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亞聯合邦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來亞聯合邦
Persekutuan Tanah Melayu馬來語
Federation of Malaya英語
ڤرسكوتوان تنه ملايو馬來語
1948年—1963年
格言:團結就是力量
馬來語Bersekutu Bertambah Mutu
國歌:天佑吾皇》/《天佑女皇》(至1957年8月31日止)
我的祖國》(1957年8月31日起)
馬來亞的位置
地位大英帝國保護國(1948年—1957年)
獨立君主國、英聯邦成員國(1957年—1963年)
首都吉隆坡
常用語言英語
馬來語
政府聯邦制保護國(1948年—1957年)
聯邦制選王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1957年—1963年)
英國君主(1948年—1956年)
馬來亞聯合邦最高元首(1957年—1963年)
 
• 1948年—1952年
佐治六世
• 1952年—1957年
伊利沙伯二世
• 1957年—1960年
端姑阿都拉曼
• 1960年
蘇丹希沙慕丁沙
• 1960年—1963年
端姑賽布特拉[1]
英國駐馬來亞聯合邦高級專員 
• 1948年
愛德華·佔德英語Edward Gent
• 1948年—1951年
亨利·葛尼
• 1952年—1954年
傑拉德·鄧普勒
• 1954年—1957年
季理裴英語Donald MacGillivray
首席部長/首相 
• 1955年-1963年
東姑阿都拉曼[2]
立法機構馬來亞聯合邦立法會(1948年—1959年)
馬來亞聯合邦國會(1959年—1963年)
• 上議院
上議院
• 下議院
下議院
歷史時期冷戰
• 建立
1948年1月31日
• 獨立
1957年8月31日
• 馬來西亞聯邦成立
1963年9月16日
面積
1957年131,313平方公里
人口
• 1957年
6278758
貨幣馬來亞與英屬婆羅洲元英語Malaya and British Borneo Dollar
前身
繼承
馬來亞聯邦
馬來西亞
今屬於 馬來西亞

馬來亞聯合邦馬來語Persekutuan Tanah Melayu;英語:Federation of Malaya)成立於1948年1月31日,由9個馬來州屬與海峽殖民地檳城馬六甲,共計11州組成。

歷史

東姑阿都拉曼在1957年宣佈馬來亞聯合邦獨立

1946年至1948年,英國殖民政府嘗試把馬來亞半島的11個邦屬合併為馬來亞聯邦,一個在英皇統領下的英國皇家殖民地。此舉遭到了馬來民族主義者的強烈反對。最後,馬來亞聯邦在1948年解散,重新組成馬來亞聯合邦,並恢復馬來統治者原先象徵地位。

在馬來亞聯合邦裏,馬六甲州屬依然是英國的自治領,而檳城馬六甲依舊是英國屬地。與馬來亞聯邦一樣,馬來亞聯合邦並不包括新加坡在內。此前,新加坡曾被考慮成為馬來亞的一部份。

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獲得獨立,並成為英聯邦一員。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和新加坡、砂拉越英屬北婆羅洲(今沙巴)組成新的聯邦國家——馬來西亞。而後,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被逐出馬來西亞,並成立新加坡共和國

人口

馬來亞聯合邦人口
年份 馬來人 華人 印度人 其他 總數
1948 2,457,014 1,928,965 536,646 64,802 4,987,427
1951 2,631,154 2,243,971 566,371 75,726 5,517,222
資料來源:Annual Report on the Federation of Malaya: 1951 in C.C. Chin and Karl Hack, Dialogues with Chin Peng pp. 380, 81.

聯合邦成員列表

圖集

國旗草案

參考文獻 

  1. ^ 1963年馬來西亞聯邦成立以後擔任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直至1965年卸任。
  2. ^ 1957年馬來亞獨立後任首相
  3. ^ 3.0 3.1 See: The UK Statute Law Database: Formation of the Malay States and of the Settlements of Penang and Malacca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16 January 2014. into a new independent Federation of States under Federation of Malaya Constitution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