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陣線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民陣線
Barisan Nasional
National Front
باريسن ناسيونل
பாரிசான் நேசனல்
簡稱國陣,BN
主席阿末扎希
總秘書贊比里
署理主席穆罕默德哈山
總財政希山慕丁
副主席魏家祥
維納斯瓦蘭
佐瑟古律
創始人阿都拉薩
成立1973年1月1日 (1973-01-01)[1]
註冊1974年7月1日 (1974-07-01)
前身 聯盟
總部 馬來西亞  吉隆坡 50480 秋傑區敦依斯邁路太子世貿中心英語Putra World Trade Centre
拿督翁大廈8樓
黨報國陣報章:
New Straits Times英語新海峡时报
星報
Utusan Malaysia英語馬來西亞先鋒報
南洋商報
中國報
Tamil Nesan英語Tamil Nesan
青年組織國民陣線青年團
學生組織國民陣線學生社團
成員黨 巫統
馬華公會
國大黨
沙巴人民團結黨
印度人前進陣線
愛國黨
意識形態保守主義
經濟自由主義
社會保守主義
右翼民粹主義
民族保守主義
政治立場右翼
國內組織人民權利黨希望聯盟(合作)
口號
  • 以民為本,績效為先
    人民萬歲!
    Rakyat Didahulukan,Pencapaian Diutamakan
    Hidup Rakyat! (2008-2018)
  • 穩定前進
    Kestabilan dan Kemakmuran (2019-至今)
黨歌國民陣線(馬來語Barisan Nasional[2]
官方色彩  皇室藍 (藏青色)
  白色
上議院:
21 / 70
下議院:
30 / 222
州議會:
選舉標誌
黨旗
官方網站
www.barisannasional.org.my
馬來西亞政治
政黨 · 選舉
國民陣線
繁體字 國民陣線
簡化字 国民阵线
漢語拼音 Guómín Zhènxiàn

國民陣線馬來語Barisan Nasional;英語:National Front),簡稱國陣(BN),是1973年成立的馬來西亞政黨聯盟,目前在州層次里掌控13州中的4個州議會及州政府(柔佛馬六甲彭亨霹靂)。其中與希望聯盟組成團結政府共同執政彭亨,霹靂,馬六甲,森美蘭,雪蘭莪以及檳城州政府及州議會。國民陣線的主席是阿末扎希[3]

國陣是其前身「聯盟」的「擴大版」,前後共有14個政黨參與此政黨聯盟。[4]國陣成立後主宰了馬來西亞政治至少有50多年,但自從安華加入反對派陣營,2008年開始面對反對派這個更大的挑戰,特別是人民聯盟及其後續者希望聯盟

國陣前身「聯盟」自1957年馬來亞聯合邦獨立就開始執政,現今的「國民陣線」在1973年成立,並執政至2018年,一般認為是民主世界持續執政最久的政黨聯盟,但馬來西亞長期實行議會威權體制,因此2018年政黨輪替,是馬來西亞民主化的重要轉折。國陣於2018年5月9日大選落敗,被希望聯盟終結61年的執政地位,成為馬來西亞第二大的政黨聯盟。2020年2月21日發生了喜來登政變,隨後時任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於2月24日辭職,希盟政府正式倒台。2020年3月1日,由慕尤丁·雅欣帶領的國民聯盟正式上台,並與國陣和其他政黨組成聯合政府。2021年8月21日,由於國民聯盟支持率過低導致政權垮台,國陣得以重新主導執政,由依斯邁沙比利任相。2022年大選後,國陣僅勝選30個國會席位,是國陣成立以來最差的選舉成績。後來與希望聯盟討論合作,加入安華領導的執政聯盟,與希盟沙盟砂盟合作組成大馬第一個團結政府。同時,因提出的條件被接受,希盟與國陣也在霹靂彭亨組成新的州政府。

