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上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冒牌上尉
Der Hauptmann
基本资料
导演罗伯特·斯文克
监制Frieder Schlaich
编剧罗伯特·斯文克
主演麦克斯·胡巴赫
米兰·佩舍尔
弗雷德里克·劳
贝恩德·霍尔谢尔
瓦尔德马·科布斯
亚历山大·费林
萨缪尔·芬齐
配乐马丁·托肖罗(Martin Todsharow)
摄影弗洛里安·巴尔豪斯
片长118分钟
产地德国
波兰
法国
语言德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17年9月7日 (2017-09-07)TIFF
  • 2018年3月15日 (2018-03-15)(Germany)
票房$241,358[1]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冒牌上尉
香港以希魔的名義
臺灣冒牌上尉

冒牌上尉》(德語:Der Hauptmann,英語:The Captain)是2017年由罗伯特·斯文克编剧执导的国际合拍的历史剧情片。该影片在2017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特别演示”部分放映。它讲述了德国战犯威利·赫罗德的故事。他盗用了德国军官的身份,并策划了在埃姆斯兰营中对逃兵和其他囚犯的杀戮。

剧情

威利·赫罗德是一个不满20岁的空降猎兵。在1945年4月,那是二战结束前的最后几周,他成为了一名逃兵。在逃脱了德国宪兵突击队的追杀后,他发现了一辆被遗弃的汽车,里面有一件德国空军上尉的军服。赫罗德穿上军装,扮作上尉,在德国乡村中指挥一群散兵。他伪装成自己在执行一项由希特勒亲自下达的、评估前线后方的士气的任务。尽管最初向当地民众承诺减少对他们的掠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散兵加入赫罗德战斗群(Kampfgruppe Herold),赫洛德变得越来越专制。这些散兵中包括:弗雷塔格(Freytag),他是一名老实的步枪手,是赫罗德的司机;基平斯基(Kipinski),一个虐待狂的醉汉。在战斗群发现了一个满是等待处决的逃兵的德国惩戒营之后,赫罗德接管并控制了这里。

在惩戒营裡,赫罗德下令,让基平斯基作为主要刽子手,处决了上百名囚犯,以“抵制日益膨胀的失败主义,继续为德国战斗下去”的借口去为自己脱罪。他对自己新获得的权力越来越着迷。在这期间,弗雷塔格对赫罗德产生了怀疑,他发现裁缝把赫罗德的裤腿改短并意识到了上尉的制服并不属于他。后来,惩戒营被盟军的空袭摧毁,战斗群搬到了一个当地城镇。在那里,这群人大肆掠夺当地居民的财物,并在一家旅馆里成立了一个临时指挥部,命名为赫罗德特警队早勤组(德語:Sonderkommando und Schnellgericht Herold)。赫罗德下令处决了基平斯基。在战斗群一夜放纵之后,旅馆被德国国防军宪兵突袭,赫罗德被捕。在法庭上,赫罗德声称,他的行为只是为了保护德国人民,并在被送回前线之前,从窗户逃了出去。在最后一幕中,赫洛德穿过了一片充满遗骸的森林,字幕展示他和他的几个同伙在战后被盟军判处死刑。

在片尾彩蛋,赫罗德和他的团队开着他们的奔驰G3穿过现代的格尔利茨街道,停下车来搭讪和骚扰当地的路人。

演员

演員 角色
麦克斯·胡巴赫(Max Hubacher) 威利·赫罗德(Willi Herold)
米兰·佩斯彻尔(Milan Peschel) 弗雷塔格(Reinhard Freytag)
弗雷德里克·劳(Frederick Lau) 基平斯基(Kipinski)
贝恩德·霍尔谢尔(Bernd Hölscher) 舒特(Karl Schütte)
瓦尔德马·科布斯(Waldemar Kobus) 汉森(Hansen)
亚历山大·斐林(Alexander Fehling ) 容克尔(Junker)
萨缪尔·芬齐(Samuel Finzi) 罗杰(Roger)

评论

截至2019年6月6日,烂番茄发布的52条评论中支持率为85%,平均评分为7.57/10。该网站的大部分人认为:“《冒牌上尉》对人性的阴暗面的观点虽令人毛骨悚然,但却具有说服力,它强调人的某些天性从未真正改变。”[2]

