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约瑟夫二世
Joseph II.
德意志国王
統治1764年3月27日-1790年2月20日(25年330天)
加冕1764年4月3日
前任弗朗茨一世
繼任利奥波德二世
神聖羅馬皇帝
統治1765年8月18日-1790年2月20日(24年186天)
前任弗朗茨一世
繼任利奥波德二世
奥地利大公
統治1765年8月18日-1790年2月20日(24年186天)
前任洛林的弗朗茨玛丽亚·特蕾西娅
繼任利奥波德七世
共治玛丽亚·特蕾西娅
匈牙利克罗地亚国王
波希米亚選侯
米蘭公爵
統治1780年11月29日-1790年2月20日(9年83天)
前任玛丽亚·特蕾西亚
繼任利奥波德二世
出生1741年3月13日
 神聖羅馬帝國奥地利大公国维也纳美泉宫
逝世1790年2月20日(1790歲—02—20)(48歲)
 神聖羅馬帝國奥地利维也纳
安葬
配偶帕尔马的伊莎贝拉
1760年结婚—1763年妻逝)

巴伐利亞的瑪麗亞·約瑟法
1765年结婚—1767年妻逝)
子嗣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女大公
全名
约瑟夫·本尼迪克特·奥古斯特·约翰·安东·米歇尔·亚当
Joseph Benedikt August Johannes Anton Michael Adam
王朝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父親弗朗茨一世
母親玛丽亚·特蕾西娅
宗教信仰罗马天主教

約瑟夫二世(德語:Josef II,1741年3月13日—1790年2月20日)是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奧地利大公,1764年加冕羅馬人民的國王(1764年—1790年在位),1765年成为神聖羅馬皇帝(1765年—1790年在位),1780年是為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選侯米蘭公爵(1780年—1790年)。

生平

其弟托斯卡纳大公利奧波德一世(左)和約瑟夫二世,蓬佩奧·巴托尼(Pompeo Batoni),1769 年,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約瑟夫是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亞女王瑪麗婭·特蕾西婭托斯卡纳大公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一世的长子。

即位

約瑟夫二世在1765年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但在母親瑪麗婭·特蕾西婭於1780年去世前,兩人維持共治局面,謹慎虔誠的瑪麗婭,常常約束管制約瑟夫過激的啟蒙思想與政策。

他在国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废除农奴制,剥夺帝国境内各天主教主教特权等。約瑟夫二世他工作勤奮、性情認真,自詡要創造「帝國立法者的哲學」,在單獨治國的十年間(1780-1790年),他發布了一萬一千條法律與六千項行政法令。而在天主教的奧國史上,是第一次喀爾文教派路德教派與天主教會能融洽地共處在一起;同時,他也結束猶太保留區的設治、廢止猶太人需繳交特別稅與穿著黃色補釘的歧視規定。

他不斷地走訪地方、考察民情,努力設計各種符合理性又有效率的行政改革與集權政策,譬如行政部門採用考績制,並使用專業人員;稅收不由等級議會管理,而由君主直接徵收;每年召開的等級議會被禁止,由君主決定是否開會議政;按照普魯士的體制建立一個密探網,以進行對官僚、貴族的監督調查。也因此,他規定德語為唯一的官方語言,來強化行政效率與統合各民族,結果激怒了自負的匈牙利貴族與精英(馬札爾人);南尼德蘭的人民也因為自治特權遭受打壓而醞釀反抗,最終使約瑟夫的理性政策大打折扣或被推翻禁止。

宗教政策

在宗教方面,約瑟夫阻止教皇干预帝国事务,並強化他母親的天主教政策,讓皇帝主宰了哈布斯堡君主國的天主教事務,國家接管大學並廢除書報檢查制。因此他建造了數以百計的新教堂,同時減少宗教假日的天數。他認為那些修士在「任何國家都是危險而無用的」,因此承諾要把修士轉變為能夠生產工作的有用之人。首先他減少一半的修士與修女數;其次關閉了兩千一百所修道院修女院,又查禁七百家沉浸於冥想苦思的修道院,空出的房舍則作為教育或慈善事業之用;第三他推動醫院的設立,替維也納贏得醫學中心的美名。

教育與法律政策

約瑟夫雖然崇敬布蘭登堡選侯腓特烈大帝,但他對教育的態度與腓特烈大不相同。他相信國民教育與社會平等,由政府提供教師與教科書給小學使用,結果兒童就學率超過四分之一,這是歐洲各國在18世紀後期的最高紀錄。他開放王家獵場給維也納的所有居民,成為任何人都可以遊憩的首都公園。他吸收法律正義的新觀念,一度廢除死刑、酷刑,並強調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解放農奴

