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乌鲁木齐中路抗议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海乌鲁木齐中路抗议
白紙運動的一部分
2022年11月27日晚,戒严期間的乌鲁木齐中路。
日期2022年11月26日晚起、于次日凌晨被警方清场结束。人群于11月27日中午重新聚集,直到当天晚上警方逮捕数十人并强行清场
地點
31°12′48.2″N 121°26′44.2″E / 31.213389°N 121.445611°E / 31.213389; 121.445611坐标31°12′48.2″N 121°26′44.2″E / 31.213389°N 121.445611°E / 31.213389; 121.445611
起因
目標
方法
  • 市民自愿进行悼念活动
  • 示威者喊“习近平下台”、“言论自由”等口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國際歌
  • 喊出要求言论、新闻自由、不自由毋宁死等口号
狀況
  • 与民警冲突
  • 部分示威者被捕并下落不明
衝突方
  • 反清零政策示威者
傷亡
逮捕11月26日逮捕约80至110人(CNN引述自一名示威者)[2]

2022年上海乌鲁木齐中路抗议是2022年11月27日凌晨,中國上海市市民为纪念乌鲁木齐火灾並抗議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封控和长期以来对人权的压迫导致的一系列行動。[3][4]


背景

2022年11月24日晚,乌鲁木齐市一高层住宅楼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9人受伤[5]。许多民众认为中國政府為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的“动态清零”政策导致的疫情封控使得火灾救援受阻,被困人员无法及时逃生。[6]次日,大量乌鲁木齐民众突破封锁,举国旗唱国歌进行示威游行,要求立即结束封控。示威民众攻入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随后乌鲁木齐市委副书记马志军与市委书记杨发森出来与民众对话。[7]26日,中共新疆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强调严厉打击暴力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等违法犯罪行为。[8]

事件經過

群众发声和警方镇压

11月26日深夜至11月27日凌晨,上海民众聚集在乌鲁木齐中路汇贤居和亦园门外,呼吁摘掉口罩,结束“动态清零”政策,结束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有民众在“乌鲁木齐中路”路标下点起白色蜡烛,以此悼念乌鲁木齐火灾死难者。有民眾高呼“新疆解封!”、“共產黨下台!習近平下台!”[9],另有民众高呼“不要核酸、要自由”、“不自由、毋宁死”、 呼应北京四通桥抗议的口号,传递並手持無字白紙抗議言論封鎖。[4]抗议现场有大量警察。起初警察站立在马路对面,没有阻拦示威,之后试图驱散抗议民众。抗议民众则高喊口号要求警察“为人民服务”。凌晨四點左右,警察圍堵住了烏魯木齊路南北入口和安福路西段,要求民眾離開。民众拒绝后警民僵持,警察随后开始清場。根據影像資料估計,被警方抓走帶入車中的人至少有8位,也有網友表示,「用警用麵包車大概抓了兩車人」。[10][11]

27日上午,乌鲁木齐中路沿路有数十名民警巡逻看守。聯合早報記者表示早上乌鲁木齐中路没有人群聚集,也不见蜡烛和标语[12]。中午,上海有民眾再次聚集在烏魯木齊中路不同路段,視頻顯示在場人群高喊「放人」。警察於下午三點開始封路,並有大批警車駛進烏魯木齊中路與安福路,根据网传信息显示,警察封锁了乌鲁木齐中路五原路路口与长乐路路口,只允许离开不允许进入,有警察命令骑自行车的人掉头返回,有人被多名警察抓起四肢、上衣脫落抬走[13]。一名男子站在道路中央手举鲜花,大喊“我们要勇敢一点,我拿一朵花我犯罪了吗?我犯法了吗?”得到周边民众赞同。随后该男子遭到数名警察逮捕,周边民众大喊“放人!”。[14]由于抗议规模进一步扩大,临近的地铁站常熟路站于晚20点起临时关闭。當局將部分烏魯木齊中路路牌拆除。[15]不過,有網民指出這是路牌更換工程,與抗議無關,該路牌已重新安裝上。[16]27日傍晚开始,警察以影响公共交通及防疫为理由试图实施清场,期间与多名群众以及周边商贩发生冲突,多人遭到逮捕。[17][18]根据参与者事后回忆,大部队由五原路退至常熟路。在此期间,網上流傳片段顯示,在一輪大巴車內,有穿着黑衣的便衣警察要求車內一名民眾解鎖手機被拒絕,兩次向他掌摑,並拉上車簾。[19]另有網傳視頻顯示,數名警察與大量群眾在派出所門口對峙,派出所內傳出女子哭喊聲,民眾聚集在門口要求放人。[20]

