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会堂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22°16′56″N 114°09′42″E / 22.282245°N 114.161545°E / 22.282245; 114.161545

香港大会堂
Hong Kong City Hall
香港大会堂全貌(2017年)
基本资讯
落成日期1962年3月2日,​62年前​(1962-03-02
地址 香港香港岛中西区中环爱丁堡广场5号
管理单位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占地面积11,100平方米
场地资讯
场地设施音乐厅、文娱厅、展览馆、演讲室、会议室、大会堂婚姻登记处、大会堂公共图书馆
座位数目1,434
联络资讯
官方网站www.cityhall.gov.hk
地图
地图

香港大会堂(英语:Hong Kong City Hall)是香港第一座公共文娱中心,位于香港岛中西区中环爱丁堡广场5号,于1962年3月2日落成开幕,在2009年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2022年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现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

香港大会堂跟同样位于爱丁堡广场的第四代邮政总局、昔日第三代的中环天星码头及其停车场、和已拆卸的皇后码头属同一时期的建筑,并形成一个大众市民的公共空间。但当中只有香港大会堂到2022年5月成为法定古迹[1][2]。昔日的市政局总部大楼即在香港大会堂旁的展城馆

历史

第一代香港大会堂

旧香港大会堂于1869年落成,位于香港汇丰总行大厦现址旁,面向皇后像广场。1933年,旧大会堂的用地被购予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重建并扩充其第三代总行大厦之用。旧大会堂于1947年全部被拆卸,部分土地则为1950年兴建中国银行大厦之用。

1950年,中英协会敦促政府兴建新大会堂,政府其后委托市政局参与策划建筑物的设计与发展,包括设立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和演艺场馆等。新大会堂选址于中环爱丁堡广场填海地上,设计甄选过程中有华人建筑师徐敬直[3]的方案,但基于种种原因未被采纳。香港大会堂最后由首任香港大学建筑系系主任哥顿布朗及其团队(成员包括奥莱莉 ‧ 美恩)设计,英国建筑师罗纳德 ‧ 菲利普和艾伦 ‧ 菲奇完成兴建。呈现现代建筑风格设计的新大会堂于1962年3月2日落成启用,建筑费高达2,000万港元,由当时的香港总督柏立基爵士主持开幕礼,于3月4日由伦敦爱乐乐团在音乐厅举行揭幕音乐会。

六一二雨灾大会堂低座水浸情况

同年夏天台风温黛袭港,及1966年暴雨引致的六一二雨灾,都令大会堂内部出现轻微水浸。

1960年代落成的香港大会堂与邻近一系列新型公共建筑如中环天星码头卜公码头一般,设计讲求简朴实用,而凸显统治者地位的殖民地式、欧式建筑逐步走进历史[5]

香港大会堂曾经是官方仪式和庆典举行的重要场地,殖民地时代的多位港督都在大会堂举行宣誓就职,而接待访港的英国皇室成员的欢迎活动,都是在香港大会堂及对开的爱丁堡广场进行。现时每年的法律年度开启典礼都在1月于香港大会堂及对开的爱丁堡广场进行。

基于大会堂的重要历史地位,古物古迹办事处于2009年将其列为一级历史建筑[6]

香港主权移交前,大会堂低座近市政局大楼展览中心(亦即现时的展城馆)的外墙名字对上会挂着香港徽号纹章[7]。1997年7月起香港大会堂交由巿政局管理,纹章被换上其洋紫荆图案标志,而2000年巿政局遭“杀局”后,该位置一直悬空至今[8]

2022年3月,古物谘询委员会一致通过建议把大会堂升格,其将成为香港首幢战后落成的法定古迹,也是同类评级中最年轻的项目(60年楼龄)[9]

建筑风格

香港大会堂高座光影活动时夜景
文物探知馆内的香港大会堂模型

设计整体主张功能主义,偏向朴素而非浮夸:大楼使用简洁的外观、俐落的线条,与多功能的设施相互配合。同时采用突破传统的现代建筑风格设计,是二战后期相当流行的设计意念。大会堂呈现的国际风格亦在香港建筑界曾掀起一股潮流。[10]

