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鰏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Leiognathidae

鲾科
黑邊布氏鰏 Eubleekeria splendens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目: 蝴蝶鱼目 Chaetodontiformes
科: 鲾科 Leiognathidae
Gill, 1893
模式属
鰏屬
Leiognathus

學名Leiognathidae)為輻鰭魚綱蝴蝶魚目的一個

分布

魚類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海域。

深度

約水深0至150公尺。

特徵

魚類體側扁而橢圓,有時顯然短高,或延長而為紡錘狀。被圓鱗,鱗大者往往連結頭部亦有鱗,鱗小則頭部裸出或胸部及體軀前部均裸出。側線多少偏於背部,體背部輪廓而彎曲,直達尾基或終於背鰭下方。口能伸縮自如,伸出時為一管狀,向水平位,或向上,或向下突出。頭頂有二平滑之眶上脊骨,略呈三角形。上下頜齒細小而尖銳,一列或數列,或有犬齒或無。背鰭1枚其硬棘並不游離,且有鎖固機制。胸鰭發達,多少為鐮刀狀。尾柄細瘦;尾鰭凹入,深分叉。

分類

本科曾歸類於鱸形目鱸亞目,但由於存在並系群問題,本科與姐妹群蝴蝶魚科一起被放入獨立的蝴蝶魚目之中。[1]

內部分類

本科其下分10個屬,如下[2]

生態

屬於小型或中型之熱帶肉食性魚類,喜成群棲息在沿海沙泥底、河口或內灣,部分种会进入淡水,以底棲動物為主食,利用可伸縮之口部將餌物吸入,应激性强,属于典型的“出水死”的鱼类,被打捞出水面后会剧烈挣扎,并且很快就会死亡。

食管周围有发光器官,内共生有鲾发光杆菌英语Photobacterium leiognathi,可以发出荧光,并通过鱼鳔壁反射到体表,通过周围组织来调控发光,主要用于传递信息以及躲避捕食者。

經濟利用

小至中型食用魚,肉質鮮美,但體小多刺,是围网赶海的重要鱼获之一。

参考文献

  1. ^ Betancur-R., R.; Wiley, E.O.; Arratia, G.; Acero, A.; Bailly, N.; Miya, M.; Lecointre, G. & Ortí, G. 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bony fishes.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7, 17 (162). OCLC 7079229862. PMC 5501477可免费查阅. PMID 28683774. S2CID 26509184可免费查阅. doi:10.1186/s12862-017-0958-3可免费查阅. 
  2.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20). Leiognathidae. FishBase. Version 2020-0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