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
基本信息
國家 香港特別行政區
结果
總人口7,071,576 ( 3.02%)
人口最多的區沙田區
630,273
人口最少的區離島區
141,327
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的短問卷

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為一次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統計處在2011年6月30日至8月2日期間進行,為期34天。是次人口普查是由行政長官行政會議依據香港法例第316章《普查及統計條例》所訂立的《普查及統計(2011 年人口普查)令》而進行的。這次普查將涵蓋全港住戶及人口,政府統計處預計有約240萬個住戶、710萬人會接受訪問。

是次普查首次引入電子問卷,長、短問卷的市民可選擇在互聯網回答,短問卷的市民亦可依舊選擇自行填寫及郵寄問卷。6月30日至7月15日為是次普查自行填報階段,7月16日至8月2日則為統計員上門面談訪問階段。

普查項目

是次普查共有項目41個,與06年的中期人口普查相同。

人口及社會特徵

教育特徵

  • 就學情況
  • 最高就讀教育程度
  • 最高完成教育程度
  • 修讀科目
  • 上課地點
  • 前赴上課地點的交通方式

內部遷移特徵

  • 普查參考時刻身在何處
  • 在香港居住年期
  • 五年前居住的地方

經濟特徵

  • 經濟活動身分
  • 行業
  • 職業
  • 是否有兼職
  • 主要職業收入
  • 兼職收入
  • 其他現金收入
  • 工作地點
  • 前赴工作地點的交通方式

房屋特徵

  • 屋宇單位類型
  • 居所類型
  • 屋宇單位住用情況
  • 居所內廳房數目
  • 單位住戶數目
  • 單位居住人數
  • 居所租住權
  • 租金
  • 按揭供款或借貸還款

住戶特徵

  • 住戶類型
  • 是否住戶成員
  • 與住戶其他成員的關係
  • 住戶人數
  • 住戶結構
  • 住戶收入

以上各項在斜體者為引申推出,下劃線者為短問卷的項目(共12項),長問卷則普查以上所有項目。

發生事件

  • 在2011年7月17日普查員外勤訪問階段初期有兩名普查員在大嶼山梅窩進行普查時遭狗隻追吠受傷送院,引起外界質疑統計處就普查員制訂的安全守則和派發的預防裝備是否足夠[1]
  • 根據統計處初期制定的指引,統計員外勤時可與另一名同事實行伙伴同行互相照應,唯當需要進行上門訪問時則只限一人[2]。在同年7月下旬,有傳媒報導指二名女普查員單獨上門家訪時遭非禮,並認為統計處刻意隱瞞事件[3]。及後有立法會議員和中學校長促請統計處推行「孖咇制」(即兩名普查員同時入屋進行家訪)以策安全,最終統計處宣佈由7月24日起所有普查員須實施「孖咇制」[4][5]

與上一次人口普查的主要分別

與上一次人口普查(2001年香港人口普查)比較,是次人口普查的特點如下:

  • 是次人口普查改於7月進行,有別於昔日的3月,因此學校再沒有需要設立「人口普查假期」。
  • 須作答長問卷的住戶比例由2001年的七分之一降至是次的十分之一。
  • 是次人口普查首次容許住戶透過互聯網作答問卷。

調查結果

普查結果顯示2011年香港總人口為7,071,576人,其中6,859,341人為常住居民、212,235人為流動居民;男性3,303,015人 (46.7%)、女性3,768,561人 (53.3%)。

人口金字塔 (2011年普查)
男性年齡女性
519 
100+
1,371 
2,221 
95-99
7,866 
10,013 
90-94
24,347 
27,948 
85-89
51,054 
62,329 
80-84
83,753 
96,971 
75-79
108,180 
116,735 
70-74
113,705 
121,521 
65-69
112,779 
205,146 
60-64
204,420 
253,910 
55-59
259,159 
312,775 
50-54
324,920 
295,306 
45-49
356,429 
242,651 
40-44
330,028 
234,489 
35-39
328,117 
225,760 
30-34
324,245 
229,498 
25-29
304,617 
221,713 
20-24
229,828 
217,262 
15-19
206,431 
170,908 
10-14
160,208 
125,843 
5-9
117,366 
129,497 
0-4
119,738 

地區別人口

香港人口密度 (2011年)
排名 地區 2011年普查 2006年普查 變化率
1 新界 3,691,093 3,573,635 3.3%
2 九龍 2,108,419 2,019,533 4.4%
3 香港島 1,270,876 1,268,112 0.2%
4 水域 1,188 3,066 -61.3%
 香港 7,071,576 6,864,346 3.0%

種族別人口

在2011年,93.6%的人口 (即662萬人) 是華人。在45萬非華裔人口中,最多的是印尼人、菲律賓人及白人。

排名 種族 2011年普查 佔總人囗 % 2006年普查 佔總人囗 % 變化率
1 華人 6,620,393 93.62% 6,522,148 95.01% 1.5%
2 印尼人 133,377 1.89% 87,840 1.28% 51.8%
3 菲律賓人 133,018 1.88% 112,453 1.64% 18.3%
4 白人 55,236 0.78% 36,384 0.53% 51.8%
5 混血 29,001 0.41% 18,092 0.26% 60.3%
6 印度人 28,616 0.40% 20,444 0.30% 40.0%
7 巴基斯坦人 18,042 0.26% 11,111 0.16% 62.4%
8 尼泊爾人 16,518 0.23% 15,950 0.23% 3.6%
9 日本人 12,580 0.18% 13,189 0.19% -4.6%
10 泰國人 11,213 0.16% 11,900 0.17% -5.8%
11 其他亞洲人 7,038 0.10% 7,851 0.11% -10.4%
12 韓國人 5,209 0.07% 4,812 0.07% 8.3%
13 其他 1,335 0.02% 2,172 0.03% -38.5%
  • 【其他】包含黑人、拉丁美洲人等。