翻新工程

香港大会堂于1991及1993年进行了大规模翻新和扩建工程,在设计上保留原来现代建筑风格,再增添新元素,令香港大会堂更富时代感,而首次工程是把香港艺术馆和视觉艺术中心扩建为大会堂公共图书馆新翼,并在92中西区区节及大会堂30周年前投入服务。二期翻新范围包括高座及低座大堂。亦将大会堂纪念花园重新设计,引用中轴线概念以彰显纪念龛的重要角色,并以动态区和静态区划分空间布局,借此优化功能。[11]

2010年进行翻新工程为翻新低座美心皇宫及展览厅。

文化艺术推广

大会堂在本地文化艺术的推广工作扮演重要角色。香港大会堂高座设有香港首间公共图书馆(即大会堂公共图书馆)和美术馆,后者设于大会堂高座顶层的10楼及11楼,1969年更名为“香港美术博物馆”,1975年正式分家成“香港博物馆”(现称香港历史博物馆)及“香港艺术馆[12]。两馆于1975年及1991年分别迁离大会堂[13],而香港视觉艺术中心亦因原址于1988至1990年间饱和而迁往1992年建成之香港公园(第二期)。

文化表演方面,1973年的第一届香港艺术节、1976年的第一届亚洲艺术节、1977年的第一届香港国际电影节、1982年的第一届国际综艺合家欢等本地大型文化节目,皆在大会堂揭幕登场。不少蜚声国际的艺团和艺人皆曾获邀在大会堂献技,大会堂成为香港市民接触到世界各地不同艺术表演的主要管道,为香港近代的文化艺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而大会堂亦曾经用作香港书展的举行场地,直到湾仔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在1989年11月开幕半年后才迁离。

2012年5月19日起至6月11日全球首个城市举办“情陷圣罗兰”展览,展出87件由时装大师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设计的经典服饰,以及12张摄影大师尚立·西夫(Jeanloup Sieff)的照片。

2013年5月4日至6月9日举办“尚·高克多20世纪巴黎景观的魅影”展览

香港大会堂是幻彩咏香江的参与大厦之一。

设施

香港大会堂占地11,100平方米,由两座独立的建筑物(低座及高座)及一个纪念花园组成。

大会堂低座外貌
香港大会堂低座及皇后码头
低座设施:
  1. 设有1,430个座位,可供交响乐室乐演奏、独奏、爵士乐歌剧、合唱及独唱演出的音乐厅
  2. 设有463个座位,适合小型舞台表演的剧院
  3. 面积约590平方米的展览厅(原为跳舞厅)
  4. 城市售票网售票处
  5. 询问处
  6. 三所食肆:美心集团营运两所西餐厅及大会堂美心皇宫酒楼(初为西式雄鸡餐厅[14]:43,后改为中式嘉顿大会堂酒楼至1979年[注 1]
  7. 演艺礼品店
  8. 停车场,1959年建成,为香港第二个落成的多层停车场[16]
  9. 附属建筑物:1976年5月18日,毗邻大会堂低座的市政局大楼启用,内设市政局秘书处及会议厅等非开放设施,2012年经翻新后成为展城馆供公众参观
大会堂高座演奏厅
香港大会堂高座的爱丁堡广场路牌
高座设施:
  1. 大会堂婚姻登记处
  2. 大会堂公共图书馆
  3. 两个可以容纳40个座位的会议室
  4. 容纳111个座位,设有半圆型舞台的演奏厅
  5. 面积约260平方米的展览馆
  6. 一所食肆:美心集团营运的快餐店MX
大会堂纪念花园

为纪念在香港保卫战日占时期捐躯的军民而建,在花园中央建有一座十二边形的纪念龛,里面放置了阵亡者名册和铸刻阵亡队伍名字的木匾,墙上并镶有“英灵不灭、浩气长存”中文字样及“These had seen movement and heard music; known slumber and waking; loved; gone proundly friended”的英文字样。纪念花园内亦放置多件艺术雕塑。

