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峇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峇鲁
红山规划区分区
其他语言转写
 • 英语Tiong Bahru
 • 泰米尔语தியோங் பாரு
中峇鲁在新加坡的位置
中峇鲁
中峇鲁
中峇鲁在新加坡的位置
坐标:1°17′06″N 103°49′25″E / 1.28495°N 103.82359°E / 1.28495; 103.82359
国家 新加坡
区域中区
规划区红山
中峇鲁市场(2006年5月建成)
1950年代兴建的公共房屋

中峇鲁(英语:Tiong Bahru闽南语白话字Tiong Bā-ló͘)是新加坡中部的一个社区,于红山规划区内,毗邻欧南牛车水,居民平均年龄相对较老,近年该区的横街窄巷开了不少潮流服装店和新派咖啡室[1][2]

名称

tiong为闽南话,原字为“”(thiong),后来写作同近的“中”(tiong)[3]Bahru马来文,即是新的意思,[3]因直到1920年代,该区还有为数不少的坟冢,而且较牛车水更新一些,故得名。1925年新加坡政府宣布该区卫生欠佳,需要整顿,寮屋居民被安排迁徙,墓地亦被搬迁平整[4]

历史

1927年,新加坡改良信托基金 (SIT) 收购了70英亩的土地,并更名为中峇鲁(Tiong Bahru),在闽南语和马来语中意指“坟墓”和“新”。用以建造新加坡第一个公共住宅区[5]。1936年12月,第一座公共楼宇落成[6]

1940年,英国向纳粹德国宣战后,制定了一系列建设计划,将成宝路公寓后面的汽车车库改造成防空洞。到1941年,当地建有784间公寓、54间出租屋和33家商店,可容纳6,000多名居民。而1940年左右建造的防空洞在日本占领期间有效地为许多居民提供了避难所。随后,利用英国战俘在现场执行任务和劳动的日本士兵占领了许多公寓,这些公寓也被用作妓院和赌场。

SIT战前的房屋产量为2112套,每年仅提供约100套,不足以满足住房短缺的问题。因此,委员会计划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即时住房计划来缓解这一问题。为此,中峇鲁总共增加了1,258个单位。它们的建造方式与战前的公寓不同,具有公共住宅概念,并拥有开放的庭院空间。1950年代,这些公寓约有17,000人居住。

2010 年,爱尔兰电影制片人乔·劳勒 (Joe Lawlor) 和克里斯汀·莫洛伊 (Christine Molloy) 拍摄了第十部《公民生活》电影,以该庄园及其居民为主题。来自庄园和新加坡各地的 150 名志工参与其中。该影片于 2010 年 10 月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首映[7][8]

主要街道

中峇鲁不少街道均取自19世纪新加坡的华社名人、侨领及企业家,例如创立义安公司的佘有进、福建籍船务商人邱忠坡、新马地区橡胶业商人陈齐贤,以及福南银号建立人和慈善家刘金榜。

