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人民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二套人民幣從1955年3月1日開始發行,是在第一套人民幣的基礎上發行的。票面打破了第一套的四邊框的形式,而是採用左右花紋對稱的規格,票面的圖案、花邊、花紋線條也較之前的鮮明,精密、美觀、活潑;其尺寸依鈔票面額大小的檔次遞增。印刷工藝則採用膠凹套印(分幣除外)。第二套人民幣的主要設計者是原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羅工柳和教授周令釗等。紙幣中「中國人民銀行」六字及面值文字是由馬文蔚先生所書寫。票面上兩方印章分別為「行長之章」和「副行長章」。紙幣背面印有用蒙古文維吾爾文藏文書寫的「中國人民銀行」字樣[1]

第二套人民幣中的硬分幣(1分、2分、5分)目前仍在市場上流通,並有新鑄幣流入市場,其他券別從1955年3月1日開始發行起,到2007年4月1日紙分幣停止流通(3元、醬紫色5元及10元在1964年5月15日停止流通,角幣、1元、2元及棕色5元在1998年12月31日停止流通),前後歷時52年。

發行背景

由於第一套人民幣券別繁多(62種),印刷質量差,破損較嚴重,且受民國時期連續多年的通貨膨脹的影響,第一套人民幣的面額過大(最大的達5萬元),而單位價值卻很低,流通時往往以萬元為單位,十分不便。

為改變第一套人民幣的上述不足,提高錢制的質量。1950年7月10日,陳雲中央人民政府呈遞《關於印鑄新幣方案》,建議儘快發行新人民幣完成幣制改革,同時為儘快印刷發行高質量防偽的新版人民幣,決定採取100元、50元、10元、5元的大面額人民幣請蘇聯代印40億元,1元及角幣、分幣等小面額人民幣由中國自己印製方案。中國人民銀行於1951年10月把第二套人民幣的第二次設計方案和票券設計稿上報到中央。周恩來總理親自審核並傳達了毛澤東主席的指示,即人民幣上不要印毛澤東主席的像、「中國人民銀行」行名排列應將從右向左改為從左向右的的順序排列,並提出了許多重要修改意見,如1分券的主景設計中,第二套人民幣原來畫的汽車是中國裝配的美式汽車圖樣,建議「還是改一下為好,免得外人誤會」。根據中央領導的審查意見,第二套人民幣的設計又進行了一輪修改。1952年2月20日,政務院審定了1、2、5分、1、2、5角這六種輔幣的圖樣。與蘇聯協商取得一致後,1952年4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南漢宸等在莫斯科與蘇聯財政部長茲維列夫等就代印人民幣展開技術性談判,至1953年2月初共談判30餘次。鑑於美蔣計劃偽造大面額新版人民幣擾亂國內金融,1952年10月27日陳雲提出不印製發行大於5元的100元、50元、10元三種大面額鈔票。1953年2月談判結束後蘇聯開始印製3元、5元新版人民幣45億元。1953年9月底至1954年底在滿洲里鐵路口岸交接給中方,共計9批次。交貨方「全蘇木材進出口聯合公司」,接貨方「中國化工雜品進口公司」。3元券每千份68盧布69.5戈比,5元券每千份82盧布68戈比。

後中央政府確定印製10元紙幣的風險不大,因此1954年4月12日駐蘇大使張聞天、參贊溫寧戈寶權蘇聯財政部長茲維列夫提出「新印10元券2億張、續印5元券4億張」。雙方商定續印5元券4億張於1955年內全部交齊;新印10元券2億張於1956年內全部交齊(費用16747318盧布)。

1955年2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於發行新的人民幣和收回現行的人民幣的命令》,由中國人民銀行自1955年3月1日起發行第二套人民幣,並回收兌換第一套人民幣。折算比率為:第二套人民幣1元等於第一套人民幣1萬元。10元券於1957年12月1日起發行。

中蘇交惡後,1964年4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於限期收回三種人民幣票券的通知》,決定從1964年4月15日開始限期一個月收回1953年版3元、5元、10元紙幣。四川省實際上兌換三種人民幣票券於1964年9月底截至;但此後仍有農村中的老年人持票要求人民銀行兌換,經總行請示國務院財貿辦公室同意,如確實由於某種原因當時未能兌換者,經一定組織證明,可以照顧兌換。兌換時間到一九六五年三月底止。

此後一段時間內,國內還不能具有合格防偽水平的10元紙幣,5元紙幣就是當時第二套人民幣最大的面值。

各種面值人民幣的發行時間

  • 1955年3月1日:發行了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紙幣;
  • 1957年12月1日:發行了10元紙幣、1分、2分、5分硬幣;
  • 1961年3月25日:發行了1956年版1元紙幣;
  • 1962年4月20日:發行了1956年版5元紙幣;
  • 1981年7月14日:發行了沒有流水號碼,只有羅馬數字字冠的1分、2分、5分紙幣;

