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弗里德里希·賴因霍爾德·克羅伊茨瓦爾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克羅伊茨瓦爾德閱讀《卡列維波埃格》的手稿,約翰·克勒英語Johann Köler

弗里德里希·賴因霍爾德·克羅伊茨瓦爾德Friedrich Reinhold Kreutzwald,1803年—1882年)是一位愛沙尼亞作家,被認為是愛沙尼亞民族文學之父,1857-1867年間,完成了塔爾圖大學愛沙尼亞語教授弗里德里希·羅伯特·費爾曼英語Friedrich Robert Faehlmann所構想的愛沙尼亞史詩《卡列維波埃格》(Kalevipoeg),對愛沙尼亞人的民族意識造成了很強的影響。同時也是一名醫生。

生平

其父母為今西維魯縣的一個小村莊的農奴,其父為穀倉看守,其母為女僕。1815年農奴解放後,其父母將他送去拉克韋雷的縣學讀書,1820年在塔林的中學畢業後,他成為了一名小學教師。1833年,克羅伊茨瓦爾德從塔爾圖帝國大學的醫學院畢業,並在同年8月娶了瑪麗·伊利沙伯·塞德勒(Marie Elisabeth Saedler)為妻。1833至1877年間,他都在沃魯當醫生。他一生是歐洲多個科學協會的成員,並取得了數個大學的名譽學位

作品

克羅伊茨瓦爾德寫了許多民間寓言故事,大部分都被翻譯成了德語,包括:《酒患》(Plague of Wine,1840)、《世界及人們可在其中發現的東西》(The World and Some Things One Can Find in It,1848–49)、《列那狐》(Reynard the Fox,1850)、《愚人村的聰明人》(Wise Men of Gotham,1857)等。

除此之外,他還寫了史詩《卡列維波埃格》(Kalevipoeg,意為卡列維之子),以及其它基於愛沙尼亞民間傳說的作品,如《古愛沙尼亞童話》(Old Estonian Fairy-Tales,1866)等,還寫了許多詩集、長詩《倫比圖》(Lembitu,1885,倫比圖英語Lembitu為古代愛沙尼亞抵抗寶劍騎士團的英雄)等等,均在其逝世後出版。

克羅伊茨瓦爾德被認為是第一個使用愛沙尼亞語的寫作的作家。他是愛沙尼亞民族意識覺醒的領袖之一,而且是愛沙尼亞知識青年的楷模及鼓舞者。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