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艙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戰列艦裝甲示意圖,可以看見圖中的「D」是魚雷艙壁.

魚雷艙壁,又稱為防雷艙壁是重型裝甲軍艦上常見的一種海軍裝甲,特別是20世紀初的戰列艦戰列巡洋艦。 魚雷艙壁的設計令到即使艦體被炮彈或魚雷擊中水線裝甲帶的下方,也能使艦體保持漂浮狀態。

歷史

在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後,許多主力艦被改裝成雙層、三層甚至四層的魚雷艙壁,並在艦體外部設置了防雷鼓包[1]例如,二戰期間美國的戰艦設計有多達四層魚雷艙壁和三層底板。[2]

最裡面的魚雷艙壁通常被稱為保持艙壁,通常這種艙壁會由高強鋼製造,可以變形並吸收魚雷命中並爆炸的壓力而不破裂。如果最後的魚雷艙壁有至少37毫米厚,也可以被稱為裝甲艙壁,因為能夠阻止碎片和低速的炮彈。

備註

  1. ^ Gillmer and Johnson, p.185
  2. ^ Gillmer and Johnson, p.18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