  • Boon Tiong Road(文忠路):取自马六甲商人薛文仲(See Boon Tiong),他与当时属福建漳州的薛氏家族关系密切,曾与薛佛记等人经营生意。
  • Chay Yan Street(齐贤街):马来亚橡胶商人陈齐贤(Tan Chay Yan),新加坡大商贾陈笃生的孙儿,曾推动当时新马地区的橡胶业发展。
  • Eng Hoon Street(英云街):新加坡华商许英云(Koh Eng Hoon),曾与林文庆等人推动当地的华文教育。部分街道指南常误译作“英云”。位于行云街还有一座近百年的庙宇名为“中峇鲁齐天宫”,主祀“齐天大圣”。
  • Eng Watt Street(永发街):新加坡船运商人薛永发(See Eng Watt),来自马六甲,与薛有文(See Ewe Boon)及薛有礼(See Ewe Lay)等同属福建漳州薛氏家族。
  • Eu Chin Street(有进街):新加坡著名潮汕侨领佘有进(Seah Eu Chin),外号“佘皇帝”,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商家,有份建立新加坡潮州慈善组织义安公司,其家族当时甚具影响力。
  • Guan Chuan Street(源全街):新加坡华商苏源泉(Su Guan Chuan),曾任天福宫福建会馆的大总理。
  • Jalan Bukit Ho Swee(惹兰河水山 / 和瑞山):新加坡甘蜜、胡椒及航运商人戴河水(Tay Ho Swee),亦据说是当时首位种植鸦片的华人。由于“Tay”是新加坡郑姓华人的普遍英文译音,“Ho Swee”也可对应闽南语名“和瑞”,故他有时亦被称为郑和瑞。
  • Keng Kiat Street(庆杰街):马六甲华商李庆杰(Lee Keng Kiat)。
  • Kim Cheng Street(金钟街):新加坡华商及侨领陈金钟(Tan Kim Cheng),大商家陈笃生之长子,继承父业后发展成当地最大米商,业务遍及越、泰等地,亦是首任福建会馆主席,及后出任暹罗驻当地钦差大臣及总领事。也是陈氏宗祠(保赤宫)的创办人之一。
  • Kim Pong Road(金榜路):新加坡华商、侨领及慈善家刘金榜(Low Kim Pong),早期开设“万山栈”中药店,后来创立“福南银号”而成巨富。他亦积极参与华社事务,曾任新加坡中华商务总会及福建会馆董事,也献地捐建“莲山双林禅寺”。
  • Kim Tian Road(金殿路):新加坡船务商人陈金殿(Tan Kim Tian)。
  • Lim Liak Street(林烈街):新加坡锡矿及航运华商林烈(Lim Leack)。
  • Moh Guan Terrace(茂源台):新加坡华商薛茂元(See Moh Guan),马六甲华商与青云亭亭主薛佛记(See Hoo Keh)之子,属福建漳州薛氏家族,在当地福建帮中有一定之地位。
  • Peng Nguan Street(炳源街):林炳源(Lim Peng Nguan),新加坡大商及华人侨领林义顺的父亲,早年从广东汕头的澄海县南渡新加坡谋生,经营杂货生意。
  • Seng Poh Road(成保路):新加坡华商及侨领陈成宝(Tan Seng Poh),霹雳州甲必丹陈亚汉之子,曾创设鸦片专卖局并任局长,亦曾兼任多个政府要职如市政委员。他亦热心慈善事业,参与中国救灾筹款及捐资予学校。
  • Sit Wah Road(薛华路):新加坡十九世纪一位华人先驱薛华(Seet Hua)。
  • Tiong Poh Road(忠坡路):新加坡船运大亨邱忠坡(Khoo Tiong Poh),一八七五年创立万兴船务行,购置和租用十多艘轮船,除了航行新加坡港口外,还通航槟城、香港及厦门等,为当时数一数二的船运商。
  • Yong Siak Street(永锡街):新加坡潮汕商人陈永锡(Tan Yong Siak),创有永合成号,专营布匹生意。一八七九年,他创立万成顺号,涉及暹罗大米、橡胶等土产生意,又从事航运,其商船当时穿越马来半岛和印尼之间,遂成华商巨富。

相关条目

参考

  1. ^ 新加坡旧区潮变 药材铺叹咖啡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方日报》2014年5月4日
  2. ^ Tiong Bahru: Singapore's oldest and hippest 'hoo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CNN》2011年11月9日
  3. ^ 3.0 3.1 林雨欣; 崔峰. 国家认同视角下的新加坡街路译名研究 (PDF). 上海翻译. 2017, (1): 27–35+94 [2023-05-06]. ISSN 1672-9358. hdl:10356/814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5-06). 
  4. ^ Gretchen Liu. Singapore: A Pictorial History 1819-2000. Psychology Press. 2001. 
  5. ^ Singapore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0-29. HPS website. 2005年5月.
  6. ^ TIONG BAHRU HERITAGE TRAIL (PDF). National Heritage Board. [2022-02-10]. 
  7. ^ Yong Siak Street. Singapore Actually. 2011-08-01 [2014-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31).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8. ^ So hip it hurts. [2014-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5).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