1781年,他解放農奴、廢除農奴對貴族的勞役契約,以及貴族主宰農民的傳統特權,象徵了平等主義的高潮。他也嘗試重農主義者鼓吹的單一土地稅政策(意味著對貴族加稅),不論從經濟或社會觀點來看,這些都是革命性的改變,因此激起了貴族的全面反對,匈牙利王國南尼德蘭公開反叛,讓晚年的約瑟夫疲於應對。最終在他死後,其弟利奧波德二世繼後位撤銷了許多過激的改革,才平息了各地特權人士的反亂。

對外政策

他在天才外交家考尼茲的輔佐下,發起一連串野心勃勃的外交計劃。1772年為了遏止俄羅斯鄂圖曼土耳其的過度侵略,他以結盟土耳其來威脅俄國女沙皇凱薩琳二世;結果在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協調之下,俄、奧、普決定聯手瓜分波蘭立陶宛的部分土地,以第一次瓜分波蘭來滿足各自的領土野心,並讓奧地利獲得較多較好的份額,以補償她失去西里西亞的痛苦。

1778年,他利用巴伐利亞選帝侯繼承問題的機會,試圖用部分的南尼德蘭來交換下巴伐利亞,擴大奧地利的勢力。結果腓特烈大帝害怕奧地利會因此稱霸南德意志,發動了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隔年在俄軍的支持下挫敗了約瑟夫的計劃。1785年他再次計劃用全部的南尼德蘭來交換巴伐利亞,同樣被腓特烈二世給挫敗;這次腓特烈聯合北德意志諸侯作後盾,輕易就逼得約瑟夫放棄交換計劃,「德意志二元現像」被正式承認。

交換計劃徹底放棄之後,約瑟夫與俄國的凱薩琳二世結盟,共同進攻土耳其在巴爾幹半島的領土,希望擴張土地。此時奧地利的軍隊經過約瑟夫的勵精圖治與整軍經武,從二十萬擴大到三十萬,似乎該有一番新的成就。但是1787-1791年間的奧土戰爭,雖然初期連戰連勝,於1789年占領塞爾維亞首府貝爾格勒,後來卻因為後勤負擔太大與士兵染病(半數士兵都病倒了),變成得不償失的苦戰,再加上約瑟夫運氣頗壞,1788-1789年歐洲各地多發生嚴重的天災與飢荒,災情最嚴重的法國因此促發了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而奧地利和匈牙利各地也在天災的打擊下怨聲載道。於是為了應付戰爭而加稅徵兵的結果,使得匈牙利等地區發生普遍的叛亂,匈牙利貴族更醞釀在1789年聯合造反。1790年約瑟夫病死後,繼位的皇帝利奧波德二世迅速在1791年與土耳其議和,放棄了大部分占領的土地(包含重鎮貝爾格勒)。

奧土戰爭與天災的效應嚴重,隨著食品價格和稅收的上漲以及新徵兵制的實施,維也納的氣氛十分緊張。1788/89年歉收之後,奧地利爆發了麵包騷亂,皇帝的聲望一落千丈。奧地利文化精英的士氣也受到嚴重侵蝕;對徵兵的恐懼導致許多貴族家庭離開維也納,人們普遍對約瑟夫皇帝感到失望,認為他背叛了開明改革運動的承諾。

遺言

晚年的約瑟夫遭受接踵而來的叛亂與挫敗,當他臨終時,遺命在自己的墓碑上題字:「雖有善良的想法,但終究一事無成的人長眠於此」。

家庭

  • 第一个妻子:1760年10月6日同波旁。帕尔马公爵菲立浦的长女伊莎贝拉郡主(1741年-1763年)结婚,育有两女。
  1. 长女:瑪麗婭·特蕾西婭·伊丽莎白,1762年3月20日-1770年1月23日。
  2. 次女:瑪麗婭·克里斯丁,1763年11月22日出生,同日夭折。
  • 第二个妻子:1765年1月23日同患过天花的巴伐利亚选帝侯卡尔·阿尔布莱希特尔的幼女玛利亚·约瑟法(1739年-1767年)结婚,无子女。

參考文獻

  • 段昌國,《十五至十八世紀歐洲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印行,2005
  • (英)佩里·安德森著,劉北成、龔曉庄譯,《絕對主義國家的系譜》
约瑟夫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出生于:1741年3月13日逝世於:1790年2月20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
弗朗茨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1765年-1790年
繼任:
利奧波德二世
前任:
玛丽亚·特蕾西娅洛林的弗朗茨
奧地利大公
1765年-1790年
匈牙利國王
1780年-1790年
波希米亞選侯
1780年-17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