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劉仁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刘仁恩

刘仁恩(548年—599年10月23日),字庆仁[1]陕州弘农县(今河南省灵宝市)人,北周、隋朝官员。

生平

刘仁恩洒脱不受约束,有文治与军事的才干[2]。刘仁恩以侍卫上士起家官,升任少承御。刘仁恩又获周武帝提拔出任大御正仪同三司,转任内史中大夫,加开府,又升任内史上大夫,外任使持节、徐州刺史。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起兵反叛,派遣部将毕义绪占据兰陵,又派遣席毗攻克昌虑和下邑。徐州总管源雄派遣刘仁恩出兵进攻毕义绪,仪同刘弘和李琰讨伐席毗,都将敌人平定[3]。获胜后刘仁恩转任兖州刺史,加大将军,升任天官都府司会。隋朝建立后,刘仁恩进爵梁郡开国公,转任毛州刺史,为政的成绩号称天下第一[2][4]开皇四年四月庚子(584年5月23日),刘仁恩被征召出任刑部尚书[5][6],又外任荆州总管、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开皇八年(588年),当时隋朝要进攻南陈,以刘仁恩出任行军总管,隶属于杨素讨伐南陈。当年十月甲子(588年11月22日),刘仁恩从江陵出发[7][8][9]。刘仁恩与杨素汇合后,杨素率领水军沿着长江顺流而下,越过三峡,于十二月推进到流头滩。南陈将军戚昕率领青龙战船一百多艘防守狼尾滩,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隋军的将军们因而担忧。杨素说:“成败在此一举。我军如果白天下船进攻,敌军就会知道我军虚实,加上滩流迅急,船只难以掌握,我们就失去了居于上游的便利条件;不如在夜里突然袭击敌军。”于是杨素亲自率领黄龙舰船数千艘,将士衔枚,顺流而下,又派遣开府仪同三司王长袭率领步兵由长江南岸进攻戚昕别处营垒,派遣刘仁恩率领骑兵由北岸向白沙进发,黎明时候隋军各路军队都到了,于是一起发起进攻,戚昕战败逃走,隋军俘获了南陈全部将士,慰劳后加以遣返,纪律严明,秋毫不犯[10][11]。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南陈荆州刺史陈慧纪派遣南康内史吕仲肃率军驻扎在岐亭,据守巫峡,并在长江北岸岩石上凿孔,跨江系三条铁锁,横截上流江面以遏制隋军船只。吕仲肃又拿出自己的全部财产充作军饷。杨素和刘仁恩指挥隋军登陆猛攻陈军,前后四十余战,吕仲肃率军据险全力抗拒,隋军损失惨重,阵亡五千余人,南陈人将死者的鼻子全部割下去邀功求赏。之后隋军多次取胜,俘获了一些陈军士卒,分三次释放了他们;陈军夜间溃乱,吕仲肃放弃营栅逃走,杨素从容毁掉跨江锁链。吕仲肃又退守荆门的延洲,杨素派遣居住在巴中一带的蛮族士卒一千人乘坐五牙战舰四艘,用拍竿击碎陈军十余艘战船,于是大败陈军,俘获两千余人,吕仲肃只身逃走[12][13][14]。在荆门击败南陈将军吕仲肃,刘仁恩制定了很多计谋,因功加上大将军,很受当时舆论称赞[2][4]。杨素攻克荆门后,另外派遣部将庞晖率兵攻城略地。开皇九年二月,庞晖南下到达湘州,湘州城内将士没有固守的意志,没几天就请求投降。湘州刺史陈叔慎就设置酒席宴请部下文武官吏,酒喝到尽兴时,陈叔慎感叹说:“我们之间的君臣关系,到此就算结束了!”这时湘州长史谢基悲不自胜,伏地流涕。湘州助防遂兴侯陈正理也在坐,于是站起来说:“君主受辱,臣子应该以死相报。在坐各位哪个不是陈国的臣子?如今天下有难,实是致命之时。就是事情不能够成功,也可以显示出陈国臣子的气节,就这样束手就擒,沦为亡国之民,死不瞑目!现在已经到了危急关头,不可再犹豫了,敢有不响应的立即斩首!”酒宴上的众人全都响应。于是陈叔慎和文武官吏杀牲口结盟,并派人奉诈降书交给庞晖。庞晖相信了,约定下日期入城受降,陈叔慎预先布置伏兵等待他。庞晖命令数百人屯集在城门口,自己率领随从数十人进入厅内,很快伏兵发动,绑住庞晖宣布命令,又抓住他的手下将士全杀了。陈叔慎坐在射堂内,招集士众,几天之内,士兵人数达到五千人。衡阳郡太守樊通、武州刺史邬居业都请求率军协助抵抗隋军。樊通等人的援军还没到,隋朝派薛胄出任湘州刺史,听说庞晖已死,就再请增兵,隋朝又派遣刘仁恩率兵前往支援。刘仁恩的军队还没到,薛胄已经抵达鹅羊山,陈叔慎派陈正理和樊通等人抵抗隋军,于是双方大战,从早晨到太阳偏西,隋军屡次休息屡次作战,而陈正理士兵少,不敌隋军,于是大败。薛胄乘胜入城,俘虏陈叔慎。此时邬居业率他的士兵从武州来参战,到了横桥,听说陈叔慎战败,就在新康口停顿。刘仁恩的军队也到了横桥,据水边安置军营,与邬居业相持两夜,因此交战,邬居业又战败了,刘仁恩将邬居业俘虏,随后将陈叔慎、陈正理、邬居业以及他们的部将十多人送到秦王杨俊那儿,杨俊将这些人在汉口全部斩首[15][16][17]。南陈灭亡后,朝廷征召刘仁恩出任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信州刺史,刘仁恩还没来得及上任,就被征召入关,于开皇十九年九月廿九日(599年10月23日)在南方去世,虚岁五十二,同年十二月十九日(600年1月10日)葬于长安县高阳原[1]