史實

威利·赫羅德

劇情基於德國戰犯威利·赫羅德的傳記,這部電影以寬泛的輪廓講述了他的行為,並帶有許多偏差和裝飾。 當

赫羅德少年時曾參與納粹青年團,但還沒加入納粹黨,就因表現不佳被驅逐。17歲時,被徵召成為軍伕,作為煙囪的清理工半年。後被德軍徵召入伍,成為空降獵兵(傘兵),曾因殲滅兩輛盟軍坦克而獲得鐵十字勳章, 同時晉升為下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快要結束時,19歲的他也逃兵,想求得一線生機,因此受到憲兵的追殺,他跌入森林的深坑之中,得以不死,於是四處偷搶拐騙謀生,他發現一個戰死的德國空軍上尉座車,於是穿上車裏的軍服,假扮成上尉,並撒下漫天大謊,謊稱自己是希特拉副官,受其委任,暗中出巡,訪查民情。沿途他發現了一些逃兵,他將該等士兵們收歸幕下,自稱「赫羅德上尉」,前來巡撫軍民,並被安排到軍事監獄中視察。當時軍事監獄人滿為患,又一直等不到軍法官前來審判,他為了繼續隱瞞身份,大量草率處決軍事監獄中被捕的逃兵,殺死近兩百人,並曾經槍殺一個想要投降盟軍的鎮長,進駐鎮上最好的飯店,對平民燒殺擄掠,姦淫婦女,無所不為。後來盟軍空襲了該監獄,他又乘機逃跑,還是自命為「希特拉欽差」,期間可能又殺死20幾名平民

後來他在奧里希(Aurich)遇到真正的軍官,身分被拆穿,移送軍事法庭審判。他的律師稱,他愛國、忠誠,希望他到前線抗擊盟軍,戴罪立功。法官打算擇日宣判,孰料希特拉自盡,德國大亂,他因此得以釋放。

1945年5月赫羅德因為偷竊麵包,被英國皇家海軍逮捕,英國人發現他就是涉及殺死兩百人的「逃兵屠夫」,加以起訴,以確定殺死125人的屠殺謀殺罪判處死刑,並於1946年11月14日在沃爾芬比特爾監獄被以斷頭臺斬首

槍決逃兵的法令

隨著納粹德國在1945年的節節敗退,希特勒不得不採取更加嚴酷的措施鼓舞士氣。他任用了以殘暴著稱的斐迪南·舍爾納元帥中央集團軍司令,其在1945年發布了多道處決逃兵的法令,對躲在戰線後的士兵未經軍法審判就直接處決,這些訊息在漢斯·馮·盧克(Hans von Luck)、西格弗里德·克納普(Siegfried Knappe)的著作中均有提到。曾在1944年至1945年於舍爾納指揮下的步兵軍官戈特洛布·比德曼(Gottlob H. Bidermann)在其回憶錄中描述,舍爾納對軍官與士兵皆是以藐視的態度對待,經常任意處罰士兵或是將其降級。

「嗜血的舍爾納」這個綽號,是一位參加過凡爾登戰役的德國老兵弗朗茨·里特·馮·埃普所說的,並且將舍爾納評價為「希特拉手下最殘暴的陸軍元帥」。約瑟夫·戈培爾對其屠殺逃兵的政策評價為:

「元首還認為舍納爾是我軍最優秀的指揮官…舍爾納令前方戰線歸於安定並使該處部隊的士氣回復。舍爾納向元首報告了,為達此目的而使用了激烈的方法。在敵人面前逃跑的士兵他並沒有寬恕,他將逃兵縊死在樹上,在身上掛上牌子寫道:『我是一個逃兵,我沒有保護德國婦孺,因此被縊死。』這種方法顯然非常有效,舍爾納所指揮的士兵將會在前進陣亡之前清楚的認知到:往後方逃走下場將會是死亡[3]。」


— 約瑟夫·戈培爾的日記,1945年3月12日。

参考文献

脚注

  1. ^ Der Hauptmann. The Numbers. [9 Sept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2. ^ The Captain (Der Hauptmann). Rotten Tomatoes. Fandango. [6 June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3. ^ Joseph Goebbels: Tagebücher 1945. Die letzten Aufzeichnungen. Berlin 1977, S. 164.

外链