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金陵中學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座標32°2′52.8″N 118°46′58.1″E / 32.048000°N 118.782806°E / 32.048000; 118.782806

南京市金陵中學
Nanjing Jinling High School
地址 中國江蘇省南京市
類型公立
建校日期1888年(光緒十四年)
創始人查爾斯·亨利·福勒
校長孫夕禮
教師人數236[1]
學生人數3100餘[1]
校園新街口校區:南京市鼓樓區中山路169號
江心洲校區:南京市建鄴區江心洲
校園面積5萬平方米[1]
校訓誠、真、勤、仁
校風團結、勤奮、嚴格、進取
教風嚴謹、務實、創新
學風勤學、多思、求實
學校網址http://www.jlhs.net/
地圖

南京市金陵中學,又名南京大學金陵中學[2][注 1],是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的一所高中,始創於1888年,歷經匯文書院、金陵大學附屬中學、南京市第十中學及南京市金陵中學四個時期至今,21世紀以來創辦了河西分校等十餘所分校,2018年在江心洲建立新校區[3]:3。學校入選江蘇省四星級高中,江蘇省高品質示範高中建設立項學校。

歷史沿革

金陵中學歷史縱覽
美以美會成立匯文書院
三院合併
西遷萬縣
戰後回遷
更名金中
建成首個分校
金陵大學附屬中學
南京市第十中學
南京市金陵中學
1888
1898
1908
1918
1928
1938
1948
1958
1968
1978
1988
1998
2008
2018

南京市金陵中學歷史示意圖

南京市金陵中學創立於1888年(光緒十四年),當時稱為匯文書院(The Nanking University),是美國美以美會在華創建的教會學校。1910年,與宏育書院合併為金陵大學附屬中學University of Nanking Middle School)。中國爆發「收回教育權運動」後,在華基督教勢力被削弱,學校校長由中國人擔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部分教員西遷四川辦學,學校分設寧蜀兩地。1946年四川的教員遷回南京辦學。1951年,與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附屬中學合併為南京市第十中學。1988年,南京市第十中學改名為南京市金陵中學[4]

匯文書院時期(1888年-1910年)

成立初期

匯文書院中學部學生在鐘樓內教室讀書

鴉片戰爭後,南京因接近上海且為《南京條約》簽約地,西方教育較早傳入。1846年2月,道光帝下詔解除教禁,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列強取得傳教的特權,傳教士來寧日眾[5]:9-10。為了擴大影響力,傳教士們在花市大街、估衣廊鼓樓等處建築教堂,一邊布道,一邊辦醫院、學校和各種慈善事業[3]:1

洋務運動時,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科學技術,開辦新式學堂[6]。1887年,李鴻章在《奏議覆御史陳瑩開算學取士折》中主張開設新式學堂,得到了光緒帝支持。同年,美以美會獲得一筆捐贈發展基督教育事業,決定藉此契機在中國開辦學校[7]:3。1888年11月,美以美華中差會舉行年會,主教傅羅C. H. Fowler)建議在南京北京開設大學促進基督教義的學習,得到了與會代表的贊同[7]:1,遂於江蘇省江寧府創建匯文書院The Nanking University[8],依據麻省法律註冊,根據州長簽署的憲章有權授予美國大學授予的學位[7]:2,並指定福開森擔任院長。福開森夫婦於1888年來到中國,在南京,他們夫婦開班授徒,教授聖經和英文、國文、數學等。據1905年入學的陳裕光回憶,福開森「操一口南京話,精通中文,活動能力很強」。傅羅請福開森擔任院長,是看中了他豐厚的人脈關係和一定的教學經驗[9][5]:7[3]:1-2

因沒有教學樓,1889年春,董事會在校長家裡開始辦學。1890年秋,董事會購買了乾河沿一處地辦學[7]:1。福開森設計了匯文書院第一處建築鐘樓,命名為「傅羅神學院」(Fowler Biblical School),主體3層,在南京的平房中鶴立雞群。其餘建築包括東西教學樓、禮拜堂、青年會堂圖書館、考吟寢室[7]:3,為美國建築師設計的殖民期風格,散布在東西向的主幹道兩側[3]:3-4

書院內設博物院、聖道館。1890年,匯文書院創辦成美館,正式設立中學部。1892年,書院授課分為大學堂、高等學堂、中學堂、小學堂四級,每級學制均為四年[7]:4。1896年設醫學館。書院內最早學生只有5人,知名的教師也很有限,穆爾為西文總教習,恆謨為西文教習,師圖爾為醫科總教習,馬林比必為醫學教習;除上述西方教員外,聘李自芳為國文總教習,周歧山李鑒堂為國文教習,書法家駱寄海也曾在匯文任教[8][7]:3。當時的匯文書院,管理極嚴,學生住校要兩周才可以出去1次,下午4點以後,一律不准呆在教室或宿舍內,要到操場進行體育鍛煉,是清教徒式的作風[10][3]:13-14

匯文書院外景圖

穩步發展

1897年兩江總督率眾官員視察匯文書院與中外教員合影

1896年,福開森辭去匯文書院院長職務,應盛宣懷之聘創設南洋公學,醫科總教習師圖爾G. A. Stuart)接任院長。接任院長後,他改良功課,添置儀器,增聘教習,擴充校址,建設校舍,並建立青年會會堂,使匯文書院「匪特冠絕東南,實僑居中國人士所組織教育事業而首屈一指者也」[5]:9。因為所學的關係,師圖爾在馬林比必的幫助下,大力建設匯文書院的醫科,醫學院的教學與蕪湖和南京的美以美會醫院保持聯繫[5]:10-12。1908年,師圖爾辭職赴上海創辦《興華》報,由包文 A. J. Bowen)接掌匯文[5]:14-15[3]:7-8,至1909年,學校已有16名教授、11名助教、310名學生[3]:9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由於中國社會風氣的轉變,教會學校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匯文書院開始與地方官員有所接觸。學校舉行隆重的畢業典禮時,地方官員將應邀出席,兩江總督張之洞端方張人駿以及大小文武官員都曾應邀出席。1909年,兩江總督張人駿於匯文書院畢業典禮致詞稱,「今日為匯文書院肄業諸生畢業之期,本大臣以院長包文之請來此觀禮。維包院長以宗教勸人為善之心,實行其講學育才之願,諸生之形式秩席亦既彬雅可觀,是知平日所授各科學必非無據。日後各依程度再能企及於專門,自當蔚為國器。至勵品敦行有以自增名譽,為書院光,則尤本大臣所厚望焉!」[3]:12-13

匯文書院學生課外團體有基督教青年會、文學會、體育會。青年會由學生組成,1902年後設於琥珀廳,它們組織「校風團」改革校中陋習,參加「拒俄運動」,組織體育運動。1906年書院的文學會的大學堂以下的同學,分為Alpha和Beta兩組,前者取名「木鐸會」,後者取名「醒石會」。二會中,木鐸會人才鼎盛,如羅爾倫呂彥直查謙奚倫謝循功諸生。文學會常舉行文學及辯論賽,學校對優勝者予以獎勵[11][7]:4。1909年12月,學生編輯委員會創辦英文雜誌《The Nanking University Magazine》,後在陶行知倡議下出版中文期刊《金陵光》。1903年,孫熹聖在匯文書院任教時在課堂中放映cinema,並將其取名為「電影[12][3]:15-16

匯文書院辦校21年,大學部共畢業學生80名,其中聖道館11名,博物館56人,醫學館13人。當中的一些佼佼者(黃榮良韓安劉伯明陶行知陳裕光等),後來在金陵大學和其他機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匯文書院設立之時,中國中國科舉制度尚未完結。書院的創辦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產生發展、培養新興高級人才具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5][13]

基督書院和益智書院

匯文書院穩步發展的時候,南京又增添了基督書院益智書院兩所教會書院,成為當時中國不多見的高等教育中心。

1891年,基督會傳教士美在中Frank E. Meigs)傳教熱潮中,美在中認為「信仰雖新,知識仍舊」,而「無意識之信仰易生魔障,非灌輸學術無以羽翼教旨」,在基督會的捐款下,在鼓樓西南創辦了基督書院(The Christian College)。校舍落成後,美在中為院長,他把家安在學校旁邊,以便隨時盡職。當時學生僅20餘人,美在中夫婦擔任教學和管理。美在中對待學生「溫而厲」,學生生病,他求醫問藥,或者在病榻前讀小說,以減輕病人痛苦;但學生如果不用功,則不假辭色,往往一邊哭一邊打。由於管理有方,基督書院的學生很快發展到200人[5]:9-10[3]:4-5

基督書院創辦後不久,1894年,北長老會傳教士T. W. 賀子夏將一所已經有10多年歷史的全日制學校發展成益智書院,校址設於戶部街。1899年,長老會文懷恩J.E.Williams)受遣來華繼任院長[8][5]:105[3]:5