家庭

祖父

父亲

  • 刘纳,西魏侍中、开府、嘉山桓公[1]

墓志

2009年入藏大唐西市博物館

隋前大將軍信州總管梁郡公劉使君墓誌

公諱仁恩,字慶仁,陝州弘農人也。昔者纂堯之緒,發跡定於斷蛇;系漢之功,盛德基於來凰。重光載世之美,本枝別幹之華。珪瑞鬱而争輝,龜組紛而交映。流諸史冊,播在笙鏞,詳略而言,無俟該備。祖肱,始御脩途,遽辭千里。父納,魏侍中,開府,嘉山桓公,傑出偉才,累登三事。公託潤瓊田,資芬惠苑,青襟早悟,綺歲有聲。起家侍衛上士,仍遷少承御。周武帝跡高雄猛,心尚沖虛,欲使宇內縉紳,人聞道德,玄都肆業,傍引貴游。公以清明,先光學市,既而衆妙無擁,象繫畢通,見重四科,用兼五美。俄授大御正,儀同三司,仍轉內史中大夫,加授開府。又遷內史上大夫,任在王言,職光綸紱。出爲使持節,徐州刺史,淮沂殷曠,事參荒服。尉迥竊據楚齊,將同問鼎。公時臨所鎮,抗禦妖徒,大憝既平,嘉庸簡在。仍轉兖州刺史,加授大將軍,遷天官都府司會。皇明御曆,進爵梁郡開國公,轉毛州刺史。寬猛流譽,威惠有聞。徵爲刑部尚書,龍作納言,是稱顯貴,皋繇司士,時寄兼隆。俄而鄢郢上游,思覃善政,沮漳南服,復俟綏懷,出授荊州總管六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朝旨將興大舉,掃定江東,元帥須才,暫虛蕃任。授公行軍總管。別道長驅,淮海克清,寔惟宣力。江山控帶,朝寄不輕,綏導蜑夷,事歸良牧。轉公信州總管十二州諸軍事,信州刺史。未遑之任,詔徵入關,但賁隅遠戍,馬歎空留,駱越遐方,彭亡遂及。開皇十四年九月廿九日薨於嶺表,春秋五十二,以其年十二月十九日還葬長安縣高陽原,禮也。公履孝基仁,懷奇藴異,造次不忘於詩禮,動静皆會於莊恭,加以玄賾妙該,儒宗精集,處滿思懼,居安慮危,可謂名將名臣,望古難儔者也。今筮兆斯吉,玄板宜鎸,敬勒芳猷,寄諸沉石。其詞曰:

