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
德里 दिल्ली(印地文) | |
---|---|
中央直轄區 | |
德里國家首都轄區 | |
坐標:28°42′N 77°12′E / 28.7°N 77.2°E | |
國家 | 印度 |
建立 | 1638 |
建市 | 1857 |
立都 | 1921 |
政府 | |
• 副督 | Tejinder Khanna (平民黨) |
• 首席部長 | 阿爾溫德·凱傑里瓦爾 |
• 市長 | Arti Mehra |
面積 | |
• 總計 | 1,484.0 平方公里 (573.0 平方英里) |
• 陸地 | 1,590.0 平方公里(614.0 平方英里) |
• 水域 | 18.0 平方公里(6.9 平方英里) |
海拔 | 0–125 公尺(0–409 英尺) |
人口(2011)[1] | |
• 總計 | 22,000,000人 |
• 排名 | 第2位 |
• 密度 | 7,417.67人/平方公里(19,210.88人/平方英里) |
• 城市圈 | 21,753,486(第1位) |
時區 | 印度標準時間(UTC+5:30) |
郵編 | 110001-110098, 1100xx |
電話區號 | +91 11 |
民族 | 印度人 |
官方語言 | 印地語、英語 旁遮普語、烏爾都語(附加官方) |
網站 | delhi |
德里(印地語:दिल्ली;烏爾都語:دہلی 或 دلّی;旁遮普語:ਦਿੱਲੀ)是僅次於孟買的印度第二大城市,人口1675萬,官方語言為印地語、英語。該城市位於北印度,地處亞穆納河沿岸。其政治地位為直屬聯邦政府的直轄區,全稱為德里國家首都轄區(National Capital Territory of Delhi,NCT),為印度聯邦政府所在地。根據1991年印度憲法的一項修正案,德里獲得了本級議會的立法權。德里國家首都轄區包括3個市,即德里、新德里、德里坎登門。
國家首都轄區(National Capital Region,NCR)是指範圍涵蓋德里國家首都轄區及周圍加濟阿巴德、古爾岡、索尼帕特、諾伊達、法里達巴德、巴哈杜爾加爾等衛星城市的德里大都會區。
公元前6世紀以來,德里就一直有人居住。在其大部分歷史中,德里一直是各個王國的首都,包括德里蘇丹國、蒙兀兒帝國。作為自北印度到恆河平原貿易路線的主要城市,德里留下了眾多古蹟、遺蹟。舊城區曾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為蒙兀兒帝國的首都,印度獨立以後新德里成為聯邦首都,自此德里漸漸發展為大都會,匯集印度各民族。德里隨着城市的擴張,帶來了環境污染、交通堵塞等問題;印度獨立以後德里快速發展,居民的收入迅速提高。
德里是僅次於孟買的印度第二富裕城市,擁有18個億萬富翁和23,000個百萬富翁。在人類發展指數方面,德里在印度各州和聯邦領土中排名第五。德里的人均GDP排名印度第二。
德里擁有自己的立法機關、高等法院,由首席部長領導部長級行政會議。新德里由印度聯邦政府和德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是印度的首都。德里分別於1951年和1982年舉辦了第一屆和第九屆亞運會,1983年的不結盟運動峰會,2010年男子曲棍球世界盃,2010年英聯邦運動會,並且是2011年板球世界盃的主辦城市之一。
詞源
「德里」(Delhi)一詞的來源眾說紛紜,蒙古語中Delhi即為世界的意思,來源有可能為蒙兀兒帝國時期統治階級命名。但大多數的觀點認為曾有一位叫「Dhillu」的人統治過這一地區。有些歷史學家認為「Dilli」為「dehali」的傳訛;「dehali」——印度斯坦語即「起點、開端」之意,故「德里」同樣被認為與印度特徵事物的開端,如印度河-恆河平原。另外一種理論認為,「德里」的原名為「Dhillika」(古印度土語),「dhili」一詞常指位置(方位名詞),「dhili」漸漸演變為地名「Dilli」。
歷史
據考古發現,德里及其鄰近地區在約200萬年以前有人類出現。有人認為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所述的般度族的都城天帝城位於德里,自孔雀王朝(前4世紀)開始定居人口增加,現已發掘7個古城遺址。圖瑪拉拉其普特王朝於736年建立了拉爾科特城;1180年,阿傑梅爾的兆漢人拉其普特王佔領拉爾科特城,將其更名為其拉拉伊皮妥拉(Qila Rai Pithora);1192年,兆漢國王普里色毗羅闍三世敗於阿富汗的穆斯林征服者穆罕默德·古里。1206年奴隸王朝第一位統治者庫特布丁·艾伊拜克建立德里蘇丹國。
氣候
德里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9 (84) |
32 (90) |
39.2 (102.6) |
44 (111) |
47 (117) |
47 (117) |
43 (109) |
42 (108) |
38 (100) |
37 (99) |
35 (95) |
32 (90) |
47 (117) |
平均高溫 °C(°F) | 18 (64) |
23 (73) |
28 (82) |
36 (97) |
39 (102) |
37 (99) |
34 (93) |
33 (91) |
33 (91) |
31 (88) |
27 (81) |
21 (70) |
30 (86) |
平均低溫 °C(°F) | 7 (45) |
11 (52) |
15 (59) |
22 (72) |
26 (79) |
27 (81) |
27 (81) |
26 (79) |
24 (75) |
19 (66) |
13 (55) |
8 (46) |
19 (66) |
歷史最低溫 °C(°F) | −1 (30) |
0 (32) |
6 (43) |
12 (54) |
16 (61) |
21 (70) |
21 (70) |
20 (68) |
20 (68) |
13 (55) |
7 (45) |
2 (36) |
−1 (30)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23 (0.9) |