三院合併

1910年金陵大學堂校門。「金陵大學堂」校名為著名書法家、兩江師範學堂監督李瑞清題寫
1910年匯文書院附中中外教員在校園內合影

1900年八國聯軍之役後,在寧傳教士受到了愛國運動的衝擊。匯文、基督、益智三書院設於南京,「宗旨雖同,辦法互異」,不利於管理及提高質量。1906年,美在中主張合併書院,他認為「孤往則精力分而收效淺,共作則菁華聚而成功多。且祖國教會聚金委辦教育事業,當化畛域而屈群策,以最少經費謀最大功效,不然,則獲罪於天矣!」。1906年,益智書院的高年級併入基督書院,1907年,兩書院合併為宏育書院The Union Christian College),美在中為院長,文懷恩副之。美在中接着與匯文商量合併,「屢言於美以美會諸要人」,得其同意,但因為匯文院長師圖爾堅持獨立經營,「彼此初甚齟齬」[5]:9-10[3]:5-6

包文繼任匯文書院院長後,形勢大變。包文認為,「中國之困亟矣,非以教育新民智不足以自拯救,而教育之宗旨宜純正,規模宜遠大,組織設備宜健全完善,然後始可以言得人才為社會用,今南京一隅設三校,其政不相謀,課程多重複,且為經費限不得備其設施,勢必至於因循苟且,徒勞而無功」。包文嚴厲地指責三校分立的情況,說「吾不知其何益於中國,其亦大背吾人辦學之旨矣」[5]:14-15。文與美在中意見一致,合併工作順利發展。1910年,宏育書院併入匯文書院,成立金陵大學堂The University of Nanking),美以美會基督會北長老會紐約成立託事部,並於南京成立校董會[7]:8。包文為學堂監督,文懷恩副之,美在中為大學聖經部主任兼附設中學校長。中學設於宏育書院校址,更名為金陵大學附屬中學(University of Nanking Middle School),簡稱金大附中[3]:9-10

金大附中時期(1910年-1951年)

20世紀10年代初的金陵大學校門,門前懸掛五色旗美國國旗
1910年金陵大學附屬中學校園全景

民國初期的發展

中華民國成立後,教育部發布了壬子癸丑學制,按照要求[14],金大附中改名為金陵中學校。中學開辦初期,畢業證書由大學堂校長和附中主任共同簽發,首任主任為威爾遜。1917年,校董會調整體制,中學設校長,仍由威爾遜擔任,下設教務、齋務兩處,並遷回干河沿。西課樓懸匾額「博文約禮」,紀念包文;東課樓懸匾額「教澤宏施」,紀念文懷恩[3]:23-24。1921年,金陵大學遷入鼓樓新校區,留下很多理化實驗儀器,匯文書院鐘樓、東課樓、禮拜堂、口子樓等原建築群交由金陵中學使用至今[3]:33-36

五四運動影響,1922年-1927年,中國爆發了一場非基督教運動及由此引發的收回教育權運動,使在華基督教勢力受到嚴重挑戰。金大附中在收回教育權運動中沒有受到大規模直接的衝擊,但宗教活動漸漸地只能在凌晨或黑夜進行,參加禮拜的人數不及過去的1/10。在運動的影響下,金大附中的外籍教職員紛紛離校回國,1924年,威爾遜校長去職,教務主任劉鏡澄任代理校長,教職員多由華人擔任。1925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頒布《外人捐資設立學校請求認可辦法》後,准予金中立案[3]:25-27

1927年3月23日,北伐軍占領南京後,直魯軍敗退之際,「南京完全是一種紊亂狀態,北軍毫無約束,總是離間革命軍同外人感情,作國民運動的仇敵」。「城內地痞勾結敵人餘孽,乘機蠢動,打家劫舍,全城恐慌,並及外僑」[15],各外僑有不同程度傷亡[16][3]:28。英美軍隊隨即進行報復,發炮百餘,並以機關炮射擊,南京城內死傷頗重。金大附中損失嚴重,西籍職員紛紛逃離,或去上海,或徑回國;戰亂中學校停課,學生離校回家。1927年4月,蔣介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開始加大對教會學校的限制和收回教育權的力度。12月,大學院公布《私立中等學校及小學立案條例》,規定教會學校必須由中國人擔任校長。1927年11月,經金大校董會決議,金大教授劉靖夫兼任金中第一位華人校長[7]:10,工資每月210元。1928年春,學校頒布《日常生活規律》,同年秋又制定《金陵中學學生須知》,通過改革減弱了宗教色彩[3]:27-29

金大附中學制初為4年,五四運動後增設選修科,1921年學制改為5年,1922年在壬戌學制規定下,改為6年,並分初中和高中。1923年後,文理分科,英文、國文、數學三科並重,理科分為物理化學,宗教為選修科,教材除國文、史地外均採用英文教材。1922年-1924年間還辦有商科。由於求讀者甚多,1922年後開始進行入學考試[3]:29-30

在教育界倡導下,學生自治會和國際童子軍組織傳入中國,金中於20年代開始有學生自治會和童子軍,童子軍的指導員是畢范宇Frank Wilson Price)。另一學生團體是查經班,學校規定每天清晨課前所有學生做禮拜,晚間讀經。周末可自由前往小禮堂參加禮拜,後因參加者極少而取消[3]:32-33。學生積極參加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時,學生上街遊行,學校成為中學學生運動的據點,軍警不敢闖入;五卅運動爆發後,金大附中與東大附中率先罷課,通電全國,抗議帝國主義暴行[3]:37

1925年-1926年期間的金陵大學附屬中學全景(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資料)

國民政府前期的發展

1928年金陵大學附屬中學民眾合影
金陵大學附屬中學教師在課間休息
金陵大學附屬中學部分教師合影
1937年金陵大學附屬中學校門

1927年,國民政府成立後,民國教育穩步發展,教育投入逐年增加。1928年,南京市教育局決定發展私立中學,彌補市立中學的不足。在此背景下,金陵大學附屬中學穩步發展,並於1933年改稱私立金陵大學附屬中學。1929年,劉靖夫辭職,耶魯大學博士張坊繼任校長,就職時即表明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7]:16-17,之後着重調整行政機構各部門人選,完善了組織系統。在金大校長陳裕光的支持下,張坊引進了全國各地的優秀教師,重金聘任多名專家學者及大學教授來校執教,中國教師逐漸取代外籍教師。名流教授雲集附中,畢業生成為各大學競相錄取的對象,一時有「南金中,北南開」之譽。教師和學生數量逐年增加,至1937年,已有教師52人,在校生800人和畢業生4320人。為了彌補理科的不足,學校從美國進口了大量實驗設備,建成了多個實驗室[3]:39-44

金大附中以高門檻和高淘汰率著稱,1928年初中錄取率為38.38%,高中錄取率為45.8%。1931年,金大附中將學制由五年改為六年,初高中三三分段。1932年應教育部規定,將學分制改為學時制,並逐漸使用教育部部頒教材。學校執行升留級制度和成績考核十分嚴格,有上課時的小考、每月月考和期末大考。高中畢業生成績2.5以上者,可免試升入金陵大學,院系任選[3]:45-47。學校重視英語教學和體育教學,社會上流傳着「學英文,進金陵」的說法,學校有下午四點後進行體育活動的校規,校足球隊有「江南勁旅」的稱號,籃球、排球、田徑比賽也多次獲得冠軍[3]:50-53。學校設訓育處和宗教委員會,分別管理訓育事務和宗教活動[3]:47-50。1933年,課外生活委員會鑑於學生眾多,成立了中文演講學會等23個研究會[注 2][3]:52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全校師生參加抵制日貨的活動,後匯集國民政府門前要求政府堅決抗日,同時舉行足球義賽,發起救國募捐大會,支援前線將士。1935年,北方學生發起一二·九運動,得到了金中學生的支持和響應。七七事變後,全校學生成立反日救國會,一方面上街募捐,另一方面準備投筆從戎[3]:55-59

受《金陵光》影響,1929年,學校成立了校刊社,出版了《金中校刊》,為綜合性刊物,作者和讀者均為本校師生,圖文並茂,至1937年共出版十三期。此外還有《金中周刊》、《金涪社社刊》、《金陵風》等刊物[3]:59-65。圖書館最初與金大圖書館合館存在,1910年創館,1917年於青年會樓設立中學分館,1932年中學分館全年借出圖書七千多冊[3]:65-70