歷史

成立

國陣是早期「聯盟」組織的擴大,聯盟成立於1955年,由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馬來亞華人公會(馬華)及馬來亞印度國民大會(國大)三大政黨組成。國陣的成立與政治局勢有關,是1969年大選五一三事件後成立的。「聯盟」在此大選中損失許多議席,被新成立的反對黨民政黨民主行動黨,及已存在的泛馬回教黨斬獲。雖然「聯盟」贏得了大多數席位,但獲得的總選票不到一半,導致不同族群之間的緊張局勢最終引發種族騷亂和宣佈緊急狀態。[5]

這場族群衡突暴露了非馬來人的焦慮和馬來人的恐懼;非馬來人的焦慮源於馬來人的特殊地位所造成的不平等,而馬來人則懾於非馬來人的力量已經可以經由合法的民主程序,威脅到他們的政治特殊地位。馬華公會國大黨的失敗,對馬來人而言,顯示聯盟已無力確保他們的政治主宰,因此必須另謀出路。在漫長的緊狀態期間,巫統新得勢的激進派人物中甚至有倡議一黨專政、廢除國會民主者。簡言,追求新秩序、欲變法圖強的渴望十分強烈。[6]

巫統想維持「馬來人專政」,但若恢復國會民主運作,依1969年大選成績(聯盟在140席中僅取得77席),難以掌握絕對的主導權,於是「國陣」政治大結盟概念關始逐漸醞釀。[6]

聯盟通過在某些州議會中與其他政黨合作,計劃構築出「大結盟」。「大結盟」的嘗試始於砂拉越,1970年五一三事件中斷的國、州議會選舉重新舉行,選舉結果於州議會中又出現僵局。砂拉越聯盟(土著黨、砂保守黨與砂華)共獲得23席,兩個反對黨砂拉越國民黨砂拉越人聯黨則各得12席。砂人聯黨最終被說服與砂拉越聯盟結盟而化解了上述僵局。[6]

第二個結盟成功的案例發生在檳城。民政黨在檳州擁有廿四席州議席中的16席,原是該州的第一大黨,但首席部長林蒼祐為便取得中央在經濟上和其他方面的資源,逐漸向中央靠攏。但是他的這次舉動,更造成民政黨的分裂,兩名民政黨發起人陳志勤與黨主席賽胡先阿拉達斯因而退黨,陳志勤另組社會正義黨,林蒼佑一派在州議會中也只剩下12席。民政黨在1972年2月中旬與聯盟結盟,人民進步黨和回教黨之後也與聯盟結盟。[6]

1973年時任馬來西亞首相阿都拉薩將聯盟改組為國民陣線,以吸納與聯盟的外圍合作政黨,成員黨包括東馬的地方政黨(沙巴聯盟黨,砂人聯黨和土著保守聯合黨)共計11個政黨。[4][6][7] 1974年國陣正式註冊以參與1974年大選,並取得相當大的勝利。此後國陣在大選均以絕對優勢獲勝,直至2008年大選失去三分之二多數席位[6][8]

1977年–2007年

1977年,聯邦政府提名委任吉蘭丹州務大臣,回教黨對此事提出抗議並觸發了丹州危機而被逐出國陣。國陣以絕對多數優勢在1978年大選獲勝,繼續在1980年代和90年代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儘管在州選舉有一些損失,例如回教黨奪回了吉蘭丹州政權,而沙巴團結黨取得了沙巴州政權。[6]

1988年2月4日,因巫統被社團註冊局吊銷執照,國陣成員黨馬華公會總會長林良實短暫代替馬哈迪·穆罕默德成為國陣代主席,直到同年2月16日。

2003年,國陣已經擴充至由十幾個成員黨組成的聯盟。在2004年大選中表現特別好,在219個國會席位中贏得198席。[6]

2008年–2018年

2008年大選中,國陣被鬆散的反對黨聯盟人民聯盟奪去了三分之一的國會議席,是1969年以來首次在國會失去三分之二絕對優勢。五個州政權(吉蘭丹吉打檳城霹靂雪蘭莪)落入民聯手裏。2008年開始,國陣里的半島非巫裔成員黨比重大為減少[8][9][10]