概況

第二套人民幣面額有(11種):

  • 分幣(含硬幣):1分、2分、5分;
  • 角幣:1角、2角、5角;
  • 元幣:1元、2元、3元、5元、10元。

鈔票正面圖案有:卡車運輸機輪船拖拉機火車豐滿水電站天安門寶塔山井岡山、各民族大團結圖、工農像等;背面主要為國徽等,圖案內容體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社會主義建設的風貌,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革命的戰鬥歷程和各族人民大團結的主題思想[1]

第二套人民幣主幣最初的設計面額為1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五種,因當時中國大陸實行計劃經濟,人民購買力低下,貨幣流通量不高,同時為防止國外進行偽造,經周恩來批示,將面額改為1元、2元、3元、5元和10元。其中3元、5元、10元券是在蘇聯印製,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交惡後,因為印版留在蘇聯,且在新疆市場上發現大量在蘇聯印製的3元、5元和10元券人民幣,為免發生意外,因此中國人民銀行在1964年4月14日突然宣布,蘇聯印製版3元、5元、10元於4月15日只收不付,至5月15日全部廢棄,停止收兌。代之以中國自行印製的5元券。

第二套人民幣中,除了3元、5元、10元券以外的其他券種分別自1967年至1973年開始逐漸收回(除分幣及蘇聯印製版外,其餘面額紙幣於1999年1月1日停止流通)。但是經過長時間的交易,金屬分幣逐漸沉澱於農村,而中國生產金屬硬幣的能力不足,因此一些城市在1980年代初出現分幣稀缺的現象。中國人民銀行於1981年7月15日起重新開始發行1953年版1分、2分和5分三種紙幣,但是因發行量大而取消了原版分幣中的數字序號,只剩羅馬數字字冠。

紙分幣於2007年4月1日起停止流通(除廣東省廣州市),而硬分幣雖未停止流通,現在亦不常用。

防偽特徵

  • 手工雕刻精細;
  • 提高印刷工藝:分幣採用膠版印刷,角幣採用膠版和單面凹版印刷,元券採用膠版和雙面凹版印刷,採用中國傳統的手工雕刻方法製作,具備版紋深、墨層厚,有較好的反假防偽功能的特點[1]
  • 自該套人民幣發行之日起,印製的文字以從左至右書寫。
  • 現在使用的這種六個魏隸行名起源於第二套的人民幣書法,該題寫者馬文蔚是應當時他的朋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南漢宸之邀題寫的,20世紀40年代時,正直的馬文蔚本來是國民政府財政部的官員,是解放後被中共黨員南漢宸策反的。原來第一套人民幣的「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共一代元老董必武書寫的楷體,第二套人民幣發行前,南漢宸請示周恩來題字問題,周恩來暗示不採用國家領導人或名人書家筆跡,於是南漢宸就以切磋書法為由,請馬文蔚書寫了第二套人民幣的全部字體(包括元、角、分這些字),並對此保密,馬文蔚也心照不宣的領會了朋友的一番苦心,因此直到馬被打成右派,第三套人民幣發行仍然採用馬文蔚的字體至今。南漢宸文革時,至死也沒透露這個秘密,而馬文蔚也一直尊重朋友的意願,半個多世紀也沒有透露此中原委。直到1984年9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為了避免有人在題寫者問題上以訛傳訛,在經過嚴格的專業技術鑑定,已經發函確認「中國人民銀行」這六個大字乃是山西省陽曲縣馬文蔚先生書寫,為此發給了馬文蔚先生二千元人民幣潤筆費,解決了老人的住房問題,還安排其獨生女兒進銀行單位工作。

第二套人民幣一覽表

幣值 圖像 描述
1分 正面為蘇聯援華ZIS-150卡車圖(訛傳為解放CA10),黃色調;背面圖案為國徽,黃色調。雙面膠印無水印。該幣於1955年3月1日發行,1981年7月14日開始發行沒有流水號碼,只有羅馬數字字冠的版本。2003年7月1日起只收不付,2007年4月1日起停止流通。版刻年號為「1953」年。按照發行前後順序,有三羅馬七位數、三羅馬無阿拉伯數和二羅馬無阿拉伯數共三種。票幅尺寸為90 × 42.5 毫米(3.54 × 1.67 英寸)。
2分 正面為蘇聯援華里蘇諾夫Li-2型運輸機圖,藍色調;背面圖案為國徽,藍色調。雙面膠印無水印。該幣於1955年3月1日發行,1981年7月14日開始發行沒有流水號碼,只有羅馬數字字冠的版本。2003年7月1日起只收不付,2007年4月1日起停止流通。版刻年號為「1953」年。按照發行前後順序,有三羅馬七位數和三羅馬無阿拉伯數共兩種。票幅尺寸為95 × 45 毫米(3.74 × 1.77 英寸)。
5分 正面為海遼號輪船,綠色調;背面圖案為國徽,綠色調。雙面膠印無水印。該幣於1955年3月1日發行,1981年7月14日開始發行沒有流水號碼,只有羅馬數字字冠的版本。2003年7月1日起只收不付,2007年4月1日起停止流通。版刻年號為「1953」年。按照發行前後順序,有三羅馬七位位數和三羅馬無阿拉伯數共兩種。票幅尺寸為100 × 47.5 毫米(3.94 × 1.87 英寸)。

