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Tea Research and Extension Station, MOA
(英語)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政府機構
基本信息
機關類型中央四級行政機關
所屬部門中華民國農業部
員額150人
年度預算額新台幣2.19億(2013年)
授權法源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組織規程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辦事細則
主要官員
場長蘇宗振
副場長邱垂豐
秘書史瓊月
任命者農業部部長
組織編制
內部單位4科、3室、4分場
成立沿革
成立日期1903年
前身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臺灣省茶業改良場
聯絡信息
地址桃園市楊梅區埔心中興路324號
電話+886 3 482-2059
網站www.tbrs.gov.tw/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魚池分場
位置 臺灣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中山路270巷13號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建築物類
评定时间2011年4月15日
詳細登錄資料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簡稱茶改場),為中華民國農業部下的四級機關,負責臺灣茶葉與其他飲料作物咖啡油茶杭菊花茶類花卉)相關的業務,其沿革來自於日治時期成立的多所機關。茶改場的本場位於桃園市楊梅區,並於南投縣魚池鄉新北市石碇區臺東縣鹿野鄉設有分場。其中的中部分場在2004年被登錄為南投縣歷史建築,預計2025年將總場行政中心搬遷至嘉義縣番路鄉

沿革

日治時期

平鎮茶葉試驗支所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最早於1902年2月在桃澗堡龜崙口楓樹坑設置了「烏龍茶樹栽培試驗場」,並於1902年12月在竹北二堡草湳陂庄安平鎮另設「安平鎮製茶試驗場」。安平鎮製茶試驗場於1903年7月竣工,並在10月開始進行製茶試驗。楓樹坑的烏龍茶樹栽培試驗場在1905年1月閉場,並移轉至平鎮。1909年5月,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頒布設置附屬製茶試驗場的法令依據。1910年2月,安平鎮製茶試驗場改稱「平鎮茶樹栽培試驗場」,並同時在苗栗三義設立「三叉分場」(1914年5月關閉)。中央研究所於1921年8月成立後,其改稱為「中央研究院平鎮茶葉試驗支所」。在1939年4月又改為「農業試驗所平鎮茶葉試驗支所」,從事茶樹與製茶相關的研究調查,與茶樹種苗育成配布[1]

魚池紅茶試驗支所

中央研究所魚池紅茶試驗支所於1936年1月設立於臺中州新高郡魚池庄水社,從事紅茶茶樹的栽培試驗、紅茶製造試驗、種苗育成配布與台灣中南部山地的阿薩姆紅茶園開發。其在在1939年4月改隸於農業試驗所[1]

茶業傳習所

殖產局於1929年設立於臺北州新莊郡林口庄菁埔公學校(林口國小前身)的校地設立了「茶葉傳習所」,教授茶業相關知識和技能;菁埔公學校則因此遷至林口國小現址[2]。茶葉傳習所房舍原址位於林口高中西側,園區涵蓋今日林口高中與世大運選手村社會宅。

民國時期 

臺灣省轄時期

二戰後,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改為臺灣省農業試驗所,而其下的平鎮茶葉試驗支所和魚池紅茶試驗支所則改稱分所。茶業傳習所則是由台灣省農林處接收,仍茶業傳習所並招收並訓練茶業相關人員。1968年,兩個茶葉試驗分所與茶葉傳習所合併改組為臺灣省政府農林廳臺灣省茶業改良場」,茶葉傳習所則改稱為「林口分場」。1984年,新設「臺東分場」與「凍頂工作站」[3]。原林口分場於1987年搬遷至臺北縣石碇鄉後,改稱為「文山分場」。

中央管轄至今

1999年7月1日精省後,更名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2023年8月1日起隨農委會升格為農業部,更名為「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組織

  • 場長
    • 副場長
      • 秘書
行政單位
  • 人事室
  • 會計室
  • 秘書室
業務單位

參考資料

  1. ^ 1.0 1.1 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要覽. 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 1941-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2. ^ 校史沿革. 林口國小.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2). 
  3. ^ 討論事項三. 省政府委員會議檔案. 1984-01-16. [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