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孔廟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座標29°59′09.05″N 121°26′46.07″E / 29.9858472°N 121.4461306°E / 29.9858472; 121.4461306

慈城古建築群
孔廟
泮池和大成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所在浙江省寧波市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6-0553-3-256
登錄2006年
保護歷史
1986年5月 江北區文物保護單位

1997年8月 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6月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慈城孔廟,原名慈谿文廟,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是原慈谿縣縣學文廟,也是目前浙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孔廟。孔廟始建於北宋雍熙元年(984年),慶曆八年(1048年)遷至現址,現存建築群基本保持光緒年間原貌,中軸對稱,占地面積6900平方米,共有房屋137間。2006年,文廟作為慈城古建築群的一部分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

清乾隆三年(1738)《慈谿縣誌》學宮圖
民國三年(1914)《慈谿縣誌》學宮圖

慈谿縣最初的文廟由縣令李昭文建於北宋雍熙元年(985年),位於縣衙西四十步,今城隍廟地基之上。慶曆八年(1048年),縣令林肇將文廟遷移到縣衙東南一里的現址,並聘請杜醇擔任指導,鄞縣縣令王安石作記。南宋淳熙四年(1177年),節度推官宋南強主持維修大成殿,並建設文廟各建築,至淳熙八年(1181年)落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縣尹富德庸增建儀門,元貞二年(1296年)焚毀,主簿皇甫涖重建。至大三年(1310年),儒宿茅洙建養蒙堂。據《延祐四明志》載,當時的慈谿縣文廟共有禮殿、講堂、齋廡等建築九十八間[2]:94-95

洪武三年(1370年),開設縣學。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典史余琯在明倫堂後興建梯雲亭,新建閣庫,修葺文廟殿宇、齋舍等建築。宣德六年(1431年)重建明倫堂,後倒塌,正統三年(1438年)重建。弘治三年(1490年)重建大成殿。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明倫堂擴建,改建會膳堂為尊經閣,建敬一亭。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倭寇入侵,文廟焚毀,次年重建先師廟、明倫堂、尊經閣及諸祠。萬曆六年(1578年)建啟聖祠,十二年(1584年)建文昌祠,三十二年(1604年)建騰蛟、起鳳二坊。天啟二年(1622年),明倫堂、尊經閣毀於火,次年重建,並改騰蛟坊、起鳳坊為吾道津梁坊和人文淵藪坊,在尊經閣東新建魁星閣[2]:95-97

康熙十年(1671年),知縣吳殿弼重修孔廟學宮。雍正四年(1726年),知縣劉國傑在原訓導宅位置建忠義孝悌祠,在學宮外建節孝祠。乾隆十六年(1751年),慈谿縣知縣陳朝棟維修文廟殿宇廊廡,並在明倫堂後建尊經閣,上層供奉文昌帝君神位,下層為德潤書院,同時在尊經閣東建設魁星樓。道光元年(1821年),縣人馮汝霖重修名宦鄉賢祠並遷移忠義祠到鄉賢祠東,原址建節孝祠。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占領慈谿縣城,明倫堂和校官宅被毀,同治八年(1869年)修復,並建廣文祠[2]:97-100

1904年,文廟學宮西軸線余屋創辦中城蒙塾。1906年廢除科舉後,縣學停辦,中城蒙塾改為中城高等小學堂,1913年開設音樂、體育等課程並吸納女生入學,1953年改為慈谿縣中心小學,1976年改為慈城鎮第二小學[3]抗日戰爭期間的1940年,在日軍轟炸中,文廟大成殿被部分炸毀,此後剩餘建築被逐漸拆毀,只剩台基。中城小學於1991年搬離文廟,文廟改由慈城鎮成人學校等機構使用[4]。2003年,慈城孔廟復建大成殿[1],由寧波市慈城古縣城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開發為旅遊景點並對外開放[5]

建築

寧波教育博物館展出的慈城孔廟模型

慈城孔廟建築組成三條南北向的軸線,中軸線建築坐北朝南。1914年時,文廟中軸線由南向北分別為文廟坊、櫺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明倫堂梯雲亭,東軸線建有魁星閣文昌閣土地祠、學聖祠,西軸線建有節孝祠、廣文祠、尊經閣、忠義孝悌祠、鄉賢名宦祠。文廟坊已毀,大成殿為2003年復建[1]