這挫敗在2013年大選持續着。面對來勢洶洶的民聯,國陣雖然得以保住布城政權,也從對手手中贏得了吉打的執政權,但無法奪回三分之二多數優勢,而且比起2008年大選的140席,還要少了7席,而且只取得47%的總選票[8]

2018年—2022年

2018年的馬來西亞第14屆大選中,因時任首相納吉·阿都拉薩對批評者以煽動罪名提控,以肛交案審訊監禁反對黨領袖安華·易卜拉欣,實行消費稅,涉入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有限公司醜聞(1MDB)等風波,導致國陣在222席國會僅贏得79席而失去聯邦執政權,而前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領導的希望聯盟與其盟友在該大選中取得國會222席中的122席,使得馬來西亞的聯邦政權首次實現政黨輪替。在選後,人民進步黨、沙巴成員黨先後宣佈退出國陣。而砂拉越成員黨也在大選結束後宣佈退出國陣,而獨立成立砂拉越政黨聯盟[11][12][13][14][15][16]。其他政黨如馬華公會都有聲音要求退出國陣。阿末扎希接任納吉辭任的國陣領導人地位。

2018年6月23日,民政黨宣佈退出國陣[17],國陣成員黨結構重新回到聯盟時期的狀態。

2020年2月,因發生政治危機,國陣與土著團結黨伊斯蘭黨等政黨組成的國民聯盟共同執掌聯邦政權。

2021年8月,國民聯盟政權垮台,國陣重新上台執政。

2022年的馬來西亞第15屆大選中,國陣大敗,在競選的191個國會議席中僅贏得30席,國陣更在玻璃市、吉打、吉蘭丹、登嘉樓、檳城、馬六甲和雪蘭莪潰不成軍。州政權方面,國陣丟失了玻璃市的州政權,在當地並未贏得任何州議席,國陣在霹靂彭亨贏得的州議席也比上一屆大選來的少,分別獲得9席和16席。

2023年—至今

在第15屆大選中慘敗的國民陣線被迫與希望聯盟為主的政黨聯盟組成「馬來西亞聯邦團結政府」與「州團結政府」,以應付在國民聯盟的攻勢。不過與希望聯盟組成團結政府被部分群眾認為會使國民陣線失去更多馬來人的支持,以表示不滿其和民主行動黨的合作使不滿的票流去國民聯盟。

組織

歷史上馬華公會和國大黨在國陣里扮演重要的角色,但現今這兩黨的國會及州立法議會的代表權大大減少了。然而,每個成員黨部分則代表單一種族,如巫統代表馬來人,馬華公會代表華人,國大黨代表印度人,惟實際上一直由巫統主導。2013年起,國陣的國會席位絕大多數由兩個最大的土著政黨-巫統和土保黨持有。

「聯盟」和國陣註冊為政黨,雖然有直屬黨籍,[18]但大部分是由成員黨的黨員間接擁有黨籍。國陣定義自身為「認同國陣的政黨聯盟」。在選舉期間,所有候選人都用國陣的旗幟下競選,還有競選宣言,而每個成員黨也發表自己的競選宣言,提名日之前會有聯盟內的協商。

