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釵記 (粵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紫钗记是在1956年唐滌生根據明代湯顯祖原著崑劇改編的粵劇,共八齣,1957年8月30日在香港利舞台首演。

來源

「紫釵記」以明朝湯顯祖的雜劇「紫釵記」為本,而湯顯祖的「紫釵記」亦是他重寫自己早期另一個劇本「紫簫記」。「紫簫記」的情節比較簡單,最重要的分別是欠缺了「」這個戲劇元素。湯顯祖劇作的藍本是唐代蒋防傳奇小說「霍小玉傳」。

無論「紫釵記」或「紫簫記」,霍小玉都能與李益終成眷屬;但小說中之李益對小玉始亂終棄,順從母親之命,另娶富家女為妻,使小玉悲痛欲絕,「喪慟號哭數聲而絕」。李益在小玉死後,娶妻妾三人,惶惶不可終日,輒加猜忌,家宅不寧。

場目

  1. 〈墮釵燈影〉
  2. 〈花院盟心〉
  3. 〈陽關折柳〉
  4. 〈典賣珠釵〉
  5. 〈吞釵拒婚〉
  6. 〈花前遇俠〉
  7. 〈劍合釵圓〉
  8. 〈論理爭夫〉(粵劇劇本初演時沿用湯顯祖《紫釵記》最後一齣的回目〈節鎮宣恩〉。其後仙鳳鳴劇團於1968年重演此劇,才由葉紹德先生提議把回目改為〈論理爭夫〉,並沿用至今。)

其中〈劍合釵圓〉一場於香港大獲好評及觀眾支持,並曾連續三年(1991年至1993年)獲得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最廣泛演出金帆獎(戲曲)」。[1]

情節大綱

唐代隴西士子李益(十郎)赴長安應試期間在元宵夜長安燈市拾得小玉遺下的紫玉燕釵,並以釵定情。他得友人崔允明鼓勵,直訪霍家求親,當晚成其好事。然益與小玉相遇前,曾巧遇盧太尉之女燕貞。燕貞慕益之才,對其一見傾心,種下李、霍二人分離的禍根,因而得以相識。二人新婚之時,正是李益高中狀元之日。 盧太尉特意下令新及第進士等人均要上門拜見,希望趁此安排婚事,偏偏李益卻沒有前往,因而盧太尉將他遠庶塞外參軍,斷絕李霍二人音訊。李益一去三年,小玉生活日漸艱難,還要時加接濟潦倒的崔允明,最後只得命侍女浣紗將紫玉釵變賣。三年後,李益被召返長安,盧太尉欲再招益為婿,便施以奸計,不許益回家,並暗中買下小玉出售的紫玉釵,向益詐稱小玉已另嫁他人。他又逼李益之好友韋夏卿與崔允明為媒 ,以致崔為報小玉之恩而死。十郎見釵在情亡,不願再娶,意欲吞釵拒婚,惜被太尉以反唐詩威脅。後小玉巧遇黃衫客(〈花前遇俠〉),並得黃衫客之助,得與益重逢。兩人冰釋前嫌,十郎為小玉將紫釵重新插戴,以証舊盟。盧太尉得悉此事後勃然大怒,李益再度被太尉爪牙捉回逼即日與燕貞成婚。(〈劍合釵圓〉)小玉再得黃衫客之助,冒死闖入盧府據理爭夫。太尉以小玉闖席論罪,欲將她打死;最後黃衫客亦至,表露其四王爺的身份,並指證盧太尉之惡行。下令再點花燭,讓李益與小玉聯婚,有情人終成眷屬。

衍生作品

電影版本

《紫釵記》曾兩次被拍攝成粵劇電影。首次被拍成電影是在1959年上映的,導演是李鐵。下列是為演員表:

《紫釵記》在1977年第二度拍成粵劇電影,由金鳳影業公司出品,李鐵執導,唐滌生編劇,並由雛鳳鳴劇團台柱老倌主演。下列是為演員表:

唱片版本

  • 《紫釵記》粵劇全本唱片錄音。在1966年由任白、梁醒波、靚次伯、任冰兒、蘇少棠、朱少坡及雛鳳九名成員錄製唱片。

舞台劇版本

  • 《紫釵記 - 全劇》:於2015/6年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由飾演李益龍劍笙帶領梨園新一代「六柱」演出,其中兩人輪流扮演霍小玉及浣紗。

特別演出版本

  • 1968年11月18日:仙鳳鳴粵劇團為油麻地街坊福利會籌款,於廣東道臨時球場演出演出十九天,1968年三劇目之一。
  • 1968年12月22日:仙鳳鳴粵劇團為灣仔街坊福利會籌款,於灣仔修頓球場演出十五天,1968年三劇目之一。

手語版本

  • 《紫釵記》:慈善機構龍耳於2015年製作,由聾人粵劇團的手語主任帶領一群聾人以手語演繹經典粵劇《紫釵記》。

流行文化

  • 傳說 (歌曲),由香港流行音樂組合Raidas主唱,黃耀光作曲,林夕填詞,並收錄於他們的唱片《傳說》中。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