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佩戴被稱為Epaulette肩章的法蘭西共和國騎兵衛隊
吊穗肩章结构

肩章,是一種固定於衣服肩膊部位的裝飾物,常見於軍隊警察消防海巡保安人員、機師海員乃至救世軍童子軍軍事準軍事或類軍事組織制服上。肩章一般配以不同的裝飾物或標記符號,用於辨識佩戴者所屬的職務和職階。除了軍事化組織之外,在時尚服裝的設計方面也往往採用肩章作為皮衣、風衣等冬季時裝的肩部裝飾物。

起源

肩章起源於中世紀時期的欧洲,在那個戰亂頻仍的年代,许多受僱於封建領主,為他們作戰的骑士為了加強对冷兵器砍杀的防護,通常會在盔甲上方加裝两塊鐵質或鋼制護肩。另外,為了在短兵相接的混戰中更加方便地辨認敵我身份,騎士們除了在盾牌畫上己方紋章外,也會把簡化版的紋章畫在護肩上,这便是肩章最早的实用形式[1]

近代以軟物料製作的肩章最早出现于1763年的法国军队,用以識別军官和士兵,作为佩带者的身份标志,並在19世紀初拿破崙時代發展出華麗的吊穗肩章(Epaulette)[2]。在同一時期,俄国士兵也開始在左肩佩戴單邊肩章,用於辨識佩戴者所屬的部隊,同时可以拌住子弹袋的背绳。到了1854年,俄国军官的制服上出现了用金丝线编织而成的平板肩章,除了顯示佩戴者的军衔和官阶,也用作昭顯軍官的個人荣誉[1]。受俄國影響,普魯士、法国、奥匈帝国英國甚至大西洋彼岸新成立不超過半個世紀美國也纷纷效仿实行了军衔制,發展出具有本国特色的肩章,并赋予肩章各種不同的新功能。从此肩章便在世界各国军队中逐渐流行起来,成为辨識军人的军衔、職務或兵种的符号标志。除了軍事組織外,一些準軍事組織或類軍事組織如警察消防海事保安救世軍童子軍等也效仿著使用肩章用於人員身份辨認。

中国军队自清末创建新式陆军起,便开始逐渐引进和实行军衔制度。亡之後繼續被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1965年至1988年廢除軍銜制期間除外)的軍隊治安部隊沿用至今[1]

橫向肩章

最常見的肩章一般呈長條形,橫向固定,即長條的一端縫紉在衣物肩線的末端,靠近衣袖頂部的位置,而另一端則用鈕扣或其他可拆卸方式(如別針魔術貼等)固定在肩線頂端,靠近衣領領口的位置。

橫向肩章一般分為:軟式(常見於英美等西方國家及其影響地區,如南美洲非洲中東東南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983式人民警察制服)、扭紋式(源於19世紀中歐地區,現在大多已不再用於日常穿戴,轉為出現在晚禮服或酒店服務生的服飾上)和平板式(常見在前蘇聯東歐及其影響地區,如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中國蒙古朝鮮越南等)

豎式肩章

除了主流的橫向固定方式外,在世界部分國家或地區如法國美國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國家也流行豎式肩章。豎式肩章一般固定在肩部末端,與肩線垂直。此外,日本中國俄國澳大利亞在歷史上也曾經使用豎式肩章作為軍銜識別章。在19世紀末至二戰結束期間,日本軍警使用豎式肩章;但現今的自衛隊警方則改採美制的橫式肩章。

不論是橫向還是豎式,肩章通常是可以局部拆卸的,這不但便於清洗,而且可以輕鬆地更換加插在上面的職務識別章,這對於必須及時更新職務等級識別章的軍人、警察、保安等制服行業來說,尤其重要。

Epaulette吊穗肩章

1800年左右的美國海軍軍官Epaulette肩章實物

除了職務等級識別符號外,肩章一般沒有其他多餘的裝飾。不過,一種被稱為Epaulett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吊穗肩章卻在末端附帶一個金色的環狀套箍,套箍下繫著緊密排列的吊穗。這種華麗的肩章起源於拿破崙時代法國陸軍[2],現時一般只出現在部分國家(如法國瑞典泰王國智利)的儀仗兵或舉行閱兵儀式時軍人所穿著的大禮服上。

吊穗肩章常見在君主國的君王、皇儲等男性皇室成員所使用的軍規禮服上,如泰國、英國荷蘭、瑞典、普魯士與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一部分的軍政府獨裁國家,其軍政府領袖或考迪羅的禮服也採用吊穗肩章,如蘇丹緬甸等。中国少年先锋队的仪仗队制服也使用了吊穗肩章。

圖片集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1][永久失效連結]
  2. ^ 2.0 2.1 存档副本. [2011-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