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嶼彈藥本庫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嶼彈藥本庫
漁翁島彈藥本庫、西嶼火藥本庫、土窟式彈藥庫、清涼彈藥庫
位置西嶼鄉內垵三段127-1地號
建成时间大日本帝国明治35年(1902年)
類型登錄等級:縣定古蹟
登錄種類:其他設施
詳細登錄資料
開放開放參觀

西嶼彈藥本庫,又稱為漁翁島彈藥本庫,是位於澎湖西嶼內垵村的一處地下洞窟式彈藥庫軍事遺跡群,於2010年11月23日登錄為澎湖縣縣定古蹟。

歷史

日本於1895年3月攻佔澎湖後,設立澎湖島要塞(今陸軍澎湖防衛指揮部)將澎湖多數區域劃為要塞地帶。根據《澎湖島要塞防禦要領書》所規劃,由築城部澎湖島支部工程的12座堡壘砲臺設施,於開始在1900年(明治33年)起工,除了在眾砲臺地帶設有彈藥支庫及砲側庫外,更擇交通便捷、地點隱密之處,設置能儲備大量彈丸及火藥以供隨時支應各砲臺火力,以發揮制敵效果的彈藥本庫,其中除了西嶼彈藥本庫外,在澎湖地區周圍則規劃紅木埕彈藥本庫、大山彈藥本庫及大山臨時火藥庫、雞舞塢彈丸本庫庫等,共五座彈藥庫。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軍接收日軍投降物資時,將此彈藥本庫稱為「牛心灣彈藥集積所」。[1],2010年11月23日,澎湖縣政府將西嶼彈藥本庫登錄為澎湖縣縣定古蹟,起對其軍事設施展開調查與保存,並進行土窟式清涼彈藥庫、洞窟式單窟乾燥彈藥庫、洞窟式雙窟乾燥彈藥庫的大型修復工程[2] ,2021年則以「西嶼彈藥本庫軍事文化園區」之名開放遊客參觀。 [3]

設施

如今的洞窟式單窟乾燥彈藥庫、洞窟式雙窟乾燥彈藥庫,在日治時期時被列為「砲側庫」或「砲具庫」,雙層牆體穹窿結構,先於山腹岩盤上,挖出一個圓拱形的山洞,用混凝土塊堆疊成外庫結構,在用鋼筋混凝土建造內庫空間,為滿足恆溫、恆濕的要求,且為儲存無煙火藥而設計,另外在彈藥庫內的溫溼計,旁邊牆體佈滿銅片,能夠有徹底隔絕電磁脈衝與溼氣的效果。

另一土窟式清涼彈藥庫屬於地上建築,外牆由石牆疊砌,內牆則做木板牆及防潮用高架木地板,屋架為用角鋼鋼架等形成複式構造,屋瓦採用文化(燻黑瓦)。 [4][5]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書目
  • 『台灣防衛計畫(澎湖島要塞火砲配置図)』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JACAR) Ref.C11110400900, C11110401100
  • 《澎湖島要塞防禦要領書》
  • 《澎湖島要塞補助建設物履歷》
  • 《澎湖縣縣定古蹟西嶼彈藥本庫及東鼻頭震洋艇格納壕調查研究》· 楊仁江著
  • 《日本陸軍物資接收目錄》(澎湖地區)
  • 林豪,1963,《澎湖廳志》,卷五武備,海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引用
  1. ^ 魏以恩、廖英雁. 硬賜仿匾耽誤文史?澎湖西嶼彈藥本庫的重生與惋惜. 嗚人堂. 2021-05-06 [2021-07-22]. 
  2. ^ 賴峰偉勘察縣定古蹟西嶼彈藥本庫 明年底整修完工開放觀光. 澎湖縣政府資訊網. 2019-12-05 [202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9). 
  3. ^ 黃世雅. 百年銅牆鐵壁彈藥庫揭面紗 澎湖後疫觀光旅遊首選. 中央通訊社. 2021-04-13 [202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9). 
  4. ^ 楊, 江仁. 《西嶼彈藥本庫(銅牆鐵壁)的歷史與建築》. 澎湖縣: 楊仁江建築師事務所 (中文(臺灣)). 
  5. ^ 陳可文. 西嶼古蹟彈藥庫 拉皮拚觀光. 中央通訊社. 2014-04-06 [202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