成員黨

旗幟 名稱 意識形態 領袖 參選席位 2022年成績 當前內部席位
總得票(%) 席位 比例
成員黨
巫統 馬來民族統一機構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sation (UMNO)
Pertubuhan Kebangsaan Melayu Bersatu
馬來人至上
保守主義
經濟自由主義
阿末扎希 120 21.10%
26 / 222
26 / 30
馬華公會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MCA)
Persatuan Cina Malaysia
中華民族主義
自由保守主義
經濟自由主義
魏家祥 39 5.30%
2 / 222
2 / 30
國大黨 馬來西亞印度國民大會黨
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 (MIC)
Kongres India Se-Malaysia
民族主義
民主主義
進步主義
維納斯瓦蘭 9 1.39%
1 / 222
1 / 30
沙民團黨 沙巴人民團結黨
United Sabah People's Party (PBRS)
Parti Bersatu Rakyat Sabah
民族主義 亞瑟古律 1 0.10%
1 / 222
1 / 30
親政黨
愛國黨 馬來西亞愛國黨英語Love Malaysia Party
Love Malaysia Party (PCM)[註 1]
Parti Cinta Malaysia
民族保守主義 范清淵 1 0.02%
0 / 222
0 / 43
印進陣 印度人前進陣線馬來語Barisan Kemajuan India Se-Malaysia
All Malaysian Indian Progressive Front (IPF)
Barisan Kemajuan India Se-Malaysia
印度族主義
反婆羅門教
M.善班丹英語Sambanthan Manikam 1 0.01%
0 / 222
0 / 43
印穆黨 馬來西亞印裔穆斯林大會英語Malaysian Indian Muslim Congress
Malaysian Indian Muslim Congress (KIMMA)
Kongres India Muslim Malaysia
伊斯蘭主義 拿督斯里賽易卜拉欣 1 0.03%
0 / 222
0 / 43
人民力量黨 馬來西亞人民力量黨
Malaysian Makkal Sakti Party (MMSP)
Parti Makkal Sakti Malaysia
民族保守主義 達能迪仁英語R.S. Thanenthiran 1 0.01%
0 / 222
0 / 43
旁遮普黨 馬來西亞旁遮普黨英語Punjabi Party of Malaysia
Punjabi Party of Malaysia (PPM)
Parti Punjabi Malaysia
旁遮普主義 古傑星 1 0.01%
0 / 222
0 / 43

前成員政黨

歷屆大選成績

大選 當選議席數量 議席百分比 總得票 得票率 選舉結果 領袖
1974
135 / 154
87.7% 1,287,400 60.8% 135席:執政黨 阿都拉薩·胡先
1978
131 / 154
85.1% 1,987,907 57.2% 4席:執政黨 胡先翁
1982
132 / 154
85.7% 2,522,079 60.5% 1席:執政黨 馬哈迪
1986
148 / 177
83.6% 2,649,263 57.3% 16席:執政黨 馬哈迪
1990
127 / 180
70.6% 2,985,392 53.4% 21席:執政黨 馬哈迪
1995
162 / 192
84.4% 3,881,214 65.2% 35席:執政黨 馬哈迪
1999
148 / 193
76.2% 3,748,511 56.53% 15席:執政黨 馬哈迪
2004
198 / 219
90.4% 4,420,452 63.9% 51席:執政黨 阿卜杜拉·巴達威
2008
140 / 222
63.1% 4,082,411 50.27% 58席:執政黨 阿卜杜拉·巴達威
2013
133 / 222
59.9% 5,237,555 47.38% 7席:執政黨[19] 納吉
2018
79 / 222
35.59% 3,794,827 33.96% 54席:反對黨 納吉
2022
30 / 222
13.51% 3,433,298 22.17% 49席:聯合執政 阿末扎希
來源:Trends in Malaysia: Election Assessment[20]

歷屆州選舉成績

州選舉 州議會
當選席/參選席
1974
12 / 12
24 / 26
36 / 36
27 / 28
23 / 27
31 / 42
32 / 32
30 / 33
21 / 24
16 / 20
31 / 32
30 / 48
1978
12 / 12
19 / 26
23 / 36
28 / 28
20 / 27
32 / 42
32 / 32
29 / 33
21 / 24
16 / 20
31 / 32
239 / 257
1982
11 / 12
24 / 26
26 / 36
23 / 28
25 / 27
38 / 42
31 / 32
31 / 33
22 / 24
18 / 20
32 / 32
1986
14 / 14
25 / 28
29 / 39
30 / 32
23 / 33
33 / 46
32 / 33
37 / 42
24 / 28
17 / 20
35 / 36
1 / 48
300 / 351
1990
14 / 14
26 / 28
0 / 39
22 / 32
19 / 33
33 / 46
31 / 33
35 / 42
24 / 28
17 / 20
32 / 36
0 / 48
253 / 351
1995
15 / 15
34 / 36
7 / 43
25 / 32
32 / 33
51 / 52
37 / 38
45 / 48
30 / 32
22 / 25
40 / 40
338 / 394
1999
12 / 15
24 / 36
2 / 43
4 / 32
30 / 33
44 / 52
30 / 38
42 / 48
32 / 32
21 / 25
40 / 40
31 / 48
312 / 329
2004
14 / 15
31 / 36
21 / 45
28 / 32
38 / 40
52 / 59
41 / 42
54 / 56
34 / 36
26 / 28
55 / 56
59 / 60
452 / 504
2008
14 / 15
14 / 36
6 / 45
24 / 32
11 / 40
28 / 59
37 / 42
20 / 56
21 / 36
23 / 28
50 / 56
59 / 60
307 / 504
2013
13 / 15
21 / 36
12 / 45
17 / 32
10 / 40
31 / 59
30 / 42
12 / 56
22 / 36
21 / 28
38 / 56
48 / 60
275 / 505
2018
10 / 15
3 / 36
8 / 45
10 / 32
2 / 40
24 / 59
25 / 42
4 / 56
16 / 36
13 / 28
16 / 56
12 / 60
143 / 505