慣用語言

廣州話是5歲及以上人口在家中最常用的語言,比例為89.5%,和2006年的水平 (90.8%) 相若。普通話、印尼語與菲律賓語的使用人口則有顯著成長;其他中國方言使用人口則逐年衰退。

5歲及以上慣用語言別人口
排名 語言 2011年普查 2006年普查 變化率
1 廣州話 6,095,213 6,030,960 1.1%
2 英語 238,288 187,281 27.2%
3 普通話 94,399 60,859 55.1%
4 福建話 78,279 81,995 -4.5%
5 客家話 62,340 70,445 -11.5%
6 潮州話 45,307 50,793 -10.8%
7 四邑話 28,776 20,890 37.8%
8 上海話 18,496 18,878 -2.0%
9 印尼語 18,118 9,038 100.5%
10 菲律賓語 16,460 7,406 122.3%

教育程度

15歲及以上人口教育程度
最高就讀程度 2011年普查
人數 %
未受教育、學前教育 391,731 6.3
小學 1,028,248 16.5
初級中學 1,119,633 17.9
高級中學、預科 2,005,373 32.1
專上 (文憑、證書) 310,553 5.0
專上 (副學位) 270,695 4.3
大學 (學士學位) 832,503 13.3
大學 (深造課程) 289,280 4.6
總計 6,248,016
中學及以上 4,828,037 77.3
專上教育 1,703,031 27.3

工作狀況

行業 2011年普查
人數 %
農業及漁業 4,504 0.1
採礦及採石業 190
製造業 142,973 4.0
電力及燃氣供應/自來水集取、處理及供應 22,497 0.6
建造業 275,517 7.8
進出口、批發及零售業 805,269 22.7
運輸、倉庫、郵政及速遞服務業 316,597 8.9
住宿及膳食服務業 278,939 7.9
資訊及通訊業 116,757 3.3
金融及保險業 219,564 6.2
地產業 135,878 3.8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 171,763 4.8
行政及支援服務業 154,434 4.4
公共行政 106,643 3.0
教育 178,097 5.0
醫療保健及社工活動 169,469 4.8
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59,115 1.7
其他服務業 103,296 2.9
家庭住戶內部工作活動 285,251 8.0
享有治外法權的組織及團體 1,028
15歲以上工作人口 3,547,781
第一級產業 4,504 0.1
第二級產業 441,177 12.4
第三級產業 3,102,100 87.4

移民與外國人

在香港本地出生的人口佔60.5%,而在香港以外地方出生的人口佔39.5%,顯示移民是香港社會的重要成分,其中來自中國內地的移民最多 (31.0%),其次是印尼、菲律賓與澳門。

出生地別人口
排名 出生地 2011年普查 2006年普查 變化率
1  香港 4,278,126 4,138,844 3.4%
2 中国 中國內地 2,190,973 2,215,780 -1.1%
3  印度尼西亞 170,134 129,227 31.7%
4  菲律賓 134,078 113,213 18.4%
5  澳門 61,846 68,463 -9.7%
6  印度 24,697 17,287 42.9%
7  英国 20,986 16,962 23.7%
6  泰國 18,045 18,427 -2.1%
9  美國 16,513 12,722 29.8%
10  臺灣 15,098 14,713 2.6%

在2011年,有91.8%的人口,即約649萬人口是中國籍,而永久居留地是香港;另外,1.4%人口的國籍是中國籍,而永久居留地不是香港。餘下較多居港人口的國籍是印尼、菲律賓及英國。

國籍別人口
排名 國籍 2011年普查 2006年普查 變化率
1  中國 6,586,576 6,460,273 2.0%
2  印度尼西亞 137,403 110,576 24.3%
3  菲律賓 135,081 115,349 17.1%
4  英国 33,733 24,990 35.0%
5  印度 26,650 17,782 49.9%
6  巴基斯坦 17,253 10,256 68.2%
7  美國 16,742 13,608 23.0%
8  澳大利亞 15,949 10,190 56.5%
9  尼泊尔 15,943 15,845 0.6%
10  泰國 14,211 16,151 -12.0%

参考文献

  1. ^ 人口統計出意外 事發大嶼山梅窩 六惡狗追噬 兩普查員墮坡. 蘋果日報. 2011-07-18 [2011-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2. ^ 政府統計處. 統計員工作手冊. 政府物流服務署. 
  3. ^ 兩女普查員疑先後被非禮 統計處長否認刻意隱瞞. 蘋果日報. 2011-07-26 [2011-08-21]. 
  4. ^ 議員校長促普查員孖咇入屋. 明報. 2011-07-22 [2011-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1). 
  5. ^ 人口統計員即日實施孖咇制. 蘋果日報. 2011-07-24 [2011-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