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烂陀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那爛陀寺
那爛陀寺
नालंदा
那爛陀寺遺址
那烂陀寺在印度的位置
那烂陀寺
于印度的位置
地點 印度比哈爾邦巴特那專區英语Patna division那蘭達縣英语Nalanda district西拉奧鄉英语Silao, Nalanda巴達加歐英语Baragaon, Nalanda
類型學習地點
長度800英尺(240米)
寬度1,600英尺(490米)
面積12 ha(30 acre)
歷史
建立於公元5世紀
廢棄於公元13世紀
官方名称那爛陀寺考古遺跡
類型文化遺产
標準iv,vi
评定时间2016
參考編碼1502
ASI No.N-BR-43[1]

那烂陀寺梵語नालंदाविहार羅馬化:Nālaṃdā vihāraNālandā vihāra),又译那羅寺那蘭陀寺阿蘭陀寺,意譯為施無厭寺[2]。那爛陀,古印度地名,近古摩揭陀王舍城,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此地原建有佛教寺院名那爛陀寺,為古代印度東部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輩出,最盛时有上万僧人学者聚集于此,[3]遺址於2016年列入世界遺产。[4]

歷史

古代那爛陀是一個聚落,近於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為釋迦牟尼佛弟子舍利弗的出生地、佛教最早傳佈的地區之一。

法顯在印度遊學時那爛陀仍是聚落,有舍利弗舍利塔而無寺院[5]。传说此地原是庵摩罗园,后来五百商人捐钱买下献,佛在此说法三個月。[6]後來摩揭陀国王鑠迦羅阿逸多(Śakrāditya,帝日王),為王舍城北之比丘曷羅社槃社(梵 Rāja-vajśa)在此兴建佛寺,子佛陀鞠多英语Budhagupta王在寺南扩建,此後呾他揭多鞠多王在东面建寺,幼日王在东北建寺,金刚王在此西建寺,其後中印度王在此北建寺。帝日王建寺中供佛像。经过历代君王的营建,那烂陀寺宏伟壮观。[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外,梵語「那爛陀」三字意謂「施無厭」或「無厭施」。[6]

根據多方的考察,玄奘所說「佛涅槃後未久」即建此寺是不正確的。由後期笈多王朝的幻日王所創建則比較可信。在所見的資料中,住持那爛陀寺的名德,是由德慧或護法開始,護法約為西元五三〇至五六一年間的人,後期笈多王朝則為西元五三五至七三〇年間。那爛陀寺似乎先是唯識學派盛行的學府,後來即成為密教大乘的學府。[8]

記載

玄奘大唐西域記》、义凈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那烂陀寺都作過说明,而义凈对当时那烂陀寺的布局、建筑样式,寺院制度和寺僧生活习惯,叙述尤其詳細準確。玄奘在此从戒贤法师学习多年,听讲《瑜伽師地論》、《順正理論》、《顯揚聖教論》、《对法》、《因明》、《声明》、《集量論》等经书,兼学婆罗门学[9]义凈在此从宝师子学习十年,翻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三卷,《一百五十赞佛颂》一卷;此外来此学佛的唐僧还有慧业、灵运、玄照、道希、道生、大乘灯、道琳、智弘、无行等法师[10]

根据义凈在七世纪末的记述,那烂陀寺宛如一座方城,四周围有长廊。寺高三层,高三到四丈,用建造,每层高一多。横梁用木板搭造,用砖平铺为房顶。每一寺的四边各有9间僧房,房呈四方形,宽约一丈多。僧房前方安有高门,开有窗洞,但不得安帘幕,以便互相瞻望,不容片刻隐私。僧房后壁乃是寺的外围墙,有窗通外。围墙高三四丈,上面排列人身大小的塑像,雕刻精细,美轮美奂。

寺的屋顶、房檐、和院落地面,都用特制的材料覆盖,这种覆盖料是用核桃大小的碎砖和以黏土制成,覆盖辗平后,再用浸泡多日的石灰杂以麻筋麻滓烂皮涂上,盖上青草三五天,在完全乾透之前,用滑石磨光,然后先涂上一道赤土汁,最后再涂上油漆,光亮猶如明镜一般。经过如此处理的寺院地面,坚实耐用,经人践踏二三十年而堅固如初。[11]

