尋回愛德華七世伉儷(其後運返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及昃臣爵士的銅像,昃臣爵士銅像其後重置於皇后像廣場南面。亦曾換過位置,而他所企高石台,亦改為低石台,至於昃臣爵士銅像重置後底部出現三角尖,相傳是與六七十年代神秘失蹤案有關。話說當時皇后像廣場,附近經常有人失蹤,警方無法尋獲失蹤人士,亦無頭緒。期間有人竟見,昃臣爵士銅像好像從高台跳下來,因此大家聯想到失蹤案與昃臣爵士銅像有關。於是請了有術之士,在這昃臣爵士銅像的高台的底部四邊,佈下三角尖,好像封銅像。其後皇后像廣場附近再沒有人經常失蹤,只有人問起昃臣爵士銅像底部三角尖的事。[6]

而維多利亞女王銅像則重置於1957年落成的維多利亞公園內。由於皇后像廣場的英文名稱是 Statue Square,意即「銅像廣場」,因此很多外地人士誤以為皇后像廣場是因昃臣爵士銅像而得名。

重建與現況

皇后像廣場近遮打道的噴水池
晚上的皇后像廣場,背後為終審法院

1960年代政府重建皇后像廣場,屬全港綠化運動的一部份[7]。1965年正值匯豐銀行成立100週年[8],於是委托司徒惠建築師事務所的建築師費雅倫(Alan Fitch)於同年負責設計[9],加建了噴水池、涼亭及園林綠化設施,其融入包浩斯(Bauhaus)建築風格[10]。1966年為皇后像廣場舉行開幕典禮時,港督戴麟趾爵士與費雅倫均有出席[11]。廣場北面的干諾道中行人隧道於1959年4月2日啟用,是香港首條行人隧道,連接愛丁堡廣場碼頭香港大會堂。1980年2月12日,地鐵中環站啟用,但尚未計劃興建地鐵出口。因應滙豐總行大廈工程及其啟用後的安排,1984年滙豐高層終於跟廣場經理人市政局地鐵公司達成共識,興建廣場內的車站出口(亦即K出口),刻意採用跟廣場和滙豐總行匹配的灰色花崗石外牆,在大廈1985年局部開放之際,鐵定於8月31日中午起對外開放,川流不息的行人成為了皇后像廣場平日的特色景象。

位處中環商業區的皇后像廣場,自1960年代就成為舉行大型公眾活動的場地,如在1969、1971及1973年舉行的香港節嘉年華及香港節小姐競選決賽[12]。在1997年後舉行主權移交紀念等活動,隨著最高法院大樓於1985年改建為立法會大樓,皇后像廣場及遮打花園亦成為了集會示威的主要場地,直至政府總部及立法會大樓遷到金鐘。1990年代,隨著來港的菲律賓傭工每逢假日都在廣場一帶集會休憩,遮打道在假日都被劃為行人專用區,一些專欄作者就曾經將皇后像廣場譏為「賓妹廣場」。

自2003年起,皇后像廣場在每年12月均會舉行香港繽紛冬日節,廣場一帶仿照北歐芬蘭聖誕老人鎮佈置,並有全香港最高的戶外聖誕樹,成為每年的特色活動。

自2007年1月1日相關禁煙條例生效後,此場地全面禁煙。

公共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電車
港鐵
巴士

附近建築物

參見

參考資料

  1. ^ Tam Wing Sze. Public space and British colonial power : the transformation of Hong Kong Statue Square, 1890s-1970s. Department of History at Digital Commons @ Lingnan University. 2014 [2019-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2). 
  2. ^ 維多利亞女皇銅像 (PDF). 灣仔區議會文化及康體事務委員會. 2017-01-18 [2021-11-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04). 
  3. ^ 陳銘智. 維園女王銅像重修走樣 專家批保護漆太厚 康署:光線影響顏色. 香港01. 2017-01-25 [2021-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2). 
  4. ^ Sculpture and Ceremonial: Monuments to Queen Victoria. Yale Center for British Art. [2021-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4). 
  5. ^ 皇后像廣場曾豎立9個銅像?香港殖民地時代銅像5個小知識. 關鍵評論. 2020-07-21 [2021-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4). 
  6. ^ 【港古佬】 皇后像「人口失蹤」傳聞 銅像夜晚出嚟捉人?. 蘋果日報 (香港). 2018-06-04 [2020-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7). 
  7. ^ Docomomo Hong Kong. 皇后像廣場. 2016-08-31 [2019-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2). 
  8. ^ 陳, 天權. 城市地標:殖民地時代的西式建築. 香港: 中華書局. 2019: 39. ISBN 9789888571949. 
  9. ^ M+故事. 考考你:你能認出這些香港地標嗎?. 西九文化區. 2019-07-11 [2019-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7). 
  10. ^ 黃, 棣才. 圖說香港歷史建築 1841-1896. 香港: 中華書局. 2012: 116. ISBN 9789888148004. 
  11. ^ 費雅倫. 港督戴麟趾爵士與費雅倫出席香港皇后像廣場(1956至1966年)開幕典禮照片. 西九文化區 M+. 1966 [202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12. ^ 1969年第一屆香港節小姐競選. 香港記憶. [202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8). 
  • 中西區區議會皇后像廣場
  • 丁新豹.香港: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2008年.ISBN 978-962-07-4433-4
  • 「大會堂皇后像廣場 香港中區歷史見證」《成報》,2006年11月23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