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世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童话绿野仙踪里的奥兹国的地图
日本奇幻小说《十二国记》的地图。

虚构世界(英语:fictional universe/fictional world),或称架空世界,是指本身具有一致性的虚构设定,含有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元素。虚构世界可以与现实世界几乎没有区别,除了是虚构的人物和事件。在另一极端,它与现实世界只有很少或根本没有相似之处,例如含有虚构的空间和时间原则。一般来说,科幻奇幻武侠以及架空历史创作中都会有一个虚构世界。

架空小说,即描述并非发生于真实世界,而是一个完全由作者所构想的虚幻世界,包括历史、背景、生物种族宗教语言地理宇宙观等都不相同的小说。其背景和真实世界或历史没有什么联系,作者可以随意发挥的馀地较大,对历史考据的要求也比较低。

历史

山海经》和《希腊神话》等神话、或是《圣经》故事等宗教等体系中,也可说是存在虚构世界,但传统上不会如此强调。

较早的虚构世界出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托马索·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等,往往是用来探讨政治哲学议题。

以娱乐为主的虚构世界大约在19世记末至20世记初渐渐成形。《福尔摩斯》等系列作品中,故事发生在同一个假想世界,但该世界和现实世界大致相同,主要只是共用角色设定。在科幻和奇幻作品慢慢形成后,虚构世界才扩张到科技、魔法、历史等面向。例如艾西莫夫的《帝国》、《基地》和《机器人》系列科幻小说发生在同一个虚构世界,有共用的科技和假想历史,例如机器人三大法则美国漫画超级英雄也常共用一个虚构世界,形成错综复杂的虚构历史,并且用多重宇宙论的概念处理不同的故事设定。托尔金在创作中土世界时,明确地区分“故事”和“虚构世界”的创作过程。

1960年代,娥苏拉·勒瑰恩的引入人类学民族志的概念,创作出伊库盟系列以及《地海》系列。菲利普·狄克的小说《高堡奇人》则确立了架空历史的文学类型。《星舰奇航记》系列则用影集、电影、周边书籍等创作出庞大的虚构世界,包括创造出数个世记的虚构历史,上百个星球和其文化、克林贡语等语言,剧中还出现了镜像宇宙的概念。

1970年代,漫画史学家Don Markstein首次给“虚构世界”一词明确的定义。

1990年代,因为网路的连系,流行起私人国家,假想某个不存在的国家,为它设计国旗、历史、地图等等。

其他知名例子有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乔治·R·R·马丁的《冰与火之歌》系列。

学术应用

在历史学和社会科学,一种常用的思想实验是利用反事实条件来假想某个虚构世界,以衡量某个事物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 Alberto Manguel and Gianni Guadalupi: The Dictionary of Imaginary Places, New York : Harcourt Brace, c2000. ISBN 0-15-100541-9
  • Brian Stableford: The Dictionary of Science Fiction Places, New York : Wonderland Press, c1999. ISBN 0-684-84958-5
  • Diana Wynne Jones: The Tough Guide to Fantasyland, New York : Firebird, 2006. ISBN 0-14-240722-4, Explains and parodies the common features of a standard fantasy world
  • George Ochoa and Jeffery Osier: Writer's Guide to Creating A Science Fiction Universe, Cincinnati, Ohio : Writer's Digest Books, 1993. ISBN 0-89879-536-2
  • Michael Page and Robert Ingpen : Encyclopedia of Things That Never Were: Creatures, Places, and People, 1987. ISBN 0-14-010008-3

参阅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