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
45°00′N 85°00′E / 45.000°N 85.000°E 准噶尔盆地(蒙古语:ᠵᠡᠭᠦᠨ ᠭᠠᠷ,鲍培转写:jegün ɣar,西里尔字母:Зүүнгар ,意为“左手”)位于新疆的北部,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在天山、阿尔泰山及西部的一些山脉之间。
地理位置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西北为西准噶尔山,东北为阿尔泰山、青格里底山和克拉美丽山,南面为北天山山脉,四周为褶皱山系所环绕,呈现出东西长、南北宽的三角形封闭式的内陆盆地。地理坐标为N43°20′~46°50′,E82°30′~91°50′,东西长约700公里,南北宽约379公里,总面积约13.5万平方公里。
区内行政区划包括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石河子市、塔城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克拉玛依市、阿勒泰地区7个地、州、市,辖24个县(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农六师、农七师、农八师、农九师、农十师、农十二师等,辖属77个农业团场(牧场)。
盆地四周绿洲经济带交通较为便利,国道312、216,217,乌一奎高速公路及北疆铁路分布于盆地四周,各乡镇均有公路相连,但沙漠腹地交通不便。
地形地势
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500至1000米之间,平均海拔400米,盆地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海拔仅190米。中部为草原和沙漠,边缘则是山麓和绿洲。准噶尔盆地西部的山脉与阿尔泰山平行,北大西洋及北冰洋暖湿气流可从山谷进入盆地,所以降水量比塔里木盆地稍多,盆地里的沙漠植被较好。
准噶尔盆地为古陆台。中生代砂岩覆盖在古生代基底上,从北向南增厚,北部厚700米,南部3000~4000米,含煤、石油。新生代地层也是向南增厚,北部不到450米,南部凹陷中心超过1000米;其中第四纪沉积分3带:沿天山北麓的山前拗陷带厚500米,中部厚约100米,北部为上升部分。
盆地内平原分两区。北部平原北起阿尔泰山南麓,南到沙漠北缘,风蚀作用强,有大片风蚀洼地。南部平原南起天山北麓,北至沙漠北缘、分两带,北为沙漠,南为天山北麓山前平原,是主要农业区。
地貌
准噶尔盆地以深大断裂为界,形成山地和盆地两个不同的地貌单元。山地为隆起剥蚀区,由河流携带大量物质补给盆地,盆地则为山区剥蚀物质提供堆积场所。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地带,形成大面积的冲洪积倾斜平原、冲积扇,而在盆地中心为平坦的冲积平原、湖积平原及疏松物质形成的沙漠。盆地地貌类型组合具有明显的环状结构,即盆地低洼处储水形成湖泊,自湖泊向外依次为湖积平原—冲积平原一冲洪积平原一洪积平原低山丘陵—中山—高山。
平原区
平原又根据成因不同而分为湖积平原、冲积平原、冲洪积平原、洪积平原、风成平原等。湖积平原分布于乌伦古湖、玛纳斯湖、艾比湖等湖泊沿岸地区。地形平坦,由砂粒物质组成。冲积平原见于额尔齐斯河、布尔津河、乌伦古河、奎屯河等河沿岸,以及区内各河流出山口后的平原地区,山前带堆积形成冲积扇平原,下游地段因地形低洼平坦积水而形成沼泽化冲积平原。冲洪积平原位于山麓地带,由河流与季节性河流携带物共同堆积形成。地表组成物质一般以砾石为主。洪积平原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山地山麓地带,由间歇性流水侵蚀、搬运、堆积碎屑物质形成,干旱,植物少,部分为砾质戈壁滩。风成平原主要为盆地中部风成作用形成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还有一些小面积分布的干燥作用及湖成作用形成的沙地。受不同风向风力作用,形成了形态复杂、类型多样的沙丘,如新月沙丘、鱼鳞状沙丘、星状沙丘等。
黄土地貌
主要分布于天山、准噶尔西部山地的低中山区其山麓地带。由风成黄土、冰水黄土及次生黄土堆积形成。 黄土塬见于博乐北部、玛纳斯南部,为黄土堆积的台地或古老倾斜平原经流水切割形成。塬面微倾斜。干旱、植物稀疏、以蒿草植物为主。黄土沟、黄土洼地、黄土陷穴等发育。黄土梁见于吉木萨尔泉子街盆地内,为黄土台塬经流水强烈侵蚀切割形成。黄土沟十分发育,较干旱,植物以蒿草为主。黄土覆盖丘陵见于天山北麓地区。黄土下一般为冰水砾石层或基岩。丘陵坡面切割较强,冲沟发育,可见黄土坍陷,滑坍坑等。坡面植物以蒿草为主。部分较平坦地方为旱地。黄土覆盖山地分布于天山、准噶尔西部山地,坡面呈浑圆状,冲沟十分发育,卫片景象十分清晰。坡面常见滑坡、滑坍现象,天山和准噶尔西部的黄土覆盖的中低山,一般植物生长较好,为草原或荒漠草原,为旱地垦植的主要地方。