那烂陀寺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讲坛,学习课程包括大乘佛典、天文学、数学、医药等。而從玄奘義淨的學歷記載和一些譯籍來看,當時那爛陀寺等處的佛學,已顯然分為「因明、對法、戒律、中觀和瑜伽」等五科[12][13]

八世纪时那烂陀寺成为金刚乘的学术中心,也是重要道场

破敗與遺跡

第3座佛塔

1193年突厥巴克赫提亚尔·卡尔积(Bakhtiyar Khalji)带兵侵占那烂陀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坏,大批那烂陀僧侣逃往西藏避难,从此那烂陀寺失去昔日的光辉,并渐渐被人遗忘,变成废墟。

从1861年开始,那烂陀寺院遗迹被陆续挖掘,已发掘出8座大型寺院,4座中型寺院和一小型寺院。8大寺按南北方向一字排列,大门朝西。大寺每边9間僧室,恰如义净所述,中寺每边7間僧室,小寺院每边5間僧室[14]

复兴计划

那烂陀寺遺址旁的玄奘紀念堂,2007年落成

2006年12月9日,《纽约时报》一篇投搞提及一個由新加坡帶領,包括印度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国际财团将集资5亿美元於那烂陀寺古跡遺址興建新的那烂陀大学英语Nalanda University,并另用5亿美元修建必要的基础设施。[15]中国政府也在2010年12月16日和2011年11月15日分别向那烂陀大学捐赠了100万美元,以支持中印文化交流。[16][17]

2009年10月25日,东南亚国家协会(ASEAN)10国与中国大陸、印度、日本、南韩、澳洲、纽西兰在泰国华欣(Hua Hin)举行的第4届东亚峰会(East Asia Summit)联合声明,支持将复兴的那烂陀大学建立成非国有、非营利、世俗且独立经营的国际机构。

由于印度总统穆克吉(Pranab Mukherjee)迟未批准第2任期提名案,首任校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2月时表示,总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不要他续任,因此自行退出角逐。阿馬蒂亞·森在莫迪还是省长时,就经常对他公开批评。

筹备多时的那烂陀大学2014年9月1日,那烂陀大学正式开学,第一期只招收15名学员。那烂陀大学只招收研究生与博士生。[18]