西遷辦學

1940年6月萬縣金大附中高六班全體同學畢業合影
1938年萬縣金大附中校門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8月13日,國民政府統治的核心地帶上海發生戰爭,南京受到很大的震動。開始,因為美國在中國有治外法權,一些西方人士對遷校無所謂。他們認為,即使日本打到南京,金大仍有美國大使館保護。1937年10月4日,金大附中按時在南京開學。但開學20多天後,局勢嚴重惡化,只得通知閉校停課。1937年11月,金大附中西遷奉命隨金大師生一起西遷。金大校長陳裕光委託大學一年級學生張廉尋找校址,張廉於萬縣沙河子鎮楊家花園找到校舍[注 3],但因地方太小,決定讓給附中[3]

1937年12月,張坊校長帶領十多名教員趕至楊家花園繼續辦學。楊家花園位於沙河岸邊半山腰,原為楊姓豪富的私人花園,面積較大,房舍較多,因家道中衰為萬縣縣政府購得,作為萬縣孤兒院的勞動工廠。金陵中學來後,經修繕以三分之二為校舍。此後,在食堂上面蓋樓作為男生宿舍,把浴室附近的涼亭裝上木板牆壁作為圖書室,並向家長募集了大批圖書[4]。校門上起初掛着「金陵大學」校牌,至1944年才換成「金陵大學附屬中學」校牌[3]:72[17]。1938年3月,金大附中在萬縣正式開學,共有學生553人,教職員25人。金大附中在南京時只招男生,但遷萬縣後首招女生,男女合校。1938年2月至1946年2月間,畢業學生共1300人[3]:72-75

抗戰時期條件艱苦,上課和休息時常有日軍空襲,日用物品匱乏,照明憑藉油燈,物價波動使伙食無法改善。校舍簡陋,設備殘舊,經費短缺,太平洋戰爭後海外捐款斷絕,學校不得不發動學生和校友捐糧捐款[18]。但學校在教學方面仍要求嚴格[19][3],課外活動活躍,文藝社團眾多,學生自排自演的反戰歌劇《秋子》轟動了萬縣,畢業文藝晚會上自導自演的話劇《雷雨》取得了良好效果[3]:82-83,足球隊多次獲萬縣冠軍[3]。學校還新聘了多名教師任教[3]:77-78。1938年,中國共產黨在學校成立地下組織,1941年,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地下黨員均離開了學校[3]:82-83

1941年春,學校為解決金大教職員子女入學問題,在四川成都籌建設駐蓉分班,並於暑假向四川教育廳備案。1941年9月在金大農學院明德樓(The Vandeman Memorial[20][注 4]開學,學生共40名,僅限金大教職員子女,教學任務均由家長分擔,也有部分金大學生兼課。開辦後,知名度急劇上升,其它大學的教職員、上海的巨商及國民黨高層人士均要求將子女送入就學,至1945年,已有學生177人。1941年至1946年間,入學學生共計370人,返寧後,未畢業的男女生分別轉入金大附中和中華女中[3]:79-80

留京護校

1938年4月,南京難民區國際救濟委員會暨金中難民收容所全體職員合影。其中第一排從左至右:第3位是徐淑珍、第4位是徐淑德、第6位是姜正雲、第7位是約翰·馬吉、第9位是貝德士、第10位是斯密士、第11位是許傳音
1938年在金陵大學內設立臨時大學,在金陵中學內設立臨時中學,圖為1938年金陵中學內臨時中學籌備委員會學生登記處招牌
1943年前後同倫中學高三甲班

1937年11月,金大董事會董事長杭立武提議設立南京安全區,並邀請20人成立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並於安全區內成立了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難民區於1937年11月17日成立後,21日正式徵得當局同意,次日去電徵求日方意見,將安全區範圍設定為東面以中山路北段從新街口山西路廣場為界,北面以山西路廣場向南到漢口路交界,又向東南成直線到上海路與漢口路交界處為界,南面以漢中路與上海路交界處到原起點的新街口為界[21]金大校本部、圖書館、金女大大院、附屬中學悉在其內[22][3]:84-85。金中難民收容所內有醫務所、救護隊、消防隊、檢查組、校園內收貨點和中心廚房,所長為姜雲興。難民分40個小組,禁止自行離開收容所,至1938年初,鐘樓、口子樓、操場等地均擠滿了難民[23]。收容所先後救助了夏淑琴等1.5萬名難民,是救助人數最多的難民所之一[24][3]:86。日軍起初沒有騷擾難民區,但後來仍端刺刀在校園內搜索。1938年1月,日軍強迫安全區內的難民回家,2月,國際委員會被迫改名「南京國際救濟委員會」,5月又改名為「南京難民區國際救濟委員會」,「金中難民所」為其下屬單位[3]:88-89

金大附中西遷前,金大校長陳裕光委託美籍教授貝德士史邁士林查理及中國籍教師陳嶸齊兆昌留守南京,組成「金陵大學留京護校委員會」。南京淪陷後,陳嶸與貝德士與日方交涉,成立「金大難民自修團」,利用金大宿舍辦中學[注 5]。1939年秋季,金大校友劉宗基莊允和王文湛等人在「留守委員會」的支持下,在金陵大學開辦金陵補習學校陳嶸任校長,貝德士任名譽校長。1940年下半年,金陵補習學校定名為鼓樓中學,貝德士任校長,劉宗基任教務主任,莊允和任訓育主任[4],1941年,學生由200人增至300人。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美日關係惡化,12月7日清晨,日軍強占金陵大學校園,並指示汪精衛政權開設中央大學,鼓樓中學失去辦學場所,被迫停辦。在陳嶸、齊兆昌與日軍交涉後,南京特別市政府在金陵中學校址設立私立同倫中學,專收男生,並附屬日語專修學校,開設日語課程。校長由日軍南京特務機關原田熊吉兼任,陳嶸任「校長極取」(代理校長)。齊兆昌任總務主任,薈田任副主任。瀉澤任教務主任。1943年下半年,原田熊吉離開南京,褚民誼擔任同倫中學董事會董事長[4]。1945年秋,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陳嶸立即提交《呈為呈報複校經過仰祈准予備案》,同倫中學恢復名稱為南京金陵中學,陳嶸任校長[4][3]:89-93

戰後回遷

1946年萬縣金大附中駐蓉分班返寧前合影
1950年金陵大學附屬中學校門,校名由宋家祺老師填寫
1949年8月金陵大學附屬中學夏令兒童會修業紀念

1945年8月,金中在萬縣成立復校委員會。1946年9月,萬縣金中及其駐蓉分班遷回南京,與南京金陵中學合併,恢復校名為金陵大學附屬中學[25],校長仍為張坊博士。金中在四川的校產留給川東中學,駐蓉分班校舍校具轉讓給華西大學教育系[4]。由於學校聲譽較高,學生人數不斷增長,至1947年已達1509人[3]:102-105。金中一時間充滿的希望,但這希望很快被「國統區」迅速惡化的政治、經濟、軍事形勢所打破。1948年,在惡性通貨膨脹的噩夢的困擾下,金大和金大附中迎來了60周年校慶,從1948年11月11日延續到14日。校慶盛況空前,但一片熱鬧之中,「隱憂」揮之不去。校慶本來邀請17家報社、新聞社,希望共襄盛舉,但簽到者僅7家,使校慶報道冷場不少[26][3]:105-106

隨着時局劇變,1946年,高二學生劉銳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組織成立了全校學生自治會。1947年,金中學生參加了五二零運動,並組織成立「金中學生慰問『五·二〇』受難同學籌委會」。1947年10月和1948年2月,部分學生因反對增加學雜費而發動罷課和罷考[27],為首者被開除和勒令退學,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3]:107-108

1948年底到1949年初,人民解放軍已在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長江以北的國民黨軍退據江南,南京處於人民解放軍直接威逼之下,形勢頓時緊張,在政府機關紛紛疏散的情況下,一些大專院校也接到了準備南遷的命令。一時在南京各學校中,遷校與反遷校的鬥爭空前激烈起來。最終,金陵大學校長陳裕光、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校長吳貽芳拒絕中華民國政府遷校台灣的建議,金陵大學附屬中學和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附中遂留南京[4][3]:109-110

1950年,張坊辭去校長職務並遷離學校,王佐周代理校長,劉鏡澄任副校長。此時,全校教職工共60人[3]:111

金女大附中(1924年-1950年)

1911年冬至1912年冬,美國八個教會組織所辦的女子中學校長在上海召開會議,決定在長江流域開設女子大學。1913年,校董會決定將校址設於南京,定名為「揚子江流域婦女聯合大學」,德本康任首任校長。1914年,教會行政管理委員會定名為「金陵女子大學」,1915年正式開學。1924年,金女大教育系主任魏特琳通過募捐,在金女大附近東窪地買地建教室[注 6],創辦了金陵女子大學附屬實驗中學Practice School)。建校初期,由於經費不足,每年僅招初中一個班,學生30人。1932年,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三人為紀念其母親倪桂珍,捐贈附中宿舍一棟,1933年4月落成,容納學生70人。隨着宿舍的建成,金女大向南京市政府社會局申請立案,校名改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附屬高級中學,簡稱金女院附中[3]:114-120