之後疑似該黑衣男子的姓名與警號被微博用戶發出並在網上流傳。另有身穿制服的上海警察在另一輛大巴車上,與被帶走的民眾發生拉扯,期間警員涉搶奪該名市民手中的手機。[19] 另有網傳片段顯示,一名上海民眾站在慢駛中的警車前,試圖阻擋警車前進,路旁的市民先是發出歡呼聲,但迅即有一批警員衝前,把該名市民按在地上,拖行拉走,市民立即鼓譟大罵。[19]晚上10点至12点左右,上海市中心的群眾在聂耳铜像附近聚集,数人遭到逮捕。网传视频显示,一市民被警察从车上拖下,随后遭到逮捕。[21]同时警察禁止群众在路边停留观看。

受此运动影响,地铁常熟路站也于11月27日晚间封站。

同時,北京亮馬河附近也有人群聚集,高喊「釋放上海市民」,聲援上海抗議民眾。[19]

另有网传聊天记录显示,11月26日上海复旦大学党支部组织活动,警察将复旦大学学生及教师误认为是参加抗议的民众,逮捕了部分学生。

政府对策

上海乌鲁木齐中路附近路段在2022年抗议后被封锁
乌鲁木齐中路有大量警察聚集

抓捕记者

BBC的特派記者愛德華·勞倫斯(Ed Lawrence),在上海採訪抗議活動時,遭到警方暴力逮捕,周遭群眾高喊放人。[22]BBC表示該記者被捕後遭警察拳打腳踢,直至數小時後才被釋放。[23]。英国外交部就BBC记者遭警方殴打一事召见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就中方的行为表达不满与抗议。[24]11月28日,英国首相苏纳克办公室的发言人表示,“逮捕只是进行工作的记者是令人震惊的,不可接受的。记者必须能在没有恐惧和威胁的情况下进行工作。”[25]商務大臣夏普斯譴責,有記者在上海採訪反封控示威時遭到中國警察逮捕與毆打的行為,並表示有關行為「令人無法接受」,「無論發生什麼狀況,新聞自由都應是神聖不可侵犯」。[26]

11月28日,外交部發言人赵立坚表示,周末在上海的抗议活动中被捕的BBC记者并没有表明自己是记者。他还警告外国媒体在中国境内要尊重中国的法律和法规[27]。他还表示,有一群别有用心的人将防疫政策和乌鲁木齐火灾联系在一起,并称中国将坚持“动态清零”政策。[28][29][註 1]11月29日,赵立坚再度表示BBC记者并未申明记者身份,且拒不配合上海警方执法,“警方遂将其强制带离,并在对其开展必要身份核查及法律告知后,请其自行离开”。[31]当天记者会结束后,一个叫做“赵立坚介绍BBC记者被带离真相”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话题下,多家官方媒体发布了赵立坚的发言内容,但没有贴出劳伦斯被逮捕的现场视频或是BBC以及英国方面的具体说法。赵立坚的说法引起许多网民的不满。为了躲避审查和举报,网民们用说反话或是隐晦的方式表达不满。[32]

警车驻守

发生抗议事件后,安福路与乌鲁木齐中路路口长期有警车驻守[33]

争议

事后,参加运动的部分示威者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活动过程过于混乱,且喊出的口号过于激进,并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与警察矛盾激化,被警察“抓住了把柄”。[34]

注释

  1. ^ 不过当天外交部网站上公布的新闻稿中没有出现相关内容[30]