此外,市政局于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时曾埋下一个时光锦囊,原定于2007年出土,但因市政局于2000年被杀局,时光锦囊遂遭遗忘[17]。该时光锦囊最终于2012年3月28日开启。[18]

表演及影视作品

  • 邵氏兄弟于1977年制作的《猩猩王》,其中香港大会堂为电影按其实景制作的场景模型之一[21],并出现在摄影师邱良拍摄的剧照中[14]:47

流行文化

  • 1988年,香港男歌手李克勤推出了粤语歌曲《大会堂演奏厅》,曲名及歌词内容均涉及香港大会堂音乐厅。

公共交通

香港大会堂高座旁爱丁堡广场巴士站
交通路线列表
港铁
行人天桥
停车场
巴士
绿色专线小巴
红色公共小巴
  • 西环↔铜锣湾
  • 荃湾↔湾仔

参见

注释

  1. ^ 嘉顿大会堂酒楼早于1960年代中供应外卖盒装快餐,名为“特创盒装”,供中环一带的“打工仔”在午膳时间购买[15]

参考资料

  1. ^ 【香港回憶】古諮會贊成將香港大會堂升格為古蹟 雷生春及回教禮拜總堂同獲建議升格. 香港经济日报. 2022-03-10 [2022-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5). 
  2. ^ 三幢歷史建築列為法定古蹟. 古物古迹办事处. 2022-05-20 [2022-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1). 
  3. ^ 袁伟然. 競賽與委任?平行時空的大會堂方案. 战后建筑研究档案. 2021 [2021-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7). 
  4. ^ Christopher DeWolf. Hong Kong's Modern Heritage, Part VI: City Hall. Zolima CityMag. 2019-06-13 [2020-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英语). 
  5. ^ 高添强. 任秀雯 , 编. 《彩色香港1970s-1980s》.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4年7月: 页21. ISBN 978-962-04-3379-5. 
  6. ^ 香港古物委员会:香港大会堂拟评为一级历史建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中国通讯社 2009年03月20日
  7. ^ moddsey. 1990s City Hall Coat of Arms. Gwulo: Old Hong Kong. 1996-07-13 [2020-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1) (英语). 
  8. ^ 大會堂的盲點. Wordpress: 平帆的自制空间. 2012-03-05 [2020-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6). 
  9. ^ 古諮會倡些利街清真寺、雷生春、香港大會堂列法定古蹟. 独立媒体. 2022-03-10 [202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3). 
  10. ^ 建筑署. 大會堂 /1950年代. 2012 [2018-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4). 
  11. ^ 香港大會堂. [2015-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7). 
  12. ^ 政府新闻处. 新聞公報:香港藝術館五十個故人故事見證半個世紀發展. 香港政府新闻网. 2012-10-11 [2020-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9). 
  13. ^ 曾晓玲. ways of seeing:香港故事 藝術館怎說好?. 明报OL网. 2020-01-05 [202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14. ^ 14.0 14.1 就係香港(2018年夏季號). 香港: 就系媒体有限公司. 2018. ISBN 9789887914204. 
  15. ^ 王惠玲、高君慧. 香港人的大食堂:再創嚐樂新世紀. 香港: 三联书店. 2018: 46. ISBN 9789620443947. 
  16. ^ 壹周刊. 每週醒料 最舊!政府多層停車場. 苹果日报. 2012-10-17 [2020-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17. ^ 埋大会堂外 市局时光锦囊 无人记得[永久失效链接],《明报》,2011年7月15日
  18. ^ 香港政府新聞網 - 類別 - 社區與健康 - 前市政局時間囊出土. www.news.gov.hk. [201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2). 
  19. ^ 香江艷聞:不足5呎的港姐冠軍. 东方日报. 2008-01-27 [2022-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5). 
  20. ^ 香港小姐子夜誕生龐家女兒碧光生光. 工商晚报. 1962-06-14 [2022-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8). 
  21. ^ Celestial Pictures Shaw Brothers Universe. Shaw Brothers' The Mighty Peking Man 猩猩王 (1977) - Act 09 - Midnight Attack. 2013-02-19 [2021-11-17]. (原始内容 (YouTube 影片)存档于2022-05-28). 

参考书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