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剑一型导弹
天剑一型导弹 Sky Sword I | |
---|---|
类型 | 短程空对空导弹 |
原产地 | 中华民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93年—现今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中山科学研究院 |
研发日期 | 1980年代[1] |
生产商 | 中山科学研究院 |
单位成本 | 约新台币500万 |
生产日期 | 1991年[2] |
衍生型 | 海剑羚导弹系统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90千克 |
长度 | 2.87米 |
直径 | 12.7厘米 |
弹头 | 高爆破片战斗部 |
弹头量 | 10.34千克[3] |
引爆机制 | 触发引信+主动激光近炸引信 |
发动机 | 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推进阶段:14,000磅推力 |
有效负载 | 35g[4] |
翼展 | 67.5厘米 |
作战范围 | 8公里[3] |
射高 | 4公里[4] |
速度 | 3.5马赫 |
制导系统 | 红外线制导 |
转向系统 | 4×前翼 |
发射平台 | F-CK-1经国号战斗机 T-5勇鹰高级教练机 捷羚防空导弹系统 |
天剑一型(Sky Sword I 或 Tien Chien I)空对空导弹,简称剑一,曾被称为“中正100天剑一型空对空导弹”[5],是第一款由中华民国自行研发的短程红外线制导导弹,由中华民国中山科学研究院设计生产,可供F-CK-1经国号战机以及T-5勇鹰高级教练机使用。
研发与服役
天剑一型导弹无论在设计定位、外型与性能上都非常接近AIM-9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属于红外线制导的方式,射程应在8公里上下,属于短程缠斗导弹。由于目前公开的资料非常的少,缺乏具体参数;研究团队由杨景槱博士主持,在天马导弹受政治压力终止后代院长黄孝宗将原先研发天马导弹的团队改组研发空对空导弹,团队称为天剑计划室,负责经国号战机的空用武装研发(天翔计划),实际运作约于1983年开始。
天剑一型开发代号为“天翔乙型”,1985年代号变更为天剑一型,1986年4月天剑一型由F-5E改装的测试机试射完成;导弹本体研发进度上先于经国号战机完成,在经国号原型机出厂后才进行与新型战机航电的整合及验证,在1993年研发正式结案,并与经国号战机先导生产型一同拨交中华民国空军使用。经国号战机可以在机翼的翼端挂架上各携带一枚天剑一型导弹,机翼下的内侧与外侧挂架则可以另外各携带一枚,大部分的对空任务场合,只有外侧挂架会携带空对空导弹,以2枚中程、2枚短程导弹的配置操作。
中科院的简介中,声称天剑一型具有“全方位目标追踪与攻击能力”[1],但这个性能因缺少具体技术说明,故外界有不同的判断;一派论点认为性能可接近AIM-9L/M,但另一派认为天剑一型的寻标器“具有部分全方位目标追踪与攻击能力”,整体性能应在AIM-9P4与AIM-9L之间。
由于经国号战机设计时短程导弹挂架有整合AIM-9P4及天剑一型的射击界面支援,且1980年代F-5E/F量产时中华民国空军采购了大量的AIM-9P4的新弹及升级套件使机队武装规格统一,因此在空军的库存仍保存着巨量的AIM-9,因此在经国号服役期间,外界照片较频繁看到的是F-CK-1佩挂AIM-9P4而非天剑一型。加上经国号战机减产之故,原定生产700枚的计划后来删减为300枚,在弹药储备上也较为紧迫。
系统组成与飞行性能
1、制导控制组:采红外线制导,前翅控制,液态氮冷却锑化铟红外线寻标器。
2、弹头:10千克炸药,具有2,300片高爆预成破片设计,每片碎片可以穿透0.375英寸(0.95厘米)钢板。
3、目标探测器:激光近炸引信、碰撞引信。
4、火箭助推器:低烟固态推进火箭,最大推力14,000磅。
5、尾翼组:具滚转副翼。
6、飞行性能:接战缠斗时间最大可以维持1分钟,仰角40度以下32G力以下[1]
衍生型
陆射版
目前已知的衍生型是陆上发射的捷羚防空导弹系统,陆用载台为CM-31轮甲试验车,量产型使用丰田卡车,每部发射车可挂载4枚天剑一型导弹,于民国86年6月的汉光13号演习中首次亮相。导弹发射器可做三百六十度旋转,接战范围广。民国94年正式成军并加入战备,主要担任空军基地低空近迫防空作战任务。
除了舰载的海剑羚之外,中科院也在规划陆射版的海剑羚导弹系统,将导弹发射系统、雷达以及火控系统都装载于载重车辆上,成为陆基短程机动防空系统[3]。
海射版
海上衍生型是由捷羚防空导弹系统为基础研发的海剑羚导弹系统,首次于2015年台北国际航天科技暨国防工业展展出。主要针对密集阵近防系统外购价格持续增长,海军评估在预算有限,以及国防自主政策,订下计划要求中科院进行研发,属于迅联计划的一部分。预计一座发射箱有8到16枚的导弹,其导弹在原有天剑一型基础上,安装数据链路接收机,并采用折叠自旋尾翼组、折叠前翼的设计,且发射器有多目标接战能力。其将会取代原有的方阵迫炮系统,可提升海军舰艇近空防卫能力,其功能类似美国公羊短程反导弹系统。
依照2017年台北国际航天科技暨国防工业展展出的状况,海剑羚系统将有两种构型,独立运作的构型发射器备有12枚海剑羚防空导弹,发射器顶上结合火控雷达与光电火控仪;另一种则是与船舰作战系统结合的构型,取消发射器上的雷达与光电系统(完全由舰上作战系统提供目标参数与火控指令),导弹发射器则增为24枚导弹[3]。
目前仍处于实体设计中,2018年11月29日中科院与海军在立法院首度透露,估计将于2020年完成作战测评(IOT),预计2022年量产出厂[6]。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天劍一型飛彈. [2017-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4).
- ^ NCSIST. www.ncsist.org.tw. [2017-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7).
- ^ 3.0 3.1 3.2 3.3 海劍羚艦載防空飛彈系統. [2018-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8).
- ^ 4.0 4.1 天劍一型飛彈. [4 September 2024] (中文(台湾)).
- ^ 配備中正100天劍一型空對空飛彈的空軍飛彈營-國慶-MOFA109179CF-2020-12-PH00041-161. 199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1).
- ^ 國造海劍羚艦對空飛彈 預計111年服役. [2018-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4).
中华民国导弹 | ||||||
---|---|---|---|---|---|---|
短程弹道导弹 | 中程弹道导弹 | 反舰导弹 | 巡航导弹 | |||
青锋导弹 · 天戟导弹 | 天马导弹 | 雄风一 · 雄风二 · 雄风三 | 雄二E · 万剑 · 云峰 · 云峰二 | |||
反坦克导弹 | 反辐射导弹 | 空对空导弹 | 防空导弹 | |||
昆吾导弹 | 天剑二A | 天剑一 · 天剑二 | 天弓一 · 天弓二 · 天弓三 · 天弓四 · 海弓三 · 捷羚 · 海剑羚 · 陆剑二 · 海剑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