紙分幣於2007年4月1日起停止流通。

幣值 圖像 描述
1角 正面為拖拉機圖,膠印淺草綠底,底紋,凹印棕、黃色調圖面;背面膠印圖案為國徽及「中國人民銀行壹角」的漢蒙藏維四種文字,膠印淺草綠底,棕、黃色調;空心五角星水印。該幣於1955年3月1日發行。1967年12月15日起只收不付,1999年1月1日起停止流通。票幅尺寸為115 × 52.5 毫米(4.53 × 2.07 英寸)。
2角 正面為火車圖,膠印淺紫粉底紋,凹印黑、綠色調圖面;背面膠印圖案為國徽及「中國人民銀行貳角」的漢蒙藏維四種文字,膠印淺紫粉底,黑、綠色調;空心五角星水印。該幣於1955年3月1日發行。1971年11月15日起只收不付,1999年1月1日起停止流通。票幅尺寸為120 × 55毫米(4.72 × 2.17 英寸)。
5角 正面為豐滿水電站圖,凹印紫色調圖面;背面膠印圖案為國徽及「中國人民銀行伍角」的漢蒙藏維四種文字,膠印紫色調;可分成無水印及五角星水印兩種。該幣於1955年3月1日發行,1999年1月1日起停止流通。票幅尺寸為125 × 57.5 毫米(4.92 × 2.26 英寸)。

元(1953年版)

幣值 圖像 描述
1元 雙面皆為凹印圖面配膠印底紋,正面為天安門圖,紅色調;背面圖案為國徽及「中國人民銀行壹圓」的漢蒙藏維四種文字,紅色調;空心五角星水印。冠號為三字冠、七號碼。該幣於1955年3月1日發行。1969年10月20日起只收不付,1999年1月1日起停止流通。票幅尺寸為150 × 67.5 毫米(5.91 × 2.66 英寸)。
2元 雙面皆為凹印圖面配膠印底紋,正面為寶塔山圖,藍色調;背面圖案為國徽及「中國人民銀行貳圓」的漢蒙藏維四種文字,藍色調;空心五角星水印。該幣於1955年3月1日發行。1976年12月起只收不付,1999年1月1日起停止流通。冠號為三字冠、七號碼。票幅尺寸為155 × 70 毫米(6.1 × 2.76 英寸)。
3元 雙面皆為凹印圖面配膠印底紋,正面為永新龍源口橋圖,深綠色調;背面圖案為國徽及「中國人民銀行叄圓」的漢蒙藏維四種文字,深綠色調;空心五角星水印。該幣於1955年3月1日發行。蘇聯印製。中蘇交惡後在新疆地區發現大量蘇制贗品,1964年4月15日起只收不付,1964年5月15日起停止流通。冠號為三字冠、七號碼。票幅尺寸為160 × 72.5 毫米(6.3 × 2.85 英寸)。
5元 雙面皆為凹印圖面配膠印底紋,正面為各民族大團結圖,醬紫色調;背面圖案為國徽及「中國人民銀行伍圓」的漢蒙藏維四種文字,醬紫色調;空心五角星水印。該幣於1955年3月1日發行。蘇聯印製。中蘇交惡後在新疆地區發現大量蘇制贗品,1964年4月15日起只收不付,1964年5月15日起停止流通。冠號為三字冠、七號碼。票幅尺寸為165 × 75 毫米(6.5 × 2.95 英寸)。
10元 雙面皆為凹印圖面配膠印底紋,正面為工農像圖,黑色調;背面圖案為國徽、多色牡丹及「中國人民銀行拾圓」的漢蒙藏維四種文字,黑色調。具有國徽圖案固定水印。該幣於1957年12月1日發行。蘇聯印製。中蘇交惡後在新疆地區發現大量蘇制贗品,1964年4月15日起只收不付,1964年5月15日起停止流通。冠號為三字冠、七號碼。票幅尺寸為210 × 85 毫米(8.27 × 3.35 英寸)。

元(1956年版)