丘陵区
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呈带状分布,为季节性洪水侵蚀与剥蚀作用共存。该区山体上升幅度不大,经长期剥蚀切割形成一些地势低矮的丘陵。该区地表支离破碎,沟谷纵横,地表砾石、岩屑遍布,坡面间歇洪流细沟众多。植被贫乏,相对高度小于200m。
低山区
分布于东西准噶尔山地、阿尔泰山及北天山,海拔900〜1100m,相对高度200〜500m。以剥蚀作用为主。植物贫乏,基岩裸露,岩屑坡、冲沟、干沟、倒石堆发育。
中山区
分布于阿尔泰山(海拔1500〜2400m)、天山(海拔1700〜3000m)以及准噶尔西部山地中山地带,以流水侵蚀剥蚀作用为主,分布范围大致与森林上、下限一致,切割深度300〜600m,线状侵蚀十分强烈,峡谷、嶂谷、崩塌、倒石堆、滑坡等发育。
高山区
分布在天山山脉的博格达山、科古琴山及洪别林达坂、友谊峰,海拔2800〜5445m,切割深度800〜1500m,冰川作用强烈,褶皱剧烈、断层发育,山势峻拔崎岖,悬谷陡壁,多具尖顶,雪线高度在海拔3700m以上,“U”形谷发育,冻裂与物质移动都相当强烈,有许多倒石堆和泥石流。
气候
盆地属中温带气候。太阳年辐射约565千焦/平方厘米,年日照约2900小时。盆地北、西部年均温3~5℃,南部5~7.5℃。盆地东部为寒潮通道,冬季严寒,1月均温为-28.7℃。无霜期大多为150~170天。
气温
盆地内为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炎热,不同地区差异很大,平均气温为5〜7.5°C。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为,南部气温高于北部,西部气温高于东部,平原气温高于山区。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7月最高,低温期出现在12〜2月,高温期出现在6〜8月。在垂直梯度上,高度平均每增高100m,气温降低0.2〜0.3°C,0°C等温线大约在海拔2800m左右。天山北麓年较差为30〜35°C,山地仅20〜25°C。至于温度极值较差则更大,分别为60〜80°C和50〜60°C。
降水
准噶尔盆地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降水分布规律为:北部多于南部,西部多于东部,山地多于平原,盆地边缘多于盆地中心,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北天山山地降水一般为200〜800mm,阿勒泰地区山地一般为300〜900mm,准噶尔盆地西缘一般为200〜400mtn,盆地其他边缘为150〜200mm,盆地中心约50mm;平原区降水量仅占总降水量的16%,山地占84%,形成干旱区的“湿岛”;年降水量山区多集中在5〜8月,占全年60%以上。
蒸发
区内蒸发强烈,蒸发量的地区分布主要受气温和湿度等因素影响,一般低温高湿区的蒸发量小;高温干燥区的蒸发量大,分布规律与气温基本相同,蒸发强度与降水量分布规律正好相反。盆地内的荒漠、沙漠区蒸发量可达2300mm,盆地边缘绿洲环带内蒸发量一般为1900〜2700mm之间,山区蒸发量低于1500mm。蒸发量分布趋势是北部小,南部大;西部小,东部大;山区小,平原大,蒸发量随地形的升高而递减;平原大,沙漠小。月平均蒸发量以1月最小,7月最大,年蒸发量多集中在5〜8月,占全年60%以上。
其他
盆地内风分布的总趋势是平原戈壁大、山区小,盆地边缘地区大,腹部地区小。春季多为西北风和西风,部分地区还可见东风或东南风。 人冬后,随着气温的下降,土壤的冻结深度不断加深,翌年2月、3月甚至4月、5月冻土深度达到最大。最大冻土深度盆地北部、塔城地区在150cm以上,沿北天山一带150cm左右。
经济资源
准噶尔盆地边缘为山麓绿洲,栽培作物多一年一熟,盛产棉花、小麦。盆地南缘冲积扇平原广阔,是新垦的农业区。[1]
准噶尔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和各种金属矿产藏,盆地西部的克拉玛依是中国较大的油田;北部的阿尔泰山区盛产黄金。[1]
参见
参考资料
- ^ 1.0 1.1 《中國國家地理精華》.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2007年: p.17. ISBN 9787807206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