白水遺緒,丹陵遠裔。軒冕從容,羽儀載世。珪社相屬,鼎鐘無替。惟公秀出,早擅英圖。七年奇幹,千里名駒。學窮齊魯,武備孫吴。廟堂勝略,帷帳奇謨。丹襜亟卷,朱傳恒驅。是曰公才,寔惟王佐。燮理攸屬,股肱斯和。氛祲皆殲,妖徒并挫。舍爵冊勳,諒資恒典。照耀朱紱,優遊玉鉉。升降有章,進退無腆。飄颻遠戍,零落遐年。他鄉風日,何處山川。悠悠九地,杳杳三泉。故都已届,龜謀且吉。雪照寒田,雲埋冬日。萬古無朽,千秋茂實。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周晓薇, 《史传“事行阙落”与墓铭“徽音永播”——隋代<刘仁恩墓志>与<郭均墓志>疏证》, 《唐史论丛》第二十四辑 (年01期), 2017年, (年01期): 239–250 
  2. ^ 2.0 2.1 2.2 《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十一》:开皇时有刘仁恩者,不知何许人也,倜傥有文武干用。初为毛州刺史,治绩号天下第一,擢拜刑部尚书。又以行军总管从杨素伐陈,与素破陈将吕仲肃于荆门,仁恩之计居多,授上大将军,甚有当时之誉。冯翊郭均、上党冯世基,并明悟有干略,相继为兵部尚书。代人厍狄嵚,性弘厚,有局度,官至民部尚书。此四人俱显名于当世,然事行阙落,史莫能详。
  3. ^ 《隋书·卷三十九·列传第四》:迥遣其将毕义绪据兰陵,席毗陷昌虑、下邑。雄遣徐州刺史刘仁恩击义绪,仪同刘弘、李琰讨席毗,悉平之。
  4. ^ 4.0 4.1 《北史·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三》:开皇中,有刘仁恩者,政绩为天下第一,擢拜刑部尚书。以行军总管从杨素伐陈,与素破陈将吕仲肃于荆门,仁恩计功居多,授上大将军,甚有当时誉。冯翊郭均、上党冯世期并明悟有干略,相继为兵部尚书。此三人俱显名于世,然事行阙落,史莫能知。
  5. ^ 《隋书·卷一·帝纪第一》:庚子,以吏部尚书虞庆则为尚书右仆射,瀛州刺史杨尚希为兵部尚书,毛州刺史刘仁恩为刑部尚书。
  6. ^ 《北史·卷十一·隋本纪上第十一》:庚子,以吏部尚书虞庆则为尚书右仆射,瀛州刺史杨尚希为兵部尚书,毛州刺史刘仁恩为刑部尚书。
  7. ^ 《隋书·卷二·帝纪第二》:甲子,将伐陈,有事于太庙。命晋王广、秦王俊、清河公杨素并为行军元帅以伐陈。于是晋王广出六合,秦王俊出襄阳,清河公杨素出信州,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宜阳公王世积出蕲春,新义公韩擒虎出庐江,襄邑公贺若弼出吴州,落丛公燕荣出东海,合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皆受晋王节度。
  8. ^ 《北史·卷十一·隋本纪上第十一》:甲子,有星孛于牵牛。享太庙,授律,令晋王广、秦王俊、清河公杨素并为行军元帅以伐陈。于是晋王出六合,秦王出襄阳,清河公杨素出信州,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宜阳公王世积出蕲春,新义公韩擒出庐江,襄邑公贺若弼出吴州,落丛公燕荣出东海,合总管九十。
  9.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六》:甲子,隋以出师,有事于太庙,命晋王广、秦王俊、清河公杨素皆为行军元帅。广出六合,俊出襄阳,素出永安,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蕲州刺史王世积出蕲春,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青州总管弘农燕荣出东海,凡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皆受晋王节度。
  10. ^ 《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及大举伐陈,以素为行军元帅,引舟师趣三硖。军至流头滩,陈将戚欣以青龙百余艘、屯兵数千人守狼尾滩,以遏军路。其地险峭,诸将患之。素曰:“胜负大计,在此一举。若昼日下船,彼则见我,滩流迅激,制不由人,则吾失其便。”乃以夜掩之。素亲率黄龙数千艘,衔枚而下,遣开府王长袭引步卒从南岸击欣别栅,令大将军刘仁恩率甲骑趣白沙北岸,迟明而至,击之,欣败走。悉虏其众,劳而遣之,秋毫不犯,陈人大悦。