1938年,在日政府要求下,金女大附中更名為金女大服務部實驗科,並於9月正式開課。1940年5月,魏特琳因患抑鬱症離開南京,孫寶華繼續負責實驗中學的工作,並於1941年12月由鄔靜怡接任校長。1942年6月,日軍占領校園作為衛戍司令部,將其變為軍營,鄔靜怡等人被逐出學校。1945年8月,鄔靜怡查看校產情況後,組成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復校委員會,決定立即開辦女子中學,9月底,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實驗女中繼續辦學。1946年9月,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遷回南京復校,實驗女中恢復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附屬中學原名,坐落於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校園東南角,教學樓又稱「華群堂」[注 6]陳玉珍任校長[3]:126-142

1949年後,金女大附中部分師生南遷台灣,後金陵女子中學在台北於1956年11月5日復校,成立新北市私立金陵女子高級中學[3]:142-144

南京市第十中學時期(1951年-1988年)

南京市第十中學1957屆高三(4)班僑生合影
1964年南京市第十中學高中畢業生張笑波、戚越人、仲興夏、吳懷基棄考務農插隊馬壩合影

成立初期

朝鮮戰爭爆發後,1950年12月,美國宣布凍結中國在美資金,金中經濟來源面臨斷絕危險。12月29日,政務院通過《關於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文化教育救濟機關及宗教團體的方針的決定[28],提出消滅美帝國主義影響,使現有接受美國津貼的文化教育救濟機關及宗教團體實行完全自辦[29]。1951年,教育部召開處理接受外國津貼高等學校會議,教育部部長馬敘倫重申不允許外國人在中國辦學校的方針,並要「集中火力,肅清美帝文化侵略的影響,奪取美帝在中國的文化侵略陣地。」1951年5月,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合併,規定金大附中、金女院附屬女中兩個附屬機構,也將脫離金大自行獨立或由政府接受與其他學校合併辦理。隨後,金陵大學附屬中學與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附屬中學合併,改名為南京市第十中學。首任校長為金女院工會主席劉開榮,1952年下半學期調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去職[3]:145-146

1953年,學校執行華東局頒發的「教學工作是學校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採取行動提高教學質量。1952年-1966年學校共培養華僑學生400餘名,學校成立了華僑學生生活委員會,專司華僑學生的生活管理工作。1956年,南京市教育局確立南京市第十中學為南京市重點中學。1958年被評為「體育紅旗學校」。1960年,南京市第十中學被確立為實行五年制教改試點學校之一。1961年,南京市教育局繼續確立南京市第十中學為南京市重點中學[3]:149-154。1957年5月,在中共中央指示下,學校開展整風運動,開展大鳴、大放、大辯論,五名教師被劃為右派。1958年2月,學校掀起學農支農、勤工儉學、大煉鋼鐵的活動,6月一周內砌起36個煉鋼爐[4],7月各班又砌了煉鐵爐,1959年2月方進行糾正,恢復教育秩序[3]:156-158

文化大革命時期

1966年5月,全校有組織地聲討「三家村」,揭開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6月8日,高二一學生貼大字報揭發市、校領導的問題,引發各種揭發問題的大字報鋪天蓋地而來。8月,十中成立紅衛兵組織,學生成為運動的主力。6月15日,中共南京市委派工作組進駐學校,領導學校「文化大革命」,學校文革小組要求學生至馬群公社的生產大隊參加勞動。學校行政機構和黨組織基本癱瘓,教學完全停止,連續兩年未招新生。1967年10月,解放軍支左部隊進駐學校,幫助學生搞軍訓、大聯合、複課鬧革命。1968年12月,南京市革命委員會決定,十中由曙光機械廠接辦,先後動員初高中畢業生1424名上山下鄉,去農村、邊疆落戶,插隊插場勞動,1966年-1968年的老三屆學生,幾乎全部上山下鄉。1968年9月,高中恢復招生,所招學生全部到江寧縣上峰公社辦學。同時,學校遷到龍潭煤礦辦學,11月學生畢業。1970年5月,又在南京東郊青龍山煤礦辦學一期。[4][3]:164-170

1972年5月,原校長李志中恢復工作,任革委會副主任。9月,學校以校辦工廠為基地舉辦半工半讀班。1973年10月,組織高二師生至句容縣南京師範學院農場開門辦學。從1968年至1976年,學校雖已恢復招生,但秩序混亂,教師數量不足。以「摻沙子」名義選用參加教學工作的工農兵文化程度較低,教學水平低下,貽誤了學生的學習[3]:170-172

1970年12月,埃德加·斯諾及夫人到中國訪問期間,為了解中國的教育情況,參觀了南京十中[3]:172-173

改革開放後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學校對文革中的冤假錯案予以平反。1978年,學校被重新確定為南京市重點中學,並被確定為首批江蘇省重點中學。在恢復正常教學秩序的基礎上,學校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並進行課程改革,開展第二課堂活動。1987年,查予涵獲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銀牌,是中國首批獲獎者之一[3]:174-182

這一時期,學校新建了匯文樓、行知樓、東課樓、口子樓等建築[30],擴建了圖書館,維修了鐘樓和操場[3]:184

南京市金陵中學時期(1988年至今)

金陵中學初期

建校一百周年紀念碑

1988年5月,經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學校由南京市第十中學更名為南京市金陵中學楊祖恆校長邀請著名書法家、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先生題寫了校牌,同時聘請了陳裕光先生為名譽校長。1988年10月6日,金陵中學舉辦了隆重的100周年校慶,鐘樓的大鐘敲響了100響。學校樹立了「建校100周年紀念碑」[3]:186-187

1996年10月,金陵中學在初步建立起教學體系的基礎上,制訂了《以學分為制約和激勵機制的高中全面素質教育改革方案》,引進了學分制,試圖探索一條高中素質教育全面探索的改革之路。1997年,金陵中學開始開設高中、初中實驗班[31]。1997年3月,完成國家級示範高中評估驗收。學校還新建了曹隱雲科學館、行健樓、匯賢樓、匯智樓等建築[3]:189-205

1998年,金陵中學與南京大學共同設立高中教改實驗班,並在金陵中學掛牌南京大學實驗中學[32][33]

21世紀

金陵中學125周年校慶現場

2000年,金陵中學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2000年1月,金陵中學率先於全國在高一、高二年級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2006年,學校取消初中部。2011年,金陵中學被南京市教育局確定為南京市首批高中多樣化特色化建設工程「綜合改革高中學校」。2011年8月,金陵中學被江蘇省教育廳確定為首批「江蘇省普通高中創新拔尖人才培養試點學校」[34]和「以傳感器為載體的物化課程基地」[35]

2002年11月,金陵中學與南京河西新城國資集團在奧體中心旁徵地230畝,共同建設了金陵中學河西分校,2003年9月正式開學[3]:231-232李源潮參觀學校時說「河西模式是一個很好的範例」,羅志軍同志稱讚學校為「南京教育的品牌,南京城市的品牌」。2008年9月,金陵中學與鼓樓區教育局、拉薩路小學投資1億,聯合創辦的金陵匯文學校正式開學[3]:232。該校擁有優秀先進的設備,幽雅的環境,盡職盡責的老師,是鼓樓區最大的初級中學。同年,金陵中學與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創辦了金陵中學實驗小學[3]:232,與南京實驗國際學校聯合創辦了「金陵中學課程改革實驗基地學校」[3]:234。2012年3月,金陵中學與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政府、南京市仙林大學城管委會、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大學聯合創辦的金陵中學仙林分校(小學部)正式招生開學。2014年9月,金陵中學仙林分校(初中部)、金陵中學岱山分校金陵中學龍湖分校正式招生開學[3]:233-235

2003年115周年校慶時,學校將鐘樓闢為校史館[3]:281。2008年120周年校慶時,學校舉行了盛大的慶典[3]:225-226[3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教育學會江蘇省教育廳等教育部門,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及金陵中學廣大校友向金陵中學發來賀電。1957屆高三(甲)班校友捐款樹立了「抗日戰爭紀事碑」,學校還樹立了校訓石[3]:283。2013年10月1日,社會各界來賓、眾多校友、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歡聚金陵中學,熱烈慶祝南京市金陵中學建校125周年。校友惲宗瀛先生參加了金陵中學校史館開館儀式暨惲宗瀛藝術館開館儀式,83屆校友敬贈厲以寧手書的「初心」石昭示着百年金中與時俱進中不忘初心,永遠煥發教育的生機與活力。2018年10月2日,舉辦了130周年校慶[37]

