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如何編修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用户们可能看到维基百科有条目需要“编修”会吓一跳,不过这的确就是“任何人都能编辑的百科全书”。无须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你就可以通过编修提高成千上万条目的质量。編修關注的是:訂正錯字、修正語法及改善標點,並延伸至句子重整,以提昇文章調性、語氣、及文體風格。「編修」一詞來自印刷媒體用語,但此處不嚴謹沿用其常規。維基百科頁面的作者與編修者常為同一人。

當您編修頁面,便是幫助作者與維基百科,以更清晰正確的方式表述思想,也幫助提高整個維基計畫與其文章的可信度。需要編修的錯誤,不論此錯誤起眼與否,總是看了礙眼,應儘速修正。

编修步骤

文章的编修处理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浏览文章,寻找疏漏或有待提高之处。整篇文章,或是某一个特定章节,都可能被标记为需要编修。以下会提及一些常见的错误。
  2. 按下“编辑”链接,编辑页面。
  3. 修改页面,填写编辑摘要。你可以直接写上“编修”,或是“ce”这样的缩写。
  4. 预览更改,然后保存。
  5.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再需要基本的编修工作,可以去除模板标记。模板常常是一截形如{{copyedit|date=...}}的代码。

常见编修内容

错别字

标点格式

  • 书名应用书名号,而非西文习惯的斜体。需要强调定义的词汇可以用引号。其他的强调可以使用{{zh-em}}
  • 并列词语应使用顿号U+3001 )表示;最后一项的“和”或“与”之前则不使用顿号。顿号字符不应使用“丶”(“点”笔画)。
  • 省略号应由两个U+2026 组成,而非英文(U+002E . )或中文句号(U+3002 )。对于西文也不应使用三个句号组成的省略号。
  • 破折号由两个U+2014 EM DASH组成,不应使用U+002D - HYPHEN-MINUSU+FF0D FULLWIDTH HYPHEN-MINUS组成。
    • 西文破折号中应使用U+2013 EN DASH替换两个U+002D - 的组合。这个替换在英文维基百科上会于渲染时自动执行,但中文维基不会。
  • 连接号(TODO)
  • 外语人名的间隔号使用U+00B7 · ,而非英文句号(U+002E . )。
  • 中文使用中文标点,即所谓“全角”标点。
  • 西文标点应有妥善空格。
  • 妥善使用{{lang}}模板标记非中文内容。首段定义句中的此类内容可试用{{lang-en}}、{{lang-ja}}等指出语言名的模板。
  • 中文不应出现斜体,表现引文可以考虑引号。
  • 標題多數為名詞(歷史)而不是介詞結構(關於……的歷史)。
  • 除参考外,外部連結一般在文章尾段“外部連結”標題下出現。

句式修正

不少维基百科条目的遣词造句都有改善的空间。尤其是一些由其他语言翻译来的条目,易残留源语言的句式,需要修改成中文习惯。

  • 几个动作并列可用“并”,一般比使用“与”、“及”、“和”来得顺口。
  • 几个条件并列可用“且”,一般比使用“与”、“及”、“和”来得顺口。
  • “XXX,包括including例如such asA、B、C,都…”类句型可修改为“诸如A、B、C此类的XXX”或“A、B、C等XXX都”句式。请注意此处词语并列使用的是顿号。
  • 一般句尾的“XXX的YYY包括includeA、B、C”经常可改为“XXX的YYY有A、B、C”。
  • 取決於上下文書生氣的濃淡,有些地方把代词“它”换为“其”更加自然。
  • “A相较于compare toB”或可改为“A而不是B”。
  • “e可在A找到can be found in A”有时改为“e见于A”更为自然。
  • 避免使用省略主语的被动句。例如,“被任命为”可改为“出任”。

编辑摘要

审核校对的时候,一定要在编辑摘要栏中详细说明你做了怎样的改动。编辑摘要应简明扼要,并应说明是修改还是扩充。一般情况下,拼写和语法更正算作小修改,而风格修改则不算。 例如:

  • ce:改正了拼写的小错误
  • 编修:改写介绍段落,使语言更明晰
  • copy-edit: 按百科全书格式修正历史章节

希望不要是:

  • 更正了作者糟糕的语言(请见下方“礼仪”一节)

绝不能这样:

  • 修改了十分令人遗憾的文字。写这段文字的人是弱智还是怎么回事?我五岁的孩子都比他写的好!

摘要应当简明,并能大体描述修改的详情(需要的话,历史和差异会显示详细信息)。

常见的摘要记事缩略语,请见 Wikipedia:編輯摘要

網路禮儀

若您願意花工夫編修,請記得原作者花了相當心血替維基百科撰寫新頁,不論文章好壞,仍是可貴的貢獻。您的摘要文字應簡潔得體。

若您是接受編修的文章作者,也請莫將更動或更正處視為人身攻擊。特別是文體風格的變動,作者有時更難跳脫情緒反應。編修者通常想讓文章變得更好,得以充分反應原作者與編修者之用心。

需要審核校對的文章

更多建議

其他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