幣值 圖像 描述
1元 雙面皆為凹印圖面配膠印底紋,正面為天安門圖,藍黑色調;背面圖案為國徽及「中國人民銀行壹圓」的漢蒙藏維四種文字,藍黑色調;空心五角星水印。該幣於1961年3月25日發行。1973年8月15日起只收不付,1999年1月1日起停止流通。冠號為三字冠、七號碼。票幅尺寸為150 × 67.5 毫米(5.91 × 2.66 英寸)。
5元 雙面皆為凹印圖面配膠印底紋,正面為各民族大團結圖,深棕、米黃色調;背面圖案為國徽及「中國人民銀行伍圓」的漢蒙藏維四種文字,深棕米黃色調;可分成空心五角星水印及海鷗圖加實心五角星水印兩種。該幣於1962年4月20日發行。1983年12月1日起只收不付,1999年1月1日起停止流通。冠號為三字冠、七號碼。票幅尺寸為165 × 75 毫米(6.5 × 2.95 英寸)。

硬幣

第二套人民幣硬幣
圖像 幣值 技術參數 描述 發行日期 年號
正面 反面 直徑 材質 邊緣 正面 反面
1分 18 mm 鋁鎂合金 間斷絲齒 國徽及國名 麥穗、面額及年號 1957年12月1日 1957-2018
2分 21 mm 1957-2000
5分 24 mm 1957-2000
這些圖片是以每3像素表示1毫米的比例顯示的。對於表格的範本,請參閱硬幣參數表英語Wikipedia:WikiProject Numismatics/Style/Currency_article#Specification_table

曾發行的年號

1分

  • 普遍流通年號(鋁銅合金)
    • 1955年
  • 普遍流通年號(鋁鎂合金)
    • 1956年
    • 1957年
    • 1958年
    • 1959年
    • 1961年
    • 1963年
    • 1964年
    • 1971年
    • 1972年
    • 1973年
    • 1974年
    • 1975年
    • 1976年
    • 1977年
    • 1978年
    • 1979年
    • 1980年
  • 僅發行普制裝幀冊的年號(未普遍流通)
    • 1981年
  • 普遍流通年號(鋁鎂合金)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91年
  • 僅發行普制裝幀冊(未普遍流通)
    • 1992年
  • 僅發行普制與精製裝幀冊(未普遍流通)
    • 1993年普制
    • 1993年精製
    • 1994年普制
    • 1994年精製
    • 1995年普制
    • 1995年精製
    • 1996年普制
    • 1996年精製
    • 1997年普制
    • 1997年精製
    • 1998年普制
    • 1998年精製
    • 1999年普制
    • 1999年精製
    • 2000年普制
    • 2000年精製
  • 普遍流通年號(鋁鎂合金)
    • 2000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5年
    • 2017年
    • 2018年

2分

  • 普遍流通年號(鋁鎂合金)
    • 1956年
    • 1959年
    • 1960年
    • 1961年
    • 1962年
    • 1963年
    • 1964年
    • 1974年
    • 1975年
    • 1976年
    • 1977年
    • 1978年
    • 1979年
  • 僅發行普制裝幀冊的年號(未普遍流通)
    • 1980年
  • 普遍流通年號(鋁鎂合金)
    • 1981年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1990年
    • 1991年
  • 僅發行普制裝幀冊(未普遍流通)
    • 1992年
  • 僅發行普制與精製裝幀冊(未普遍流通)
    • 1993年普制
    • 1993年精製
    • 1994年普制
    • 1994年精製
    • 1995年普制
    • 1995年精製
    • 1996年普制
    • 1996年精製
    • 1997年普制
    • 1997年精製
    • 1998年普制
    • 1998年精製
    • 1999年普制
    • 1999年精製
    • 2000年普制
    • 2000年精製

5分

  • 普遍流通年號(鋁銅合金)
    • 1955年
  • 普遍流通年號(鋁鎂合金)
    • 1956年
    • 1957年
    • 1974年
    • 1976年
  • 僅發行普制裝幀冊的年號(未普遍流通)
    • 1979年
    • 1980年
    • 1981年
  • 普遍流通年號(鋁鎂合金)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1990年
    • 1991年
    • 1992年
  • 僅發行普制與精製裝幀冊(未普遍流通)
    • 1993年普制
    • 1993年精製
    • 1994年普制
    • 1994年精製
    • 1995年普制
    • 1995年精製
    • 1996年普制
    • 1996年精製
    • 1997年普制
    • 1997年精製
    • 1998年普制
    • 1998年精製
    • 1999年普制
    • 1999年精製
    • 2000年普制
    • 2000年精製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背景资料:中国已发行五套人民币 货币历史悠久. 中國新聞網. 2015年8月10日 [2015年11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