2019年11月6日,南京大學南京市人民政府達成協議,共建南京大學金陵中學[38],雙方將探索資優學生培養新模式。校長孫夕禮認為這是「難得的發展機遇」[2]。2020年9月28日掛牌,取代原先的「南京大學實驗中學」牌子[39]

現狀

辦學情況

學校設有高中39個班,國際部12個班。為了培養拔尖創新人才,2010年成立了「星光基地班」,提供優質學習資源[3]:236-237。2008年成立的國際部包括劍橋班和中美班,劍橋班教授包括基礎課程和A-Level課程[40],中美班由基礎課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學學分課程、AP課程和語言課程構成[3]:229,學校在2016年中國內地高中美國留學排行榜上位居第二十[41]

金陵中學有一批優良的師資隊伍。截至2018年初,有專任教師219人,其中朱建廉特級教師13人、正高級教師9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16人、市級學科帶頭人30人、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38人,碩士學歷以上教師占32.4%。同時,外聘在寧教授、博導、院士擔任兼職教師,物理學家楊振寧馮達旋曾被聘為金陵中學校長顧問[1]。2015年12月,學校創建「名師工作室」[3]:250-252

學校為南京市星光計劃基地示範校,建設了機器人工作室、STEM工作室和創客空間。五大學科競賽位居南京市前列[3]:254。學校有「全國體育紅旗學校」、「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等頭銜,學校女子籃球隊曾獲亞洲冠軍、全國冠軍[42],女子排球隊曾獲全國季軍[3]:265-268。此外,學校先後被評為為江蘇省重點中學、江蘇省模範學校、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國家級示範高中、江蘇省首批創新拔尖人才培養試點學校、全國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江蘇省依法治校示範校[3]:206

教育集團

自2002年創辦河西分校起,金陵中學教育集團成員校的數量不斷增多,至今已有金陵中學河西分校金陵匯文學校金陵中學實驗小學金陵中學高新分校金陵中學仙林分校金陵中學龍湖分校金陵中學岱山分校金陵中學高新分校金陵中學溧水分校金陵中學江浦分校金陵中學雨花分校等多所分校。

學校名稱 學校性質 負責人 地址 建立時間
(合作辦學時間)
合辦單位
小學 初中 高中
金陵中學河西分校 民辦 民辦 民辦 穆耕森 南京市建鄴區夢都大街60號[3]:231-232 2003年秋 南京市河西新城國資集團
金陵匯文學校 公辦 公辦 王太世 南京市鼓樓區清江路19號[3]:232 2008年秋 南京市鼓樓區教育局、拉薩路小學
金陵中學實驗小學 公辦 南京市建鄴區松花江西街6號[3]:232 2008年秋 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
金陵中學高新分校(牌子) 公辦 公辦 程軍 南京市高新區高新路10號[3]:234 2008年秋 南京實驗國際學校
金陵中學仙林分校 公辦 公辦 林慧敏
夏廣平
南京市棲霞區仙林大道188號[3]:233 小學部:2012年秋
初中部:2014年秋
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政府、南京市仙林大學城管委會、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大學
金陵中學龍湖分校 公辦 公辦 王鼎宏 南京市六合區華歐大道1號[3]:234 2014年秋 南京市六合區教育局
金陵中學岱山分校 公辦 王敬懷 南京市雨花台區岱山新城梅山村路1號[3]:233 2014年秋 南京市雨花台區教育局
金陵中學西善分校 公辦 南京市雨花台區金家莊18號 2014年秋 南京市西善橋中學
金陵中學溧水分校 公辦 南京市溧水區中興西路99號[43] 2017年秋 溧水區
金陵中學浦口分校 公辦 2018年秋 浦口實驗中學
金陵中學雨花分校 公辦 籌建中 雨花台區
金陵中學匯文女子高中(牌子) 公辦 孫夕禮 南京市中山路178號 2020年[44] 南京市人民中學

校園環境

主校區(新街口校區)

匯文書院青年會圖書館,攝於清末
匯文書院東課樓,攝於清末
匯文書院西課樓,攝於清末
匯文書院口子樓,攝於清末
匯文書院禮拜堂,攝於清末
曹隱雲科學館,為曹文錦紀念其父而捐資修建
行健樓,與校友高行健同名
原大禮堂與新街口天際線,2022年改造為二食堂投入使用

金陵中學主校區位於南京市中山路169號,占地5萬平方米,現有校舍3萬6千平方米[45],鬧中取靜,環境優雅,是南京市市屬中學著名的花園式學校。地理位置優越,毗鄰南京大學,坐落於南京市人民中學對面[46],位於繁華的新街口商業區和珠江路商業區之間[47]。交通便利,附近有地鐵珠江路站及十餘條公交線路[48]

匯文書院鐘樓,是南京市19世紀末的最高層建築,也是基督教在南京建造的現存最早的學校建築,占地約330平方米。鐘樓由美以美會於1889年建成,1917年因失火重建,遺留至今,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金陵中學的象徵[3]:3[49]

青年會堂,又稱作「琥珀廳」,樓兩層,木結構,門廊前伸,拱形門多個,門廊上是帶扶欄的二樓陽台。青磚牆,紅磚發券井嵌線,勒腳以簡約的線角裝飾,為美國殖民時期建築樣式,建於1892年,原用作青年會[3]:36。1910年,金陵大學於青年會創設圖書館,占屋2間,藏書3000餘本,館長為劉靖夫。1912年,韓凱為館長。1913年,恆謨繼任。1915年,克乃文劉靖夫繼任。這一年,圖書館擴大到旁邊的兩間房子,而劉靖夫開始編西文書目錄,中文書則仍無編目法。1916年,劉靖夫辭職,洪範五繼之,編中西圖書目錄,並改進管理方法,添設兒童圖書部。本來,中西圖書放在一處,此時,另外開闢一個房間,專放中文書籍。1919年,洪範五感於中國圖書館學的落後,赴美留學,由劉衡如繼之。隨後,金陵大學北大樓落成,圖書館乃搬入其中,此處改為支部。曹祖彬為中文書編目兼中學圖書部負責人[50]。至1948年,圖書館藏有中文圖書9757冊,西文圖書613冊,合計10388冊;中文雜誌135種,西文雜誌6種,合計141種[51]。1951年,圖書館收歸國有後,圖書館館藏逐年增加,1981年,圖書館館藏增至10萬餘冊。1982年5月,在清理文革期間出版的書刊和一些過於陳舊的圖書後,圖書館館藏不足5萬。1987年在原址重建[49]。1999年被江蘇省教育廳評為中學優秀圖書館,2000年被南京市教育局評為南京市中學示範圖書館,2003年被江蘇省教育廳評為江蘇省普通中學一級圖書館。現分前後樓,前樓包括師生共享書庫和教師書庫和圖書借閱處,後樓包括學生期刊閱覽室和教師期刊及參考工具書閱覽室、古籍書庫,3樓為電子閱覽室,內有62台計算機。現有5名工作人員。館藏為10萬餘冊(包括1萬餘冊古籍線書和部分外文原版圖書),電子圖書館有12萬餘冊圖書,報刊種類有100餘種[52]。使用江蘇省匯文文獻信息服務系統,並提供CNKI檢索系統查詢。

東課樓,建於1893年。樓有三層,閣樓一層,建築面積3344平方米。門廊直通上下兩層,拱券門,三面踏道直通二樓,門廊兩側小門通向一樓,屋頂設有老虎窗,線腳簡練。原為小學部及幼兒園所在地。1986年整修。20世紀90年代遭拆除[3]:34

西課樓,建於1893年。西課樓樓兩層,木結構,門廊前伸,拱形門多個,門廊上是帶扶欄的二樓陽台。青磚牆,紅磚發券井嵌線,勒腳以簡約的線角裝飾,為美國殖民時期建築樣式[3]:35。1987年整修,20世紀90年代遭拆除。

口子樓,建於1893年,是一座四方環繞的樓房,當中留有一個巨大的天井。原名「考吟寢室」(又稱「考吟堂」),最初是兩層樓[3]:35。19世紀初加蓋為三層樓[49]。1986年整修,20世紀90年代遭拆除。

小禮堂,建於1888年。平房,大坡度屋頂為歐美鄉村小教堂樣式,扶壁式磚牆柱又有哥特式建築痕跡,呈樸素的靜態美,可容納500人參加活動[3]:34。1949年前,小禮堂曾經是每周都要進行禮拜唱詩的禮拜堂,學校慶典也在此齊唱校歌。後被拆除,現址為行政樓[53]

大禮堂,建於1950年代,面積800平方米,人字屋頂,四面磚牆,二層,曾用於集會;2022年改造為餐廳[54]

曹隱雲科學館,建於1996年3月,位於口子樓原址上,由曹文錦捐資修建。內有各類實驗室11個、計算機房3個、語音室2個、電化教室5個、階梯教學2個、報告廳1個[3]:195-196