那烂陀大学前任名譽校长是前新加坡外交部长杨荣文,現任名譽校長是Vijay P. Bhatkar

参考文献

  1. ^ Alphabetical List of Monuments – Bihar. Archa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 [17 Sept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1月3日). 
  2. ^ 蔡纓勳. 那爛陀寺 - 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00年12月 [2021-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3. ^ History and Revival of Nalanda University. www.nalandauniv.edu.in. [2016-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4. ^ Archaeological Site of Nalanda Mahavihara (Nalanda University) at Nalanda, Bihar. UWESCO World's Heritage List. 2016 [2016-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7). 
  5. ^ 法顯高僧法顯傳》:「那羅聚落,是舍利弗本生村。舍利弗還於此中般泥洹,即此處起塔,今現在。」
  6. ^ 6.0 6.1 唐, 玄奘. 卷第九. 大唐西域記. 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51冊. No. 2087 (東京: 大藏出版株式會社). 1988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9). 城南門外,道左有窣堵波,如來於此說法及度羅怙羅。從此北行三十餘里,至那爛陀(唐言施無厭)僧伽藍。聞之耆舊曰:此伽藍南菴沒羅林中有池,其龍名那爛陀,傍建伽藍,因取為稱。從其實議,是如來在昔修菩薩行,為大國王,建都此地,悲愍眾生,好樂周給,時美其德,號施無厭,由是伽藍因以為稱。其地本菴沒羅園,五百商人以十億金錢買以施佛,佛於此處三月說法,諸商人等亦證聖果。 
  7. ^ 唐, 玄奘. 卷第九. 大唐西域記. 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51冊. No. 2087 (東京: 大藏出版株式會社). 1988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9). 佛涅槃後未久,此國先王鑠迦羅阿疊多(唐言帝日。)敬重一乘,遵崇三寶,式占福地,建此伽藍。初興功也,穿傷龍身,時有善占尼乾外道,見而記曰:「斯勝地也,建立伽藍,當必昌盛,為五印度之軌則,逾千載而彌隆。後進學人易以成業,然多歐血,傷龍故也。」其子佛陀毱多王(唐言覺護。)繼體承統,聿遵勝業,次此之南又建伽藍。呾他揭多毱多王(唐言如來。)篤修前緒,次此之東又建伽藍。婆羅阿疊多(唐言幼日。)王之嗣位也,次此東北又建伽藍。功成事畢,福會稱慶,輸誠幽顯,延請凡聖。其會也,五印度僧萬里雲集,眾坐已定,二僧後至,引上第三重閣。或有問曰:「王將設會,先請凡聖,大德何方,最後而至?」曰:「我至那國也,和上嬰疹,飯已方行,受王遠請,故來赴會。」聞者驚駭,遽以白王。王心知聖也,躬往問焉。遲上重閣,莫知所去。王更深信,舍國出家。出家既已,位居僧末,心常怏怏,懷不自安:「我昔為王,尊居最上;今者出家,卑在眾末。」尋往白僧,自述情事。於是眾僧和合,令未受戒者以年齒為次,故此伽藍獨有斯制。其王之子伐闍羅(唐言金剛。)嗣位之後,信心貞固,復於此西建立伽藍。其後中印度王於此北復建大伽藍。於是周垣峻峙,同為一門。既歷代君王繼世興建,窮諸剞劂,誠壯觀也。帝日王大伽藍者,今置佛像,眾中日差四十僧就此而食,以報施主之恩。 
  8. ^ 聖嚴. 印度佛教史. [2017-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9. ^ (唐)慧立.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三. : 74页. ISBN 7-101-02027-5. 
  10. ^ (唐)义凈.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11. ^ (唐)义凈.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慧轮传》. 
  12. ^ 印順. 教制教典與教學-十一、論佛學的修學. [2019-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我們時常憧憬印度那爛陀寺的佛學,那寺成為印度佛教中心的時代,佛學的修學次第與類別,在唐義淨三藏的著作中,有著明白的敘述。如《南海寄歸傳》說:「學法次第先事聲明。……必先通文字,而後方能了義」。然後,「致想因明,虔誠俱舍。然後函丈傳經(指大乘法),多在那寺,或伐臘毘」。義淨在《求法高僧傳》中,說到玄照的修學次第,是:「沈情俱舍,清想律儀。後之那寺,就勝光學中百,寶師子受瑜伽」。智弘的修學次第是:「既解俱舍,後善因明。至於那寺,則披覽大乘」。法朗的修學次第是:「習因明之秘冊,聆俱舍之幽宗。既而虔誠五篇(律)」。這可見,當時的修學佛法,首先是通文字。其次是佛教的論理學──因明,代表三藏──法毘奈耶的俱舍與律儀。然後修學大乘,即是中觀與瑜伽(唯識)。大乘佛教時代,不重經而重論,因為契經都是適應一類眾生,闡明某部分的法義,而論才是究盡性相的實義。這種重論的學風,到超岩寺為印度佛教中心的時代,也還是如此。如傳入西藏的佛學,主要的稱五大部,就是《因明》,《戒律》,《俱舍》,《中觀》,《現觀莊嚴論》。這與義淨時代傳學的佛學,可說大體一致。只是以傳說為彌勒所造的《現觀莊嚴論》,代替傳說為彌勒所造的《瑜伽論》而已! 
  13. ^ 呂澂. 玄奘、義淨大師所傳的五科佛學. [2019-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14. ^ 那烂陀寺遗迹. [2006-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4). 
  15. ^ Jeffrey E. Garten. Really Old School. 纽约时报. 2006年12月9日 [2011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7月19日). 
  16. ^ 新华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公报》全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0年12月16日 [2011年11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27日). 
  17. ^ 胡唯敏. 中国政府向印度那烂陀大学捐款100万美元. 国际在线. 2011-11-16 [2011-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4). 
  18. ^ 唐僧印度母校时隔800年复课 中国捐资百万. [2014-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5).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