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优良条目/大椎龍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椎龍屬又名巨椎龍,屬名在希臘文意為「巨大的脊椎」。大椎龍是原蜥腳下目的一屬,生存于早侏罗纪(赫塘階到普林斯巴赫階),約2億年前到1億8300萬年前。大椎龍是在1854年,由理查·歐文根據來自于南非的化石而命名。因此牠們是最早命名的恐龍之一。大椎龍的化石已經在南非莱索托、以及赞比亚等地發現。此外,在美国亞利桑那州的卡岩塔組、印度阿根廷等地發現了類似的化石,亞利桑那州、阿根廷發現的化石已被歸類于其他屬。長久以來,大椎龍被描述成四足恐龍,但一份2007年的研究認為大椎龍是二足恐龍。雖然原蜥腳類恐龍被推論可能為雜食性動物,大椎龍卻可能是草食性動物。大椎龍身長4到6米,具有長頸部、長尾巴、小型頭部、以及修長的身體。大椎龍的前肢具有銳利的拇指指爪,可能用來防衛或協助進食。近年的研究發現大椎龍是以穩定地成長,並具有類似鳥類氣囊,而且有親代養育的行為。模式種刀背大椎龍;在過去150年來,還有其他七個種被建立過,其中只有M. kallae是有效種。在過去幾年,原蜥腳下目的系統分類學已被多次更改過,而許多科學家對于大椎龍在恐龍演化樹中的正確位置,仍沒有一致的結論。大椎龍科被建立以包含大椎龍屬,但由于原蜥腳類恐龍之間的關係沒有定論,所以無法確定有哪些恐龍屬于大椎龍科;在2007年,有數個研究支持大椎龍科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