此外,行知樓[注 7]落成於1985年[3]:275,行健樓[注 8]和匯賢樓建成於2000年[3]:279,新體育館、藝術樓和南北兩個大操場落成於2002年[3]:280

江心洲校區

江心洲校區鐘樓,設計繼承新街口校區的匯文書院鐘樓

2018年3月,南京市金陵中學與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管委會簽署項目建設協議書,建設江心洲校區[55],於2020年5月開工[56],2023年5月26日,江心洲校區竣工交付,並於9月正式投入使用。2023年9月起,金陵中學採用「一校兩址」辦學,即新街口校區和江心洲校區並行辦學的模式。[57]

江心洲校區位於江心洲南部,東臨中新大道,南至龍恩街,北鄰文泰街,占地面積9.3萬平方米(約140畝),建築面積9.7萬平方米,設計容量48班,配置教工和學生宿舍700多間,建築主色調以橙色灰色為主色調,由東南大學建築學院設計。[58]設計布局為「南園北院」,擁有音樂廳、綜合樓、體育館、學科實驗室等設施,並通過風雨廊、中庭、地下通道實現地下空中無縫連接。[59]

校園文化及活動

校歌

金陵中學校歌由胡小石作詞,歌曲採用亨利·S·湯普森H.S.Thompson)所作的《安妮·萊爾》(英語:Annie Lisle[60]

大江滔滔東入海,我居江東。
石城虎踞山蟠龍,我當其中。
鐘樓嵯峨,教育之宮,桃李坐春風。
思如潮,氣如虹,永為南國雄。

《安妮·萊爾》為19世紀美國詩人亨利·S·湯普森所作。不久,康奈爾大學用為校歌。1931年,為進一步凝聚金陵大學師生的愛校情感,金大校學生會在全校師生中開展了徵集「校歌歌詞」活動,要求:「(1)歌詞不必長,以能發揚互助精神,適合本校歷史環境為主旨;(2)歌詞不拘文言語體,惟求清晰簡潔,便於記憶;(3)歌詞宜聲調鏗鏘,意氣磅礴,盡發揚歡忻之致」[61]。校歌的徵集,激發了金大師生的創作熱情,最後文學院教授胡小石撰就的詞中標,譜上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校歌的旋律,最終成為聯結全校師生情感、象徵學校精神的校歌[13]。金大附中亦採用同一首校歌[60]

1951年學校更名後,更換了校歌。1988年,南京市第十中學復用「金陵中學」校名和校歌,並將第三句歌詞「三院嵯峨,藝術之宮,文理與林農」改為「鐘樓嵯峨,教育之宮,桃李坐春風」,更切金陵中學實際[60]

校訓

鐫刻着「誠真勤仁」的校訓碑

金陵中學校訓是「誠、真、勤、仁」,提倡「以誠為本」、「唯真是求」、「勤勉執着」、「以仁為懷」,是金中精神的集中體現。「誠真勤仁」是1942年金陵大學校長陳裕光先生倡導的金大、金中校訓[13][62]。2008年8月18日,金陵中學1947屆校友、國學家、書法家常國武為金陵中學書寫了「誠真勤仁」四字,8月23日,校園內建立了一座鐫刻着「誠真勤仁」的校訓碑[63]

校園刊物

金陵中學最早的校刊是1909年創辦的《金陵光》,《金陵光》除報道金大同學會活動消息外,不少文章反映金大附中的內容,如《中學茶話會紀事》[64]等。受《金陵光》影響,20世紀20年代末,金中成立了校刊社,1929年,《金中校刊》創刊號出版,為綜合性刊物,圖文並茂,每學期一期,至1937年共發行13期[3]:59-65。以1937年1月出版的《金陵中學校刊》為例,為十六開精裝本,分為「校景」、「教職員」、「畢業班」、「體育」、「課外作業」等部分[65]

20世紀90年代,學生會報紙《金鐘報》創辦[66],並發行至今[67]。文學期刊《精靈》於1998年創辦,頗受學生歡迎,被評為全國校園文學優秀刊物,精靈文學社被評為南京市十佳文學社團[68]。2013年,創辦校刊復用「金陵光」之名,為教職員工教育教學科研之用[69]

校園活動剪影年刊《紫藤架下》記錄一學年舉辦的活動。年刊《青春》介紹本學年的社團。

體育活動

建成於1935年的金陵大學附屬中學體育館。攝於1937年

民國時期,金大附中素以體育作為辦學傳統之一。1916年,校內有體育場兩個,足球場一個。之後,訂立規則一條:「下午四時後,如不落雨,學生一律到操場進行體育活動。」1921年後,體育教師司皮爾重視體育比賽,利用各種球類活動選擇優秀者組成足球隊,每日課後訓練。先與市內學校比賽,之後到上海、浙江、安徽、湖北等地比賽。1929年,「江南十中學」在金中舉行第二屆江浙私立中學籃球、足球比賽,錦標均為金中所得[70]。1930年,第四屆全國運動會杭州舉行,金中三位學生入選南京足球隊,與上屆冠軍上海相遇時,首立戰功。此後金中足球運動日盛,球隊聲滿江南,培養了多名全國性的名將。1934年,金中向社會各界募捐三萬五千大洋,興建了體育館[71]。1935年暑假完工,九月廿八日上午舉行閉門典禮,南京市市長馬超俊前來剪彩;典禮完畢,張坊陳裕光兩位校長招待來賓,繞體育館內一周參觀,繼而由校友隊及本校代表隊舉行籃球友誼賽;學校放假一天,以示慶祝。至萬縣,學生仍喜愛踢足球,足球隊在萬縣頗負盛名[3]:76

至1950年代,喜愛體育已成為十中的校風,學校連續兩年獲得市中學生運動會男女總分第一名,多名學生破全國紀錄。1958年,國家體委、教育部向南京十中頒發了「全國體育運動校」錦旗[3]:162。1987年後女籃隊成績位居前茅,2007年獲亞洲中學生女子籃球錦標賽冠軍。田徑隊培養出大批一二級運動員[3]:266

近年來,每年10月下旬,金陵中學在五台山體育館開展為期2天的校運動會。運動會的最大看點是開幕式的表演[3]:268,各班表現風格各具特色[72]。此外,每年聖誕節前後,學校在玄武湖開展迎新春環湖跑活動,全校師生圍繞玄武湖賽跑[73]

愛國運動

愛國主義始終貫徹於金中校園之中[74]。1904年1月11日午後,匯文書院學生因為東三省問題,在成美館演說中國之地位,國民之危險,倡議練習兵操,弄成國民之體格,推舉盧生為長;次日早5時,至操場去已五六十人[75][76][7]:7[5]:301。1910年,辛亥革命前夕,匯文書院年僅11歲的學生盛成由同宿舍的大同學韓輝介紹,加入了中國同盟會;他利用孩子的身份對敵人進行偵察,保管光復軍司令的大印,埋在匯文書院的院子裡,被譽為「辛亥三童子」之一[77][76]。1919年五四運動時,東課樓是南京各校學生開會的地點。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金中師生聯合南京其它學校,成立「滬案後援會」及聲援電文,譴責慘案發生[76]。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金大附中師生呈請國民政府移師抗日。1932年10月,為了給義勇軍募捐,舉行了足球比賽。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金大附中產生了多名抗日烈士[76]。1938年,在萬縣期間,學校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地下黨。1947年五二〇運動中,金中部分學生衝出校門,搶奪軍警水龍頭,營救被軍警打傷的大學生。此後,不斷有金中校友為新中國起義或犧牲[76]

新中國成立後,金陵中學致力於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的科學化。20世紀80年代起,每年5月,高一學生須前往南京行知小學,參加至少4天的學農活動。近年來,每年8月下旬,高一新生必須前往南京政治學院浦口訓練基地,參加為期8天的軍訓。每年清明節前後,高一學生從學校出發,步行前往雨花台,為革命烈士掃墓[78]

校園活動

校園活動由主題活動、學生自主活動和學校傳統活動構成,主題活動包括文化節、科技節、藝術節、讀書節、體育節,學生自主活動包括學生社團活動、學生電視台、學生廣播電台、學生講壇,學校傳統活動包括運動會、美食節、環湖跑、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成人儀式、掃墓、一二九大合唱等[3]:236

金陵中學美食文化節始創於2000年[3]:279,通常於每年12月31日前後舉辦。屆時,各班將兜售製作的各種小吃,價格低廉,普遍以1元、2元、5元、10元一份的食品為主。南京市民、金陵中學校友、學生家長、南京其它學校的學生也將慕名前來。學生們用各種方式迎接新年的到來。美食節的收入通常是各班班費的重要來源[79][80]

