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廷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蔡廷幹(1861年4月5日—1935年9月24日),耀堂广東省广州府香山县人,清末民初海軍将领、政治家。

生平

1873年(同治12年),他被清朝派往美国留学。他从康涅狄格州新不列颠中学毕业後,到马萨诸塞州洛厄尔的機械工場学习机械操作。

1881年(光緒7年)他归国,入学天津水雷学堂。毕業後他任大沽口砲台魚雷艇管带。1894年(光緒20年)甲午战争中,他指挥魚雷艇「福龍」號同日本軍作战,威海衛之戰中他隨魚雷艇管帶王平駕艇出逃,遭到北洋水師、日軍以及岸上砲台的砲擊,他負傷隨福龍號被俘。战後他被释放,任水雷艇隊司令。1910年(宣統2年)他升任参将。翌年,他任海軍部軍制司司長[1]。1911年(宣統3年),武昌起義,革命军与清军交战多日,袁世凯派蔡廷幹、劉承恩往武昌议和,但遭拒绝[2]

1912年(民国元年),他任高等軍事参謀、海軍中将。翌年,他任北洋政府的盐務署盐務厅总稽査兼税務所会办,此後他投身政界。1914年(民国3年),他任总統府礼官。1915年袁世凱称帝,蔡廷幹不满,同袁世凱开始疏远,同黎元洪段祺瑞接近。

1917年(民国6年),他任税務学校校長。翌年,他任关税改訂委員会委員。1921年(民国10年),他任华盛顿会議中国代表团顧問。同年8月,他任中国紅十字会副会長。此后他历任关税特別会議準備处会办、揚子江水道讨论委員会副会長、五卅事件中国方面調査委員会委員長。

1926年(民国15年)7月,他任杜錫珪臨時攝政內閣署理外交总長兼关税会議全权代表,3个月后辞任。1931年(民国20年),他定居北平,在清華大学燕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学。

1935年(民国24年)9月24日,他在北平去世。享年75岁(滿74歳)。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游美同學錄·蔡廷幹》,出自《游美同學錄》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中國北京政府
前任:
施肇基
外交总長(署理)
1926年7月 - 10月
繼任:
顧維鈞
  1. ^ Howard L. Boorman; Joseph K. H. Cheng; Janet Krompart.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Republican China.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1967年: 293–295 [2020-01-25]. ISBN 978-0-231-08957-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2. ^ 高勞. 链接至维基文库 革命成功記. 東方雜誌. 1912-05 (中文). 袁世凱未到京之先,曾派蔡廷幹、劉承恩至鄂,與黎元洪議和,黎以所開條件,仍主張君主立憲,拒不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