参考资料

  1. ^ 求是网评论员: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 求是网. 2022-04-20 [2022-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动态清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大局、基于科学、把握规律制定的我国疫情防控的总方针 
  2. ^ China’s security apparatus swings into action to smother Covid protests. CNN. 2022-11-29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6) (英语). 
  3. ^ 中國長期封控民間抗爭蔓延 上海民眾喊習近平下台[影]. 中央社 CNA. 202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8) (中文(臺灣)). 
  4. ^ 4.0 4.1 抗议遍地开花 上海街头高喊共产党下台 北大学生反封控. Radio Free Asia. [2022-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2) (中文(中国大陆)). 
  5. ^ 朱加樟. 新疆烏魯木齊高層住宅大火 釀10死9傷慘劇. 香港01. 2022-11-26 [2022-11-27] (中文(香港)). 
  6. ^ CHANG CHE; AMY CHANG CHIEN. 乌鲁木齐火灾致10死,民众质疑封控措施阻碍救援. 纽约时报. 2022-11-26 [202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6) (中文(简体)). 
  7. ^ 過度防疫!烏魯木齊大火網傳44死 人群包圍政府大樓槓市委書記 - 國際. 自由時報. 2022-11-26 [202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6) (中文(繁體)). 
  8. ^ 民众上街抗议封控后 新疆:严厉打击暴力抗拒防疫等行为.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2-11-26 [2022-11-27] (中文(简体)). 
  9. ^ 上海居民上街抗議封控及悼新疆火災死者 警凌晨驅散. 獨立媒體 (香港). [202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7). 
  10. ^ 上海悼念烏魯木齊變抗議多人被捕,中國多校大學生自發悼念、抗議封控措施. 端傳媒. 2022-11-27. 
  11. ^ 烏魯木齊火災引燃上海人反專制怒火.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2-11-26 [2022-11-26] (中文(繁體)). 
  12. ^ 上海乌鲁木齐中路警卫森严. 聯合早報. 2022-11-27. 
  13. ^ 【不斷更新】上海抗議民眾要求「放人」,清華學生呼「表達自由、民主法治」. 端傳媒. 202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7). 
  14. ^ 上海乌鲁木齐中路,男子手举鲜花被捕,民众围警局,喊“放人”#上海乌鲁木齐路 #乌鲁木齐中路 #上海 #乌鲁木齐 #镇压 #freedom #breakingnews #breaking, [202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中文(中国大陆)) 
  15. ^ 白紙革命》掩耳盜鈴! 上海拆了「烏魯木齊中路」路牌. [202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7). 
  16. ^ 上海拆「烏魯木齊中路」路牌撲朔迷離 傳更換工程已重裝. 2022-11-28. 
  17. ^ 11/27 上海法租界警察抓人 (螢幕錄製), [202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7) (中文(中国大陆)) 
  18. ^ 上海、乌鲁木齐中路、最新视频、警察开始清场、已经出现暴力清场倾向 #上海 #乌鲁木齐中路, [202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中文(中国大陆)) 
  19. ^ 19.0 19.1 19.2 19.3 【不斷更新】北京亮馬河人群高喊四通橋口號,成都、廣州等地民眾上街抗議封控. 2022-11-27 [2022-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8). 
  20. ^ 存档副本. [2022-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8). 
  21. ^ 上海 聂耳铜像十字路口11 27晚10点到12点警方无差别抓人视频,视频标记错误是11 27日。, [202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中文(中国大陆)) 
  22. ^ BBC記者上海採訪示威 遭陸警暴力拘押數小時. 2022-11-28 [2022-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8). 
  23. ^ BBC称一名记者在上海乌鲁木齐中路抗议中被捕. [2022-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8). 
  24. ^ 英国外交部召见中国驻英大使 抗议上海警察殴打BBC记者. [2022-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5). 
  25. ^ 英国首相强烈批评中国拘捕BBC记者侵害新闻自由. 美国之音. 2022-11-29 [2022-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8). 
  26. ^ BBC記者遭中國警察毆打拘押 英國譴責侵害新聞自由. [2022-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8). 
  27. ^ 白纸抗议运动 中国逮捕一名英国记者 遭抗议.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2-11-28 [202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28. ^ @RFA_Chinese. 新疆乌鲁木齐火灾事件,引爆中国白纸运动遍地开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宣称是 #别有用心 势力,把火灾与防疫联系。对于BBC记者在上海采访被捕。中国官员先是宣称为了防止采访被感染,赵立坚责推记者未表明身份。 (推文). 2022-11-28 –通过Twitter. 
  29. ^ BBC記者採訪上海示威被拘 外交部:無表明記者身分. 2022-11-28. 
  30. ^ 2022年11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_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www.mfa.gov.cn. [2022年11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1月28日). 
  31. ^ 2022年11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_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www.fmprc.gov.cn. [2022-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32. ^ 文灏. 赵立坚称BBC记者假装受害 网民:请公布现场视频. 美国之音. 2022-11-30 [2022-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2). 
  33. ^ Zero-Covid: China’s year of forgetting. Financial Times. 2023-12-30. 
  34. ^ EP-027 那些年轻的抗议者:我们为什么要上街(文字版). 不明白播客. 2022-11-29 [202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3) (美国英语).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