歷任負責人

1888年-1951年

校名 負責人姓名 照片 職務 任期[4]
匯文書院[5]
1888年-1910年
福開森J. C. Furguson 院長 1888年-1897年
司徒爾G. A. Stuart 院長 1897年-1908年
包文A. J. Bowen 院長 1908年-1910年
益智書院[5]
1894年-1906年
文懷恩J. E. Williams 院長 1894年-1906年
基督書院[5]
1891年-1906年
酶在中F. E. Meigs 院長 1891年-1910年
宏育書院[5]
1906年-1910年

金陵大學附屬中學
1910年-1937年
中學部主任 1910年-1917年
威爾遜W. F. Wilson 校長 1917年-1924年
劉鏡澄 代理校長 1924年-1926年
劉靖夫 校長 1927年-1929年
張坊 校長 1929年-1950年
萬縣金陵大學附屬中學
1937年-1946年

金陵大學附屬中學
1946年-1951年
王佐周 代理校長 1950年-1951年
金陵補習學校
1939年-1940年
陳嶸 校長 1939年-1940年
貝德士 名譽校長 1939年-1940年
鼓樓中學
1940年-1942年
校長 1940年-1942年
同倫中學
1942年-1945年
原田熊吉 校長[注 9] 1942年-1943年
褚民誼 校長[注 9] 1943年-1945年
陳嶸 校長極取(代理校長) 1942年-1945年
南京金陵中學
1945年-1946年
校長 1945年-1946年
金陵女子大學附屬實驗中學[3]:289
1924年-1933年
魏特琳
Minnie Vautrin,華群)
校長 1924年-1933年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附屬高級中學[3]:289
1933年-1937年
1933年-1937年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服務部實驗科[3]:289
1937年-1945年
1937年-1940年
孫寶華 校長 1940年-1941年
鄔靜怡 校長 1941年-1942年6月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實驗女中[3]:289
1945年-1946年
1945年9月-1956年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附屬中學[3]:289
1946年-1951年
陳玉珍 校長 1946年-1951年

1951年至今

校名 行政負責人 職務 任期[4] 中共負責人 職務 任期[4]

南京市第十中學
1951年-1988年
劉開榮 校長 1951年2月-1952年8月
李震 校長 1952年2月-1954年3月 李震 黨支部書記 1952年2月-1954年3月
周家瑞 副校長(主持工作) 1954年8月-1956年9月 鄭斌 黨支部書記 1954年7月-1956年5月
李治中 校長 1956年9月-1957年5月
李執 校長 1957年5月-1958年7月 李執 黨支部書記 1957年5月-1958年7月
賈其銳 校長 1959年8月-1960年10月 賈其銳 黨支部書記 1959年8月-1960年10月
林敏 校長 1960年10月-1966年3月 林敏 黨支部書記 1960年10月-1966年6月[注 10]
李治中 校長 1966年3月-1975年7月[注 11] 華才甫 黨支部書記 1968年9月-1971年8月
王民 革命委員會主任 1969年12月-1971年
李治中 校長 1966年3月-1975年7月[注 11] 浩毓勤 黨支部書記 1971年9月-1972年8月
歐陽儀 黨支部書記 1973年12月-1977年5月
革命委員會主任 1975年7月-1977年5月
楊運清 校長 1977年5月-1982年9月 韓沖 黨支部書記 1977年5月-1982年5月
王凡 校長 1982年9月-1987年1月 韓沖 黨支部書記 1982年10月-1987年3月
陳正祥 校長 1987年6月-1991年12月 陳正祥 黨總支書記 1987年6月-1990年7月

南京市金陵中學
1988年至今
黃重國 黨支部書記 1990年7月-1991年12月
黃重國 校長 1991年12月-1995年3月 王桂芳 黨總支書記 1991年12月-1994年6月
朱夢齋 黨總支書記 1994年6月-1999年10月
楊祖恆 校長 1995年4月-2000年1月
王次伍 黨委書記 1999年10月-2007年11月
岳燕寧 校長 2000年6月-2002年1月
丁強 校長 2002年1月-2007年11月
鄒正 校長 2007年11月-2014年8月 尤小平 黨委書記 2007年11月-2010年4月
劉前樹 黨委書記 2010年4月-2012年2月
沈方曉 黨委書記 2012年2月至今
孫夕禮 校長 2014年8月至今

校友

江心洲校區的院士牆,展示了所有畢業於金陵中學的兩院院士

一百多年以來,南京市金陵中學培養了近6萬名畢業生,其中出類拔萃的校友數以百計。他們以其基礎紮實、素質全面、勇於創新而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例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中國科學院原主席團執行主席和名譽主席、傑出的工程熱物理學家吳仲華,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厲以寧,微分幾何學界世界青年領袖田剛,生物學家傅新元,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高行健,社會學家柯象峰,美學大師宗白華、文史學家程千帆等人文學者。因此,金陵中學被譽為「英才搖籃」[81]

1947年4月12日,金大附中校友會成立,陳裕光任名譽理事長[3]:105。金陵中學校友會於1993年成立[82],定期出版報刊《金陵中學校友通訊》[83]