文廟櫺星門共開三門,石質門楣,門間及左右設置方石四塊,上刻「宮牆萬仞」,門旁有兩塊下馬碑。櫺星門平日關閉,僅在祭祀時打開。櫺星門前有東西向道路[2],道路東西原分設兩座牌坊,東牌坊橫額為「騰蛟」,西牌坊橫額為「起鳳」,現已不存[6]。櫺星門後為泮池,長34米,深6米,四周砌有石欄[2],上有三橋,中橋稱狀元橋,左右分別稱榜眼橋、探花橋。泮池後為大成門,單檐硬山頂,面闊三間[7],左右各設一間更衣廳。大成殿位於大成門後,建於2003年,重檐歇山頂,五開間,寬、深均為14米,高11米,南有庭院,左右有東西廡各三間。庭院中部砌磚石形成露台,長12米,寬5米,高出廟址一米。大成殿後為明倫堂,單檐硬山頂,面闊五間,長23米,深14米[2]。明倫堂後為梯雲亭,四角重檐攢尖頂,兩旁為進士第,藏有慈谿縣自唐代以來的500餘位進士名錄[8]。櫺星門正前方原有南北向甬道,長24米,左右種植柏樹,南端有文廟坊[2],今已不存。

西軸線最南端為節孝祠,坐北朝南,設有三間享堂,三間袥室,三間門屋,門外設有石坊一座,內有當地賢妻良母、節烈孝女約5000人的名單。尊經閣位於節孝祠東,面闊三間,內存有儒家經典。廣文祠位於節孝祠西南角,面闊三間,院落向東開門,祭祀清代慈谿縣教諭吳丙、朱葆榮。忠義孝悌祠坐北朝南,為六開間,祭祀漢代董黯、唐代張無擇、宋代孫之翰等慈谿縣內忠義孝悌人物。名宦祠、鄉賢祠位於忠義孝悌祠北,各為三開間,坐北朝南,祭祀有政績、重儒學的官員和鄉賢。名宦鄉賢祠北為訓導宅[2][8]

東軸線最南端為儒學門,坐北朝南,建造在高0.4米的石基之上,面闊三間,明間開門,左右次間為便房,縣學生平日從此出入學宮,其上為魁星閣,坐南朝北。文昌祠位於儒學門北,坐北朝南,面闊三間,與魁星閣南北向對,與魁星閣共同祭祀主宰文運諸神。文昌閣北為宰牲所,坐北朝南,面闊三間。宰牲所北為土地祠,坐北朝南,面闊三間,為祭祀土地神的場所。土地祠北為崇聖祠,坐北朝南,面闊三間,為祭祀孔子五代祖先及其家族的場所[2][8]

碑刻

慈城孔廟內藏有元代王應麟作《重建慈湖書院記》,北宋王安石撰、清咸豐九年(1859年)重刻的《慈谿縣建學記》,順治九年(1652年)明倫堂御製臥碑,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御製《先師孔子贊》、《顏曾思孟四子贊並序》等碑20餘通[8]

保護和利用

外部圖片連結
image icon 慈城古建築群保護區劃圖,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1

慈城孔廟由於長時間作為校舍,除大成殿被毀外,其餘部分保存較為完好,1986年被列入寧波市江北區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9月中城小學搬離後,孔廟成為慈城鎮成人學校、鎮文化中心和江北區文物管理所場地,同時投入20餘萬元人民幣對孔廟建築進行修復。同時,文物工作者從鎮內慈湖書院等處搬遷宋以來碑刻樹立在崇聖祠前,並刻制歐陽詢虞世南等書法名家作品,建立「滋惠堂法貼」,置於文昌閣。慈湖遺址出土的部分文物也被安置在文昌閣後展出[4]。孔廟大成殿於2003年完成復建,宮牆外東側新建休閒廣場。建築於2003年7日對外開放[1]。1997年8月,孔廟與慈城鎮內程氏慶余堂等建築一道以慈城明清古建築的名義列入第四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9],並於2006年6月與布政房等建築一道以慈城古建築群的名義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圖片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江北區文管所. 慈城古建筑群. 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018-01-08 [2020-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8).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馮可鏞 (編). 浙江省慈谿縣誌(清光緒二十五年刊本). 台北: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六十四年. 
  3. ^ 寧波市教育委員會 (編). 宁波市教育志.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6. ISBN 978-7-53382-483-9. 
  4. ^ 4.0 4.1 傅新良. 慈城镇几处文物古迹修复. 宁波文物古迹保护纪实. 寧波出版社. 2000 [2020-01-28]. ISBN 9-787-80602-418-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8). 
  5. ^ 慈城概况 > 大事记. 寧波市慈城金源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2020-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9). 
  6. ^ 孔庙. 寧波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2005-12-30 [2020-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9). 
  7. ^ 戴光中 (編). 宁波市江北区志.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 1475. ISBN 978-7-213-07058-7. 
  8. ^ 8.0 8.1 8.2 8.3 王建勇. 慈城孔庙. 寧波晚報. 2015-03-01 [2020-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9). 
  9. ^ 江北區文管所. 慈城大耐堂等古建筑群. 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018-01-08 [2020-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8).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