20 (0.8) |
15 (0.6) |
10 (0.4) |
15 (0.6) |
71 (2.8) |
240 (9.3) |
240 (9.3) |
110 (4.4) |
18 (0.7) |
10 (0.4) |
10 (0.4) |
782 (30.6) |
數據來源:wunderground.com[3] |
交通
德里的交通一如城市的面貌,新舊德里的交通有着鮮明的對比。
舊德里位於城市的北側,以狹窄擁擠的街道為主。而市區南側的新德里乾淨整潔,平坦的柏油馬路呈放射狀發散出去。康諾特廣場(Connaught Place)是新德里的交通樞紐,多條重要馬路都在這裏交匯。
德里在2007年開通運營了3條地鐵線路,分別為東西走向的1、2號線和南北走向的3號線,並且有多條線路正在規劃與施工。對於遊客而言,串聯起總統府、Connaught Place(請注意地鐵站名為其舊名Rajiv Chowk)、New Delhi Railway Station和Old Delhi的3號線(黃色線路)最為實用。票價根據路程遠近在Rs2~Rs8之間。
位於德里的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為南亞第二繁忙的機場,以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的名字命名。
人口
2011年,德里總人口16,753,235人,較上一次人口普查增長21%,其中城市人口16,333,916人,鄉村人口419,319人;男性8,976,410人,女性7,776,825人;識字率86.34%。
地標
胡馬雍陵
蓮花寺,巴哈伊靈曦堂
巴哈伊信仰舊譯「大同教」,是來源於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新興宗教。起源於伊朗,二位聖者是巴孛和巴哈歐拉,經典有《亞格達斯經》、《隱言經》和《篤信經》等。中心思想是「地球乃一國,人類皆其民」,每年3月2日到3月20日是齋戒月。靈曦堂是巴哈伊的崇拜場所,目前世界上共有7處,向所有宗教的信徒開放,其內可以朗誦各主要宗教的經典,不設神職人員、佈道。也向遊客開放。
古達明納塔
建於西元1192年,是回教徒的叫拜樓,此處是回教徒在德里建的第一座清真寺。
印度門
建於1921年,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三次英國-阿富汗戰爭中為英國而戰死的90,000名印度士兵,類似凱旋門。
友好城市
參見
參考文獻
引用
- ^ Census of India: Provisional Population Totals for Census 2011 : NCT of Delhi (PDF). Censusindia.gov.in. [1 jul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5-27).
- ^ Urban agglomerations/cities having population 1 million and above (PDF). Provisional population totals, census of India 2011. Registrar General & Census Commissioner, India. 2011 [26 January 20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12-25).
- ^ Historical Weather for Delhi, India. Weather Underground. [27 November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來源
- Economic Survey of Delhi 2005-2006. Planning Department. Government of National Capital Territory of Delhi.
- First City? A Symposium on Remembering Delh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eminar (web edition) (515) (July 2002)
- Rowe, P; Coster, Delhi (Great Cities of the World), World Almanac Library, 2004, ISBN 0836851978
- Horton, P, Lonely Planet Delhi 3, Lonely Planet Publications, 2002, ISBN 1864502975
外部連結
- Know more about Delhi
- Government of National Capital Territory of Delhi
- Municipal Corporation of Delh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New Delhi Municipal Council
- Delhi Cantonment Board
- Directory of Indian Government Websites, Delhi
- Maps of Delh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北京至新德里的土地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Lonely Planet guid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開放目錄專案中的「德里」(英文)
- 維基導遊上有關德里(印地文)的旅行指南
- 谷歌地圖
- OpenStreetMap上有關2702400314 德里的地理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