  11.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六》:杨素引舟师下三峡,军至流头滩。将军戚昕以青龙百余艘、守狼尾滩,地势险峭,隋人患之。素曰:“胜负大计,在此一举。若昼日下船,彼见我虚实,滩流迅激,制不由人,则吾失其便;不如以夜掩之。”素新帅黄龙数千艘,衔枚而下,遣开府仪同三司王长袭引步卒自南岸击昕别栅,大将军刘仁恩帅甲骑自北岸趣白沙,迟明而至,击之;昕败走,悉俘其众,劳而遣之,秋毫不犯。
  12. ^ 《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陈南康内史吕仲肃屯岐亭,正据江峡,于北岸凿岩,缀铁锁三条,横截上流,以遏战船。素与仁恩登陆俱发,先攻其栅。仲肃军夜溃,素徐去其锁。仲肃复据荆门之延洲。素遣巴蜑卒千人,乘五牙四艘,以柏樯碎贼十余舰,遂大破之,俘甲士二千余人,仲肃仅以身免。
  13. ^ 《北史·卷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陈南康内史吕仲肃屯岐亭,正据江峡,于北岸缆岩缀铁锁三条,横截上流,以遏战船。素与仁恩登陆俱发,先攻其栅;仲肃军夜溃,素徐去其锁。仲肃复据荆州之延洲。素遣巴蜒卒数千,乘五牙四艘,以樯竿碎贼十余舰,遂大破之,仲肃仅以身免。
  14.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陈荆州刺史陈慧纪遣南康内史吕忠肃屯岐亭,据巫峡,于北岸凿岩,缀铁锁三条,横截上流以遏隋船,忠肃竭其私财以充军用。杨素、刘仁恩奋兵击之,四十余战,忠肃守险力争,隋兵死者五千余人,陈人尽取其鼻以求功赏。既而隋师屡捷,获陈之士卒,三纵之。忠肃弃栅而遁,素徐去其锁;忠肃复据荆门之延洲,素遣巴千人,乘五牙四艘,以拍竿碎其十余舰,遂大破之,俘甲士二千余人,忠肃仅以身免。
  15. ^ 《陈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二》:隋行军元帅清河公杨素兵下荆门,别遣其将庞晖将兵略地,南至湘州,城内将士,莫有固志,克日请降。叔慎乃置酒会文武僚吏,酒酣,叔慎叹曰“君臣之义,尽于此乎!”长史谢基伏而流涕,湘州助防遂兴侯正理在坐,乃起曰:“主辱臣死,诸君独非陈国之臣乎?今天下有难,实是致命之秋也。纵其无成,犹见臣节,青门之外,有死不能。今日之机,不可犹豫,后应者斩。”众咸许诺,乃刑牲结盟。仍遣人诈奉降书于庞晖,晖信之,克期而入,叔慎伏甲待之。晖令数百人屯于城门,自将左右数十人入于厅事,俄而伏兵发,缚晖以徇,尽擒其党,皆斩之。叔慎坐于射堂,招合士众,数日之中,兵至五千人。衡阳太守樊通、武州刺史邬居业,皆请赴难。未至,隋遣中牟公薛胄为湘州刺史,闻庞晖死,乃益请兵,隋又遣行军总管刘仁恩救之。未至,薛胄兵次鹅羊山,叔慎遣正理及樊通等拒之,因大合战,自旦至于日昃,隋军迭息迭战,而正理兵少不敌,于是大败。胄乘胜入城,生擒叔慎。是时,邬居业率其众自武州来赴,出横桥江,闻叔慎败绩,乃顿于新康口。隋总管刘仁恩兵亦至横桥,据水置营,相持信宿,因合战,居业又败。仁恩虏叔慎、正理、居业及其党与十余人,秦王斩之于汉口。
  16. ^ 《南史·卷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五》:及隋师济江,清河公杨素兵下荆门,遣将庞晖略地至湘州,州内将士,克日请降。叔慎置酒会文武,酒酣,叹曰:“君臣之义,尽于此乎?”长史谢基伏而流涕。湘州助防遂兴侯正理在坐,起曰:“主辱臣死,诸君独非陈国臣乎?纵其无成,犹见臣节,青门之外,有死不能。今日后应者斩。”众咸许诺,乃刑牲结盟。遣人诈奉降书于庞晖,叔慎伏甲待之。晖入,伏兵发,缚晖等以徇,皆斩之。叔慎招士众,数日中,兵至五千人。隋遣内阳公薛胄为湘州刺史,闻庞晖死,乃益请兵。隋又遣行军总管刘仁恩救之。未至,薛胄禽叔慎,秦王斩之汉口。
  17.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杨素之下荆门也,遣别将庞晖将兵略地,南至湘州,城中将士,莫有固志。刺史岳阳王叔慎,年十八,置酒会文武僚吏。酒酣,叔慎叹曰:“君臣之义,尽于此乎!”长史谢基伏而流涕。湘州助防遂兴侯正理在坐,乃起曰:“主辱臣死,诸君独非陈国之臣乎!今天下有难,实致命之秋也。纵其无成,犹见臣节。青门之外,有死不能!今日之机,不可犹豫,后应者斩!”众咸许诺。乃刑牲结盟,仍遣人诈奉降书于庞晖。晖信之,克期而入,叔慎伏甲待之。晖至,执之以徇,并其众皆斩之。叔慎坐于射堂,招合士众,数日之中,得五千人。衡阳太守樊通、武州刺史邬居业皆请举兵助之。隋所除湘州刺史薛胄将兵适至,与行军总管刘仁恩共击之;叔慎遣其将陈正理与樊通拒战,兵败。胄乘胜入城,擒叔慎。仁恩破邬居业于横桥,亦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