參見

注釋

  1. ^ 2019年簽約共建,並於2020年9月28日掛牌。
  2. ^ 分別為:中文演講學會、英文演辯學會、英文會話研究會、金石研究會、書法研究會、國畫研究會、西畫研究會、攝影研究會、國樂研究會、西樂研究會、話劇社、平劇社、算學研究會、理化研究會、生物學研究會、無線電研究會、文藝研究會、史地研究會、政治研究會、社會問題研究會、團契研究會、童子軍、國術研究會。
  3. ^ 位於今重慶市萬州區
  4. ^ 借用華西協合大學的明德學社(又稱萬德堂),今為四川大學華西校區第六教學樓
  5. ^ 位於今南京大學鼓樓校區。
  6. ^ 6.0 6.1 位於今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
  7. ^ 與校友陶行知同名。
  8. ^ 與校友高行健同名。
  9. ^ 9.0 9.1 不被學校承認。
  10. ^ 至文化大革命時期被奪權。
  11. ^ 11.0 11.1 1966年6月被認定為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1972年5月恢復工作,任革委會副主任。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金陵中学简介. 金陵中學官方網站. 2008-10-06 [200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3). 
  2. ^ 2.0 2.1 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南京市与南京大学将共建金陵系列学校-现代快报网_综合新门户_现代快报旗下网站. www.xdkb.net. [2020-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3. ^ 3.000 3.001 3.002 3.003 3.004 3.005 3.006 3.007 3.008 3.009 3.010 3.011 3.012 3.013 3.014 3.015 3.016 3.017 3.018 3.019 3.020 3.021 3.022 3.023 3.024 3.025 3.026 3.027 3.028 3.029 3.030 3.031 3.032 3.033 3.034 3.035 3.036 3.037 3.038 3.039 3.040 3.041 3.042 3.043 3.044 3.045 3.046 3.047 3.048 3.049 3.050 3.051 3.052 3.053 3.054 3.055 3.056 3.057 3.058 3.059 3.060 3.061 3.062 3.063 3.064 3.065 3.066 3.067 3.068 3.069 3.070 3.071 3.072 3.073 3.074 3.075 3.076 3.077 3.078 3.079 3.080 3.081 3.082 3.083 3.084 3.085 3.086 3.087 3.088 3.089 3.090 3.091 3.092 3.093 3.094 3.095 3.096 3.097 3.098 3.099 3.100 3.101 3.102 3.103 張銘; 孫凱. 金陵中学校史纲要:1888-2018.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8. ISBN 9787305209277.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鄒正. 钟楼记忆——文化·校园·人物.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3: 171. ISBN 9787214105004.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南京大學高教研究所校史編寫組. 金陵大学史料集 第1版.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89-07 [2015-04-21]. ISBN 9787305002748. 
  6. ^ 胡慶華. 清朝学校教育制度的变迁. 科教文匯. 2014, (25): 129-131 [2018-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楊祖恆. 南京市金陵中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ISBN 7-107-12448-X. 
  8. ^ 8.0 8.1 8.2 南京大學校史編寫組. 南京大学史.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2: 456–457. ISBN 9787305014024. 
  9. ^ 陳裕光. 回忆金陵大学. 金陵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册.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88: 8. ISBN 7-305-00166-X. 
  10. ^ 潘谷西. 南京的建筑 第1版. 南京: 南京出版社. 1995-08: 80–81. ISBN 9787806141601. 
  11. ^ 吳讓. 南京十中百年大事记. 1987. 
  12. ^ “电影”一词是南京原创. 新浪網. [2018-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1). 
  13. ^ 13.0 13.1 13.2 張憲文; 張生; 申曉雲; 何慶先; 陳蘊茜. 金陵大学史. 南京大學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5-04-21]. ISBN 97873050390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14. ^ 栗洪武. 民国初年由学堂向学校嬗变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断层及其补救.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1, 29 (2) [2018-10-25]. doi:10.3969/j.issn.1000-5560.2011.0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0). 
  15. ^ 張憲文. 中华民国史纲 第1版.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5-10: 287. 
  16. ^ 明妮·魏特琳. 魏特琳日记·1938年3月24日 第1版.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0-10: 322. ISBN 9787214028235. 
  17.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萬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 金陵中學四川校友會. 抗战时期金陵中学在万县. 万县市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1989. 
  18. ^ 傳承. 民国时期的“教育”募捐热潮. 傳承. 2010, (10). 
  19. ^ 四川省政府. 教育法令:訓令:四川省政府訓令:教二十八年二月日發第七二五七號:令第九區行政督警專員公署、萬縣縣政府、私立金陵大學附屬中學:府令私立金陵大學附屬中學改進教育. 新教育旬刊. 1939, 1 (15): 10-11 [2018-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20. ^ 从成都的一处“唐破风”建筑说起. 澎湃新聞. [2018-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3). 
  21. ^ 約翰·拉貝; 《拉貝日記》翻譯組. 拉贝日记 第1版.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9-04: 147–148. ISBN 9787214019639. 
  22. ^ 金陵大学校刊 (242). 1938-12-05. 
  23. ^ 董婉愉. 金陵中学抗战史:老校长是第一个把七七事变消息传出的人. 人民網. [2018-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6). 
  24. ^ 王佳建; 李娜; 陳彥琳; 施向輝. 金陵中学在南京大屠杀中曾庇护1.5万名难民. 人民網. [2018-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5). 
  25. ^ 楊穎奇; 經盛鴻; 孫宅巍. 南京通史·民国卷. 南京: 南京出版社. 2011 [2018-10-25]. ISBN 978780718716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3). 
  26. ^ 金陵大學. 二档六四九. 金大60周年校慶有關文件: 73. 
  27. ^ 金陵中学学生罢课. 華商報. 1947, (638). 
  28. ^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 人民網 (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2 [2018-10-30]. ISBN 978750730078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30). 
  29. ^ 李之榮, 董國強. 南京通史·共和国卷. 南京: 南京出版社. 2015 [2018-10-25]. ISBN 978755330806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30). 
  30. ^ 校史沿革. 金陵中學. 2014-08-31 [2018-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1) (中文). 
  31. ^ 丁強. 南京市金陵中学推行素质教育10年的实践和思考. 金陵中學. 2009-02-01 [2009-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32. ^ 南京一中学建准博士培养站 中学生跟院士搞科研. 鳳凰網. [2018-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8). 
  33. ^ 陳駿. 南京大学陈骏校长在金陵中学建校125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金陵中學. [2018-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8). 
  34. ^ 李暘. 金陵中学新校区落户江心洲. 中國江蘇網. [2018-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1). 
  35. ^ 选择高品质校园生活 这里有诗和远方. 現代快報. [2018-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1). 
  36. ^ 錢紅艷. 金陵中学昨举行120周年校庆. 南京日報. 2008-10-01. 
  37. ^ 走出26位两院院士! 金陵中学昨迎130岁生日. 揚子晚報網. [2018-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3). 
  38. ^ 揚子晚報網. 这次“牵手”更紧密!南京大学金陵中学,来了!. news.sina.com.cn. 2019-11-09 [2019-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39. ^ 南京大学金陵中学揭牌!首届“南大班”104位学子迎来院士班主任. www.yangtse.com. [2020-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0). 
  40. ^ 中学生可直升世界顶尖大学. 金陵晚報. 2009-07-21. 
  41. ^ 李瓊. 洋高考竞争激烈 美国名校喜欢哪种中国学生?. 人民網. [2017-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4). 
  42. ^ 金陵中学女篮 全国锦标赛夺冠. 揚子晚報. 2009-07-22. 
  43. ^ 楊長喜; 王璐; 蔣琰. 南京溧水加快教育配套布局 两所名校分校开学. 人民網. [2018-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44. ^ 金陵中学汇文女子高中正式挂牌. 2020-12-07 [2022-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5). 
  45. ^ 南京金陵中学东南侧或将盖一幢20层教学楼. 人民網. [201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0). 
  46. ^ 南京人民中学将恢复“汇文女中”校名 只招女生. 新浪網. [201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5). 
  47. ^ 金中是“高富帅” 南师附中是“屌丝”?. 新浪網. [201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2). 
  48. ^ 调整8公交站台 地铁公交"无缝衔接". 新浪網. [201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1). 
  49. ^ 49.0 49.1 49.2 金陵中学历史建筑. 金陵中學校史通訊. 2013, (77) [201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0). 
  50. ^ 陳長偉. 金陵大学图书馆. 金陵光. 1925-11, 14 (2). 
  51. ^ 朱文迪. 民国金陵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 檔案與建設. 2018, (06): 54-56 [2018-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52. ^ 图书馆. 金陵中學. [2018-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53. ^ 金陵中学的百年老照片搞错了?. 現代快報. 2011-04-18 [2022-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3). 
  54. ^ 颜值爆表!金陵中学七十岁大礼堂“变身”千人餐厅. 揚子晚報. 2022-04-22 [2022-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8). 
  55. ^ 苗津偉. 金陵中学新校区正式落户江心洲 2020年秋拟投用. 中國江蘇網. [2018-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2). 
  56. ^ 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金陵中学江心洲校区开建_南报网. www.njdaily.cn. [2020-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57. ^ 南京规划5年增3万个高中学位 推进名校“一校两址”办学. 新華網. [2018-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3). 
  58. ^ 東南大學. 南京市金陵中学生态科技岛校区概念设计. 搜狐網. [2019-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8).  已忽略文本「東南大學建築學院」 (幫助)
  59. ^ 新華網. 南京金陵中学江心洲校区竣工交付 今年9月正式开校. 新華網江蘇. [2023-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8). 
  60. ^ 60.0 60.1 60.2 金中校歌. 金陵中學. [2018-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3). 
  61. ^ 金陵大学校刊 (14). 1931-01-30. 
  62. ^ 王運來. 诚真勤仁,光裕金陵——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4: 238–242 [2018-10-11]. ISBN 978753283658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63. ^ 金陵中学举行《校训碑》揭碑仪式. 金陵中學. [2018-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0). 
  64. ^ 金陵乘:中学茶话会纪事. 金陵光. 1914, 6 (2): 35 [2018-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65. ^ 薛冰. 《金陵中学校刊(1937)》. 槛外读书. 鄭州: 鄭州大學出版社. 2015: 122–124. ISBN 978-7-5645-2336-7. 
  66. ^ “真人图书馆”的阅读:与姚远校友面对面. 金陵中學校友通訊. 2014, (79): 4 [2018-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67. ^ 校本选修课程纲要:小记者社团. 金陵中學. [2018-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0). 
  68. ^ 韓玉潔. 树儒雅风范 传人文精神——金陵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 金陵光. [2018-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69. ^ 鄒正. 《金陵光》复刊词:穿越百年的荣光与期待. 金陵中學校友通訊. 2013, (77) [2018-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1). 
  70. ^ 張智峰. 在民国史料中找寻金陵中学. 江蘇教育:教育管理. 2014, (8): 26-28 [2018-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71. ^ 基督教学校新闻:南京金陵中学:筹建体育馆与宿舍. 中華基督教教育季刊. 1933, 9 (4): 110 [2018-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72. ^ 唐凱. 金陵中学举办秋运会 高一新生跳“骑马舞”雷倒老生. 中國江蘇網. [2015-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0). 
  73. ^ 金陵中学一学生跑步猝死,可能是脑部血管畸形. 新浪網. [2018-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11-01). 
  74. ^ 金陵光 (2). 1914. 
  75. ^ 楊天石; 王學莊. 拒俄运动1901-1905.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79: 230. 
  76. ^ 76.0 76.1 76.2 76.3 76.4 优良传统. 金陵中學. [2015-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0). 
  77.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儀徵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張德鑫. 盛成传. 仪征文史资料 第4辑. 1-55. 
  78. ^ 过去两天南京120万人扫墓 本周末人流量将迎最高峰. 鳳凰網. [2018-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1). 
  79. ^ 張可. 金陵中学举办美食文化节 欢乐迎接2012年. 人民網江蘇視窗. 2012-01-01 [2015-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2). 
  80. ^ 徐嘉偉. 金陵中学感受校园美食节阳光盛会. 課堂內外(初中版). 2014, (4): 32-33 [2018-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7). 
  81. ^ 金陵中學. 桃李天下. 金陵中學. 2014-08-31 [2018-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中文). 
  82. ^ 金陵中学校友会工作三年规划. 金陵中學. [2018-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83. ^ 校友通讯. 金陵中學. [2018-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