註釋

  1. ^ 此簡稱不是馬來亞共產黨的簡稱。

參考文獻

  1. ^ Joseph Liow; Michael Leifer. Dictionary of the Modern Politics of Southeast Asia. Routledge. 20 November 2014: 102– [2017-04-29]. ISBN 978-1-317-6223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9). 
  2. ^ Lagu Barisan Nasional. [2022-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8). 
  3. ^ 安努亚:国阵暂停运作·巫统准备跟火箭合作. 星洲網. 2018-08-10 [2018-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7). 
  4. ^ 4.0 4.1 Joseph Liow, Michael Leifer. Dictionary of the Modern Politics of Southeast Asia 4th. Routledge. 2014-11-18 [2017-04-29]. ISBN 978-0415625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1). 
  5. ^ Keat Gin Ooi (編). Southeast Asia: A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from Angkor Wat to East Timor, Volume 1. ABC-CLIO. 2004: 138–139 [2017-04-29]. ISBN 9781576077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1).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Cheah Boon Kheng. Malaysia: The Making of a Nation.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2002: 147–148 [2017-04-29]. ISBN 978-98123015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7. ^ Kim, Nam-Kook (編). Multicultural Challenges and Redefining Identity in East Asia. Ashgate. 2014 [2017-04-29]. ISBN 978-140945528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1). 
  8. ^ 8.0 8.1 8.2 "Malaysia coalition extends rule despite worst electoral showing". Reuters. 2013-05-05 [2013-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9. ^ Keputusan Pilihan Raya Umum Ke-12. [2017-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7). 
  10. ^ A dangerous result. The Economist. 11 May 2013 [2017-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31). 
  11. ^ 进步党退出国阵后保持独立. 透視大馬. 2018-05-12 [2018-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1). 
  12. ^ 张志刚:即时生效·自民党退出国阵. 星洲日報. 2018-05-12 [2018-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2). 
  13. ^ 沙巴团结党退出国阵. 光華日報. 2018-05-12 [2018-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2). 
  14. ^ 沙巴人民团结党 退出国阵加入希盟. 南洋商報. 2018-05-21 [2021-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1). 
  15. ^ 特大一致通过·沙巴民统党正式退出国阵. 星洲日報. 2018-05-21 [2021-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30). 
  16. ^ 合组砂政党联盟捍卫砂权益·砂国阵4党退出国阵. 星洲日報. 2018-06-12 [2018-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2). 
  17. ^ 刘华才确认民政党退出国阵!. 2018-06-23 [2018-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18. ^ Ahmad, Zuhrin Azam. Barisan amends constitution to allow direct membership - Nation | The Star Online. www.thestar.com.my. [2019-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 
  19. ^ Arno Maierbrugger. Malaysia gov't bashed for $155m election ad spending. Inside Investor. 16 August 2013 [16 August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20. ^ Zakaria Haji Ahmad. The 1999 general elections: A preliminary overview (PDF). Trends in Malaysia: Election Assessment. Trends in Malaysia Seminar 1.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January 2000 [2021-08-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2-23).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