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征服英格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主要战役位置

诺曼征服(英语:Norman conquest)或诺曼底征服英格兰(法语:Conquête normande de l'Angleterre)是指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对英格兰的入侵及征服,以及其给英格兰历史和英国皇室带来诸多的后续影响。

这次征服彻底改变了英格兰的文化走向,从此英格兰受到法国的语言、文学、礼仪和美食的等方面的深远影响,让英国皇室至今也残留着大量的当时习俗;在诺曼征服之后,英格兰受到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的影响力就迅速衰减,英格兰开始直接从西欧中输入当时欧洲的先进文化,英国与法国在百年战争结束之前也因为诺曼征服所造成的法理问题卷入了一系列继承战争中。

起因

1066年,英格兰国王宣信者爱德华驾崩,由于膝下无子,引发王位继承问题。诺曼底公爵威廉与哈罗德皆声称有王位继承权。

威廉的继承权来自于两件事:

  1. 威廉声称在他访问英国时英王宣信者爱德华,曾亲口答应他为未来王位继承人。
  2. 1064年哈罗德二世因船触暗礁被困在诺曼底公国时,约定将英格兰王位的继承权让给威廉。

1066年,宣信者爱德华病重驾崩前举荐了榻前的哈罗德为国王,当时有约克城两位大主教见证哈罗德继位的宣示。哈罗德二世即位的消息传到诺曼底时,威廉接到消息大怒,立即召集大臣宣布出兵英国。[1]

入侵英格兰

1066年9月28日,威廉传檄全法兰克各封建诸侯招募远征军;另一方面,上书罗马教宗亚历山大二世控告哈罗德违背白骨誓约,教宗亚历山大二世随后裁定威廉胜诉宣布英王哈罗德二世为教敌。威廉在军事、外交布局完成后,率领一万两千大军乘坐近七百艘船只横渡英吉利海峡,于9月28日在佩文西登陆。才刚率领英军于斯坦福桥战役中击败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的哈罗德二世,一接到威廉在英格兰海岸登陆的消息,立刻急行军南下防御诺曼底大军。10月14日双方交战于黑斯廷斯西北方6.1英里的森勒克山丘 (Senlac Hill)。但连日交战行军而疲惫不堪的八千英军不敌诺曼底的一万两千大军,多位将领战死;盎格鲁-撒克逊王室末代国王哈罗德二世及其两位弟弟也战死沙场,史称黑斯廷斯战役。威廉稍事整顿之后,带领大军北上进入伦敦城,在1066年的圣诞节西敏寺加冕为王而为“征服者威廉一世”。

意义

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结束,诺曼底王朝建立。古英语的发展进入低谷,古法语的北部方言取而代之,成为统治阶层的通用语,形成了流行于上层的盎格鲁-诺曼语。 诺曼征服前,英国社会的政治制度是贵族民主制,国王和贤人会议共同实行统治。诺曼征服后,国王成为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通过土地分封,建立了完备的封建君臣制度,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化过程。

政治制度

威廉一世在征服的基础上,建立起强大的王权统治。他没收反抗的盎格鲁萨克逊贵族土地,分封给随他而来的法国封建主。受封者要按照土地面积的大小,提供一定数目的骑兵,并亲自率领他们为国王作战。大封建主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再分封下级,由此建立起封建土地的等级所有制。

同时威廉一世保留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习惯法,将原有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三十六个郡(shires)。以诺曼人的政治机构王廷(curia regis),取代盎格鲁-撒克逊人原有的贤人会(witenagemot,或称witena gemot)。王廷由主教、修道院院长、大地主组成,每年召开三次会议,但国王能随时召开。除此之外,国王另有由亲信组成的内圈组织,称为小会议(small council)。王廷则扩大成为后来的国会,小会议演变为政府。

英法关系

英国再次融入欧洲大陆,在政治上依附法国,经济上虽然独立,但与低地国家(今荷兰比利时)的贸易量逐年递增——这是后来英国复兴、觊觎法国领土,并引发英法百年战争的主要因素。

名义上诺曼底公爵是法兰克人国王的封臣,由于身兼英格兰国王,使得诺曼国王的实力大过法兰克人的国王。而且,英格兰既非法兰克人国王的省,也不是诺曼底的省份。

正因为政治上依附法国,英国才与法国一起参与了十字军东征。之后,兼任阿基坦公爵的英格兰国王一直问鼎法兰西王位,这也成为英法百年战争的导火索之一。

英格兰文化的发展

英语中开始夹杂大量法语词汇,多为政治法律宗教食品方面的词语。以下是一些例子:

古法语借词 现代英语 意义
cité city 城市
duc duke 大公
baron baron 男爵
juge judge 法官
armée army 军队
ennemi enemy 敌人
garde guard 门卫
prison prison 监狱
libertée liberty 自由
beuf beef 牛肉
saumon salmon 鲑鱼
herbe herb 草药

参见

参考文献

  1. [美] 汤普逊《中世纪经济文化史》
  2. [美] 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文化史》
  3. 冯作民<<西洋全史>>
  1. ^ 冯作民《西洋全史》(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